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建筑论文-黄勇,李晋阳,张民意

非线性建筑论文-黄勇,李晋阳,张民意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线性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线性建筑,参数化,复杂曲面,建构优化

非线性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黄勇,李晋阳,张民意[1](2019)在《基于参数化的非线性建筑复杂曲面的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将非线性建筑中的复杂曲面作为研究对象,从非线性建筑的理论渊源入手,引入"参数化建模"的设计手段将建筑复杂的几何特征精确地描述出来。首先,归纳总结复杂曲面的叁种类型包括NURBES曲面、多边形曲面和细分曲面;其次,非线性建筑中的复杂曲面的分析是建造前期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提出了运用曲率、连续性、贴图和结构线四种方法对曲面进行分析的方法,实现了设计过程中的科学判定和优化决策;最后,针对非线性复杂曲面的设计与建构的复杂性,提出了曲面建构的几何、物理和数学叁种优化方式。本文通过将设计逻辑和建构优化相关联,提出了基于参数化的非线性建筑复杂曲面的建构优化方法,为建筑师在面对非线性建筑中复杂曲面形态的设计建造等相关问题时提供有效方法,拓展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共享·协同——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李晓岸[2](2019)在《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细部优化与误差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设计和建造的复杂非线性建筑在细部设计和建造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本土的非线性建筑细部质量参差不齐。总结了非线性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几类细部和节点设计方法,可达到增加建筑细节、减小误差、提高建筑感知精度的目的,使完成的建筑外观更加精致。(本文来源于《建筑技艺》期刊2019年07期)

王建晖,王清,马克茂,黄小芳[3](2019)在《非线性建筑结构振动的非光滑逆控制方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震波对非线性建筑结构振动性能影响,运用非光滑逆控制方法进行抑制,克服了传统的非线性结构近似线性化控制方法忽略非线性影响的缺点。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有限时间稳定性理论,论证了所设计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非线性建筑结构振动的有限时间稳定。在控制方法实现中,应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未知干扰项的估计。以一幢受地震冲击的八层建筑为被控对象,并对仿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非光滑逆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伟哲[4](2019)在《非线性建筑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建筑主要是指呈现出连续流动状态的形体,其形体效果主要通过建筑性能和建筑附近环境等因素的整合而来,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因素。基于此,本文将非线性建筑设计的总体思路入手,阐述了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关键要点,以期为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赵凯瑞[5](2019)在《非线性建筑形态审美心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物质和文化水平得以稳步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欣赏与理解也逐渐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步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非线性科学理论与建筑设计的创造性结合,建筑形态塑造的大胆突破使其越来越向着搏人眼球的流动、平滑、动感等非标准、非欧式的方向发展,强烈刺激着人们的视觉感官。就该类建筑的审美而言,由于非线性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设计理念的差异,人们很难再以简单的“美丑”固有思维对其形态的审美进行评判,进而使两类建筑的审美标准出现了不能以古典美学标准进行套用的“信息差”,以至于现在大部分观者对于非线性建筑形态的审美认知仍浮于表面。由于审美的差异,非线性建筑被贴上了单纯追求视觉酷炫的形式主义标签,而这也逐渐成了阻碍其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提升大众对非线性建筑的理解,缓和非线性建筑审美与传统古典美学的矛盾冲突。本文以非线性建筑形态为切入点,对非线性建筑的定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形态生成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将生成策略归纳为以人为主导的感性塑形和以数字图解、算法生成等为主导的理性找形,弄清楚其来龙去脉,为后文非线性建筑形态的审美心理活动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在其基础上以阿恩海姆视觉动力美学理论对非线性建筑呈现的流动、平滑、扭曲、弯曲等非标准形态进行审美认知分析,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辅以说明。阐述了非线性建筑形态视觉动力平衡下的审美原理,总结出建筑审美认同感需建立在建筑形态符合人对“力”的心理平衡需求之上的观点。本文尝试利用视觉动力理论对非线性建筑审美探寻一个新的切入点,以期在提高大众对于非线性建筑形态美学内涵理解的同时,又能以反馈调节的形式作用于建筑的前期设计,为非线性建筑形态设计的良性发展提供辅助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9-04-01)

程婧婷,林建群,刘杨[6](2019)在《非线性建筑形态审美的心理空间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美学语境下,非线性建筑形态尚处于审美认识的模糊期。在梳理非线性建筑形态表意范式的基础上,剖析非线性建筑形态的审美体验过程及其所搭建的心理空间格局,意在描述这种建筑在当下技术平台上的具体化呈现,探究这种建筑形态的存在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新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蒋蔚鹏[7](2019)在《浅析参数化非线性建筑的美学特征——以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参数化设计,作为目前建筑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指用数字技术将建筑设计的各个部分转化成某个函数的变量,通过改变参数,人们能够得到不尽相同的方案。参数化设计的核心是"逻辑建模",就是利用物体本身的逻辑构建这个物体。而扎哈作为最早实现参数化设计实践的一批建筑师,她极其灵动的建筑为当代建筑的发展注入全新的理念,也给传统建筑带来新的美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01期)

王凯立[8](2018)在《对非线性建筑形式、空间和功能统一性的探索——以“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B区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更新迭代以及建筑使用者对建筑审美要求的提高,非线性建筑逐渐从跃然于设计师草图纸上的方案变为了可真正实施的建筑类型。诚然,非线性建筑为建筑设计的差异性带来了新的方向,但同时也常常遇到功能与形式不能完全统一的尴尬处境。如何发挥非线性建筑特殊的内部空间感受和外部的造型形式并将其与建筑功能协调统一,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文章以"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B区项目"(以下简称"交流中心B区")为例,探索非线性建筑在建筑形式、建筑空间和主要功能流线相互统一的设计方法及取得的成果。(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9期)

傅先恺[9](2018)在《基于BIM的非线性建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建筑正趋向于复杂化,非线性建筑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这种复杂化逐渐导致传统设计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非线性建筑设计的要求,迫切需要新设计方法的引入。BIM(本论文指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和 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概念的提出到多年来发展,人们对于BIM的认识的逐渐深入,使用也逐渐回归理性,这为BIM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核心在于“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表达。非线性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非线性的形态,设计、重点是如何设计出非线性形态,并且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保存和传递非线性建筑的所有信息。因此,BIM和非线性建筑设计具有很强的结合性,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将在深入分析非线性建筑的基础上,全面总结非线性建筑设计特点和难点,论证BIM技术对其进行设计的适用性和必要性,然后站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总结非线性建筑应用BIM的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步骤,最后以实例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9-01)

李国勇[10](2018)在《非线性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以平潭海岛科学博物馆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非线性建筑——平潭海岛科学博物馆为实例,深入剖析了该项目在方案、扩初及施工图以及施工各阶段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为日后非线性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8年03期)

非线性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国内设计和建造的复杂非线性建筑在细部设计和建造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本土的非线性建筑细部质量参差不齐。总结了非线性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几类细部和节点设计方法,可达到增加建筑细节、减小误差、提高建筑感知精度的目的,使完成的建筑外观更加精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线性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黄勇,李晋阳,张民意.基于参数化的非线性建筑复杂曲面的建构研究[C].共享·协同——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李晓岸.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细部优化与误差调节[J].建筑技艺.2019

[3].王建晖,王清,马克茂,黄小芳.非线性建筑结构振动的非光滑逆控制方法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19

[4].刘伟哲.非线性建筑设计分析[J].低碳世界.2019

[5].赵凯瑞.非线性建筑形态审美心理机制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

[6].程婧婷,林建群,刘杨.非线性建筑形态审美的心理空间格局[J].新建筑.2019

[7].蒋蔚鹏.浅析参数化非线性建筑的美学特征——以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

[8].王凯立.对非线性建筑形式、空间和功能统一性的探索——以“平潭海岛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B区项目”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

[9].傅先恺.基于BIM的非线性建筑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10].李国勇.非线性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以平潭海岛科学博物馆项目为例[J].安徽建筑.2018

标签:;  ;  ;  ;  

非线性建筑论文-黄勇,李晋阳,张民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