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态范畴论文-李强

时态范畴论文-李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态范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民族,思维

时态范畴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16)在《英语与彝族语言时态范畴对比的民族思维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种意识观念的存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要通过语言去实现。本文通过英语和彝族语两种语言的时态范畴对比,进一步阐释英语民族和彝族语民族各自不同的语言思维特征,从而管窥不同民族的语言形态与语言思维的关系,论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陈美玲[2](2015)在《韩汉语时态范畴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语有表示时态的语法形式和词汇形式;汉语没有表示时态的语法形式,一般通过助词或副词表示"时"概念。韩汉语的时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时制,一种是相对时制。综合以上两部分内容,本文将对韩汉语的时态范畴进行对比。(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5年10期)

邹静[3](2014)在《韩语的时态范畴和汉语的时态范畴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韩国和中国的学术界对韩汉语时态范畴的对比研究不是特别多。本文采用查找收集资料的方法,本着对比语言学理论的原则,对韩汉两种语言的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和未来时态等的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进行分别对比和分析,寻找出异同点。(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4年21期)

张娜[4](2014)在《韩汉语时态范畴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态范畴"不仅在语言学的科学研究过程中,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地运用各类时态,才能避免歧义,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语义。本文通过举例、对比的研究方法,概括论述了韩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各类时态范畴,希望给研究相关领域的同仁带来帮助。(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4年30期)

方唯[5](2012)在《马其顿语和汉语时态范畴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态范畴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而且非常重要的语法范畴之一。客观的时间范畴是人类共有的,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时间的表达系统不太相同。马其顿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马其顿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马其顿语和汉语的结构类型也不同,马其顿语属于屈折语,汉语属于词根语。马其顿语富于形态变化,汉语缺乏形态变化,由此决定了它们的时态表现方式也不相同。本文对马其顿语和汉语与时态相关的各种语法范畴和语义范畴进行比较研究,比较马其顿语与汉语时态范畴及其表达手段的差异。马其顿语与汉语时态比较研究,以前还没有人做过,本论文是首次尝试比较研究这两种语言的时态系统。本文的研究对马其顿语和汉语的学习和教学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全文共有六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任务和意义,对马其顿语、汉语时态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的来源。第二章对马其顿语加以简要的介绍,分别介绍了马其顿语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及其基本特点。这是考虑到马其顿语不为汉语学界所熟悉。第叁章对马其顿语和汉语的时(tense)范畴进行比较,首先分别描述了两种语言的时范畴,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的表达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两种语言时范畴的异同及其原因加以比较和探讨。第四章对马其顿语和汉语的体(aspect)范畴进行比较。分别描述了两种语言体范畴的表现形式,比较其异同,揭示两种语言体范畴的对应关系。第五章对学习马其顿语和汉语时体范畴的常见偏误进行分析探讨,主要是从教学和翻译的角度着眼。教学方面主要是母语迁移干扰问题,而翻译方面,主要是时态范畴在翻译时的实际处理问题。第六章是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检视了本文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胡乃杰[6](2011)在《英语时态范畴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动词时态范畴在英语中起重要作用,也是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本文拟以英语动词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为例,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动词时态的多义化进行深入研究,着重探讨英语动词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的多义关系、时态多义化的认知机制和认知动因、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英语动词时态范畴是语言学研究中最古老、最有争议的研究对象之一,英语语法学家对时态概念的不同认识导致了他们对英语动词时态的不同描述和界定。一般来讲传统语法学家,包括扩展派和缩减派,对英语时态的描写本质上都是客观主义的,即都只关注实际的说话时间和实际发生的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这造成了时态的定义和时态用法之间的矛盾。后来的研究,特别是兰盖克和泰勒的研究把诸如人的认知这样的主观因素考虑在内,向我们展示了认知语言学在分析语言现象上的有效性,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英语时态的更加条理分明、更加系统的解释。但是他们的研究仅仅是个开端,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分析英语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的多义化。本文认为英语动词时态是多义的原型范畴,其意义呈现家族相似性结构且有等级之分。比如过去时态把更加凸显,更易获取,更省力的时间上的距离作为原型用法,把事实上的距离和心理上的距离作为非原型用法。时态多义化的主要认知机制是隐喻。各时态的原型用法以各自的意象图式为心理基础通过隐喻映射向其非原型性用法扩展,从而使英语时态的不正常用法被分别纳入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用法的系统框架之中。本文从认知、功能及认知域的转变等几个角度分析了英语时态多义化的认知动因。从认知上来讲,一个语法形式包含几个意义是英语动词时态多义化经济性上的动因,各时态的多个意义在语义上相关是其象似性上的动因。从功能角度来讲,人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表达需要促使英语动词时态发生多义化。从认知域转变的角度来讲,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出现在其源义解释不通的新认知域内促使英语动词时态发生多义化。本研究对英语时态教学意义重大,若运用得当,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促进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时态的理解、习得和生成。本文为英语时态的多义化提供了明晰且合理的解释,开阔了英语时态研究的新思路,拓展了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的应用范围,还对英语时态教学有新的启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1-06-01)

刘焕芹[7](2010)在《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时态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所有概念的建立都以原型为中心。原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纲领性文件,对时态范畴的阐释有更强的解释力,二者的结合能促进人们对时态范畴的理解和把握。(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陈全献[8](2008)在《时态范畴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现代法语时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视野内、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参照下,详细考察了法语时态范畴化的一些基本特征,指出其所具有的原型性、延续性和边界模糊性,以期对法语时态的教学提供帮助。最后笔者也提出了对原型范畴理论所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8年35期)

何春燕[9](2007)在《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时态范畴的模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语言学家对"原型"有不同的理解;原型范畴的属性不确定性、范畴成员之间地位的不相等性及范畴边界的模糊性等特征对英语时态范畴的模糊性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陈江华[10](2005)在《原型理论范畴与英语时态范畴化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原型理论范畴分析英语时态,把原型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以进一步提高语言课堂教学的效度。(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05年28期)

时态范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国语有表示时态的语法形式和词汇形式;汉语没有表示时态的语法形式,一般通过助词或副词表示"时"概念。韩汉语的时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时制,一种是相对时制。综合以上两部分内容,本文将对韩汉语的时态范畴进行对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态范畴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英语与彝族语言时态范畴对比的民族思维特征[J].红河学院学报.2016

[2].陈美玲.韩汉语时态范畴对比[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

[3].邹静.韩语的时态范畴和汉语的时态范畴的对比[J].学周刊.2014

[4].张娜.韩汉语时态范畴对比[J].考试周刊.2014

[5].方唯.马其顿语和汉语时态范畴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6].胡乃杰.英语时态范畴的认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7].刘焕芹.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时态范畴[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8].陈全献.时态范畴化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以现代法语时态为例[J].科技信息.2008

[9].何春燕.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时态范畴的模糊性[J].湘南学院学报.2007

[10].陈江华.原型理论范畴与英语时态范畴化的认知研究[J].文教资料.2005

标签:;  ;  ;  

时态范畴论文-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