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异化论文-张佳丽

个性异化论文-张佳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性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译者个性,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归化

个性异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丽[1](2019)在《从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个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翻译将一部文学作品用另一种语言重现出来,属于文学创作的一种,它要求译者传达出原作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美感,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译者的创作个性。但长期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客观性,原文一度处于翻译研究的中心位置,掩盖了译者的个性。随着20世纪六十年代西方解构主义的兴起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国内外的翻译学者开始逐渐关注译者的地位。译者个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自主选择翻译方法——靠近目标语文化或保留源语文化。从翻译策略角度来看这两种倾向就是归化与异化,它们是文本翻译研究中最基础、最常用的翻译策略,而对这两种不同倾向的选择一直是翻译研究的焦点。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的兴趣在于文学翻译中译者如何发挥创作个性选择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分析译者个性有助于文学翻译的进一步研究,能够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有用建议,促进翻译文学创作。本研究对于完善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在于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之前关于译者个性的研究主要是理论上思辨,缺少实证研究,而且此前还没有人专门从归化和异化视角研究过译者个性。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作者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旧有理论与新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从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新角度来研究译者个性。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理清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怎样发挥个性以及如何平衡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关系。为实现研究目的,在研究过程中需完成以下任务:1)理清译者个性的概念及研究现状;2)分析译者个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3)研究译者个性和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的相互关系;4)总结译者个性怎样与原作者风格进行融合以及怎样正确选择翻译策略。本论文的研究客体是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个性,研究对象是翻译策略视野下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个性。本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综合法、文献分析法、阐释法和归纳法。在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特点时主要运用了列举法和对比法。研究材料选自《死魂灵》、《安娜·卡列尼娜》和《贵族之家》。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在于本研究可以为译者个性研究提供新视角,进一步完善翻译理论、丰富翻译活动的历史。译者个性研究也能为翻译批评提供新思路。本论文的实践意义在于本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译者在翻译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译者个性研究对于认识和寻找翻译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用于进一步科学研究。研究目的和任务决定了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本论文的结构包括前言、主体部分、结语和参考文献。第一部分是前言。在前言中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依据和背景及其现实意义、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指出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确定研究方法、阐述论文结构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由叁章组成。第一章《文学翻译和译者个性》主要研究文学翻译的本质和译者个性的内涵。在这一章介绍了译者个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主要表现。第二章《归化与异化视野下的译者个性》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及其与译者个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分析了影响译者个性发挥的因素。第叁章《译者个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外化——译者风格》从叁个方面分析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风格特点以及译者如何平衡自身风格和作者风格之间的关系。第叁部分是结语。在结语中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总体而言,译者在综合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在其个性的影响下,为文学翻译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还需注意,继续深入研究译者个性对于进一步研究文学翻译和完善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盛艳[2](2013)在《身份的异化和个性的同化——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塞克斯顿诗歌的变形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的诗集《变形》进行解读和评价,须从叁个层面考察塞克斯顿作品对于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的诗性诠释:1.浪漫而陈腐的题材通过变形展现了美国当代社会女性身份的异化;2.追求物欲的普遍价值观而导致的个性同化;3.婚姻在诗中极具反讽意味,被视为自私的产物和对婚姻主体的囚禁。在《变形》的创作中,塞克斯顿超越了诗人的自身经验,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3年01期)

计宏亮,黄友生[3](2009)在《对网络交往中个性异化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但网络只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进行控制的辅助工具。当人过分依赖网络技术时,人就放弃了对客体的控制和判断权,也就是放弃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在网络交往中导致个性异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增强人的主体性意识,健全网络管理监督机制以及教育人们正确处理网络交往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方面入手,摆脱由于过分依赖于网络交往而对人个性发展所造成的束缚,从而在现实生活与网络交往的有效结合中促进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09年04期)

张苓[4](2009)在《强制性文化消费视野中人的异化与个性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在强制性文化消费中人的异化与个性发展问题,并得出结论:人的文化存在是人的本真存在。(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王屹,吴晓明[5](2008)在《从分工与个性角度对《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异化总体根源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依然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否存在着异化理论长时间以来在学界多有争论,有主张"无异化论"者,这一主张极易造成马克思思想之自我分裂,造成本不应有的"马克思反对马克思"的理论混乱;有主张"有异化"论者,但也鲜有提出令人信服之理论根据。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思想的存在进行肯定,并通过分工与个性角度提出"马克思异化总体根源理论",从而力图说明马克思异化思想发展之理论脉络。(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08年03期)

徐铁牛[6](2006)在《异化画本语言 彰显童画个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画本语言指的是画本中艺术形象存在的外在形态,主要包括形体、线条、色彩、明暗、空间等要素。儿童连环画由于其特定读者的特殊审美心理,所以创作往往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异化画本语言,构筑变异态势,塑造夸张形象,使儿童画本在遵循一般规范的基础上,显现其独特个性,表现(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06-07-01)

个性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的诗集《变形》进行解读和评价,须从叁个层面考察塞克斯顿作品对于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的诗性诠释:1.浪漫而陈腐的题材通过变形展现了美国当代社会女性身份的异化;2.追求物欲的普遍价值观而导致的个性同化;3.婚姻在诗中极具反讽意味,被视为自私的产物和对婚姻主体的囚禁。在《变形》的创作中,塞克斯顿超越了诗人的自身经验,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性异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佳丽.从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个性[D].山东大学.2019

[2].盛艳.身份的异化和个性的同化——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塞克斯顿诗歌的变形记[J].江汉学术.2013

[3].计宏亮,黄友生.对网络交往中个性异化的反思[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

[4].张苓.强制性文化消费视野中人的异化与个性发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王屹,吴晓明.从分工与个性角度对《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异化总体根源的认识[J].南方论刊.2008

[6].徐铁牛.异化画本语言彰显童画个性[N].美术报.2006

标签:;  ;  ;  ;  

个性异化论文-张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