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码互相关性论文-韩树楠,张旻,李歆昊

扰码互相关性论文-韩树楠,张旻,李歆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扰码互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步扰码,卷积码,m序列,叁阶相关性

扰码互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韩树楠,张旻,李歆昊[1](2019)在《基于m序列叁阶相关性的同步扰码反馈多项式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有的卷积码同步加扰的扰码反馈多项式重构方法中,卷积码对偶码字需要先验已知.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m序列的叁阶相关性,提出一种卷积码加扰的扰码反馈多项式重构新方法.首先对卷积码加扰序列进行分块处理,数据块的长度为卷积码编码约束长度,相邻数据块的起始位间隔一个码长;然后证明了加扰数据块与对偶码字相乘后,输出序列为与扰码周期相同的m序列,由此基于m序列的叁阶相关峰值特性估计出对偶码字;最后利用叁阶相关峰的位置信息重构出同步扰码反馈多项式.在有误码情况下,推导了峰值与非峰值位置处叁阶相关函数值的概率分布,得到叁阶相关峰的检测门限与重构结果正确的置信度.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已有的重构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先验已知对偶码字,消除了重构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更好的容错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罗建迪,杨健,彭陈发[2](2010)在《TD-SCDMA系统中的扰码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介绍复合码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复合码的相关性,给出了现网中复合码使用概率的估算方法,并对相邻小区之间的时延差特性进行了测试;根据复合码相关性函数、复合码使用概率和小区时延差分段占比,计算两个小区之间的扰码相关系数,以此来判断小区间扰码规划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10年16期)

秦可嘉[3](2009)在《TD-SCDMA扰码相关性研究及其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TD-SCDMA是第叁代移动通信(3G)的四大国际标准之一。TD-SCDMA系统是一个码分复用系统,最终需要依据扩频码和扰码生成的复合码来识别小区和用户。由于TD-SCDMA系统本身的特点,扩频码和扰码的码长较短,码字较少,因此由扩频码和扰码生成的复合码相对于WCDMA系统来说,出现重码的可能性较高。这种情况下,系统没有办法区别用户。即使是不会出现完全一样的重码,但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复合码之间的相似度较高,系统很难区别这些不同的码字甚至完全分辨不出。为了避免重码和相似度过高的码的出现,TD-SCDMA系统需要相应的码规划。相比于WCDMA的512个码字,TD-SCDMA系统码资源相对较少,因此TD-SCDMA扰码规划较WCDMA系统要求更高,需要研究不同扰码之间相关性,并如何通过扰码规划来避免相互干扰。由于TD-SCDMA的研究起步较慢,相对于WCDMA来说,很多网络规划技术还不成熟。在码字规划方面,研究TD-SCDMA码字规划相对较少。而且前面已经提到,TD-SCDMA由于扰码是短码的特点,更需要进行码字的相关性研究和码字规划的研究,因此,在TD-SCDMA即将在我国大规模商用之际,这项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TD-SCDMA标准一些基本内容,然后论述TD-SCDMA系统扰码,扩频码,以及由扰码和扩频码生成复合码的过程。接着得到复合码可能出现重码的情况,由此将可能出现生成复合码重码的扰码分为若干个扰码分组集合,从考察各对能出现复合码重码的扰码之间的干扰大小。之后通过码序列之间的相关性出发,衡量两个不会出现复合码重码的扰码之间的码字干扰。接下来,通过实际测试得到的数据来证实并进一步阐述以上的分析。最后,从网络整体性能出发,给出将码字之间的干扰的和码字规划时利用上述内容进行总体分析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09-12-20)

于斌,胡捍英,芈小龙[4](2007)在《基于扰码相关性的DS-CDMA系统接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N扰码,DS-CDMA接收机将其他用户的信号以及所需用户的其他径的信号随机化,变成伪随机噪声。因而这部分噪声与扰码的部分相关性关系非常密切。文章分析了扰码的部分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径瑞利信道下的上述伪随机噪声的统计特性,然后得到了DS-CDMA系统的SINR性能公式。数值仿真证明了文中的假设和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胡妍,陈曦[5](2007)在《TD-SCDMA系统扰码相关性分析及规划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学中码相关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对TD-SCDMA系统扰码的相关性以及扰码和扩频码生成的复合码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TD-SCMDA系统网络规划中进行扰码规划的两种思路和方法,即分别以扰码相关性和复合码相关性为依据筛选性能较好的扰码进行分配和复用,以降低TD-SCMDA系统在同频组网时对相邻小区带来的多址干扰.(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扰码互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在介绍复合码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复合码的相关性,给出了现网中复合码使用概率的估算方法,并对相邻小区之间的时延差特性进行了测试;根据复合码相关性函数、复合码使用概率和小区时延差分段占比,计算两个小区之间的扰码相关系数,以此来判断小区间扰码规划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扰码互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1].韩树楠,张旻,李歆昊.基于m序列叁阶相关性的同步扰码反馈多项式重构[J].电子学报.2019

[2].罗建迪,杨健,彭陈发.TD-SCDMA系统中的扰码相关性分析[J].移动通信.2010

[3].秦可嘉.TD-SCDMA扰码相关性研究及其规划[D].北京邮电大学.2009

[4].于斌,胡捍英,芈小龙.基于扰码相关性的DS-CDMA系统接收性能[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7

[5].胡妍,陈曦.TD-SCDMA系统扰码相关性分析及规划建议[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7

标签:;  ;  ;  ;  

扰码互相关性论文-韩树楠,张旻,李歆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