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图像论文-李恺悦

微生物图像论文-李恺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生物图像形态,形态特征,视觉语言,创新

微生物图像论文文献综述

李恺悦[1](2019)在《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跨学科探究,发掘微生物图像形态来进行视觉创新。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生物,种类繁多且在显微镜下各具形态特征,受到当下科学技术、和谐共生思想、健康意识的影响,微生物图像形态应用于视觉图像中形成了不失生命质感的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本文是以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切入。其次从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的概念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对当下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目前的认知基础进行总结。为了实现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充分开采,对微生物图像形态特征进行的归纳,发掘其视觉元素;结合实际分析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经由功能转译总结出叁个经典的视觉形态特征;并提出了抽象简化、模拟仿生、提取与重构等叁种视觉形态设计手法,形成特有的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微生物图像的视觉语言的特质在于表现自然生命运动的本质,对于未来微生物图像的视觉语言的发展应探寻跨学科研究,新兴材料、新媒介等与视觉语言的融合。最后结合实验性艺术完成毕业作品《天使之翼》,作者与专业微生物学的相关学者建立学习合作,深入到微生物实验室学习观察探索视觉图像新的生成方式;并从中提取微生物视觉元素,应用于视觉设计延伸,不断发掘生物微观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的可塑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8)

李可喻,王好贤[2](2018)在《基于图像处理的微生物数量估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现有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的局限性,配合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解决研究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有效、快速统计问题,针对显微镜下的菌群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像素面积统计的微生物数量估算快速算法.对显微镜下拍摄微生物培养皿图像采用去噪、去除背景、对比度补偿、二值化等图像处理步骤,对图像中的微生物主体进行提取,将微生物数量统计转化为对二值图像中像素面积的统计,从而估算出图像中微生物的个数.该算法解决了复杂背景下的目标识别问题,完成了复杂噪声中有效去除背景、凸显目标的任务.实验表明,该估算方法方便快捷、易于实现,误差较小,估算结果比较稳定,满足实用性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旻[3](2018)在《优化Context 建模及其在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和图像压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ontext建模熵编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压缩中。提高Context建模熵编码效率的途径是获取编码性能较好的Context模型。借助统计计数的方法来估计Context模型中各个条件概率分布时,会面临由于模型阶数高以及统计计数值不充足而带来的“模型稀释”问题。Context量化通过合并条件概率分布来降低模型规模,从而缓解“模型稀释”带来的编码性能下降问题。然而目前根据Context树建模的Context量化实际上只适用于符号数较少的信源,而以最小化自适应码长为目标的Context量化器又只能应用于二进制信源。因此,有必要针对多进制信源,设计优化Context量化器以保证量化划分和量化级数被同时优化。另一方面,Context加权可在不增加模型规模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信源相关性。然而现有Context加权没有对其加权性能的评价方法,使得在编码过程中,加权操作需要一直进行。同时,权值的设定大多来源于经验或者根据模型编码性能进行相应计算,没有对权值进行优化,这导致未能将Context加权的性能充分发挥。鉴于此,本文针对Context量化、Context加权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描述长度增量、加权代价的概念和性质,并提出可选择Context加权、权值优化等算法改进。随后,将改进的算法应用于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和图像的压缩应用中,以改进其压缩效率。具体来说包括:将最小化描述长度作为Context量化器的优化目标;提出了描述长度增量的概念,通过分析描述长度增量的性质,确定其作为多个计数向量的相似测度,并将其应用于智能聚类算法中来实现优化Context量化器。此外,针对1阶Context模型探索了信源取值相关的量化方法,借助动态规划来实现多进制信源情况下,1阶Context模型的全局最优模量化。通过分析Context加权过程中描述长度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加权代价的概念,分析了加权代价的各项性质,并证明Context加权近似等价于各个参与加权的计数向量的描述长度加权,同时证明在Context加权过程中,最小化加权后模型的描述长度等价于最小化加权代价,从而提出一种在加权前对Context加权进行评价的方法,以实现可选择Context加权,以便在编码前排除那些有可能引入过高加权代价的加权操作。同时,以最小化加权代价为目标,给出了基于多模优化算法(MOA)的权值优化算法,并讨论针对统计平稳信源的最小二乘权值优化方法,从而给出优化的编码结果。在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压缩应用中,通过使用两种映射方法将微生物基因组序列映射到数值信源,并使用可选择Context加权和权值优化方法对其进行编码;对图像信源,则将最小描述长度Context量化器用于替代经验量化器,从而提高模型的编码性能;对于警用指纹图像压缩,采用可选择Context加权和权值优化协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编码,以提高存储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最小描述长度Context量化器能够获得略好于其他量化器的图像编码结果。而可选择Context加权和权值优化方法不论对微生物基因组序列还是对警用指纹图像,均能够获得更好的编码结果。(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曾繁文[4](2018)在《微生物图像的视觉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张,微观领域已逐渐进入眼帘。了寻求更多的创造性图形素材,设计者已将目光放置在微观领域中。通过显微镜等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填充了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领域内容,并颠覆了人们对于微观领域的认知。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工具,也产生了大量来源于微观的图形图像。譬如微观摄影,在微距摄像设备的辅助下,摄影师将微观领域中新奇的微生物图像之美展示在大众眼前。在国内外与微观图像、微生物相关设计研究中,大多对于这类素材的应用方式过于直接且单一,缺乏对逻辑性的应用方式与系统的设计流程的总结归纳。在各类微观摄影等微生物图像展示手段的基础上,不难发现在微观领域中是存在艺术美感的,这种拥有奇特效果的微生物视觉图像恰好满足了人们对于新奇事物的需求。文中认识与探讨了微生物图像所具备的设计价值,分析微生物图像中能够成为创意设计素材的原因以及微生物图像所具备的时尚图像特征。从而满足了微生物图像成为丰富设计资源库的条件。以上内容为基础本文通过两个阶段探讨微生物图像与设计结合的实践方式。第一阶段,从微生物图像的表达出发,以微生物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归纳了六个微生物视觉演绎的规则。规则分别从逻辑排列、生态模拟、图像定格、原理变形、偶然形、原理思考这六个个方向去细化研究。逻辑排列包括比例、几何、对称;生态模拟包括轮廓、结构、肌理;图像定格包括捕捉与改造;原理变形包括内涵与外延;偶然形包括即形见意和借形寓意;原理的思考包括学科原理、学科与社会关系。第二阶段,提出微生物图像设计生成流程步骤,步骤包括:图像的发现与观察、排列与组合的设想、草稿到校准、图像符号化延续。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分析,以此来验证系统的普遍性。之后对微生物图像进行维度上的升华,从叁个方面探讨微生物图像设计与空间塑造之间的关系。叁个方面分别是材料属性、空间结构以及层次迭加,将图像设计反馈到空间设计中,从而为艺术影响科学创造条件。最后结合设计作品《不一样的霉菌世界》来实践验证微生物图像生成设计的流程。(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严明洋[5](2016)在《微生物感染宫颈细胞图像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液基薄层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为研究对象,为实现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的概略检测,对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位置的快速定位、视觉特征分析和特征提取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本文将人眼视觉感知和粗糙集理论相结合,通过对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的物理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微生物感染属性模型,并用多截集分割方法快速定位和提取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最后结合粗糙集理论设计分类器实现对微生物感染细胞的识别检测。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结合医学病理学知识和人眼视觉感知,从视觉感知的角度分析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的视觉一致性及其与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的视觉区分性,并通过实验验证。具体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医学病理学知识和人眼视觉感知,从视觉感知的角度分析了宫颈微生物感染视觉一致性,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的颜色、强度和面积特征一致性。(2)根据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视觉特征一致性,建立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属性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与正常鳞状上皮细胞的视觉特征区分性,为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的检测提供了数据基础。(3)根据微生物感染细胞的视觉特征,提出一种多截集的图像分割方法,建立多截集图像分割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多截集分割方法的可靠性,实现对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的快速定位和提取。(4)结合粗糙集理论,通过提取微生物感染细胞的特征参数,利用属性约简规则设计粗糙集分类器,实现对微生物感染细胞的识别检测。本文引入人眼视觉感知特性,通过对大量的微生物感染细胞的视觉特征进行分析,从视觉感知角度描述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的物理特征,并用直观的数据验证了结果与人眼视觉感知的一致性,为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实验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胞的概略检测。(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6-06-01)

毛佳文,刘晓梅,李抄,陈锋,韦婧[6](2016)在《痕量微生物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阈值分割算法,把其应用于痕量微生物图像的处理。基于阈值算法提出了适合痕量微生物图像的目标信号提取方法。对阈值分割算法进行分析,对比传统阈值方法和提出的改进阈值算法的实际图像处理效果。传统阈值算法可实现对图像中微生物信号的提取,但存在一定失真。基于阈值分割方法的改进算法具有抑制噪声信号,及区分背景与目标的能力,可高效实现微生物信号的提取。所成微生物分布二值图像具有轮廓清晰、易于观察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韩雯晴,孙迎,杨东良,陈兆学,邓梅葵[7](2014)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微生物鉴定系统酶标板正反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典型酶标板的特征及其图像拍摄条件,截取一局部子图像,基于孔心定位对其进行二次分割获得标号字符图像,经直方图均衡化增强处理后,将其与正反模板图像进行模板匹配,计算相关匹配系数,实现正反方向检测。以203张酶标板图像验证,放置方向检测正确率可达到100%。(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期刊2014年04期)

史红伟[8](2012)在《显微图像处理理论及其在食品微生物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摄像技术和计算机工业的快速发展,显微镜在各种自动检测系统中被大量应用。本文研究了显微图像处理中势场估计、颜色特征、势场分布函数、纹理特征、形态学方法和自动调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并在这些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显微图像处理的食品微生物检测系统,该系统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杂菌和霉菌,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前处理时间短,检测准确,操作简便的特点。本文研究了信号处理中的滤波方法和统计方法在显微图像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了势场估计中的滤波方法,应用滤波方法进行势场估计,估计结果平滑且对高频信息影响很小,可以得到更集中的势场分布数据。本文提出了势场分布函数的概念并分析了势场分布函数的性质。单分量势场分布函数可以用来估计图像噪声参数,势场模值分布函数的拐点可以作为边缘识别分割阈值。本文提出了统计方法和势场方向分布函数在图像纹理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单点互相关函数可以指示像素点的纹理方向,势场方向分布函数则可以连续指示图像的纹理方向。本文研究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分割、连通域遍历、中轴变换、脊峰搜索和边角长函数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Ostu方法的分类原理并提出叁点改进方法。提出了基于递归的连通域遍历方法,基于递归的连通域遍历方法可以在一次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完成图像中所有连通域的遍历,同时记录边缘信息,进而进行形状分析。基于递归的遍历方法可以应用于二值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控制递归结束条件,可以动态适应图像,做到自适应分割。本文分析了基于内切圆的中轴提取的方法并重点分析了具有普适意义的脊峰搜索的概念和方法,针对脊峰搜索提出了简单扫描法、一阶微分法和二阶微分法。其中一阶微分法和二阶微分法结合梯度图像进行边缘识别可以得到连续单线边缘。提出了图像曲线的边角长函数表达方式,分析了边角长曲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边角长曲线具有连续性、循环性、起点无关性、缩放不变性和平移不变性等性质,其一阶导数零点对应曲线的拐点,极值点对应曲线的顶点,通过曲线顶点个数信息,可以判断曲线的复杂程度。本文分析了基于玻片观察的显微图像的颜色特征。由于折射的存在,在观测物的边缘位置出现明显的颜色特征,在朝向光源的位置出现明显的短波光区域,而在背离光源的位置出现明确的长波光区域。这一颜色特征可以用于图像去噪,尤其与小波去噪相结合,能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颜色特征还可以用于指导显微镜自动调焦,由于这一特征是基于显微图像成像原理的,所以能更好的指示最佳对焦点。这一特征与传统的边缘识别方法相结合,可以明确指示显微图像中目标与背景之间和不同目标之间的分割点。本文研究了显微镜的自动调焦方法,提出了叁种新的调焦函数:基于类间方差的方法、基于颜色比的方法和基于图像差的方法。研究了调焦评价函数的性能指标和测量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对现有的评价函数和新的评价函数进行了综合测试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类间方差的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物距响应范围大且计算量小的特点,颜色比方法可以准确的指示最佳对焦点,且评价函数值变化范围大的特征,图像差法可以明确的指示当前对焦程度。本文提出了显微镜自动调焦中基于预测迭代方法和基于预测PID控制方法的极值点搜索方法。并分析了迭代法中的收敛性及参数调整方法。由于有预测信息参与搜索决策,这两种方法可以克服评价函数的局部极值点干扰。根据以上结论编制了成熟的显微镜自动调焦系统。本文研制了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介绍了应用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检测流程和玻片预制方法。提出了利用最小错误率和BP神经网络进行特征选择的方法。分析了杂菌和霉菌的图像特征,并提出若干图像特征进行测量,利用最小错误率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最优的特征组合,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分类器对样品进行测量。实践证明,本系统能准确测量食品中的杂菌和霉菌含量,且样品检测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内,大大提高了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12-01)

王锐[9](2012)在《水中微生物图像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排放变得越来越严重,污水处理也显得尤为重要,以微生物的方式去除水中污染是目前污水处理有效可行的方法。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水中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经过对微生物显微图像的预处理、目标提取、特征提取、特征优化及分类处理,最终实现了对水中微生物的分类和计数。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中微生物图像检测的整体流程;接下来根据微生物的多样性及显微图像背景复杂度不同等特点,对图像预处理和目标提取的方法做了进一步改进,提出了新的预处理和目标提取方案;然后通过对模拟退火技术和遗传算法的研究,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特征优化中,提高了水中微生物的检测准确性和检测效率。论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图像预处理——对水中微生物图像预处理用到的图像预处理技术做了详细介绍,包括彩色图像灰度化、灰度修正、图像滤波、数学形态学等。(2)图像目标提取——对目标提取算法做了探讨,提出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目标提取、基于多结构元抗噪形态学边缘检测的目标提取和基于RFCM聚类的目标提取;对于背景复杂的图像,仍采用陈瑶等人提出的交互式目标提取。(3)图像特征优化——对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采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提取出的16项特征进行优化,筛选出面积、周长、复杂度等较好的10项特征。(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2-04-01)

张永清[10](2011)在《基于多线程的水中微生物图像预处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应用,它的研究方法与数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互相借鉴,图像识别技术在储粮微生物显微图像特征提取及识别和水中微生物特征提取及识别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开拓性成就。通常情况下,对每种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识别和量化工作是通过显微镜,完全依靠人工来实现的,这意味着观察人员在进行此项日常工作是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并投入大量的工作时间,另外,人工的方式还存在低效、人为误差大等弊端。本文着重研究活性污泥常见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的计算机辅助识别,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结合显微图像的特点,通过研究显微图像预处理的方法实施了一套原生和后生动物提取方案,通过对微生物显微图像进行Gamma均衡、滤波、聚类及最大无关检测,采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对水中微生物显微图像中原生和后生动物的自动提取。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对数字图像预处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详细介绍本文在图像预处理中用到的图像处理方法,并与传统的图像预处理方法作对比。最后给出了整个系统的流程图,对原图像进行等分分块,结合MFC机制下的多线程技术,实现水中微生物显微图像中原生和后生动物的自动提取。(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1-05-01)

微生物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克服现有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的局限性,配合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解决研究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有效、快速统计问题,针对显微镜下的菌群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像素面积统计的微生物数量估算快速算法.对显微镜下拍摄微生物培养皿图像采用去噪、去除背景、对比度补偿、二值化等图像处理步骤,对图像中的微生物主体进行提取,将微生物数量统计转化为对二值图像中像素面积的统计,从而估算出图像中微生物的个数.该算法解决了复杂背景下的目标识别问题,完成了复杂噪声中有效去除背景、凸显目标的任务.实验表明,该估算方法方便快捷、易于实现,误差较小,估算结果比较稳定,满足实用性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图像论文参考文献

[1].李恺悦.微生物图像形态的视觉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2].李可喻,王好贤.基于图像处理的微生物数量估算方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陈旻.优化Context建模及其在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和图像压缩中的应用[D].云南大学.2018

[4].曾繁文.微生物图像的视觉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5].严明洋.微生物感染宫颈细胞图像检测方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

[6].毛佳文,刘晓梅,李抄,陈锋,韦婧.痕量微生物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研究[J].光学技术.2016

[7].韩雯晴,孙迎,杨东良,陈兆学,邓梅葵.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微生物鉴定系统酶标板正反检测方法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4

[8].史红伟.显微图像处理理论及其在食品微生物识别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

[9].王锐.水中微生物图像检测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2

[10].张永清.基于多线程的水中微生物图像预处理系统[D].云南大学.2011

标签:;  ;  ;  ;  

微生物图像论文-李恺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