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石灰岩地区论文-廖喜生

桂西南石灰岩地区论文-廖喜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桂西南石灰岩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灰岩,土地,保护,习惯法

桂西南石灰岩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廖喜生[1](2016)在《论西南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保护土地资源习惯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典型的石灰岩土质环境,农用地资源十分稀缺,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是该地区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长期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土地资源保护利用习惯,而且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保护方法,为保护土地资源做出了突出贡献。西南少数民族对土地有一种崇高的信仰膜拜,并结合本民族生产生活实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土地资源保护体系。通过调查和分析西南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土地资源保护现状和方法,对于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促进西南石灰岩地区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6年09期)

余丽江,陆舟,舒晓莲,蒋爱伍,杨岗[2](2015)在《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受威胁鸟类现状及其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2014年,对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15个自然保护区、3片林区和2个水库共20个调查点进行了受胁鸟类调查。调查共记录了受胁鸟类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0种,包括Ⅰ级1种、Ⅱ级59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1种,包括3种濒危(EN)、8种易危(VU)和10种近危种(NT);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40种,包括3种濒危(EN)、9种易危(VU)和28种近危(NT);被CITES附录收录的物种有45种,其中附录Ⅰ有2种,附录Ⅱ有43种。易危种、弄岗穗鹛为本地区的特有种。目前,对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的鸟类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非法狩猎,以及由毁林开荒、砍木烧炭、公路建设和桉树人工林的种植等导致的栖息地片断化和丧失。除了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作者认为在保护策略上,应将分布有较多受胁种的2个调查点予以优先保护。下一步工作重点则是针对受胁鸟类进行更细致的分级评估,确定优先保护鸟种。(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5年06期)

余丽江,陆舟,舒晓莲,蒋爱伍,杨岗[3](2015)在《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鸟类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2002-2014年,对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15个自然保护区、3个林区和2个水库共20个调查点进行鸟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记录到21目66科414种鸟类,其中留鸟245种,夏候鸟54种,冬候鸟97种,旅鸟18种;有60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弄岗穗鹛为该区特有种。繁殖鸟是桂西南石灰岩地区鸟类的主体,在地理区系上呈现出典型华南区区系成分和显着的北热带鸟类属性。本研究结果反映了该地区鸟类物种丰富、鸟类多样性高的现状,其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价值应值得继续关注,但相应的保护工作还亟需跟进。(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安丰轩[4](2013)在《基于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保护小区是自然保护区的延伸与补充,是在传统农业区域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一种保护措施。自然保护小区这类保护实体在我国已逐渐推广,目前,我国实有自然保护小区约5万个。目前,广西在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上仍处于前期摸索阶段。本文以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14个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及其社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参与式乡村评估调查方式,对自然保护小区开展生物资源调查,并在自然保护小区周边社区开展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调查,参与到当地社区制定自然保护小区及其社区管理发展规划中。本文通过对14个自然保护小区及其周边社区在建设自然保护小区前相关资料的收集,及对自然保护小区建成运行3年后信息反馈,研究分析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对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对14个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确定了自然保护小区这一保护建设模式,对于保护植物树种及小型动物有着较大的作用,有利于降低生态保护破碎化。部分当地社区依托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通过开展生态旅游、资源利用反利等,逐步行成“保护—发展—保护”可持续发展模式雏形。(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3-12-01)

蒋德梦,周放,蒋爱伍,陈天波[5](2013)在《桂西南石灰岩地区部分鸟类繁殖资料记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2012年每年的3~7月采用系统搜寻法和根据亲鸟的行为及活动路径确定巢址的方法,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弄岗保护站辖区及其周边林区和农田进行了寻巢及观察,超过40种鸟类的巢被发现。本文摘录了18种鸟类的繁殖资料进行报道,主要内容包括生活习性、繁殖时间、窝卵数、卵大小和巢大小等。本文为今后石灰岩地区的鸟类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唐永甜,袁翔珠[6](2010)在《论西南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保护土地资源习惯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石灰岩地区土地资源极为稀缺,故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这一地区极其重要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生活西南石灰岩地区的壮、瑶、苗、侗、水等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土地资源保护习惯法,以此来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他们在对土地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保持水土、保护土壤和节约土地等习惯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西南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土地资源保护习惯法,对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一地区稀缺的土地资源,有效治理、改善这一地区日益严重的土地问题,进而实现西南石灰岩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学术版)》期刊2010年02期)

杨钙仁,翁永艳,熊建华,杨艳,雷世满[7](2009)在《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板利、岜盆、德孚等3个自然保护区公众(乡村居民、小学教师和小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倾向。结果表明:在3个常见生态学名词中,成年公众对生态平衡的知晓度最高,物种灭绝次之,生物多样性最低;小学教师对常见生态学名词的总体知晓度最高,小学生次之,乡村居民最低;成年公众对植物生态环境作用的认知度比对动物高,但在保护倾向上,对后者的支持率高于前者。乡村居民对保护区的主要关注点为保护成效和保护区对其利益的影响,小学教师主要关注保护区保护对象以及保护成效;大多数成年公众关注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成年公众对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高于中国其他地区;83.4%的公众表示支持保护区工作,保护区居民易于接受沼气池、节柴灶等可再生与节能的能源利用方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30期)

李荣峰,周琼,黎桦,谢义林[8](2009)在《桂西南石灰岩地区圆叶乌桕的生态解剖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护石灰岩山地植被以及加速石灰岩地区植被的恢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文章以广西石灰岩峰丛山地自然生长的圆叶乌桕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法探讨了圆叶乌桕茎和叶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结果发现,圆叶乌桕具有适应旱生环境的典型结构特征:表皮细胞厚且有较厚的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发达、有明显的乳突、发达的维管系统、栅栏细胞内叶绿体发达、茎中导水组织发达等。这些结构特征说明圆叶乌柏在干旱、高温、强地表热辐射等胁迫的石灰岩地区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在生态环境严酷、资源贫乏的石灰岩地区是理想的开发利用树种。(本文来源于《百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吴翼[9](2009)在《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GA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1年和2006年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利用细胞自动机模型对森林变化进行了预测,并应用GAP分析方法识别现有保护区的Gaps,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和NDVI指数确定高保护价值森林,对研究区的保护区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从总体上看,森林的面积和斑块数还在不停的减少,因此物种的栖息地面积不断缩小。相对于2001年,2006年森林的形状指数有所下降,但其本身值还是比较大的,形状比较松散。虽然森林的连接度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破碎化程度还是比较高。从景观多样性上也可看出,森林的面积在不断萎缩,被分割,趋于分散化和破碎化。说明外界的干扰很强,严重影响了物种栖息地的生态平衡。(2)利用细胞自动机模型预测森林潜在分布,识别出当前保护的Gaps;通过NDVI指数、森林潜在分布和珍稀物种分布确定研究区亟待保护的高保护价值森林。结果表明当前保护格局的安全水平是低度安全的。(3)保护区建设以现有保护区为基础,选取高保护价值森林进行优先保护,尽量对保护区进行扩展,有选择的建立新保护区。同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大投入,加强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普及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加强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扶贫支持,缓解薪材需求。(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韦玉梅[10](2009)在《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苔藓植物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地处我国热带北缘,是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交汇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在该区进行苔藓植物研究将为该区植被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探讨苔藓植物与生境以及生境变化的关系,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其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发现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苔藓植物共35科,102属,188种(包含种以下单位,下同)。其中苔类植物11科,23属,59种;藓类植物24科79属129种。在科属种组成结构上表现为优势科和优势属十分明显,非优势科和非优势属的多样性也相当突出。优势科属的典型性与非优势科属的多样性体现了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气候地带的同一性与地形地理环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2、参照吴征镒《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对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进行划分,表明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除了中亚分布外,其他14个类型均在本区研究中出现。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占51.14%;东亚成分次之,占24.43%;温带成分偏小,占13.7%,中国特有成分占10.8%。体现了该区地处热带北缘的地理特征。3、通过植物区系谱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石山苔藓植物区系与我国11个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石山苔藓植物区系与九万山、银竹老山、云南大围山关系较近,与太白山、贺兰山、七图老山关系最远,体现中国苔藓植物区系地理分布与气候地带性分布趋势相符的特征。但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和海南岛的苔藓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则显示与气候地带性分布趋势不相符的情形。海南的苔藓植物区系由于受到海陆间隔断离和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特殊地形地理的作用,两种非气候地带性因素的迭加影响,致使两地尽管气候地带性分布趋势接近,但苔藓植物区系关系显着疏远。4、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苔藓植物的生态分布可划分为8种类型,分别是土生类型、石生有基质类型,石生无基质类型,树基生类型,树干生类型,藤茎生类型,腐木生类型及叶附生类型。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苔藓植物生态分布的特点:以石生无基质类型最为丰富,木生各类型和石生有基质类型次之,土生类型较为少,叶附生类型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但种类不多。这一结果体现了苔藓植物的生态分布与石灰岩石山地形地理环境特征高度适应。5、根据物种所占的生态分布类型数,将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苔藓植物划分为8个生境生态幅等级,通过分析表明,越能分布于多种类型的物种生态幅等级越高,生态幅等级越高表明其在环境中适应能力越强。生态幅等级低的物种在石灰岩石山上可适应的生境有限。这些物种大致可分为3类,即喜土生类型、环境限制类型、生境特化类型。6、调查研究发现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分布有叶附生苔植物11种,隶属于8属,3科。(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桂西南石灰岩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2~2014年,对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15个自然保护区、3片林区和2个水库共20个调查点进行了受胁鸟类调查。调查共记录了受胁鸟类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0种,包括Ⅰ级1种、Ⅱ级59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1种,包括3种濒危(EN)、8种易危(VU)和10种近危种(NT);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40种,包括3种濒危(EN)、9种易危(VU)和28种近危(NT);被CITES附录收录的物种有45种,其中附录Ⅰ有2种,附录Ⅱ有43种。易危种、弄岗穗鹛为本地区的特有种。目前,对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的鸟类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非法狩猎,以及由毁林开荒、砍木烧炭、公路建设和桉树人工林的种植等导致的栖息地片断化和丧失。除了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作者认为在保护策略上,应将分布有较多受胁种的2个调查点予以优先保护。下一步工作重点则是针对受胁鸟类进行更细致的分级评估,确定优先保护鸟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桂西南石灰岩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廖喜生.论西南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保护土地资源习惯法[J].贵州民族研究.2016

[2].余丽江,陆舟,舒晓莲,蒋爱伍,杨岗.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受威胁鸟类现状及其保护[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

[3].余丽江,陆舟,舒晓莲,蒋爱伍,杨岗.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的鸟类多样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安丰轩.基于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3

[5].蒋德梦,周放,蒋爱伍,陈天波.桂西南石灰岩地区部分鸟类繁殖资料记述[J].动物学杂志.2013

[6].唐永甜,袁翔珠.论西南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保护土地资源习惯法[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

[7].杨钙仁,翁永艳,熊建华,杨艳,雷世满.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

[8].李荣峰,周琼,黎桦,谢义林.桂西南石灰岩地区圆叶乌桕的生态解剖结构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09

[9].吴翼.桂西南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GAP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9

[10].韦玉梅.桂西南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苔藓植物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桂西南石灰岩地区论文-廖喜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