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量条件论文-吴世迪,徐硕,张继施

运量条件论文-吴世迪,徐硕,张继施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量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季节性不均衡,铁路集装箱运量,预测

运量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吴世迪,徐硕,张继施[1](2017)在《季节性不均衡条件下的铁路集装箱运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采用了铁路5货运量预测传统的指数平滑法及当下运用较多的灰色预测方法,对于这种条件的某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集装箱运量进行对比预测,并简单分析了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7年11期)

叶炽球[2](2015)在《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有害物品运输路径选择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危险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据统计,国内常用危险品种类高达5000多种。危险品物流包括危险品储存、装卸搬运、运输、使用、废弃物回收、处理等物流环节。危险品物流各个环节均可能产生社会公众抗拒的因素,这些因素可归结为两类:设施选址和路径规划。通常公众对“设施选址”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但是随着危险品物流的运量不断增加以及道路事故的频发,刻画危险品动态特征的“路径规划”因素也不容忽视。同时,传统危险品道路运输研究多使用风险测度来评价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期望损失,并未考虑社会公众心理接受能力问题。此外,单纯地依据粗糙的人口覆盖率和历史修正的风险发生概率来刻画某一路段是否应该禁行,且所规划的运输路网中禁行路段是固定不变的,大大地降低了城市道路运输路网的有效使用率,提高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成本。因此,本文在对以往危险品道路运输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结合危险品道路运输相关理论,从危险品道路运输社会影响角度出发,构建基于社会恐慌度的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测度模型,并对不同危险品运输风险测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构建基于巴斯模型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大通行量模型,从运输网络道路通行量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时变条件对危险品运输社会恐慌度的影响,分别使用双目标多项式的最短路算法和双层规划模型来构建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模型,并分别使用标号法和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最后,给出广州市危险品道路运输实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如下四个部分:(1)从降低社会公众恐慌程度的角度出发,阐述并分析了危险品运输社会恐慌度的基本假设和影响因素,通过总影响人口度量模型反向确定社会恐慌度影响范围,结合物理学中的动量F=mv,构建基于社会恐慌度的危险品运输风险测度模型,并对不同危险品运输风险测量模型其公理满足情况和计算误差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2)从社会影响角度出发,通过对巴斯模型的参数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危险品运输社会恐慌度扩散模型,刻画社会公众心理接受能力与危险品运输路径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设定公众可接受的可感知风险上限来反向计算得到危险品运输道路最大通行量,为下文危险品道路运输的路径优化模型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3)从运输网络道路通行量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时变条件对危险品运输社会恐慌度的影响,设计双目标多项式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算法,构建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模型,并使用标号法对其进行求解,获得时变条件下单一有害物品运输有效路径的集合。同时,考虑到现阶段现实情况下,实时对道路危险品运输运量限制的技术条件局限问题,利用征收费用策略来表征运量限制,构建了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双层规划模型,并使用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为实际应用给出可行性方案。(4)对广州市危险品道路运输进行实例分析。在对危险品道路运输车辆基本信息和GPS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对其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实现了对其数据的压缩和交叉匹配,最终在广州市道路运输网络上对本文所构建的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5-20)

叶炽球,钟慧玲,蔡文学,张冠湘[3](2014)在《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运输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1.课题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储存和使用的危险品种类和数量在日益增加,而绝大多数危险品并非当地生产当地使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往往需要经过很长距离的运输。据估计,美国每天有害物品运输在25万-50万次,运输量将达到15亿-40亿吨,累计里程为7840亿英里吨。在大多数运输计划模型中,目标均为如何以最小成本将物品从起点运送到终点。但是,在危险品运输的路径选择中,需要同时考虑风险和行车成本等因素。同时,时间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期刊2014-10-24)

丁玉平,周晓晓,王旭男[4](2014)在《客运专线条件下铁路运输通道运量资源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通道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有目共睹,铁路运输通道运力资源优化配置直接关系运输能力的发挥。本文将讨论在客运专线条件下,铁路部门如何进行铁路的运量分配才能使收益最大化:将收益分为不同类型分别进行计算,通过建模解决分配问题,使用灰色模型进行运量预测,最后得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运量分配模型,并且使用武广专线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证实应用此模型可以提高铁路通道的收益,且具有一定普适度。(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10期)

张黔泉[5](2011)在《贵州水运量年增长8% 口岸建设条件日趋成熟》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报讯(张黔泉) 随着贵州水运发展突飞猛进,口岸建设条件日趋成熟,水运口岸的设立将填补贵州口岸建设的空白。 近年来,国家规划的两条高等级航道建设进入高潮,南下珠江、北入长江出省水运大通道初步形成,船怕向大型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水运量年(本文来源于《经济信息时报》期刊2011-08-31)

周巍[6](2010)在《3条便民利民措施助推我市中心城区“限摩规电”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11月11日讯( 周巍)我市本月即将实施的“限摩规电”政策赢得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11月11日下午,我市召开了“限摩规电”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再次部署相关工作。会议决定,制定出台叁项便民利民措施推进这项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本文来源于《郴州日报》期刊2010-11-12)

李永盛[7](2006)在《朔黄铁路实现年运量2亿吨的技术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朔黄铁路远期运输能力目标为2亿吨。文章研究了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的运输组织技术条件,包括列车开行对数、列车追踪间隔和列车载重叁方面,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山西科技》期刊2006年06期)

宋一凡,高自友,单连龙[8](1998)在《对流运输条件下的双约束运量分布和配流的组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在对流运输条件下的双约束运量分布和配流的组合模型,证明了其最优解满足UE(UserEquilibrium)准则和运量分布引力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求解算法并给出一个简单的算例。(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1998年03期)

王成组[9](1959)在《大巴山区任河航道和运量发展的条件和远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这—篇报告是根据西北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教研组接受陕西省交通厅航务处的委托,组织任河调查小组从一九五八年七月到九月在沿河地区进行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和所观察到的情况,经过分析整理之后编写的。这一次调查的目标是要估计大巴山区任河的航运在运量上一直发展到1972年的远景。因此全文六节分叁方面来说明(1)第一、二节说明任河航运以往遭受限制的原因和今后发展的条件。(2)第叁、四、五节分别说明从下游到上游各段有关地区的发展情况和今后发展航运的具体条件。(3)第六节试作有关运量远景的估计。处在当(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59年03期)

运量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危险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据统计,国内常用危险品种类高达5000多种。危险品物流包括危险品储存、装卸搬运、运输、使用、废弃物回收、处理等物流环节。危险品物流各个环节均可能产生社会公众抗拒的因素,这些因素可归结为两类:设施选址和路径规划。通常公众对“设施选址”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但是随着危险品物流的运量不断增加以及道路事故的频发,刻画危险品动态特征的“路径规划”因素也不容忽视。同时,传统危险品道路运输研究多使用风险测度来评价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期望损失,并未考虑社会公众心理接受能力问题。此外,单纯地依据粗糙的人口覆盖率和历史修正的风险发生概率来刻画某一路段是否应该禁行,且所规划的运输路网中禁行路段是固定不变的,大大地降低了城市道路运输路网的有效使用率,提高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的成本。因此,本文在对以往危险品道路运输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结合危险品道路运输相关理论,从危险品道路运输社会影响角度出发,构建基于社会恐慌度的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测度模型,并对不同危险品运输风险测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构建基于巴斯模型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大通行量模型,从运输网络道路通行量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时变条件对危险品运输社会恐慌度的影响,分别使用双目标多项式的最短路算法和双层规划模型来构建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模型,并分别使用标号法和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最后,给出广州市危险品道路运输实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如下四个部分:(1)从降低社会公众恐慌程度的角度出发,阐述并分析了危险品运输社会恐慌度的基本假设和影响因素,通过总影响人口度量模型反向确定社会恐慌度影响范围,结合物理学中的动量F=mv,构建基于社会恐慌度的危险品运输风险测度模型,并对不同危险品运输风险测量模型其公理满足情况和计算误差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2)从社会影响角度出发,通过对巴斯模型的参数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危险品运输社会恐慌度扩散模型,刻画社会公众心理接受能力与危险品运输路径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设定公众可接受的可感知风险上限来反向计算得到危险品运输道路最大通行量,为下文危险品道路运输的路径优化模型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3)从运输网络道路通行量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时变条件对危险品运输社会恐慌度的影响,设计双目标多项式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算法,构建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模型,并使用标号法对其进行求解,获得时变条件下单一有害物品运输有效路径的集合。同时,考虑到现阶段现实情况下,实时对道路危险品运输运量限制的技术条件局限问题,利用征收费用策略来表征运量限制,构建了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双层规划模型,并使用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为实际应用给出可行性方案。(4)对广州市危险品道路运输进行实例分析。在对危险品道路运输车辆基本信息和GPS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对其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实现了对其数据的压缩和交叉匹配,最终在广州市道路运输网络上对本文所构建的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道路运输最短路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量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吴世迪,徐硕,张继施.季节性不均衡条件下的铁路集装箱运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

[2].叶炽球.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有害物品运输路径选择问题[D].华南理工大学.2015

[3].叶炽球,钟慧玲,蔡文学,张冠湘.时变条件下有运量限制的危险品运输路径选择[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2014

[4].丁玉平,周晓晓,王旭男.客运专线条件下铁路运输通道运量资源优化配置[J].科技信息.2014

[5].张黔泉.贵州水运量年增长8%口岸建设条件日趋成熟[N].经济信息时报.2011

[6].周巍.3条便民利民措施助推我市中心城区“限摩规电”工作[N].郴州日报.2010

[7].李永盛.朔黄铁路实现年运量2亿吨的技术条件研究[J].山西科技.2006

[8].宋一凡,高自友,单连龙.对流运输条件下的双约束运量分布和配流的组合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1998

[9].王成组.大巴山区任河航道和运量发展的条件和远景[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

标签:;  ;  ;  

运量条件论文-吴世迪,徐硕,张继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