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为了使急诊患者能顺利就诊,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保证护理安全,现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隐患;对策

1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

1.1急诊病人发病的特点及就诊时的心理反应

急诊病人往往起病急、来势迅猛、病情发展快,患者对疾病的预见性不强,有时发病很突然,致使患者及其家属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出现焦急、烦躁、六神无主、惊慌等心理反应,就诊时,对医院的期望值很高,恨不得医生就在他们身边,到了医院,就有了希望,对医务人员是十分信任的。可往往因为医护人员没有和他们同样的焦急反应,而引起他们恼火,引发矛盾,医护人员产生攻击心理,以发泄不满、扰乱医疗秩序,严重影响了救治工作。

1.2急诊病人就诊时医务人员的心理反应

急诊病人就诊时,医务人员同样有应急的心理反应,但和患者的心理反应是不等同的,因为初次见到病人,医护人员必须争取抢救生命的时机,先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询问病史、解决危及生命的首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持镇定、忙而不乱、快而不慌,方能保证判断准确,积极采取措施。而患者往往不理解医护人员的沉着、冷静而产生不满情绪,一旦抢救效果不佳,便会引发矛盾。医护人员在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医生评估患者的同时,护士也要迅速、准确做出判断,及时进行一系列应急护理救治措施,配合医生抢救,同时指导家属协助急救,体现急救意识和急救效果。

1.3急诊科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急诊科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医护人员不仅仅是担负急诊科院内救治工作,还要承担院前急救工作,面对危重病人多,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任务负荷大、持续时间长、缺少规律性,医务人员在每次抢救过程中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医护人员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1)、院前出诊容易出现的隐患

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未询问清楚病情、发病时间、地址,导致延误患者的抢救;出诊速度慢,急救意识不强,未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影响护理质量;出诊抢救物品准备不充分不实用,到了现场才发现抢救物品该带的没有带来,不该带的带来了;护士技术操作不过硬,如静脉穿刺数次未成功,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途中转运交代不详,如在转运过程中未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

(2)、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不扎实

抢救技术不熟练,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不会排除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冼胃机进出水故障监护故障等。

(3)、医患沟通信息缺乏

在急诊抢救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忙于抢救生命,而忽视了患者家属对信息的需求,缺少与家属沟通,致使家属对患者的状况了解和掌握不够,无法解除和减少他们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稍有不如意,则易情绪愤怒,充满敌意,向医护人员发泄,或者一旦抢救无效,家属不可避免产生怀疑态度,甚至利用不法分子无理取闹,激发矛盾。

(4)、护士责任心不强

常常容易忽略对留观患者的病情观察,对病情记录不及时、不全面。

2急诊科需要牢记的一些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很强的应急能力和防范措施、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1)、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

面对急诊患者病情急、危、重、情绪急躁恐惧等特点,有时还会遇到患者无家属,无医疗费用等特殊情况,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保持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以及冷静的头脑和灵活快速的应变能力,尊重、理解、关怀患者,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急救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2)、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在急诊科是至关重要的,在急诊科工作,医务人员要重点突出一个急字,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牢记时间就是生命,争分夺秒是神圣使命,缩短急救半径是赢得抢救时机的最佳保证。

(3)、责任心

急救人员的责任重于泰山,对生命要极端负责,不定时的审视自己的工作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珍惜患者生命。

(4)、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

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及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并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士长督促低年资护士加强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要求她们苦练基本功,不断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

(5)、身体素质

针对急诊工作烦、累、乱的特点,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坚持锻炼身体,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以适应急诊工作的要求。

2.2做好各种记录

(1)、接诊记录

120出诊记录应详细清楚,包括急诊电话接听时间、地点、病情、伤病人的数量、联系电话、出诊时间、出诊人员,院前急救过程中用药情况,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要向家属交待清楚,,并详细做好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2)、抢救记录

是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以及患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护理的主要依据,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医护人员必须认真、客观、真实、详细地记录、包括患者入院时间、病情、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坚决杜绝漏记、错记等。

(3)、对留观患者的观察记录

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按病房管理要求,按分级管理原则,密切观察每位留观患者的病情,加强床旁巡视,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建立护士每班查、护士长每周查、护理部每月查的三级护理质量检查制度,发现危重情况迅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做到忙而不乱。

2.3加强急救物品和药品的管理,认真执行抢救仪器交接班制度

我科规定抢救班的人员必须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和药品,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每周大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抢救仪器突发故障时,立即用人工方法代替,迅速排除故障或更换仪器。同时规定所有的仪器一律不得外借抢救药品及设备各班使用后及时补充或维修,保证药品齐全,设备随时处于完好状态,以使抢救顺利无误地进行。

3增强医患信息沟通,重视医患关系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一切工作行为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依法施护、依法行医的观念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也是一个化解矛盾的过程,近年来许多患者家属对医学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所以,我们在做抢救工作的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4.

标签:;  ;  ;  

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