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协调加载论文-朱广文

多通道协调加载论文-朱广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通道协调加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以太网,通讯,电液伺服,多通道

多通道协调加载论文文献综述

朱广文[1](2016)在《电液伺服多通道协调加载试验系统的通讯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液伺服试验系统是一种由电气信号系统与液压控制系统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电液伺服试验系统集合电气处理系统与液压控制系统等多方面的优点。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负载能力强等多种特点,在海洋、航空、机床、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及其广泛的应用。电液伺服多通道协调加载控制系统可以在多种不同的实际工业条件下对各种不同的试件等进行多点协调加载的试验,电液伺服系统可以用来模拟实际工业状态、进行多通道多点的疲劳拉伸压缩加载试验研究。电液伺服试验系统有着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为了实现整个试验系统的稳定快速工作,在电液伺服多通道协调加载试验中要进行上位机系统与下位机系统的通信。在当今的工业控制领域,传统的串口设备仍被广泛应用,电液伺服试验系统中上下位机系统之间的通信仍多采用RS-232、RS-485、USB通信等。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传统的串口通信的传输距离短、传输数据量小、传输数据慢等缺点已经严重制约了当代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本论文拟采用传输速率更高、传输数据量更大的以太网进行上下位机系统的通信。本文利用现有济南东测试验机技术有限公司的PCI高精度智能数字化测控卡的采集控制技术,在济南东测试验机技术有限公司现有电液伺服试验系统的基础上选取上下位机系统的架构模式,数据的传输和指令的传送通过TCP/IP通信协议族来实现,上位机系统作为整个试验系统网络中电液伺服各通道的控制、采集的终端,通过基于TCP/IP协议族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整个电液伺服试验机测控系统的结构化、集成化。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上位机系统通过以太网的TCP/IP通信协议族对下位机系统各通道进行分布式管理,实现对下位机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同时对多通道协调加载控制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文章首先对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及多通道协调加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包括国内外电液伺服试验系统行业及多通道协调加载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以太网通讯的相关内容,并根据济南东测试验机技术有限公司已有电液伺服技术成果,提出了基于TCP/IP通信协议族的以太网通讯方法,完成多通道数据采集以及多通道协调控制。2、在下位机系统中编写了下位机系统采集试验机数据的程序,重点引入了数据存储中的圆形缓冲区数据存储技术,存储下位机系统采集的试验机力值、位移值、变形量值等。上位机系统中重点介绍了上位机系统应用程序的编写,开发了基于电液伺服试验系统的人机友好的采集控制界面。利用人机友好的应用程序界面,通过TCP/IP通信协议族实现对下位机系统采集数据的实时显示和控制。3、在电液伺服控制方法上,选择的是位移控制中的模糊PID控制,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电液伺服试验系统的仿真实验,完成下位机系统的多通道协调加载。(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6-06-01)

[2](2015)在《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 舵机负载模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方位加载系统解决方案ISO9001军品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历史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多点协调加载系统的研制工作,用于全机结构疲劳试验、全机静力试验、飞机动部件疲劳试验、起落架疲劳试验、导弹弹体、武器挂架强度试验、汽车悬挂系统疲劳试验等。该系统曾被评为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产品已经通过ISO9001军品质量体系认证。(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李大海,周阳阳,张辉,李天石[3](2014)在《多通道电液力伺服协调加载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通道电液力伺服协调加载系统的控制算法,分析了加载系统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支持向量回归的分散预测控制算法。该算法应用在线支持向量回归进行各加载通道模型的在线估计,并将其作为分散预测控制的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4年21期)

刘博,王有杰,侯京锋,张静,窦雪川[4](2014)在《多通道静力协调加载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通道静力协调加载系统是用于大型构件各种静力试验的电液伺服试验设备,通过分析航天飞行器结构静力试验的特点,对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该加载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飞行器静力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缩小试验结果与实际飞行环境之间的偏差。(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杨阳[5](2013)在《多通道协调加载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已广泛用在航空航天以及船舶、汽车等设备的静态和动态试验中,通过静态试验可以合理的评价试件结构的完整性和耐用性;而动态试验是为了合理的评估试件材料的使用寿命。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的使用给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保证,让人们使用更加放心的产品一直是试验研究的最终目的。但是目前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的主流产品还是美国MTS等公司的系列产品,国内的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虽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数据处理能力、扩展性、易操作性、可靠性能方面与国外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正在向着智能化、集成化、无线化的方向发展,本课题以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为基础,充分利用嵌入式Linux技术、集成电子技术,同时进行智能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实现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的智能化、集成化。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设计出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下位机硬件以及部分软件,围绕此任务,本文做了以下工作:1、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多通道协调加载控制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了嵌入式ARM微处理器以及嵌入式Linux的特点及应用。2、分析了电液伺服动态试验机的工作原理,然后在参考国外协调加载控制系统改造和升级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简要介绍了关键组成部分的作用。3、为了提高多通道协调加载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以及模块通用性,提出了以ARM微处理器S3C2440为核心的下位机的硬件结构。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重点完成了基于ARM的系统控制器的设计,包括以S3C2440为核心的SDRAM和FLASH存储器的扩展、UART、JTAG调试接口以及ARM最小系统等电路的设计。完成了ARM-Linux软件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搭建交叉编译工具、移植U-boot和Linux-2.6.26内核、制作根文件系统、部分模块的驱动开发。4、对协调加载控制系统中常用到的传统PID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参数模糊自整定的PID算法,实现了在线修改PID参数。并在MATLAB下进行了仿真,效果比较满意。采用峰谷值及相位补偿方法实现同个通道的同步协调加载。5、对协调加载控制系统的下位机部分进行了调试,主要包括硬件调试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上下位机的通讯测试。(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3-05-01)

杨阳,赵建玉,王旭东[6](2013)在《多通道协调加载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电液伺服协调加载系统加载过程中各通道间具有强耦合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BP网络控制算法进行解耦控制。以叁通道为例,在Matlab7.0软件编程环境下分别建立改进的BP网络和纯BP网络算法的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够降低各通道之间的耦合干扰,准确的实现各通道间的协调加载控制,比纯BP算法跟踪精度更高,精度可达到10-6。(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李健[7](2012)在《多通道自动协调加载系统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多通道自动协调加载系统的功能和用途,然后总结60多年来4代产品的发展概况。重点分析目前最新产品的控制技术、试验配置技术、试验载荷谱编制技术、协调加载技术、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安全保护技术等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产品向软件智能化、界面图形化、模块通用化、产品系列化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2-09-19)

张立,韩作庆[8](2009)在《PLC在电液伺服双通道协调加载试验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论述了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电液伺服双通道协调加载试验系统中的应用。PLC控制模块编程简单,能同时实现轴向和径向控制,且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工程与试验》期刊2009年S1期)

马训鸣,林晓焕[9](2009)在《CAN总线在多通道电液力协调加载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CAN总线和微控制器技术应用到多通道电液力协调加载控制系统中,给出了基于CAN总线的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介绍了系统的整体结构、CAN总线节点设置、通讯协议和软件设计.运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上位机CAN通信卡的驱动程序.(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董博[10](2007)在《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在动力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的原理,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的应用,并给出试验结果。实践表明,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能够有效提高高速动力转向架强度试验的准确性,缩小试验结果与实际运营之间的偏差。(本文来源于《铁道技术监督》期刊2007年10期)

多通道协调加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方位加载系统解决方案ISO9001军品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历史北京瑞赛长城航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进行多点协调加载系统的研制工作,用于全机结构疲劳试验、全机静力试验、飞机动部件疲劳试验、起落架疲劳试验、导弹弹体、武器挂架强度试验、汽车悬挂系统疲劳试验等。该系统曾被评为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该产品已经通过ISO9001军品质量体系认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通道协调加载论文参考文献

[1].朱广文.电液伺服多通道协调加载试验系统的通讯技术研究[D].济南大学.2016

[2]..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舵机负载模拟器[J].测控技术.2015

[3].李大海,周阳阳,张辉,李天石.多通道电液力伺服协调加载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4

[4].刘博,王有杰,侯京锋,张静,窦雪川.多通道静力协调加载系统[J].四川兵工学报.2014

[5].杨阳.多通道协调加载控制系统研究[D].济南大学.2013

[6].杨阳,赵建玉,王旭东.多通道协调加载控制方法[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李健.多通道自动协调加载系统发展研究[C].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12

[8].张立,韩作庆.PLC在电液伺服双通道协调加载试验系统中的应用[J].工程与试验.2009

[9].马训鸣,林晓焕.CAN总线在多通道电液力协调加载系统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

[10].董博.多通道协调加载系统在动力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技术监督.2007

标签:;  ;  ;  ;  

多通道协调加载论文-朱广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