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级差论文-张作功

语义级差论文-张作功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义级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义级差,范畴化,评价,情态

语义级差论文文献综述

张作功[1](2007)在《语义级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对语义级差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论述语义级差的本质、定义、作用、功能、根源、实现渠道及其分类。范畴化划定了范畴成员。范畴成员具有范畴中的自身层次、模糊界限和中心化身份;范畴也会表明范畴成员间的强度差异。这使得范畴成员间产生级差性。语义级差在范畴内产生意义,而范畴要借助语义级差来区分范畴成员的不同层次。基本层次和原型范畴是产生语义级差的基础。这些级差意义的产生与人类的认知机制是吻合的。情态表达肯定和否定两极间的中间度。情态一向被用来表达人的判断、不确定性、可能性、通常性、义务和意愿等级。当要表达级差性人际意义时,情态会被用来划定意义的不同等级。言据性作为信息或知识的来源划分成眼见来源、耳听来源和推测来源。据素作为言据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按照相关信息源的可信度形成级差。采用言据性意味着要表达命题具有事实性的不同等级和意义的级差性。评价体系作为分析语篇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可细分成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态度系统解释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情感反应,为评价提供素材和思想。介入系统解释观点和情感的来源。借助级差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可用不同强度来评价。级差的语言实现形式主要是特定评价范畴中语义相近的词汇。除此之外,程度加强词、模糊聚焦词、增强词、评价性句型和语境评价都在不同层面表达级差意义。人类的交际活动都会带有不同程度的自控和隐含。梯级含义,作为数量含义,通过计算级差要素而推理出的含义。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会表达信息量少的命题,同时否定含有信息大的命题,由此产生梯级含义。当选定并表达级差上的某个数值时,其它数值就被同时否定。级差意味着等级的再划分,也就是等级的多数值性。隐喻映射出不同概念域间的意义关联性。由于隐喻意义和语言表层语义的不同,就会产生意义的不同层次,从而产生意义强度的级差性。因为人类想象的参与,隐喻意义比平白语言意义更有色彩、更丰富、更形象、更深奥且更有启发性。这就会突出隐喻的修辞色彩,而准确意义却变得模糊。由此,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在表达上呈现不同的准确性。隐喻语言的模糊性和语言字面意义的准确性构成意义的级差性,表明在表达准确度上的级差性和交际过程中人们的想象力。借助于语义级差,人们可以用明晰的命名术语和近似性等级来描述世界万象。通过人类认知和思想表达的一切内容都具有主观性特征。主观性扩大了命题和事实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客观性和主观性间的渐变等级。语言的经济性体现为人类用相对少的语言形式来传递大量的信息。语义级差因其自身的级差属性恰好节省了语言空间,同样起到传递信息的功能。表达语义的不同等级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语境交际的需要。在现实交际语境中,人们会调节语义和语言的等级,从而产生级差意义。通过语法化过程,级差修饰词或级差结构被赋予级差意义。语义级差是人类认知中的普遍特性,用来表达语言意义的不同等级。语义级差可分为明晰级差和隐含级差。明晰级差的体现方式包括评价语言、情态和言据性;而隐含级差的体现方式是梯级含义和隐喻。语义级差的成因包括人类的主观性、命名需要、语言经济性、语法化和交际语境。(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7-11-01)

丁素萍[2](2007)在《概念功能中的语义级差与体现形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韩礼德与马悌森和马丁与罗斯等人对概念功能的语义组合级差的描写基础上对语义级差中叁个层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对各个级差成分的意义、类型和词汇语法体现形式进行了至下而上的梳理。研究表明,语义级差是一个由不同语义单位构成的语义复杂度,它以不同的语义单位的组合与再组合形成叁个层级,来描述语篇元功能的语义层级。概念功能中的叁级是:成分、言辞/言辞序列和事件模式。它们的体现形式分别是词组、小句/小句复合体和小句群。(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07年09期)

王静[3](1996)在《从语义级差看现代汉语“被”字的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语义级差看现代汉语“被”字的使用①王静1.理论部分1.1前人成果一般认为,汉语的被动句有两种,一种是以“被”“让”等词为标记的有标记被动句;另一种是无标记被动句,即受事主语句,包括施事出现的“杯子弟弟打破了”和施事不出现的“杯子打破了”两小类。两种...(本文来源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1996年02期)

语义级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韩礼德与马悌森和马丁与罗斯等人对概念功能的语义组合级差的描写基础上对语义级差中叁个层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对各个级差成分的意义、类型和词汇语法体现形式进行了至下而上的梳理。研究表明,语义级差是一个由不同语义单位构成的语义复杂度,它以不同的语义单位的组合与再组合形成叁个层级,来描述语篇元功能的语义层级。概念功能中的叁级是:成分、言辞/言辞序列和事件模式。它们的体现形式分别是词组、小句/小句复合体和小句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义级差论文参考文献

[1].张作功.语义级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2].丁素萍.概念功能中的语义级差与体现形式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3].王静.从语义级差看现代汉语“被”字的使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

标签:;  ;  ;  ;  

语义级差论文-张作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