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动周期论文-朱剑

抖动周期论文-朱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抖动周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锁相环,电源噪声,周期抖动

抖动周期论文文献综述

朱剑[1](2016)在《基于锁相环电源噪声引起的周期抖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源噪声在时钟电路的锁相环中引起的抖动问题,通过分析周期抖动和相位抖动与电源噪声间的关系,提出了用于预测电源噪声引起的锁相环抖动峰峰值的计算公式。文中预测的抖动峰峰值与HSPICE的仿真结果间的误差最大为3%,说明了文中公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6年07期)

杨华[2](2014)在《电源噪声引起CMOS锁相环的周期抖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抖动的大小作为衡量信号完整性的一个技术指标,而电源噪声是时序抖动的最重要的成因。在电源完整性方面,通过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分配网络(PDN)来最大限度的减小电源噪声,以此达到减小时序抖动的目的。但是,在高速的系统中封装呈现出很大电感性,因此我们设计PDN时不可能将OI/接口产生的电源噪声忽略不计。锁相环作为serdes电路,频率合成器中的时序最敏感模块,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锁相环系统中的电源噪声和抖动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源噪声对电子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电源分配网络模型进行了讲解以减小电源噪声;又对抖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主要介绍了相位抖动,周期抖动以及周期间抖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锁相环电路的发展及结构,并对传统的用于教学的锁相环电路结构的每个模块进行了改进,用Hspice建立此锁相环的模型,并且通过眼图对抖动的大小进行度量,使在无电源噪声的情况下,锁相环的自身的抖动足够低,以使增加此锁相环的可靠性及可用性。通过给此改进的锁相环电路加不同频率的电源噪声(电源噪声的幅值不变),研究不同电源噪声频率下抖动和电源噪声的关系。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抖动的建模以及环形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研究。抖动的模型得到的是环形振荡器的抖动和相位噪声的表达式,但是,环形振荡器的分析可能不适合于锁相环,因为锁相环的影响因素多于环形振荡器。还有一种基于宏模型的锁相环的快速准确的分析,尽管它可以减少分析噪声影响时仿真的复杂性,但是当锁相环的结构被改变时宏模型不得不被重新建立。另外一种方法是假设抖动响应是电源噪声的线性函数的前期下,抖动的灵敏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用于表征电源噪声引起的抖动,但是抖动灵敏度瞬态分析是非常耗时的,为了节省仿真时间,虽然提出了能快速得到抖动的灵敏度曲线的方法。但是,不衔接的问题阻碍了它的应用。相位抖动,周期抖动与周期间抖动是对抖动的不同定义,我们研究发现周期抖动和电源噪声存在更好的线性关系。基于这种线性关系,求出了周期抖动和混合频率下的电源噪声的线性的关系表达式,利用这个表达式,可以预测电源噪声引起的锁相环的周期抖动。利用所求的表达式计算得到的抖动值和利用hspice仿真测量的抖动值进行对比,验证表达式的正确性及可用性。最后,文章还讨论了压控振荡器控制电压对锁相环整个系统的抖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1-01)

彭辉燕,黄炜[3](2010)在《HHT在高频周期抖动分解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HHT)对高频周期抖动的分解进行了研究。通过将小波阈值和FFT滤波相结合,去除随机成分和低频周期抖动后,对高频周期抖动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将得到的各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经过HHT变换得到Hilbert谱。结合IMF时域图和HHT时频谱,能较准确地估算各抖动成分的频率和其他信号特性,弥补已有算法在研究高频周期抖动的不足,并首次提出分频段分解抖动的方法。将实际抖动数据的测量结果与本方法估算的结果比较可知,HHT算法分解抖动的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0年07期)

欧阳俊华,王建宇,朱磊,黄庚华,舒嵘[4](2008)在《高精度脉冲式激光测速中的单周期抖动误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脉冲式激光测速中单周期抖动误差的成因,并推导了其理论最大值的计算公式。分析比较了两种减小单周期抖动误差的方法,模拟插入法和数字插入法。在实际的脉冲式激光雷达系统中,获得不同时间分辨率下的测速误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在小于0.3m/s测速标准偏差的要求下,需要达到的时间分辨率。最后给出结论。(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8年13期)

严恭敏,严卫生,徐德民,罗毅松,马建伟[5](2007)在《抖动偏频激光陀螺整周期采样对捷联惯导姿态解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抖动偏频激光捷联惯导系统中,叁个激光陀螺之间机械抖动频率一般互不相同.当陀螺输出采用整周期锁存方式时,导航计算机定时采样系统采集到的叁个陀螺信号,隐含着陀螺输出的不同步,在捷联惯导解算中将产生姿态解算的不可交换误差,在圆锥运动环境下误差更加严重.介绍了整周期采样时陀螺输出的不同步现象,在圆锥运动条件下对不同步问题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步是引起姿态解算误差的主要因素,不同步误差远远超过同步采样条件下的姿态解算误差,因此在捷联惯导系统角运动剧烈时应当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7年10期)

李龙文[6](2007)在《具有软式周期跳跃及频率抖动的PWM控制器——NCP1271》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NCP1271控制芯片的5种工作模式,讨论了软式跳跃及可调跳跃水平的跳跃周期工作模式及频率抖动的作用,分析了器件进入相关工作模式的判断条件,并给出了实用电路。(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应用》期刊2007年02期)

朱化凤,宋连科,吴福全,李国华,左战春[7](2004)在《泰勒检偏棱镜透射比随旋转角周期“抖动”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束分割法及光的干涉原理 ,对线偏振激光通过泰勒 (Taylor)偏光棱镜后的透射比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入射光线、棱镜通光表面法线和胶合面的法线之间的相对位置 ,以及相应数学模型的建立 ,推导出分割后相邻光束元之间的位相差与仪器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 ,成功地解释了Taylor棱镜激光透射比随其旋转角周期“抖动”变化的成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4年01期)

郑济均,周智敏,宋千[8](2003)在《周期信号的孔径抖动及其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径抖动是指模数转换器采样周期之间出现的相位抖动 ,是由各时钟周期边沿出现时刻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当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孔径抖动是模数转换器信噪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孔径抖动进行了仿真实验 ,介绍了反卷积算法 ,并利用反卷积算法对周期信号的孔径抖动进行了去除。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03年07期)

M.莫因克莱,左安[9](1989)在《周期抖动对脉冲幅度调制接收机误差概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估算了PAM(脉冲幅度调制)接收机的误差概率。该接收机借助于同步电路从接收波形中可以获得符号定时。指出了估算误差概率的常规方法(使用同步电路的模-2π简化相位误差分布),没有考虑同步电路周期抖动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误差概率的正确表示式,即使用所谓的更新相位分布。此外,还就常规的和正确的误差概率推导了既简单又精确的近似表达式,它们清晰地说明了PAM接收机特性的影响,并指出,对于接收机输入端的递减的附加噪声电平,常规误差概率小得趋于零,而正确误差概率趋向于某个非零值,此值反比于抖动间的平均时间。因此,周期抖动给可达到的误差概率强加了一个有时还相当大的下限。(本文来源于《雷达与对抗》期刊1989年01期)

抖动周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抖动的大小作为衡量信号完整性的一个技术指标,而电源噪声是时序抖动的最重要的成因。在电源完整性方面,通过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分配网络(PDN)来最大限度的减小电源噪声,以此达到减小时序抖动的目的。但是,在高速的系统中封装呈现出很大电感性,因此我们设计PDN时不可能将OI/接口产生的电源噪声忽略不计。锁相环作为serdes电路,频率合成器中的时序最敏感模块,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锁相环系统中的电源噪声和抖动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源噪声对电子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电源分配网络模型进行了讲解以减小电源噪声;又对抖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主要介绍了相位抖动,周期抖动以及周期间抖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锁相环电路的发展及结构,并对传统的用于教学的锁相环电路结构的每个模块进行了改进,用Hspice建立此锁相环的模型,并且通过眼图对抖动的大小进行度量,使在无电源噪声的情况下,锁相环的自身的抖动足够低,以使增加此锁相环的可靠性及可用性。通过给此改进的锁相环电路加不同频率的电源噪声(电源噪声的幅值不变),研究不同电源噪声频率下抖动和电源噪声的关系。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抖动的建模以及环形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研究。抖动的模型得到的是环形振荡器的抖动和相位噪声的表达式,但是,环形振荡器的分析可能不适合于锁相环,因为锁相环的影响因素多于环形振荡器。还有一种基于宏模型的锁相环的快速准确的分析,尽管它可以减少分析噪声影响时仿真的复杂性,但是当锁相环的结构被改变时宏模型不得不被重新建立。另外一种方法是假设抖动响应是电源噪声的线性函数的前期下,抖动的灵敏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用于表征电源噪声引起的抖动,但是抖动灵敏度瞬态分析是非常耗时的,为了节省仿真时间,虽然提出了能快速得到抖动的灵敏度曲线的方法。但是,不衔接的问题阻碍了它的应用。相位抖动,周期抖动与周期间抖动是对抖动的不同定义,我们研究发现周期抖动和电源噪声存在更好的线性关系。基于这种线性关系,求出了周期抖动和混合频率下的电源噪声的线性的关系表达式,利用这个表达式,可以预测电源噪声引起的锁相环的周期抖动。利用所求的表达式计算得到的抖动值和利用hspice仿真测量的抖动值进行对比,验证表达式的正确性及可用性。最后,文章还讨论了压控振荡器控制电压对锁相环整个系统的抖动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抖动周期论文参考文献

[1].朱剑.基于锁相环电源噪声引起的周期抖动分析[J].电子科技.2016

[2].杨华.电源噪声引起CMOS锁相环的周期抖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3].彭辉燕,黄炜.HHT在高频周期抖动分解中的研究[J].通信技术.2010

[4].欧阳俊华,王建宇,朱磊,黄庚华,舒嵘.高精度脉冲式激光测速中的单周期抖动误差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

[5].严恭敏,严卫生,徐德民,罗毅松,马建伟.抖动偏频激光陀螺整周期采样对捷联惯导姿态解算的影响[J].传感技术学报.2007

[6].李龙文.具有软式周期跳跃及频率抖动的PWM控制器——NCP1271[J].电源技术应用.2007

[7].朱化凤,宋连科,吴福全,李国华,左战春.泰勒检偏棱镜透射比随旋转角周期“抖动”的理论分析[J].中国激光.2004

[8].郑济均,周智敏,宋千.周期信号的孔径抖动及其去除[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

[9].M.莫因克莱,左安.周期抖动对脉冲幅度调制接收机误差概率的影响[J].雷达与对抗.1989

标签:;  ;  ;  

抖动周期论文-朱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