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地址论文-金鹏,杨菁,王宗伟,刘鲲鹏,卜晓阳

模糊地址论文-金鹏,杨菁,王宗伟,刘鲲鹏,卜晓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糊地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地址识别,文本相似度计算,最小编辑距离法,支持向量机

模糊地址论文文献综述

金鹏,杨菁,王宗伟,刘鲲鹏,卜晓阳[1](2019)在《一种基于最小距离编辑法的模糊地址识别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到客户方言及语言习惯因素影响,加之客户服务中心客服坐席手工记录客户地址的形式不统一,难以实现精确筛选细化到小区、村庄级别的相近地址,支撑定位客户反映的频繁停电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地址模糊匹配模型,根据地址信息的文本和拼音形式,利用最小编辑距离算法量化非结构化客户地址间的偏差程度。进一步应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技术,结合地址文本信息和拼音信息的编辑距离计算结果,实现对相近地址的有效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克服谐音字对地址识别的影响,具有计算速度快且识别能力强的优势,能够支撑筛选频繁停电地址等场景应用。另外,通过网格搜索法的应用,实现了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主要参数的优化,提升了模糊地址匹配的精度。(本文来源于《电力大数据》期刊2019年10期)

李新放,宋转玲,陈学业,贺彪,刘海行[2](2018)在《K叉树地址的模糊匹配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城市信息资源的集成和融合中,地名地址匹配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技术。由于中文语义和地名地址描述的复杂性,中文地址的匹配比英文要复杂得多,基于海量中文地址数据进行准确分词,实现快速高效的地址匹配是城市数据集成融合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对现有地址编码及分词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种基于规则和统计的组合方法来实现中文地址分词,并且使用K叉树的结构实现对中文地址的存储,提高了中文地址匹配查询的准确度和效率。基于预处理后的10 000个深圳市地址数据,通过开发原型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比较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周浩,葛江涛[3](2015)在《一种基于综合分词和模糊匹配的地名地址匹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国内地址匹配现状的全面研究,并结合对原始地址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常用地址表述的习惯和规律,抽象出了地址匹配层级模型和地址匹配类型,用于地址匹配的各个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先验知识的中文分词算法和基于规则的模糊匹配方法,并利用工商注册数据库为原始地址数据文件,建立了工商职能部门企业地址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地址匹配映射。(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5年05期)

程昌秀,于滨[4](2011)在《一种基于规则的模糊中文地址分词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分析地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存储标准地址数据集的标准地址库和自定义的地址匹配规则库,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模糊中文地址编码方法。该方法在依据标准地址库分词的同时,也沿着自定义的地址匹配规则进行推理,从而缩小了下次分词所用到的目标数据集,提高了系统执行效率。另外,通过借助构建的规则树与歧义栈,提高了文中定义的两类模糊地址匹配的成功率。最后,基于该算法建立了一个地理编码原型系统,并利用经济普查项目中的相关数据对算法的可用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吴海涛,俞立,张贵军[5](2011)在《基于模糊匹配策略的城市中文地址编码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空间数据地址编码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地址数据库特定存储格式,选取适于城市中文地址的切分方案,提出一种基于K叉地址树的模糊匹配策略,将地址数据以K叉树形式进行存储。采用分支定界思想探测并排除无效匹配结点,并应用模糊规则对匹配结果进行评价及筛选,从而提高地址匹配的效率和准确度。应用杭州市1∶10 000矢量地图数据验证了该编码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于滨[6](2010)在《面向经济普查项目需求的模糊中文地址匹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地址)编码技术是GIS中的一项基础性技术,它是将自然语言描述的地址信息,通过地址标准化、地址分词、数据库匹配、空间定位等一系列处理操作,赋予其空间位置信息,并最终定位到电子地图上的过程。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中出现了对于地理编码技术的需求,例如公共卫生、犯罪分析、政治科学、灾害管理、交通预测等领域。国外的地理编码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逐步迈向了市场化、产业化。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外的现有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我国的地理编码需求。因此,针对中文的地理编码技术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本文利用北京市的部分经济普查统计数据进行了相关的地址匹配研究,并最终开发实现了面向经济普查的地理编码工具软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针对地理编码技术中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改进:(1)由于目前地址匹配过程中,对于地址残缺与地址歧义两类模糊地址的匹配成功率与准确率偏低,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地址分词匹配方法,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加入规则树与歧义存储等机制,提高了对于这两类模糊地址的匹配成功率。(2)由于传统地址匹配过程中,地址分词与数据库匹配两个步骤相对独立,导致数据库访问次数过多,系统运行效率低下。为此,本文在所提出的基于规则的地址分词匹配方法中,将两个过程合二为一,边分词边匹配,实现了在最终分词结束的同时获得匹配结果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地址匹配的效率。(3)对于目前已有的地址模型进行了部分改进,根据地址记录中存在行政区划部分与街道信息部分的区别,对两部分信息分别进行处理与存储,提高了地址数据的匹配速度。(4)为了减少地址数据采集和地址标准化的成本与工作量,本文有效利用了经济普查项目中的已有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建立了标准地址库并完成了地理编码任务。(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5-01)

刘述喜,李太福,王明渝[7](2008)在《一种基于存储器地址映射的二维模糊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各种智能控制算法实现环节烦琐、计算量大、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存储器地址映射网络的硬件与算法融合型二维模糊控制器实现方案。首先建立模糊控制器的输出和其输入误差和误差变化率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离线计算控制输出量直接存储在存储器中,以误差和误差变换率作为地址,在控制时序脉冲的作用下,通过地址映射以在线查表的方式直接输出控制量控制被控对象。最后设计了该模糊控制器的硬件电路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实现方案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且该控制器不需要CPU,系统开发不用编写任何程序,因而具有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实时性好、应用简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张凤娟[8](2005)在《基于模糊理论的配送中心地址评价与消费者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一环,其相关理论研究也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其中,配送中心地址的评价选择和配送中心的运作绩效管理一直是理论研究人员和配送中心管理人员分析的焦点。基于上述两点,本文针对配送中心规划中比较重要的配送中心选址和对配送中心运作绩效有重要影响的物流配送前消费者分类问题展开研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上述两问题的特点,应用模糊集理论进行了一系列较有意义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首先,分析了配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选址和配送中心中消费者分类的理论背景,同时介绍了本文分析这两个问题所用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聚类技术的基础知识。其次,在配送中心地址选择方面:在研究传统的配送中心地址选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配送中心地址评价选择方法。同时,还将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与本文所提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了这些选址方法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再次,在物流配送前消费者分类方面:在整体研究配送中心中物流配送前消费者分类这一问题的前提下,归纳总结了在配送前将消费者进行分组对于需求响应型配送中心的快速反应策略的重要作用,在前人所提消费者分类方法上做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技术的消费者分类模型。最后,总结归纳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该课题将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06-01)

谭立湘[9](1998)在《基于神经和模糊方法的邮件地址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和模糊方法的手写体邮件地址的识别方案,并详细分析了神经和模糊方法应用于手写体识别问题的3种技巧:指派字符可信度值,给出字符分段上下文信息,利用模糊积分汇总字符的可信度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1998年09期)

模糊地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数字城市信息资源的集成和融合中,地名地址匹配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技术。由于中文语义和地名地址描述的复杂性,中文地址的匹配比英文要复杂得多,基于海量中文地址数据进行准确分词,实现快速高效的地址匹配是城市数据集成融合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对现有地址编码及分词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种基于规则和统计的组合方法来实现中文地址分词,并且使用K叉树的结构实现对中文地址的存储,提高了中文地址匹配查询的准确度和效率。基于预处理后的10 000个深圳市地址数据,通过开发原型系统对该方法进行了比较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糊地址论文参考文献

[1].金鹏,杨菁,王宗伟,刘鲲鹏,卜晓阳.一种基于最小距离编辑法的模糊地址识别模型[J].电力大数据.2019

[2].李新放,宋转玲,陈学业,贺彪,刘海行.K叉树地址的模糊匹配研究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8

[3].周浩,葛江涛.一种基于综合分词和模糊匹配的地名地址匹配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2015

[4].程昌秀,于滨.一种基于规则的模糊中文地址分词匹配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

[5].吴海涛,俞立,张贵军.基于模糊匹配策略的城市中文地址编码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1

[6].于滨.面向经济普查项目需求的模糊中文地址匹配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

[7].刘述喜,李太福,王明渝.一种基于存储器地址映射的二维模糊控制器[J].仪器仪表学报.2008

[8].张凤娟.基于模糊理论的配送中心地址评价与消费者分类研究[D].天津大学.2005

[9].谭立湘.基于神经和模糊方法的邮件地址识别[J].计算机工程.1998

标签:;  ;  ;  ;  

模糊地址论文-金鹏,杨菁,王宗伟,刘鲲鹏,卜晓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