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论文-李照阳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论文-李照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滨水区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李照阳[1](2019)在《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以沂河水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设计规划的重点,对于这一空间的整体性以及人性化设计也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09期)

吴亚萍[2](2019)在《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策略研究——以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苏州河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案例,分析滨河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国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滨河改造的案例,提出了宏观上区域统筹、更新驱动,中观上文脉传承、腹地联动;微观上精细设计、智慧互动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吕鑫源[3](2019)在《生态和谐视角下安康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出现了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近年来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精神需求,对户外休闲以及亲近自然的需求不断増大。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不但是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是市民活动较为集中,参与程度较高的场所,拥有着城市中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城市生态建设和发展中尤为重要。然而国内在滨水公共空间生态视角下的研究,研究范围较为单一,多是从景观设计、生态技术层面入手,在人的活动和城市发展对滨水公共空间的影响方面考虑不足,基于城市生态视角下的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研究缺乏。本文引入生态和谐的视角,即以生态为核心,包含自然环境、城市发展、人的活动在内的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综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及实地调研情况和典型案例分析,从生态、活动、城市叁个维度出发,总结并提取对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有重要影响的相关因子,建立生态和谐视角下的滨水公共空间评价体系。选取安康汉江两岸典型的滨水公共空间作为对象,利用滨水公共空间评价体系,得出相关影响因子的量化结果,并通过可视化对比分析,探究量化数据与滨水公共空间的关系,总结安康滨水公共空间的特点。并据此提出安康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探索生态环境、公共活动、城市建设叁者和谐发展的方法与路径。论文共四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和滨水公共空间相关理论基础研究。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范围与意义,并综述国内外相关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针对安康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总结分析,从生态和谐的视角下,提出安康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存在的各种问题。第叁部分,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及国内外典型优秀案例,从生态、活动、城市叁个维度,总结提取影响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相关因子,构建生态和谐视角下的滨水公共空间评价体系。以安康汉江两岸的典型滨水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量化数据,分析生态、活动、城市叁个维度与滨水公共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总结生态和谐视角下的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第四部分为实践探讨。以安康汉水龙舟文化园片区提升改造设计为例,验证生态和谐视角下的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的可行性,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5)

章灿钢[4](2019)在《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策略——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最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空间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对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有着重要影响,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向人性化城市、文化城市、绿色城市转型的契机。在新形势下研究现代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文明内涵,进一步满足文明社会人民生活的需要,对提升城市生态安全与服务功能具有现实意义。在简要分析城市滨水空间开发利用经验和意义的基础上,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为例,探索遵循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空间开发规划策略。(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衣峥[5](2018)在《城市滨水区快轨站域公共空间整合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滨水区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具有优越的景观、区位条件而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节点。快速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快速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持续而深远,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亟须进一步改善,改善站域空间的设计品质成为协调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的重要契机,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城市滨水站域空间的演变特点,进而探析站点与站域公共空间的整合机制和策略,采用文献研究、问题主导的方法,结合多个案例,从触媒的视角,分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在植入城市空间后对原有的滨水区的公共空间所产生的整合作用,为城市滨水区进行的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开发提供一定的分析角度和参考建议。(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8-11-24)

黄颖,陈聪,黄洁,卢涛[6](2018)在《水网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无锡市滨水空间设计导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对城市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尤其是依水而建的水网型城市,水贯穿了城市的发展,开展对水网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探讨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无锡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导则为例,探讨水网型城市未来滨水公共空间开发建设策略。以无锡市域滨水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市区现状村级以上3301条,总长约2970公里的河道进行分类研究,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构建滨水公共空间的开发建设体系。运用以主导功能定位为导向的分类模式,将滨水公共空间划分为生态型、居住型、公共型与生产型四个类型,分类型探讨未来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策略,制定交通、水岸、建筑、亲水功能四大控制引导要素,将刚性指标控制与弹性规划引导相结合,以期为营造具有活力及特色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提供指引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8-11-24)

王迪,董志海[7](2018)在《高原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化策略研究——以西宁市“城市双修”湟水河规划实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发展新时期"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其中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双修工作的重要内容。截止至2017年底,住建部已先后推出了58个双修试点城市。西宁,是住建部城市双修试点中第一个西北地区高原城市。本文基于西宁城市双修总体规划实践,结合试点工作要求,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滨水公共空间与双修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结合高原城市普遍存在的水、城、资金等制约因素,对高原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化提出了"生态优先、民生导向、微创改造"的工作原则,重点研究和探索了以西宁湟水河为代表的高原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化策略,提出了"大处着眼"的生态修复视角、"小处着手"的节点激活方法、"分区施治"的活力提升方式,以及"上下联动"的工作组织模式。(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8-11-24)

周宇飞,赵守谅[8](2018)在《基于PSPL法的城市滨湖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东湖绿道“湖中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武汉市东湖绿道"湖中道"为例,选用丹麦着名规划师扬·盖尔创建的PSPL法,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研究其公共空间建设情况与使用者的公共活动状况,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在新时期"城水共兴、人水共荣"的思想导向下,针对城市滨湖公共空间建设与使用活动匹配度缺失等问题,从舒适度、特色点、安全性、正义感四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为我国当前城市滨湖公共空间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期刊2018-11-24)

刘帅[9](2018)在《浅谈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以兰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区域,既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形象和独特魅力的场所。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是水域和陆域交界线,其景观设计品质直接影响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满意度。文章通过对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相关理论、设计方法的解析,结合兰考滨水公共空间岸线开发的现状问题,本着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因地制宜、适度开发等原则,从总体城市设计层面,按照不同功能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景观设计建议,希望以此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公共空间。(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8年14期)

方虹博[10](2018)在《北方地区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滨水空间进行休闲、娱乐。随着空间内部人数激增,部分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水平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北方地区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滨水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为新时期北方地区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设计改造做借鉴,营造出舒适宜人、环境优美的现代北方地区城市滨水步行空间景观环境。(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期刊2018年07期)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苏州河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案例,分析滨河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国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滨河改造的案例,提出了宏观上区域统筹、更新驱动,中观上文脉传承、腹地联动;微观上精细设计、智慧互动的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李照阳.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以沂河水系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2].吴亚萍.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策略研究——以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为例[J].中外建筑.2019

[3].吕鑫源.生态和谐视角下安康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9

[4].章灿钢.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策略——以“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9

[5].衣峥.城市滨水区快轨站域公共空间整合策略探析[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8

[6].黄颖,陈聪,黄洁,卢涛.水网型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无锡市滨水空间设计导则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8

[7].王迪,董志海.高原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活化策略研究——以西宁市“城市双修”湟水河规划实践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8

[8].周宇飞,赵守谅.基于PSPL法的城市滨湖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东湖绿道“湖中道”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风景环境规划).2018

[9].刘帅.浅谈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岸线景观设计——以兰考为例[J].智能城市.2018

[10].方虹博.北方地区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

标签:;  ;  ;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论文-李照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