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企业家论文-于庆东,郑娇艳

政策企业家论文-于庆东,郑娇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策企业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家信心,货币政策,叁次产业,TVP-VAR模型

政策企业家论文文献综述

于庆东,郑娇艳[1](2019)在《基于TVP-VAR模型的货币政策、企业家信心与叁次产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能够反映时变特征的TVP-VAR模型,对2001—2018年货币供应量、利率、企业家信心及叁次产业增加值的季度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企业家信心的预期效应下货币政策影响叁次产业增加值的机制。研究表明:企业家信心和货币政策对叁次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具有时变性,长期效果显着;企业家信心预期效应在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传导渠道中是通畅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企业家信心实现叁次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各有侧重,数量型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产业产出,价格型货币政策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谭爽[2](2019)在《草根NGO如何成为政策企业家?——垃圾治理场域中的历时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企业家"是解释政策变迁的重要概念,但已有成果却缺乏对草根NGO在中国语境下扮演该角色的关注。本研究将观察视角从截面性的"政策-事件"转向历时性的"组织-角色",通过对垃圾议题社会组织十余年政策倡导历程的梳理,发现:随着制度环境持续改善,其倡导的组织形态呈现"原子式-联盟式-链条式"发展,行动策略经历了"借力式-宏观式-下沉式"变迁,倡导绩效则由象征性向实质性转化,已具备政策企业家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托个案拓展法凝练出六个理论命题,用以解读草根NGO成为政策企业家的基本逻辑。本研究不仅能为草根NGO的政策倡导实践和公共政策体系完善提供经验,同时有助于深化对"国家-社会关系"这一复杂课题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兆友,姜艳华[3](2018)在《政策企业家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政策变迁的途径与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基础研究政策的实践,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政策企业家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政策变迁的策略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企业家通过创新政策观念、界定和建构政策问题、推动政策议程建立、评估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等途径,积极促进基础研究政策变迁。政策企业家在推进基础研究政策变迁时主要采取借助个人的优势资源、率先进行政策试点、向权力部门提交议案、直接致信政府决策层以及借助公众舆论压力等多种策略。(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8年24期)

耿中元,朱植散[4](2018)在《货币政策、企业家信心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企业家等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可通过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进而对公司投资效率产生作用。基于中国2007—2016年40个季度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信心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家信心增强或者货币政策宽松时会加剧过度投资,减轻投资不足;企业家信心减弱或者货币政策紧缩时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但会加剧投资不足。其中,国有企业对企业家信心和货币政策松紧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也会通过货币政策和企业家信心的交互作用而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12期)

陈天祥,李仁杰,王国颖[5](2018)在《政策企业家如何影响政策创新:政策过程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创新是指一个政策首次被采纳和此后的不断完善过程,需要兼顾政策"从无到有"和"从有到优"的综合考察。政策企业家是影响政策创新的重要主体和力量,其影响政策创新的机制是通过与政策系统中的各政策行为者进行互动,推动政策议程、政策形成、政策采纳、政策实施、政策评估与反馈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中国政策企业家具有"政策首次创新的推动者"和"政策持续创新的主导者"的复合身份。(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宋小羽[6](2018)在《基于政策企业家视角的政策终结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终结是政策周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政策终结有利于避免政策僵化,能帮助决策者及时发现政策问题并予以纠正。考察我国劳教制度终结这一现实案例时,发现政策企业家在该政策走上终结议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事实上,政策企业家作用于政策终结并非是劳教制度终结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国内还有不少政策终结的过程中出现了政策企业家的身影,如:收容遣送制度终结、农业税政策终结等。那么,这些现实案例中的政策企业家有哪些类型,是否具有一致性?他们参与政策终结的动机是什么?他们是如何推动一项问题政策走上终结议程的?基于以上这些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政策终结和政策企业家的相关研究状况并做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政策终结和政策企业家这两个核心概念做了界定。本文借助于美国学者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鉴于这一模型是政策议程设置领域的经典理论,故而本文论证了将这一模型引入政策终结领域的可行性,并构建了政策终结的多源流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劳动教养制度为研究案例,运用多源流分析框架分析了政策企业家与问题流、政治流和政策流的互动过程,鉴于劳教制度终结过程中出现过两次机会之窗,但叁流耦合结果大相径庭,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追问,从联盟力量对比和政策企业家行动策略两方面分析了出现不同耦合结果的原因,间接论证了政策企业家的行动策略会影响耦合结果。再者,基于劳教制度终结的案例分析,本文总结出了影响政策终结的政策企业家,并结合收容遣送制度终结、农业税政策终结、食品免检政策终结、独生子女政策终结这4个案例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将政策企业家分为意见领袖型和政策输入型两大类,分别分析了他们参与政策终结的动机与方式。最后,基于理论和案例研究,本文归纳出了基于政策企业家视角的政策终结模式,即通过构建和放大政策问题、提出和倡导政策方案、激发和引导公共舆论、识别和利用机会之窗四个步骤来推动政策终结议程设置。这一政策模式具有提前觉察政策隐患、减少公众认同风险、科学推动政策终结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政策终结发生的随机性和政策企业家行为的主观性的局限性,由此本文从政府部门和政策企业家自身这两个主体角度,提出了科学确定合民意的政策终结对象、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政策终结方法的改进意见,即政府应实施科学合理的政策评估、公开政策评估的相关信息和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政策企业家自身不仅要明确自身职责、科学选择终结对象,更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明断时局获取支持和运筹帷幄把握时机。(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2)

官华,李静[7](2018)在《政策企业家与政策创新研究——基于Z市青年社区学院案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企业家"(Policy Entrepreneurs)是解释政策变迁和创新的重要概念。2011年广东省Z市团委创建青年社区学院,是典型的政策创新案例。本研究应用"政策企业家"视角来分析Z市团委干部在政策创新的动机、行动策略、方案设计等方面的表现与作用,呈现了政策创新倡议中正式与非正式途径的作用、理念等动机、政策创新扩散的途径(会议、考察等)、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等政策创新过程。通过分析,发现在该案例中,团市委领导充当了"政策企业家"角色,在政策倡议、扩散、方案设计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全面理解我国的公共政策过程,还需进一步细分影响政策过程的参与主体及其作用、互动;在政策创新的研究中除了关注利益、政绩等因素,还需要综合考虑行政官员的理念等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探索》期刊2018年01期)

张虹[8](2017)在《政策试点中政策企业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试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创新形式,是我国政策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从宏大的改革开放到微观的条例颁布、政策执行,均会强调试点的作用,通过试点实现政策的“以小见大”早已成为中国政府实施政策的基本方式。学界对政策试点的研究积累较为丰富,这为本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提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试点改革本身的分析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政策试点实践中关键主体的分析还很少,尤其是对处于最基层的关键行为人在政策试点当中的行为选择研究更少。本文力图从政策企业家的角度去理解政策试点产生时关键行为人做选择时所考虑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程度的理论探讨。论文首先对政策试点现有的国内外探索成果做了相关梳理,发现目前学界还没有从政策企业家角度去研究基层政策试点现象。随后,论文对政策企业家推动的几个基层政策试点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归纳总结政策试点中政策企业家的行为选择受哪些关键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层的体制内政策企业家在选择做政策试点的时候,他们有价值追求,并对自身的核心能力、在争取外力支持的情况下有非常清晰和客观的认识,作为改革试点直接推动者的政策企业家们本身就是政策试点实施中颇为关键的因素。(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周凌一,李朔严[9](2016)在《跨体制流动与政策创新:制度环境约束下政策企业家的身份选择——以西南省公益金融创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企业家如何通过主动的身份选择来应对制度环境障碍,进而推动政策创新?论文通过考察西南省政策企业家方先生推动公益银行的实践发现,当政策企业家的身份从体制内转变为体制外时,其面临的环境约束会显着改变,体制外的社会组织通过改变权力结构、激励机制和社会网络性质为政策企业家释放更多的行动空间,进而提高其推动政策创新的能力。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制度环境对政策企业家行为的影响,更揭示出在中国语境下政策企业家推动政策创新的一种选择策略。(本文来源于《公共行政评论》期刊2016年05期)

刘云周[10](2016)在《政策变迁中的政策企业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策企业家是指那些积极参与并主导政策变迁的政策倡导者。他们愿意付出大量时间、金钱等资源推动其所偏好的政策建议进入政策议程。作为一种政策变迁的重要动因,政策企业家已经被越来越多研究公共政策的学者所认可。政策企业家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不仅有助于破解社会转型时期的诸多难题,而且能够对社会的创新风尚产生重要的引领作用。政策企业家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能动性力量,其背后反映了个体在制度环境下的积极影响力。系统研究政策企业家,提高关于特殊人力资源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对我国当前公共政策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梳理了政策企业家在多源流理论、倡导联盟理论、断点均衡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以及渐进主义等主流政策变迁理论中的内容要点,总结了政策企业家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政策变迁过程中的基本作用和行为方式。笔者发现,尽管不同学者眼中的政策企业家行为方式各异,但都表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政策企业家对社会问题具有高度敏感性;拥有一定的专长和高超的谈判技;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能够坚持不懈地推动政策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变迁等。政策企业家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界定、构建政策问题,推动政策方案进入政策议程,事后负责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为了推动政策朝着自己属意的方向变迁,政策企业家往往会实施一些策略性行动。这些策略包括:软化政策共同体;组建基于某一政策方案的支持联盟;识别和利用机会之窗;进行政策试验以及实施场域操控等。值得注意的是,制度环境和一般社会环境能够促进或抑制政策企业家在政策变迁中的参与动机和行为。有时,政策企业家会试图改造其所处环境,目的是改变某一政策的支持性力量和反对性力量的对比状况。本文对政策企业家的研究进行了理论提升,分析了其对中国公共政策实践的启示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关于政策企业家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如何科学评估政策企业家的绩效,对具有企业家特质的人才该如何进行培养和管理,如何将政策企业家的研究成果整合到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等课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政策企业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政策企业家"是解释政策变迁的重要概念,但已有成果却缺乏对草根NGO在中国语境下扮演该角色的关注。本研究将观察视角从截面性的"政策-事件"转向历时性的"组织-角色",通过对垃圾议题社会组织十余年政策倡导历程的梳理,发现:随着制度环境持续改善,其倡导的组织形态呈现"原子式-联盟式-链条式"发展,行动策略经历了"借力式-宏观式-下沉式"变迁,倡导绩效则由象征性向实质性转化,已具备政策企业家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依托个案拓展法凝练出六个理论命题,用以解读草根NGO成为政策企业家的基本逻辑。本研究不仅能为草根NGO的政策倡导实践和公共政策体系完善提供经验,同时有助于深化对"国家-社会关系"这一复杂课题的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策企业家论文参考文献

[1].于庆东,郑娇艳.基于TVP-VAR模型的货币政策、企业家信心与叁次产业发展[J].东方论坛.2019

[2].谭爽.草根NGO如何成为政策企业家?——垃圾治理场域中的历时观察[J].公共管理学报.2019

[3].李兆友,姜艳华.政策企业家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政策变迁的途径与策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

[4].耿中元,朱植散.货币政策、企业家信心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

[5].陈天祥,李仁杰,王国颖.政策企业家如何影响政策创新:政策过程的视角[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

[6].宋小羽.基于政策企业家视角的政策终结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8

[7].官华,李静.政策企业家与政策创新研究——基于Z市青年社区学院案例的分析[J].青年探索.2018

[8].张虹.政策试点中政策企业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深圳大学.2017

[9].周凌一,李朔严.跨体制流动与政策创新:制度环境约束下政策企业家的身份选择——以西南省公益金融创新为例[J].公共行政评论.2016

[10].刘云周.政策变迁中的政策企业家研究[D].山西大学.2016

标签:;  ;  ;  ;  

政策企业家论文-于庆东,郑娇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