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话语式批判论文-刘怀玉,季勇

哲学话语式批判论文-刘怀玉,季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哲学话语式批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后历史哲学,谱系学,社会结构辩证法

哲学话语式批判论文文献综述

刘怀玉,季勇[1](2018)在《从历史决定论到后历史哲学的谱系学与历史性社会结构辩证法——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话语当代意义的若干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不时出现的各种"历史唯物主义过时论"的论调,不断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激进潜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之一。有鉴于此,通过深入挖掘马克思基于政治经济批判中的哲学话语,不难发现:马克思着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反历史目的论、非线性时间观以及解构先验主体性的谱系学要素,因而是一种能够与后结构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对话并对其超越的后历史哲学;马克思以历史性的社会结构为中心的辩证法本身兼具复杂的时间和地理空间想象,因而是一种能够成功地反抗不断转型了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统治方式的开放视野与实践策略。(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冰菁[2](2018)在《技术的记忆装置和神经系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外哲学研究中,斯蒂格勒向来是以其《技术与时间》中的技术哲学为人关注。在其中,斯蒂格勒重新思考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人从起源起就是与技术同源共存的缺陷性存在,技术并非是由人创造、颠倒过来支配人类的外在统治力量,由此批判了西方哲学将人与技术对立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逻辑。同时,斯蒂格勒进一步把技术体系定义为保存和编码人类记忆的特殊装置,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超工业编码体系,将带来马克思所未能预料到的遍及所有人的无产阶级化。这就是斯蒂格勒对意识、记忆和神经系统进行的新政治经济学批判。(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8年02期)

汪光晔,李潇[3](2017)在《主体理性与理性批判——论现代性图景下的哲学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性本身是一个二律背反的矛盾体,它从产生起便预示着自身的两难结局。面对现代性的两难困境,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从包容理性的角度重构理性,反思现代性的困境;以尼采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从非理性的角度进行激进的理性批判,并借助"理性的他者"解构现代性,克服现代性困境。但他们始终都是在意识哲学范式内兜圈子,不可能为从根本上走出现代性的困境提供路径。意识哲学范式是现代性难题的症候。转换思维范式,重构理性是解决现代性难题的根本和基础。(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臧峰宇[4](2016)在《新启蒙话语与有原则高度的实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政治哲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青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文章的开篇之作,也是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标志,其中很多深刻的政治哲学论述可谓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新启蒙话语。重读马克思在这篇哲学文本中所作的尘世的批判、法的批判与政治的批判,重释马克思阐述的人的问题、人的高度的革命与人的解放,解读文中解放者、新的特殊等级与高卢雄鸡的高鸣的哲学寓意,对我们理解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16年02期)

蒋楼[5](20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批判与研究范式建构——评析孙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问题,一直是哲学界最为艰难的议题之一。孙亮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从"方法论澄明""话语分析""生成逻辑""中国问题与阶级范式"这四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给出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清理,并且提出富有新意的论述。正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维度,上述理论任务的完成也必然是一种以"批判性"为关键词的反思与建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谢玉亮[6](2012)在《哲学话语中的现代性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黑格尔确立现代性地位并开启现代性批判,到法兰克福学派在理性中找回克服理性异化的力量;从尼采告别启蒙辩证法,以非理性突破理性统治,到后现代主义者否定逻各斯中心主义,在理性之外寻找进行怀疑的多元原则,这些构成了迄今为止的现代性思想演化史。每一种批判都以历史批判者的姿态宣告哲学的终结或是现代性的终结,其实质不过是哲学现代性话语的某种声张,同属于一种观念论的批判。(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付文忠[7](2011)在《哲学基本问题的当代争论——批判实在论与话语理论的哲学对话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批判实在论强调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区别、客体与关于客体思想的区别,也就是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区别。巴斯卡认为,混淆这些区别,就会陷入"认识论谬误"。拉克劳话语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客观世界是一种话语构造,本体论只是一种话语实践,话语之外无本体论,而批判实在论强调实在不依赖于话语而存在是本体论的根本主旨。批判实在论与话语理论围绕着话语与非话语的区别、话语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区别等哲学基本问题,展开了面对面的哲学交锋。(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1年10期)

李涛,杨颖[8](2011)在《资本霸权的话语逻辑:从政治文化到大众文化——让·鲍德里亚哲学思想中的文化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消费本位模式下,先验性的"重新转向人自身"的目标已经终结了,企图用消费来让颠倒了的主客体重新扭转过来的神话不自觉地却将消费陷入到了完全的享乐主义与社会逆退之中,被异化了的消费者符号不是真实地面对着主体性的"需求",而是面对着一个异于自己的影像,一个被消费社会精心安排了的符号体系,一个被死死镶嵌在消费社会内在机体内的符号秩序,在这里再也没有了自我,从平等"拟境的政治文化到"符码"媒介的大众文化,真实已被扼杀且被虚拟的符码逻辑所复活,人比真实更真实,一幅超真实的西方资本逻辑图式在人的死亡复活中被无限演绎,直至救赎的不可能。(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11年03期)

王宏海[9](2011)在《海洋文化的哲学批判——一种话语权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文化属于软实力,是衡量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历史文献回顾分析以及批判性的反思,可知海洋文化作为意识形态话语权存在于哲学、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为语言、思维习惯、文本符号、实体存在等诸要素。对于海洋文化批判性反思、构建和合文化的海洋哲学,有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文化自觉,共享和谐世界。(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11年02期)

刘化军[10](2009)在《一种后自由主义的话语——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社群主义思潮的批判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群主义是对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中自古以来就有的社群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那里社群观念就产生了。此后,这种思想在西方历史上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作为一个名词,社群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1887年,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09年04期)

哲学话语式批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国内外哲学研究中,斯蒂格勒向来是以其《技术与时间》中的技术哲学为人关注。在其中,斯蒂格勒重新思考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人从起源起就是与技术同源共存的缺陷性存在,技术并非是由人创造、颠倒过来支配人类的外在统治力量,由此批判了西方哲学将人与技术对立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逻辑。同时,斯蒂格勒进一步把技术体系定义为保存和编码人类记忆的特殊装置,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超工业编码体系,将带来马克思所未能预料到的遍及所有人的无产阶级化。这就是斯蒂格勒对意识、记忆和神经系统进行的新政治经济学批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哲学话语式批判论文参考文献

[1].刘怀玉,季勇.从历史决定论到后历史哲学的谱系学与历史性社会结构辩证法——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话语当代意义的若干理解[J].天津社会科学.2018

[2].刘冰菁.技术的记忆装置和神经系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话语研究[J].探索与争鸣.2018

[3].汪光晔,李潇.主体理性与理性批判——论现代性图景下的哲学话语[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

[4].臧峰宇.新启蒙话语与有原则高度的实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政治哲学解读[J].新东方.2016

[5].蒋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批判与研究范式建构——评析孙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一个批判性建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

[6].谢玉亮.哲学话语中的现代性批判[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

[7].付文忠.哲学基本问题的当代争论——批判实在论与话语理论的哲学对话解读[J].学习论坛.2011

[8].李涛,杨颖.资本霸权的话语逻辑:从政治文化到大众文化——让·鲍德里亚哲学思想中的文化批判[J].甘肃理论学刊.2011

[9].王宏海.海洋文化的哲学批判——一种话语权的解读[J].新东方.2011

[10].刘化军.一种后自由主义的话语——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社群主义思潮的批判性分析[J].国外理论动态.2009

标签:;  ;  ;  ;  

哲学话语式批判论文-刘怀玉,季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