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晟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600
摘要: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技术是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脱离这两项技术,那么建筑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展开。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建筑企业应当建立与时俱进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以及建筑水平,实现以建筑质量为主要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中谋取一席之地。施工技术是提升建筑质量的核心力量,而现场施工管理技术则是保证施工技术能够得到落实的保障。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关注,并且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是指根据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石等材料与水和一定的添加剂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其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凝土,再在建筑工程中特定部位将混凝土进行浇筑搅拌的施工技术。由于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混凝土浇筑施工广泛的存在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做好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正确合理的运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但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浇筑工程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难以保证。基于此,必须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保证混凝土结构和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对一些隐蔽工程、细节工程进行仔细检查,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对混凝土模板的标高、尺寸、刚度以及强度进行检查,模板是混凝土浇筑的重要设备,只有保障模板的质量才能进一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2)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确保隐蔽工程的质量;
3)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内的杂物、钢筋上的油污进行清除,避免模板的缝隙和孔洞被堵塞,需要注意的是,要用清水使木模板湿润,但模板不能有积水;
4)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从底层向高层逐层建筑,结合结构配筋的具体情况、捣实方法等方面确定每层的厚度。
针对竖向建筑结构,混凝土浇筑有几点注意事项,即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在底部填入水泥砂浆,这部分砂浆应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浇筑混凝土时,若浇筑高度超过3m,应采用(振动)溜管等设备防止混凝土下落;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等地方进行反复观察,对于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移位的情况,要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2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技术
施工时要时刻关注建筑工程所处的环境以及气候变化,尤其是出现高温和低温时,由于混凝土的结构特性,很可能会因为墙体的收缩和膨胀而造成建筑物墙面出现裂缝的现象。混凝土结构会由于不同的环境而出现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控制裂缝问题上并不能采用统一的方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措施。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监督,通过施工中的措施来预防建筑物出现裂缝,避免后期出现裂缝难以补救的现象。施工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强度的监督控制,从而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2.3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贯穿混凝土的凝固、硬化和强度发育的整个过程,并且养护环境直接影响其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混凝土硬化而言,温度是主要影响混凝土硬化的主要因素,温度过低(低于5℃)会使硬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另外,在干燥环境中,混凝土的水分会迅速蒸发,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变形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因此,要适当养护混凝土,使其硬化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通常采2种方法,即自然养护法和加热养护法。自然养护法是指混凝土达到终凝状态时,要给构件覆盖麻袋、稻草等材料,并在混凝土结构上面洒水,使构件保持湿润。该方法的养护时间与水泥的种类、掺和塑化剂有关系。例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的最恰当的养护时间为7d以上;矿碴水泥且掺和塑化剂的混凝土最适宜的养护时间为小于14d。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在15℃以上时,前3d内白天浇水的次数较多,一般隔1~2h就要浇一次水,而夜间浇水次数在2~4次;3d以后,可按实际情况相应的减少浇水次数,遇到大风或高温的天气需要增加浇水次数。加热养护法,是为了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缩短施工工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也就是蒸汽养护混凝土。
2.4混凝土的拆模
混凝土完成浇筑、养护后,需要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强度要求。如果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可以拆除混凝土的模板,在拆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即先拆除不承重结构的模板,后拆除称重结构的模板。在拆除模板后,要将模板进行清理,并放置到合适的地方,以便下一次使用。
3现场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3.1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若是想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就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工作。工程现场管理作为最为重要的质量管控环节,应当受到高度重视[7]。管理人员应当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建立较为明确的质量控制制度,并且将其落实在实际中。质量控制制度不仅应当包括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而且还应当包括对工程材料质量及其技术选择的相关内容,只有普及到工程建设的各项内容,才能保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建设工程的有序性离不开高水平的施工方案,管理人员应当遵循施工方案的要求,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确保施工方案被严格履行,从而在根本上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保证。针对建筑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其的研究与论证,禁止对其盲目采用,从而让建筑质量受到影响。
3.2实行全面的技术监督
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的技术监督。对于工程项目而言,较高水平的技术应用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实现对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展开技术的应用,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各项施工技术的优势与缺陷,并且针对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促进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为了进一步让施工人员服从管理,管理人员还应当建立较为明确的赏罚机制,并且将技术人员投入到他们所熟悉的岗位以及任务分配中,明确他们的职责。赏罚机制的建立能够增加施工人员的责任心,让他们将更多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管理人员应当明确这一认知,并且加强对其的应用。
3.3对施工材料严格把关
建筑材料的采购以及应用是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管理人员在材料的采购以及应用中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针对购置进来的材料进行严格与系统的审查,确保建筑材料符合工程规格以及工程需求,若是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建筑材料不符合规范,那么管理人员应当及时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并且对建筑材料展开相应处理。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趋向于现代化的发展,建筑行业要想进一步巩固与夯实自身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就要认清当前社会与国民对建筑行业日益提升的需求,注重强调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升此项技术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为推动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爱东,韩亚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门窗,2015(1):57-58.
[2]丁秋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数码世界,2018(6):202-203.
[3]江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江西建材,2016(2):90-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