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江苏版论文-沈洁

牛津英语江苏版论文-沈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牛津英语江苏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科书,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分析,评价

牛津英语江苏版论文文献综述

沈洁[1](2012)在《江苏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自从“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代替了先前的“一纲一本”政策和新一轮的课改运动的开始,英语教材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迅速发展。面对多样化的教材,教材评价显得尤其重要。2003年9月,江苏省将译林出版社的《牛津初中英语》定为全省统一教材。面对频繁更新的教材,学校及教师面临着迅速调整和适应的压力。本文旨在对该教材做出相对客观、科学系统的评价,同时了解这套教科书是否符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此教材是否满足扬州地区的学生和老师的需要。本研究以该教材的六本必修教科书作为研究的实体,采用了陈晓堂的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方法。首先,从国家课程标准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出发,作者对这套教材进行了文本分析,从而评价该教材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为了使本研究结论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作者对扬州市两所初级中学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得到该套教材使用者的评价。调查问卷根据高凌飚设计的教材评价维度的和Grant设计的教材评价表来设计的。作者选取了两所中学的师生作为研究对象:市区重点初中和市区非重点初中,向两所学校的老师发放问卷33份,初叁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220份。通过内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1)江苏版《牛津初中英语》基本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扬州地区的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基本满意的;教材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但口语和听力话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当前扬州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条件基本与该教材相配。2)教材内的练习题为“任务型教学法”服务,与实际运用紧密联系。但是有关听说技能的练习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语言技能,原因是练习的难度不够大。编写者把语法练习设计在真实的语境中,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掌握语法知识。虽然如此,但是语法知识点的复现率低,导致学生的语法基础知识不够牢固。3)情感态度、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展现出来。书本直接提供的学习策略无法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要,而其有限的认知能力导致他们无法发现书本间接提供的学习策略。最后,本文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出了若干建议:教师应认真研究英语课程标准,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编写者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适当地增加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编写者应注意语言知识的循环,增添更多的学习策略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编写者应注意平衡文化知识的分布和教材中习题的设计,使教材更加符合初中阶段青少年在学习外语时生理、心理、认知方面的特点,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外语及语言学习的技能。本研究的局限性如下:1)问卷调查只在扬州市的两所中学进行。为了更全面的调查,作者应该选取扬州地区更多的学生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由于作者的精力和时间以及条件有限,没有调查和访谈教材编写者和教材编写领域的专家。2)该研究没有考虑到诸如学生性别、年龄、态度和个性等方面的细节对教材评价的影响。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1)引言。2)系统阐述有关教材以及教材评价的相关理论。3)结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文本分析。4)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教材进行评价。5)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2-06-01)

戴龙[2](2012)在《简洁之处见真功——江苏版牛津英语8A Welcome to the unit课堂实录与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几天前,我到本市的鹿苑中学去听了几节英语课,其中的一节课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授课教师是鹿苑中学的仲维娟老师。仲老师是位只有两年教龄的年轻教师,但她对教材内容把握得很有分寸,对重点难点的处理也非常得当。她的教学内容是江苏版牛津英语8A第叁单元"A day out"中的开篇"Comic trip"和(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2年04期)

黄莺,徐静雅,吴文芳[3](2011)在《《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speaking部分的教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客观科学地评价《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材speaking部分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材,并运用自编问卷对某校高一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测试,之后用SPSS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教材speaking部分需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缪蕾[4](2011)在《《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语教材涌入市场。面对多样化的教材,对其进行评价显得十分有必要。教材评价既能为教育行政部门选择材料提供参考依据,又能向教材编写单位提供参考意见。教材评价尤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运用教材去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2005年9月,江苏省将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高中英语》定为全省统一教材,面对频繁更新的教材,学校及教师都面临着快速适应的压力。到目前为止,《牛津高中英语》已使用过两轮,教材的使用者对于该教材的评价众说纷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许多片面的认识和想法。因此对于其质量和价值的评价应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外外语教材评价理论,对江苏版《牛津高中英语》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教材的使用者(苏州中学的20名教师和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对其中的3名教师和6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力图在评价中探讨教师应如何正确使用教材,转变自身角色,来应对新教材的发展。通过对照评价标准,本文得出新教材的优点为:(1)教材提倡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有关教材功能、语言学、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研究的最新理论;(2)教材编写者既重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意识;(4)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各种理念和要求,在许多方面具有优势。新教材的不足之处在于:(1)配套的教辅材料无法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2)阅读材料缺乏可背诵的有优美语句的经典语段;(3)教材的许多练习无法满足应试的要求。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新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优点:(1)新教材采用任务型活动教学法,这样可以给学生真实的语境;(2)采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指导;(4)教材中的每一个模块都是以话题为中心,课文的话题和类型是多样化的且贴近真实生活;(5)教材中使用的文字语言流畅、真实,使得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到教材中地道的英语;(6)教材中的练习训练各种综合语言技巧;(7)教材提供了真实的交际情景,并且因此在练习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8)关注中西文化的贯通和交流;(9)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态度。但是,新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1)教材有太多的输入材料,与之相比较高中的课堂实际课时显得不足;有太多的新词汇;(2)整套教材的语法安排不成体系;(3)课文部分主要是流行的文章,但是教材缺少经典的有优美语句的文学阅读,这对学生的语感和能力的培养都不利。本文还从对《新课程标准》的认真研读、语法的系统化教学、词汇的合理化教学、科学地评价等方面为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1-10-01)

方芳[5](2011)在《从交际能力培养的角度评价《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门的需求所编写的,是传播英语知识的主要载体。英语教材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英语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英语教材评价至关重要。《牛津高中英语》已经在江苏省使用了六年的时间,已经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评价,但是从交际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评价《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文章并不是很多。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因此,本文就从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个角度来评价该教材。本文首先阐述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定义、教材评价的定义、教材评价的类型、教材评价的标准以及交际能力和促进交际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基于理论阐述,本文紧接着从目标、教学方法、教材结构和安排以及教材内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以交际能力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教材评价体系。通过对教材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问卷调查,本文得出《牛津高中英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体现了当代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教材的结构安排也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教材内容方面,《牛津高中英语》注重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趣味性强。大量的语篇内容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篇能力。教材提供了相应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学习,策略能力得到发展。教材注重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得到了重视,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该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词汇量较多,语篇题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对中国文化的介绍还不够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此,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教师在使用该教材时的建议。教师在使用该教材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做适当合理的删减和调整。此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教材的不足之处也为教材的编者进行教材以后的编写和改进提供了建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1-05-01)

潘芸莉[6](2011)在《《牛津初中英语》(江苏版)Checkout教学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牛津初中英语》Checkout(检测)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复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因此Checkout(检测)教学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实践证明,对Checkout(检测)教学进行设计和探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应该是不间断的,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尝试、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本文来源于《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期刊2011年04期)

匡匡[7](2011)在《《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材“Project”板块教学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5年江苏省将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高中英语》定为全省统一教材,新增的"Project"板块成为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教材推广五年后,笔者对该板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首先,笔者根据语言学习理论和教材分析的相关理论成果对牛津版"Project"板块进行了文本分析。随后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手段对该板块的实施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分析该板块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策略,望能在新课标指导下发挥该部分的最大效果,以推进英语教学的更好发展。(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1-03-10)

顾朝华[8](2009)在《更新理念 把握教材 实现有效教学——《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学的点滴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是在新课标理念下编写的新教材,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滞后,学生对教材体系尤其是词汇方面的不适应而反映出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教师的教材观、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努力实现有效教学。(本文来源于《中学生英语(高中版)》期刊2009年13期)

叶文洁[9](2008)在《《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2005年9月,江苏省将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高中英语》定为全省统一教材,面对频繁更新的教材,学校及教师都面临着迅速适应的压力。本文依据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习理论、教学大纲、教材设计及教材评价理论的有关研究成果,收集了反映教材本身质量的静态信息,并根据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提供的“中学英语教材评价表”,及参考了译林出版社对教师进行的调查,设计了本文中的调查问卷,并对教材的使用者进行了访谈,反映了教材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动态情况,从而对《牛津高中英语》作出了比较全面的教材评价。在评价中探讨教师应如何正确使用教材,转变自身角色,来应对新教材的发展。本文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对《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材的质量和价值作出相对客观、科学的评价,从而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理解教材,为教师的教学和今后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12-01)

金春民[10](2008)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入”(1ead in)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是最基本的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它亦是任务实施前的准备阶段。它所占的时间不多,比重不大,但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学习,完成“任务”。导入对一堂课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对课堂教学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颇少,且多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本研究尝试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所倡导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课堂实验研究的方法,探寻优化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教学的途径,克服前人研究始终停留在方法上的不足,试探寻找优秀的课堂导入之特点,切实从课堂的源头——导入开始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本研究不仅是对当前研究不多的导入教学的有益补充,亦是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导入中的实证研究,对使用该套初中英语教材的同行们在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理念导入课堂教学方面将是一个极佳的借鉴,对使用其它版本教材的同行们也是一份较好的参考。本研究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导入环节设计作为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先期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的关于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然后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在实验班实行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教学策略,而对照班实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导入,教师定性研究观察学生课堂反应;课后与学生交流访谈,了解学生的感受、想法;每堂实验课与课后交流的整个过程将被详实记录,并做实验分析;同时通过最后的统考成绩来定量分析两个班级学习效果之间的差异,以此来对导入环节的设计作出一些研究和探讨,找出一些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的优秀导入环节设计的共性。整篇论文将由七章组成。第一章引言,主要论及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所在。第二、叁章为文献回顾部分,主要叙述关于“导入”的已有研究成果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第四章从对师、生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分析来明晰当前“导入”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第五章将对江苏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本身做一个研究分析。这个分析主要从教材本身的体系结构以及任务型教学理念在教材中的体现两个方面进行,其后结合以上两方面提出一些思考。第六章将依据教材编写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进行比较性教学实验,然后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定量、定性分析实验结果。第七章为全文的总结,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导入环节的教学上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9-01)

牛津英语江苏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几天前,我到本市的鹿苑中学去听了几节英语课,其中的一节课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授课教师是鹿苑中学的仲维娟老师。仲老师是位只有两年教龄的年轻教师,但她对教材内容把握得很有分寸,对重点难点的处理也非常得当。她的教学内容是江苏版牛津英语8A第叁单元"A day out"中的开篇"Comic trip"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津英语江苏版论文参考文献

[1].沈洁.江苏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与评价[D].扬州大学.2012

[2].戴龙.简洁之处见真功——江苏版牛津英语8AWelcometotheunit课堂实录与点评[J].新课程(上).2012

[3].黄莺,徐静雅,吴文芳.《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speaking部分的教材评价[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4].缪蕾.《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材评价[D].苏州大学.2011

[5].方芳.从交际能力培养的角度评价《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D].苏州大学.2011

[6].潘芸莉.《牛津初中英语》(江苏版)Checkout教学设计探讨[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

[7].匡匡.《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材“Project”板块教学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8].顾朝华.更新理念把握教材实现有效教学——《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学的点滴体会[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09

[9].叶文洁.《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材评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10].金春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牛津英语江苏版论文-沈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