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运用效果论文-肖毅强,周子芥,许哲嘉

自然通风运用效果论文-肖毅强,周子芥,许哲嘉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通风运用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舒适,通风,CFD-Fluent,Ladybug,Tools

自然通风运用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肖毅强,周子芥,许哲嘉[1](2019)在《模拟研究中庭与侧庭组合方式对建筑自然通风降温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湿热地区高层建筑依靠中庭侧庭组合形成的自然通风系统能够有效降温并提高人体舒适度。基于CFD-Fluent与Ladybug Tools协同,对以南沙发展电力大厦为原型设计的多个建筑工况进行模拟研究,变化中庭与侧庭的组合方式,侧庭的尺寸等研究其对通风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侧面进风,屋顶出风的通风方式的通风效益高于侧面进风,侧面出风的通风方式(L形风道优于Z形风道);2.增大进风口有利于提高通风效益,从而帮助提高人体舒适度;3.进出风口位于建筑同一层会使中庭内无法形成流场,短距离"贯通风"显着降低中庭整体的通风效益。(本文来源于《共享·协同——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鲍雅君[2](2019)在《中国城市自然通风效果及其在不同气候背景下对地表温度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形态变化严重影响了地表温度自然调节过程,气温上升、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借助城市结构规划,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有效解决城市问题是目前的最佳解决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自然资源趋紧带来的压力。定量评估当前城市自然通风状况,并分析其在缓解城市热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对通过城市规划改善通风环境进而解决城市问题尤为重要。我国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和直辖市共计31个,有五种城市规模,跨越五个气候带。因此本文选择这个31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基于建筑矢量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采用程序设计、GIS软件分析、函数绘图等方法研究城市自然通风效果,划分城市自然通风效果梯度等级,并分析不同气候背景下,城市自然通风对地表温度在冬季和夏季的白天与夜间的影响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超大型城市中,上海的自然通风效果最好,为良好;北京和天津都是低的自然通风效果;重庆自然通风最差,也是全国省会城市中通风效果最差的城市。特大型城市中,自然通风效果适宜的有成都、南京、沈阳叁个城市,武汉、广州自然通风效果一般,西安、哈尔滨和杭州自然通风性能较低,杭州的自然通风效果最差。大型城市中,II型城市的自然通风效果显着比I型差;I型大城市中,通风效果排序为长沙>南宁>郑州>长春>济南>石家庄>南昌;II型大城市通风效果排序为乌鲁木齐>太原>兰州>贵阳>西宁>海口>呼和浩特>合肥>银川>福州>昆明。I型小城市拉萨,其自然通风效果在所有研究城市中最好。(2)划分全国省会城市自然通风效果为叁个层次六个梯度。适宜层次中第一梯度自然通风效果好,有5个城市:拉萨、长沙、乌鲁木齐、成都、和南宁;第二梯度自然通风效果良好,有5个城市:太原、上海、兰州、郑州和南京;第叁梯度自然通风效果基本适宜,有4个城市:贵阳、沈阳、长春、西宁。一般层次中第四梯度自然通风效果一般,有4个城市:济南、武汉、广州、石家庄;第五梯度自然通风效果低,有6个城市:西安、哈尔滨、北京、哈尔滨、杭州、天津、海口。差层次中第六梯度自然通风效果差,有7个城市:呼和浩特、合肥、银川、福州、南昌、重庆、昆明。(3)温带季风气候背景下,地表温度受自然通风作用影响最大,夜间通风对地表温度的作用显着强于白天;亚热带季风气候背景下自然通风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作用次之;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背景下,夜间地表温度受通风的影响较白天更显着,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背景下,夜间自然通风的作用在夏季和冬季都显着高于白天。(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甘阳阳,李志生[3](2019)在《室内自然通风降温效果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自然通风的功能和方式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对室内自然通风降温效果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阶段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通过自然通风实现室内降温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2019年04期)

方勇刚,郭洪雨,郑国平[4](2018)在《基于CFD动网格技术的竖井型自然通风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竖井型自然通风模式是分散排放隧道内污染空气,降低对隧道周边环境影响的一种方式。为了定量化评估依托工程的自然通风效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以下简称CFD)动网格模拟技术,分析了汽车在隧道内行驶所产生的活塞风量大小,以及汽车经过各个竖并型自然通风口时排出及吸入的风量大小,并比较了两组自然通风口的风量差异。结果表明,交通活塞风速在1. 5-2.0 m/s之间,自然通风口吸入的空气量约54 m~3/s,排出的空气约80 m~3/s。因此,竖井型自然通风模式的效果是良好的。(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8年S2期)

杨玉锦[5](2018)在《室外空气污染对自然通风节能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计算室外空气污染对中国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通风节能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南京市室外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气象参数。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室外条件下建筑的能耗情况。初步结果显示,在2014年4-9月,由于室外空气污染,南京的自然通风时间下降了41.3%,自然通风节能的潜力下降了32.0%。(本文来源于《2018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04-02)

冯继明,吴佑思,程发根,伍世恩,肖晓芬[6](2018)在《大米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降温效果对比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大平房仓进行轴流风机安装改造,以普通未安装轴流风机高大平房仓位为对照,此仓温、仓湿、粮温、水分为评价指标,研究在同等条件下机械通风仓与自然通风仓效果对比。结果表明,经过24 d的试验(选择其中的11 d适宜天气通风),机械通风使得仓温较自然通风变化率高3.1℃,平均仓湿变化低2.2%,平均粮温变化高2℃。可见,机械通风能够有效减少粮食温度加快排出仓房内的热度,控制仓房的存储温度有效利用良好天气条件。使粮食储存安全性大大提高,储存时间更长,质量更好。(本文来源于《粮食加工》期刊2018年02期)

常晨晨,杨向红,孙淑萍[7](2017)在《机场航站楼内复杂空间自然通风效果的CFD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通风具有节能、健康及舒适等优势,但传统的室内参数恒定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难以准确计算内部空间复杂的建筑通风效果。采用了CFD数值模拟的方法,按照"扩大外场流场—建筑物内部内场流场—空气龄"的计算顺序,对云南某机场航站楼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并以空气龄为指标直观地预测了3种工况下的通风效果:1)出入通道开启但无可开启外窗;2)根据1)的模拟结果,增设可开启外窗;3)根据1)和2)的模拟结果,增设局部机械通风。结果表明:通过CFD对各工况下通风效果的模拟和预测,确认单纯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室内环境的要求;但可在通风效果最差的区域,合理添加机械通风口,以达到通风目标。(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交流大会文集》期刊2017-10-18)

刘盛,刘益明,黄春华[8](2017)在《传统窨子屋民居自然通风效果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处于高密度环境的城镇传统民居而言,天井和院落的尺度对于其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和热舒适度有着关键的影响。研究对象为位于湘西洪江高密度城镇区域内的传统窨子屋民居,为了探究其独特的深天井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机理,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首先通过风环境实测验证模拟精确度,然后结合数值模拟软件对在自然通风状态下的窨子屋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叁类典型窨子屋民居的自然通风效果与天井几何形态、通风口的关系,定量地归纳出天井几何形态特征、增设通风口等因素与室内自然通风效果之间的影响机理,可作为今后当地窨子屋民居保护与更新中的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杨娟,孙豫[9](2017)在《不同开窗比例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窗比例对室内自然通风影响较大,本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开窗比例下室内风速及空气龄分布,进而探讨位于墙面正中位置最合理的开窗比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相同室外风环境条件下,在相同开窗面积下,当墙面正中的窗户宽高比值在2.25附近时,室内自然通风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住宅设施》期刊2017年09期)

钟委,李华琳,骆轲轲,梁天水[10](2017)在《环境风作用下城市地下隧道自然通风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城市地下隧道出现车辆阻滞时环境风速对隧道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以某城市地下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DS建立模型对隧道顶部通风口处的CO质量流量、隧道内CO浓度分布、隧道中截面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环境风时,隧道顶部通风口排出CO较少,无通风口段CO浓度超过规定限值;当环境风速为1 m/s时,隧道顶部通风口排出CO能力最强,通风效果较好;当环境风速增大到2 m/s,大量尾气流向下游隧道并造成下游隧道CO浓度偏高。(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7年08期)

自然通风运用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形态变化严重影响了地表温度自然调节过程,气温上升、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重,借助城市结构规划,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有效解决城市问题是目前的最佳解决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自然资源趋紧带来的压力。定量评估当前城市自然通风状况,并分析其在缓解城市热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对通过城市规划改善通风环境进而解决城市问题尤为重要。我国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和直辖市共计31个,有五种城市规模,跨越五个气候带。因此本文选择这个31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基于建筑矢量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采用程序设计、GIS软件分析、函数绘图等方法研究城市自然通风效果,划分城市自然通风效果梯度等级,并分析不同气候背景下,城市自然通风对地表温度在冬季和夏季的白天与夜间的影响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超大型城市中,上海的自然通风效果最好,为良好;北京和天津都是低的自然通风效果;重庆自然通风最差,也是全国省会城市中通风效果最差的城市。特大型城市中,自然通风效果适宜的有成都、南京、沈阳叁个城市,武汉、广州自然通风效果一般,西安、哈尔滨和杭州自然通风性能较低,杭州的自然通风效果最差。大型城市中,II型城市的自然通风效果显着比I型差;I型大城市中,通风效果排序为长沙>南宁>郑州>长春>济南>石家庄>南昌;II型大城市通风效果排序为乌鲁木齐>太原>兰州>贵阳>西宁>海口>呼和浩特>合肥>银川>福州>昆明。I型小城市拉萨,其自然通风效果在所有研究城市中最好。(2)划分全国省会城市自然通风效果为叁个层次六个梯度。适宜层次中第一梯度自然通风效果好,有5个城市:拉萨、长沙、乌鲁木齐、成都、和南宁;第二梯度自然通风效果良好,有5个城市:太原、上海、兰州、郑州和南京;第叁梯度自然通风效果基本适宜,有4个城市:贵阳、沈阳、长春、西宁。一般层次中第四梯度自然通风效果一般,有4个城市:济南、武汉、广州、石家庄;第五梯度自然通风效果低,有6个城市:西安、哈尔滨、北京、哈尔滨、杭州、天津、海口。差层次中第六梯度自然通风效果差,有7个城市:呼和浩特、合肥、银川、福州、南昌、重庆、昆明。(3)温带季风气候背景下,地表温度受自然通风作用影响最大,夜间通风对地表温度的作用显着强于白天;亚热带季风气候背景下自然通风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作用次之;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背景下,夜间地表温度受通风的影响较白天更显着,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背景下,夜间自然通风的作用在夏季和冬季都显着高于白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通风运用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肖毅强,周子芥,许哲嘉.模拟研究中庭与侧庭组合方式对建筑自然通风降温效果的影响[C].共享·协同——201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鲍雅君.中国城市自然通风效果及其在不同气候背景下对地表温度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3].甘阳阳,李志生.室内自然通风降温效果研究综述[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

[4].方勇刚,郭洪雨,郑国平.基于CFD动网格技术的竖井型自然通风效果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8

[5].杨玉锦.室外空气污染对自然通风节能效果的影响[C].2018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18

[6].冯继明,吴佑思,程发根,伍世恩,肖晓芬.大米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降温效果对比实验[J].粮食加工.2018

[7].常晨晨,杨向红,孙淑萍.机场航站楼内复杂空间自然通风效果的CFD预测[C].第七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交流大会文集.2017

[8].刘盛,刘益明,黄春华.传统窨子屋民居自然通风效果影响机理研究[J].建筑科学.2017

[9].杨娟,孙豫.不同开窗比例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

[10].钟委,李华琳,骆轲轲,梁天水.环境风作用下城市地下隧道自然通风效果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7

标签:;  ;  ;  ;  ;  

自然通风运用效果论文-肖毅强,周子芥,许哲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