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和功能性质论文-朱娜娜,金孝岠,郭建荣

理化和功能性质论文-朱娜娜,金孝岠,郭建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化和功能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红细胞,形态

理化和功能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朱娜娜,金孝岠,郭建荣[1](2019)在《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形态功能及理化性质改变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红细胞形态功能及理化性质的改变,而红细胞变化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本文从红细胞形态学、功能、流变学、生化及红细胞膜改变等方面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糖尿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高鹤[2](2019)在《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的理化性质与降血糖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Ⅱ型糖尿病(Type Ⅱ diabetes)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目前,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疗法,然而这种方式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和副作用。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是一种大众常见果蔬,也是“药食同源”食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研究显示苦瓜及其多糖组分具有降血糖功能,但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此外,研究表明益生菌发酵作为一种新兴的食物加工方式,可以转化营养物质,提高产品的生物活性,改善产品的风味,但有关益生菌发酵后苦瓜中组分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论文以苦瓜为原料,采用仪器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NCU116(本团队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发酵性能良好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理化性质和降血糖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探讨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对苦瓜汁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GC-MS)、紫外光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等技术,对发酵前后苦瓜汁中有机酸、挥发性物质、总皂甙及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后,苦瓜汁中有机酸(乙酸、丁酸、戊酸、乳酸、苹果酸)含量与未发酵苦瓜汁相比显着提高(P<0.05)。发酵后苦瓜汁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与未发酵苦瓜汁相比,醇类和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占所有挥发性物质的比例升高,醛类和萜类的比例降低。发酵后苦瓜汁皂甙含量显着降低,总酚含量显着增加(P<0.05)。同时,发酵后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发生明显变化,4-羟基苯甲酸、乙烯基酚、根皮酸、对香豆酸、儿茶酚、二羟基苯乙烯、香兰素、反式肉桂酸、二氢咖啡酸、香草酸、原儿茶酚、焦糖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与未发酵苦瓜汁相比有所提高,咖啡酸的含量有所降低。(2)研究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对苦瓜多糖基本结构特征的影响。采用离子色谱、高效尺寸排阻色谱(HPSEC)以及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发酵前后苦瓜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及官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多糖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及半乳糖醛酸构成。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后,葡萄糖的比例与未发酵相比有所降低。发酵后苦瓜多糖中小分子质量组分的峰型有明显变化,而大分子质量组分没有明显变化。发酵前后苦瓜多糖的官能团未发生明显变化。(3)采用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究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对苦瓜及其多糖组分降血糖功能的影响。实验大鼠共分为10个组:正常组、模型组、糖尿病大鼠服用发酵苦瓜组、糖尿病大鼠服用未发酵苦瓜组、糖尿病大鼠服用发酵苦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糖尿病大鼠服用未发酵苦瓜多糖组、正常大鼠服用发酵苦瓜多糖组、正常大鼠服用未发酵苦瓜多糖组,连续灌胃4周。结果表明,发酵苦瓜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饮水、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氧化应激具有调节作用,并能够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活力(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肌酐(Creatinine,CREA-J)、尿素氮(Urea nitrogen,UREA)含量及肾脏指数,修复胰岛、肝脏和肾脏病理损伤。与未发酵苦瓜组相比,发酵苦瓜组在血清胰岛素、尿酸(Uric acid,UA)和UREA方面具有更显着的改善作用(P<0.05)。此外,发酵苦瓜多糖能够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叁多一少症状,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血清胰岛素以及氧化应激水平,调节Ⅱ型糖尿病大鼠的血脂状况,降低ALT活力、肾脏指数、CREA-J、UREA含量,修复胰岛、肝脏和肾脏病理损伤。与未发酵苦瓜多糖相比,发酵苦瓜多糖在体重、饮食、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更显着的改善作用(P<0.05)。(4)基于UPLC-Q-TOF/MS技术,研究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前后苦瓜及其多糖组分对Ⅱ型糖尿病血清和尿液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前后苦瓜显着改善了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与未发酵苦瓜相比,发酵苦瓜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后,大鼠的乙酯类、葡萄糖神经酰胺、乙醇胺类、甘油二酯、甘油单酯、溶血单甲基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以及麦角甾醇代谢得到更显着改善。发酵前后苦瓜多糖改善了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脂质代谢。与未发酵苦瓜多糖相比,发酵后苦瓜多糖能更显着地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淀粉和蔗糖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相关代谢。此外,发酵前后苦瓜多糖还改善了正常大鼠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5)探讨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前后苦瓜及其多糖组分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苦瓜与未发酵苦瓜相比明显提高了Ⅱ型糖尿病大鼠结肠中Bacteroides caecigallinarum,Oscillibacter ruminantium,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Prevotella loescheii,Prevotella oralis以及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的相对丰度,并增加了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含量。发酵苦瓜多糖与未发酵苦瓜多糖相比更明显地增加了糖尿病大鼠结肠中Lactococcus laudensis和Prevotella loescheii的相对丰度,并提高结肠内容物中乙酸和总SCFAs的含量。综上所述,本文较为系统地比较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前后苦瓜及其多糖的理化特性,并采用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对发酵前后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的降血糖功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的理化特性,提高了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的降血糖功能,并增强了苦瓜及其多糖组分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和代谢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18)

李剑瑛[3](2019)在《赤魟鱼鱼皮胶原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原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近年来,传染性疾病如猪瘟、禽流感和牛海绵状脑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引发人们对使用陆源生物胶原的担忧,鱼胶原及其衍生物成为研究的热点,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本研究以赤魟鱼鱼皮为研究对象,制备和表征酸溶性胶原(ASC)和酶溶性胶原(PSC),在此基础上,以鱼皮胶原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解决胶原热稳定性差、机械性能差的技术瓶颈。此外,本研究以赤魟鱼鱼皮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制备胶原肽,并鉴定和表征胶原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PSC(37.18±0.71)%得率高于ASC(33.95±0.7)%。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表征ASC和PSC结构,结果表明,ASC和PSC为具有完整叁螺旋结构的Ⅰ型胶原。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SC和PSC的Td分别为23.82℃和24.46℃,Ts分别为85.25℃和95.46℃,PSC热稳定性优于ASC。流变特性结果表明:ASC和PSC溶液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下,随着剪切频率的增加粘度逐渐减小,表现为典型非牛顿流体的假塑性流动行为。功能特性研究表明:PSC的起泡性和乳化性及持水能力均优于ASC,说明PSC更适合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ASC的脂肪吸收能力优于PSC,说明ASC中的疏水性氨基酸高于PSC,更适合用于糖果及肉类加工过程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胶原普鲁兰糖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膜样品的平均直径均大于350 nm。随着普鲁兰糖的增加,样品的直径从(292.96±51.38)nm减小至(242.16±35.65)nm,表明胶原与普鲁兰糖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氢键。FTIR结果表明,随着普鲁兰糖含量的增加,样品中胶原分子和普鲁兰糖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红移氢键和蓝移氢键;样品中胶原分子的酰胺III与1450 cm~(-1)吸收强度的比值高于0.5,说明样品中胶原分子仍保持叁螺旋结构。热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普鲁兰糖含量的增多,样品的降解温度从302.56℃增加至319.20℃,拉伸强度从17.17 MPa增加至31.33 MPa,杨氏模量从8.15 MPa增加至15.02 MPa。胶原普鲁兰糖纳米纤维膜能够有效提高胶原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胶原肽的酶解工艺,确定胶原肽最佳酶解条件:pH5.00、温度44.5℃、时间3.7 h、加酶量6.0 g/L,该酶解条件下,胶原肽的水解度为(20.47±0.11)%,与预测值21.1793%无显着差异。利用鸟枪法从胶原肽样品中鉴定出180个胶原肽,肽分子量为707.40 Da~2021.04 Da,99.44%的肽分子量低于2000 Da,易被人体吸收。其中66.11%肽为亲水性肽,33.89%肽为疏水性肽,说明胶原肽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功能特性研究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起泡、乳化特性、持水能力和脂肪吸收能力,可用于食品及化妆品行业中。本研究完成赤魟鱼鱼皮胶原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技术、结构鉴定、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开发海洋源胶原和胶原肽,实现低值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与此同时,以胶原为原料,在不加交联剂的条件下,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高安全性的胶原普鲁兰糖纳米纤维膜,该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扩展胶原的应用范围,为胶原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9-05-08)

张玉锋,郭玉如,赵瑞洁,宋彦博,王志煌[4](2019)在《椰蓉及其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椰蓉为原料,分别制备了脱脂椰蓉、椰蓉总膳食纤维(T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脱脂椰蓉的理化性质要优于TDF和IDF,其SWC、OHC和WHC分别为6.28mL/g、8.73g/g和10.24g/g;脱脂椰蓉和TDF的阳离子交换能力(CEC)相当,分别为0.47、0.44 mmol/g,且显着高于IDF(0.07 mmol/g)(p<0.05);在模拟胃环境中(p H2.0),脱脂椰蓉对亚硝酸根的吸附作用最好(0.99 mg/g);而在模拟肠环境中(p H7.0),则以IDF吸附亚硝酸根的能力最强(1.01 mg/g);另外,脱脂椰蓉及TDF和IDF的甲醇提取液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18.93%、97.03%和96.11%。研究结果可为椰蓉的精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丁献华,毕润成,张慧芳,闫明[5](2019)在《山西霍山森林植物功能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在霍山七里峪设置80个样方并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对霍山七里峪暖温带天然次生林不同功能型与土壤理化性质及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等针叶树种为优势种的功能型林下土壤PH值呈弱酸性,而以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Blume、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等阔叶树种为优势种的功能型,其林下土壤则呈弱碱性.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均有随海拔的升高缓慢增加的趋势.与之相反的是,全钾的含量则随海拔的升高缓慢下降.有效磷含量随海拔的上升先升高而后又降低.(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宗鑫妍,徐德昌,聂少平,殷军艺,谢明勇[6](2019)在《玉竹多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抗氧化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水浸提法从玉竹提取获得多糖POA,进一步利用乙醇分级沉淀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均一性较好的POA-70P和POA-70S组分,进一步分析了多糖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等基本理化性质,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玉竹多糖POA-70P和POA-70S主要由中性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1×10~4 Da和3.89×10~3 Da,单糖组成分析显示,POA-70S中存在大量的果糖,及少量岩藻糖、葡萄糖、甘露糖,POA-70P中主要存在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以及少量的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此外玉竹多糖POA、POA-70P和POA-70S对羟基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浓度为4 mg·mL~(-1)清除能力能达到48%,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对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差,浓度从0.5 mg·mL~(-1)增大到4 mg·mL~(-1)的过程中,清除能力始终处于20%左右。(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星宇,徐玥,戴欣池,付欣,王茜[7](2019)在《人CDC73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CDC73 (cell division cycle 73)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域、信号肽区域、二级结构、叁级结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亚细胞定位进行预测分析。使用多种分析软件对人CDC73基因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可知,人CDC7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由531个氨基酸组成的肿瘤抑制因子Parafibromin,其等电点为9.63,半衰期为30 h且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二级结构预测发现13个α螺旋和10个β折叠片层,叁级结构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达69.01%,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及细胞核。由本研究可知,人CDC73基因编码蛋白是一个存在核定位序列的不稳定亲水蛋白,在细胞内广泛分布并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且能够抑制肿瘤的产生。对人CDC73基因编码蛋白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分析,可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1期)

陈超凡,覃林,段艺璇,何亚婷,王鹏[8](2018)在《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次生林叶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能反映植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机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青河实验林场3种经营模式下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叶功能性状进行研究,探讨叶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及植物群落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除土壤全钾、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外,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相差不大;(2)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叶功能性状差异较大,目标树经营模式的单叶面积极显着大于综合抚育模式和无干扰模式(P<0.01),目标树经营模式的叶氮、叶有机碳含量极显着小于综合抚育模式和无干扰模式(P<0.01);单叶面积与叶氮含量、叶有机碳含量间均存在极显着负向相关关系(P<0.01),叶氮含量与叶有机碳含量间存在极显着正向相关关系(P<0.01);(3)土壤有机碳对单叶面积、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叶有机碳含量均有显着影响。可见,不同经营模式下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自我恢复能力较强,在采取不同程度的抚育后均未造成林地土壤养分的损失,土壤有机碳是影响不同经营模式下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叶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群落通过功能性状的耦合协调或组合来适应环境,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需加强长期监测和更多研究。(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3期)

魏君慧,薛媛,冯莉,张若曦,王小晶[9](2018)在《杏鲍菇分离蛋白和清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杏鲍菇为原料,分别利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杏鲍菇分离蛋白(Pleurotus eryngii protein isolate,PEPI)、Osborne法分离主要蛋白组分,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的蛋白质量分数为17.57%(以干质量计),以杏鲍菇清蛋白(Pleurotus eryngii albumin,PEA)为主,占总分离蛋白组分的81.12%。PEPI和PEA中均含18种氨基酸,且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0.80%和40.51%。与PEPI相比,PEA的表面疏水性(265.25)显着高于PEPI(164.27)(P<0.05),而总巯基、二硫键含量较低,分别为61.53μmol/g和10.39μmol/g;热变性温度(100.98℃)低于PEPI(108.27℃),且PEA持水性(1.64 m L/g)、持油性(5.59 m L/g)显着低于PEPI(3.58、8.36 m L/g)(P<0.05)。PEPI和PEA的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随p H值的变化趋势均相似,在等电点时均为最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PEPI和PEA的二级结构主要是β-折迭和β-转角,扫描电镜观察PEPI呈蜂巢结构。相比PEA,PEPI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18期)

马江,曹磊,李学朋,杨敏,文鹏程[10](2018)在《叁种凝乳酶干酪素理化及功能性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种不同凝乳酶所制备干酪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功能性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干酪素的a*值、b*值比另外两种干酪素高,而其亮度值L*显着低于另外两种(P<0.05)。叁种凝乳酶干酪素中,米黑毛霉凝乳酶干酪素的a*值、b*值最小,其L*值与皱胃酶干酪素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种类凝乳酶干酪素的营养成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3种凝乳酶所制备干酪素的功能性质受pH的影响,但变化趋势没有显着差异(P>0.05);3种凝乳酶干酪素中,米黑毛霉凝乳酶干酪素的热稳定性最高。(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理化和功能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Ⅱ型糖尿病(Type Ⅱ diabetes)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目前,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疗法,然而这种方式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和副作用。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是一种大众常见果蔬,也是“药食同源”食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研究显示苦瓜及其多糖组分具有降血糖功能,但其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此外,研究表明益生菌发酵作为一种新兴的食物加工方式,可以转化营养物质,提高产品的生物活性,改善产品的风味,但有关益生菌发酵后苦瓜中组分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论文以苦瓜为原料,采用仪器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探究植物乳杆菌NCU116(本团队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发酵性能良好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理化性质和降血糖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探讨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对苦瓜汁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GC-MS)、紫外光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等技术,对发酵前后苦瓜汁中有机酸、挥发性物质、总皂甙及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后,苦瓜汁中有机酸(乙酸、丁酸、戊酸、乳酸、苹果酸)含量与未发酵苦瓜汁相比显着提高(P<0.05)。发酵后苦瓜汁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与未发酵苦瓜汁相比,醇类和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占所有挥发性物质的比例升高,醛类和萜类的比例降低。发酵后苦瓜汁皂甙含量显着降低,总酚含量显着增加(P<0.05)。同时,发酵后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发生明显变化,4-羟基苯甲酸、乙烯基酚、根皮酸、对香豆酸、儿茶酚、二羟基苯乙烯、香兰素、反式肉桂酸、二氢咖啡酸、香草酸、原儿茶酚、焦糖酸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与未发酵苦瓜汁相比有所提高,咖啡酸的含量有所降低。(2)研究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对苦瓜多糖基本结构特征的影响。采用离子色谱、高效尺寸排阻色谱(HPSEC)以及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发酵前后苦瓜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质量分布及官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瓜多糖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及半乳糖醛酸构成。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后,葡萄糖的比例与未发酵相比有所降低。发酵后苦瓜多糖中小分子质量组分的峰型有明显变化,而大分子质量组分没有明显变化。发酵前后苦瓜多糖的官能团未发生明显变化。(3)采用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探究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对苦瓜及其多糖组分降血糖功能的影响。实验大鼠共分为10个组:正常组、模型组、糖尿病大鼠服用发酵苦瓜组、糖尿病大鼠服用未发酵苦瓜组、糖尿病大鼠服用发酵苦瓜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糖尿病大鼠服用未发酵苦瓜多糖组、正常大鼠服用发酵苦瓜多糖组、正常大鼠服用未发酵苦瓜多糖组,连续灌胃4周。结果表明,发酵苦瓜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饮水、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氧化应激具有调节作用,并能够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活力(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肌酐(Creatinine,CREA-J)、尿素氮(Urea nitrogen,UREA)含量及肾脏指数,修复胰岛、肝脏和肾脏病理损伤。与未发酵苦瓜组相比,发酵苦瓜组在血清胰岛素、尿酸(Uric acid,UA)和UREA方面具有更显着的改善作用(P<0.05)。此外,发酵苦瓜多糖能够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叁多一少症状,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血清胰岛素以及氧化应激水平,调节Ⅱ型糖尿病大鼠的血脂状况,降低ALT活力、肾脏指数、CREA-J、UREA含量,修复胰岛、肝脏和肾脏病理损伤。与未发酵苦瓜多糖相比,发酵苦瓜多糖在体重、饮食、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更显着的改善作用(P<0.05)。(4)基于UPLC-Q-TOF/MS技术,研究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前后苦瓜及其多糖组分对Ⅱ型糖尿病血清和尿液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前后苦瓜显着改善了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与未发酵苦瓜相比,发酵苦瓜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进行干预后,大鼠的乙酯类、葡萄糖神经酰胺、乙醇胺类、甘油二酯、甘油单酯、溶血单甲基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以及麦角甾醇代谢得到更显着改善。发酵前后苦瓜多糖改善了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脂质代谢。与未发酵苦瓜多糖相比,发酵后苦瓜多糖能更显着地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淀粉和蔗糖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相关代谢。此外,发酵前后苦瓜多糖还改善了正常大鼠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5)探讨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前后苦瓜及其多糖组分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苦瓜与未发酵苦瓜相比明显提高了Ⅱ型糖尿病大鼠结肠中Bacteroides caecigallinarum,Oscillibacter ruminantium,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Prevotella loescheii,Prevotella oralis以及Prevotella melaninogenica的相对丰度,并增加了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含量。发酵苦瓜多糖与未发酵苦瓜多糖相比更明显地增加了糖尿病大鼠结肠中Lactococcus laudensis和Prevotella loescheii的相对丰度,并提高结肠内容物中乙酸和总SCFAs的含量。综上所述,本文较为系统地比较了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前后苦瓜及其多糖的理化特性,并采用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对发酵前后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的降血糖功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发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的理化特性,提高了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的降血糖功能,并增强了苦瓜及其多糖组分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和代谢的调节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化和功能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朱娜娜,金孝岠,郭建荣.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形态功能及理化性质改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

[2].高鹤.植物乳杆菌发酵对苦瓜及其多糖组分的理化性质与降血糖功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9

[3].李剑瑛.赤魟鱼鱼皮胶原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9

[4].张玉锋,郭玉如,赵瑞洁,宋彦博,王志煌.椰蓉及其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分析[J].食品科技.2019

[5].丁献华,毕润成,张慧芳,闫明.山西霍山森林植物功能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宗鑫妍,徐德昌,聂少平,殷军艺,谢明勇.玉竹多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抗氧化功能[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9

[7].王星宇,徐玥,戴欣池,付欣,王茜.人CDC73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8].陈超凡,覃林,段艺璇,何亚婷,王鹏.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次生林叶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

[9].魏君慧,薛媛,冯莉,张若曦,王小晶.杏鲍菇分离蛋白和清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分析[J].食品科学.2018

[10].马江,曹磊,李学朋,杨敏,文鹏程.叁种凝乳酶干酪素理化及功能性质比较[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8

标签:;  ;  ;  

理化和功能性质论文-朱娜娜,金孝岠,郭建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