海关电子政务论文-施海燕

海关电子政务论文-施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关电子政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服务型海关,电子政务,经验

海关电子政务论文文献综述

施海燕[1](2014)在《日本服务型海关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电子政务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政府部门的实践来看,日本利用电子政务改善海关服务的做法非常成功。通过统一电子通关系统、规范海关门户网站、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出口电子通关系统等做法,日本海关为服务企业和公众搭建了高效便捷的平台,有力推动了服务型海关的构建。借览其经验,中国海关在利用电子政务塑造服务型海关中应增强"以公为重心"的海关服务意识,切实通过"四大职能"创新来塑造海关业务流程,着力拓宽和健全公众参与海关决策渠道,加强以满足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海关部门设置。(本文来源于《对外经贸》期刊2014年06期)

许文龙[2](2013)在《电子政务背景下海关公务员绩效管理体系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作为政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务员的绩效管理不仅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组成,借助电子政务来进行政府公务员的绩效管理,是对传统的干部考核制度的改革,也是进一步激发政府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创新举措。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借鉴国内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成功经验,运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厦门海关的实际情况,设计构建一套基于岗位的量化考核体系,并通过设计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环境的电子绩效考核平台,引入现代化绩效考核手段,使考核流程逐步合理,考核指标更加严密,考核手段更加科学。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实际工作中推动厦门海关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进一步改进绩效考核体系,提升考核的质量和水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工作实际,从电子政务发展的视角来研究如何完善和改进海关公务人员绩效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量化评估与考核体系,并为海关部门的公务人员绩效管理提供可操作的对策和建议,延展了公务员绩效管理研究领域的探索空间,拓展我国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绩效管理的发展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3-12-10)

肖淼[3](2011)在《海关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的作用是能够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应该是两个:一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政府内部的办公效率,进而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二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有效的服务。海关的电子政务建设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以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务办公系统、内部网站、互联网网站、12360海关服务热线等的投入使用一方面提高了海关的办公效率,一方面也提高了海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然而,在现实中,海关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表现在各类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电子政务项目在建成后的使用效益收到了影响。其结果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海关内部的办公效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关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本文以北京海关为例,详细介绍了作为电子政务主要应用项目的海关政务办公系统、北京海关内网网站、北京海关互联网网站、12360海关服务热线等项目的背景情况、使用情况、使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逐一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介绍了全国海关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存在的战略性、结构性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走访了北京海关办公室、技术处、法规处、综合统计处、北京海关科技领导小组、海关总署办公厅、海关总署信息中心等多个部门,采取面谈的方式,与各单位与电子政务工作相关的主要负责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同时,笔者通过电子邮件渠道,与全国多个直属海关,如天津海关、青岛海关、上海海关、广州海关负责电子政务工作的人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海关系统电子政务建设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重大事件以及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交换了意见。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结合新公共管理论、电子政务理论、绩效理论等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海关电子政务建设中所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缺少必要的评估机制。笔者着重研究了重点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建立评估机制的建立原则、具体指标和可行性,并且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如何为海关现有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机制,并以此为导向引导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的建设方向。(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12-01)

王杰华[4](2010)在《海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电子政务建设规模不断加大,投入资金不断增多的同时,电子政务绩效问题也越米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系列研究表明电子政务建设具有资金投入大、失败率高的特点。海关是我国最早参与电子政务建设的政府部门之一,经过30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以“叁电工程”(电子海关、电子口岸和电子总署)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应用格局。海关电子政务囊括了业务处理、行政办公、分析决策、队伍建设等海关各项工作,在我国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中具有典型性。面对海关电子政务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如何对它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确定它的绩效,指导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本文从辨析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相关概念入手,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在认真分析海关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海关电子政务有关评估实践开展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海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海关工作特点,对海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要素,评估流程,评估目标,评估指标选取原则,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选择直属海关作为海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体,以海关电子政务核心系统为评估对象,制定了评估工作程序,并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等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为海关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简而言之,本文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构建了一个符合海关工作特点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解决了海关电子政务绩效谁来评估,评估什么,如何评估的问题,为海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5-10)

周云霞[5](2010)在《流程再造与政府效能:海关通关职能的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论述了流程再造与政府效能的关系问题,并以此指导中国电子海关的建设和发展,阐述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作为政府在进出境环节的重要监管机构的中国海关如何立足自身的改革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对海关进行流程再造,建立电子海关,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建立高效廉洁的现代化海关。本文分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着重介绍问题的由来与研究现状,并表明本文的观点:在信息社会,只有在电子政务中进行彻底的流程再造,才能实现政府效能的真正提升。第二部分主要用于建构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对电子政务和流程再造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阐明以流程再造为手段的电子政务与政府效能的关系。第叁部分提出要将流程再造理论运用于电子海关的建设,介绍了我国电子海关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建设电子海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阐述了建设电子海关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完善电子海关建设的意义。第四部分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总结了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四国的电子海关建设实践经验,并与我国电子海关建设进行了对比,重点在于找到我国海关在流程再造方面可以借鉴的地方。第五部分以流程再造理论探索海关通关职能的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具体研究了上海吴淞海关分类通关改革的实例,对改革的成效进行了评估,实证了流程再造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上的积极作用。最后总结了流程再造在政府改革和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对新形势下政府如何转变职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西方先进管理理念,提升行政效能作了粗浅的分析研究,以国家经济大门的守护者中国海关的电子政务建设实践验证了流程再造与政府行政效能的正向关系。表明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学习西方先进理论和经验,推动政府不断改革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4-20)

杨国勋[6](2009)在《海关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关是国家设在口岸的监督管理机关,通关管理信息化按照"需求导向、效益为本、与中心工作密切结合"的路线,多年来不断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对海关工作的要求以及海关应对新形势的措施,重点介绍了海关系统为应对发展需要而启动的"H2010工程"(现代海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了该工程建设的有利因素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该工程的技术要点、开发思路以及开发策略。(本文来源于《电子政务》期刊2009年09期)

吕大良[7](2005)在《坚持需求导向 发挥体制优势 海关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国办组织的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将逐步验收。在这项全国性的电子政务大工程中,海关是较早通过课题验收的单位之一。(本文来源于《信息化建设》期刊2005年08期)

刘世陶[8](2004)在《海关电子政务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90年代海关信息化的在全国迅速发展,原有的海关管理系统对于越来越复杂的多样化,跨地区的海关信息越来越不适应,而这时电子政务系统应运而生,本系统平台就是基于电子政务的运行规则而建立的。海关电子政务是指海关部门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海关管理和服务功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海关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海关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本系统平台从四部分进行了论述:首先本文论述了当今海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及本系统开发的背景。从1978年开始,以计算机在旅客行李物品征税工作中的应用为标志,海关信息化进入单项应用阶段。从1998年开始,以海关通关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为标志,海关信息化进入系统化应用阶段,海关信息化进入了海关系统内跨部门、跨地区联网应用的阶段。从1999年开始,海关信息化进入了跨部委综合应用阶段。从2001年开始,以海关执法评估系统的开发应用为标志,海关信息化进入了业务监控分析及辅助决策应用阶段。目前某海关已应用了电子政务系统工程,并采用网络的方式进行电子单证的传递和交换,大大缩短了单证业务处理时间,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口岸的发展,具备了实施口岸物流的条件。针对这种现状设计了本系统平台,它采用了j2ee架构,c/s, b/s等技术。 其次本文对系统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本系统平台从信息交换平台、电子政务平台、海关应用系统叁个方面进行了叙述。信息交换平台作为应用支撑平台的核心,信息交换平台的目的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中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中心),实现信息交换、跨部门协同工作(数据流引擎和管理)和信息共享。信息交换平台是基于流程实现叁个方面的信息交换:外贸企业和海关之间的信息交换;口岸单位和海关之间的信息交换;海关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电子政务平台本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和改造革新,以便更好地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提供这个平台使得与政府部门交互。海关应用系统是对海关的业务规则和结构的说明。海关应用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海关业务管理系统、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子系统,其中每个各个子系统均包括数个功能模块,从而构建了功能完善的海关应用平台。再次本文指出了信息交换和应用系统的整合及本系统的开发环境配置,运行环境设置还有测试环境。基于内部和外部安全性等各方面因素,有必要将集成方案划分层次。该系统从安全等级上划分为四层:第一层直接联通互联网,面向社会提供的一般应用服务及信息发布,包括各类公开信息和一般社会服<WP=51>务。第二层是指海关部门和外贸企业、口岸单位之间的应用系统。第叁层即海关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各类非公开应用系统,包括海关应用系统的大部分,涉及的信息应在专网上传输。第四层由海关内部的各类关键业务管理系统以及核心数据应用系统构成。最后本文指出系统的安全应满足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时效性等要求。机密性要求Web服务发送者/接收者双方的消息交换是在加密传输的基础上进行的。完整性表示经过不安全网络传输的消息没有丢失、被篡改和伪造的现象。真实性指发送方能确知接收方不是假冒的。真实性保证了发送者避免因为恶意接收方假冒而产生对业务的延迟甚至是数据丢失。不可否认性表示发送方不能否认自己的发送行为。可用性表示所提供的服务确实能够完成其功能,并且功能的使用者确实能够使用该服务。时效性保证了一个消息是新近产生的,而不是过去的某个合法消息的重复。这使得消息传递的双方无法使用过期的合法消息进行欺诈。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要上升到政策立法的高度,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防止否认、审计管理、可用性和可靠性等。系统的安全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基础安全服务设施、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和响应与恢复机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5-01)

李平[9](2004)在《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共骧盛举 双方联手打造电子政务/商务数据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8日上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与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海关总署副署长李克农出席了签约仪式并致辞。根据所签署的协议,双方将在身份认证、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软件出口叁个项目上进行合作,对现有身份认证系统进行整合,把与内、外贸业务相关的企业安全证书逐步过渡到电子口岸,从而统一身份认证系(本文来源于《电子政务》期刊2004年Z1期)

李雨[10](2004)在《速度快 成本低 效率高》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手机短消息进行紧急公文处理、车辆申请审批、报关单通关信息提示等系统,宁波海关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办公。   网上手册申领、审批,网上放行,是宁波海关开发并受到企业普遍欢迎的两个系统。通过加工贸易手册网上申领、审批系统,企业申领一本手册往返海关的次(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04-04-04)

海关电子政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作为政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务员的绩效管理不仅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组成,借助电子政务来进行政府公务员的绩效管理,是对传统的干部考核制度的改革,也是进一步激发政府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创新举措。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借鉴国内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成功经验,运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厦门海关的实际情况,设计构建一套基于岗位的量化考核体系,并通过设计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环境的电子绩效考核平台,引入现代化绩效考核手段,使考核流程逐步合理,考核指标更加严密,考核手段更加科学。希望以此为契机,在实际工作中推动厦门海关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进一步改进绩效考核体系,提升考核的质量和水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工作实际,从电子政务发展的视角来研究如何完善和改进海关公务人员绩效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量化评估与考核体系,并为海关部门的公务人员绩效管理提供可操作的对策和建议,延展了公务员绩效管理研究领域的探索空间,拓展我国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绩效管理的发展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关电子政务论文参考文献

[1].施海燕.日本服务型海关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基于电子政务的视角[J].对外经贸.2014

[2].许文龙.电子政务背景下海关公务员绩效管理体系创新研究[D].华侨大学.2013

[3].肖淼.海关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

[4].王杰华.海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D].复旦大学.2010

[5].周云霞.流程再造与政府效能:海关通关职能的电子政务建设实践[D].复旦大学.2010

[6].杨国勋.海关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化发展[J].电子政务.2009

[7].吕大良.坚持需求导向发挥体制优势海关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成效[J].信息化建设.2005

[8].刘世陶.海关电子政务平台设计[D].吉林大学.2004

[9].李平.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共骧盛举双方联手打造电子政务/商务数据平台[J].电子政务.2004

[10].李雨.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N].科技日报.2004

标签:;  ;  ;  ;  

海关电子政务论文-施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