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惠东县惠东职业中学,广东惠州516300)

摘要:为了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针对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际,主要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并加以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学习兴趣

一.前言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电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与事实证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不适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与教法,学生学完本课程后,真正掌握一定操作技能的寥寥无几。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改革,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技能,是中职学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较大

迫于生源紧张的压力,中职学校对学生入学的条件降低了要求,绝大多数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而目前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教材是大学教材的浓缩,其内容和结构没有摆脱大学教材的框架,内容偏深,理论水平偏高,很多学生难以理解。

(2)教学方法落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灌输给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造成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

(3)教学手段单一

教师大多采用“粉笔+书本”的传统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绘制电路图上,教学效率低且效果不理想,教学过程更是枯燥乏味。

(4)评价方式呆板

一直以来,学生的评价方式多以期中、期末理论考试为主,采用闭卷笔试来判断学生学习的好坏。考试内容主要是一些专业术语、概念以及电子线路的分析计算,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死记硬背课本和笔记上。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

三.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中、初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时要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本着“实用”的原则,以专业技能为重心,培养学生各方面技能素养,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

四.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降低教材难度,突出实用性

1)《电子技术基础》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有些内容也较为深奥。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对难理解,应用少的内容可以略讲或不讲,降低难度,使大部份学生都有信心和决心学好本课程。例如,在讲解集成运放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时,应该精简内部电路分析,突出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和功能应用。而振荡电路这一块,涉及到信号的反馈,对于多数中职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简单介绍电路的功能及应用便可。

2)《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竞赛项目的主要考核内容。竞赛试题与传统电子技术课程相比,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也更接近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因此在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时,可以参考省、国家的技能大赛,突出实用性。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物教学法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引入实物,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达到易于理解和加深记忆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二极管时,教师应先收集多种不同类型的二极管,在教学过程中现场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了解它们的外型、特点,还学会根据二极管的单相导电性,利用万用表辨别二极管的极性和质量的好坏。通过实物讲解和现场演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教师采用案例引导的方法来说明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例如,在数字电路设计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三人抢答器电路。教师先展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说出数字电路的设计过程,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以半开放式分析方法指导学生从数码显示器到译码器和编码器分步设计电路。

3)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若干个实训项目,以实训项目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项目产品最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产生直接的感官效果(如发声、发光、发热、运动等等)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制作兴趣。例如,学习放大电路和振荡电路时,可以选择一些含有敏感元件的放大电路(如报警门铃、声光控开关)为项目产品,或选择由电压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为基础组成的话筒扩音器、音箱等;学习电源整流滤波电路时,指导学生为自己的手机制作一个实用的直流稳压电源。让学生通过实践熟悉各种电子元器件、放大电路的原理,掌握电子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从而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学到了实用的电路设计方法。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相关电路组成比较复杂,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电路工作原理较难理解,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板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效果,可以形象、逼真的将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易于理解,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媒体的运用。例如,在介绍晶体三极管的内部载流子运动过程时,可以制作一个描述载流子在半导体中运动的微课件,将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以及自由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过程用动画的效果展示。从而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口头描述载流子的运动过程。学生就可以很快的掌握这部分的内容。

2)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在理论教学中,一些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通过仿真软件仿真各种电路的工作状态并加以分析。仿真实验不受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的限制,可方便地对实验电路各参数进行设置。例如,在讲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时,由于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电子技术基础》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学习掌握一般电子电路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初中起点的中职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必须要求他们理解掌握。为此,利用Proteus软件的仿真功能,在教学中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电路的组成、各元器件的作用对三极管工作状态的影响、电路的基本特性等)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让学生观察和体会电路元件的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电路放大倍数的影响,使学生具备感性认识,对相关知识点能够更快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采用以赛促学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开展电子小制作竞赛,以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学习。竞赛为学生搭建了学习交流、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个人爱好与特长,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懂得如何才能有效的分工合作。

(4)改进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为了进一步突出“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校办学指导思想,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既要有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又要有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

1)调整总评成绩结构比例学生的总评成绩应该包括平时过程性考核、期末理论考核和期末实践技能考核。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实行学习阶段的全程性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2)将企业实践考核纳入课程结业考核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亲生体验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安装过程,并将企业实践考核纳入课程结业考核。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以此度量自己掌握知识、技术的程度,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哪方面应该加强、改进,在毕业时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缩短就业的适应期。将企业实践作为该课程的结业考核,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深入研究现有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理清改革的思路,进行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使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娟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江苏教育出版社,2016年

[2]陈振源.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杜燕敏.电子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标签:;  ;  ;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