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性评价论文-高园,沈升,刘科,杨璐,魏中伟

耐热性评价论文-高园,沈升,刘科,杨璐,魏中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热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杂交水稻,高温,耐热性,结实率

耐热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高园,沈升,刘科,杨璐,魏中伟[1](2019)在《杂交水稻新品种在自然高温下的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分别在湖北荆州、湖南桃源、安徽庐江3个不同生态区,利用自然发生的热害天气调查了23个杂交稻新品种及对照丰两优4号在不同生态区始穗前后遭遇高温的天数及其结实率,对各品种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3个试点经历了强度大致相同的2段持续高温期,湖南桃源试验点中受高温危害品种比例最高,其次是湖北荆州,而安徽庐江地区由于播种迟,几乎所有品种在抽穗前后都避开了高温期,品种结实率基本正常。始穗前后均遭遇高温会加剧结实率下降,其下降幅度高于仅始穗前或始穗后遭遇高温;热害对杂交稻结实率的危害具有累加效应,热害天数越长,结实率下降幅度越大。对湖北荆州和湖南桃源2地受高温影响的各杂交稻品种进行耐热性筛选,发现其中4个表现为热敏感型,7个为耐热型,13个为疑似感类型。(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9年06期)

郑书旗,高木旺,周佳,李兴亮[2](2019)在《不同苹果品种的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1个苹果品种的矮化中间砧1年生盆栽苗为试材,研究了38℃恒温处理下,不同苹果品种的耐热性差异。结果表明,同对照27℃昼夜恒温处理相比,高温环境下各品种新梢生长、叶绿素含量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指标均受到显着抑制,不同品种受抑制的程度各异。综合评价显示嘎拉、宫藤富士、富士2001和烟富8为较耐热品种;高柱富士、烟富3、烟富0、红乔纳金和静香为中等耐热品种;蜜思和信浓金为不耐热品种。(本文来源于《落叶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彭勇政,刘智媛,朱晓非,杜习武,叶康[3](2019)在《5个月季品种高温处理后生理指标变化及其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以5个月季(Rosa chinensis)品种带叶枝条为实验材料,将其放置于25、35和45℃人工气候箱内处理24 h,测定不同品种叶片的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并结合露地生长形态观察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白柯斯特’综合耐热指数为30.5且夏季露地生长状态良好,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北京红’和‘绯扇’耐热性稍弱于‘白柯斯特’,‘蓝斯带’和‘小香槟’的综合耐热指数最低,分别为21和22.5,具有较差的耐热性。实验结果可为月季品种的耐热性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余楚英,尹延旭,王飞,李宁,高升华[4](2019)在《辣椒种质资源耐热性与耐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是辣椒越冬栽培和早春栽培的主要制约因素,而高温又是辣椒越夏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时育苗常受到的伤害。本试验中对36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耐热和耐寒性鉴定,筛选出相关的性状和指标,为耐热和耐寒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供试的36份辣椒种质资源17-03CF2、XWHJ、101、S-5、DCP3、LYWZG、NP等均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茄果课题提供。测定不同辣椒资源常温(28℃)、高温(35和38℃)和42℃处理7 d恢复下的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发芽势;测定幼苗在高温(40℃)和常温(25℃)下的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鲜质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热害指数等及离体叶片的热害指数;统计夏季持续高温下大棚材料坐果率,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耐热性评价,筛选出耐热育种材料。通过田间直接鉴定法(冬季持续低温下植株叶片褪绿变黄、叶片萎焉等状况直观评价品种的抗寒性)、4℃人工模拟直接鉴定法(寒害指数法)和间接鉴定法(低温处理前后电导率和丙二醛等含量的变化评价抗寒性)对苗期辣椒植株进行耐寒性鉴定,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耐寒性评价,筛选耐寒材料。通过高温胁迫下对不同材料的种子萌发期、幼苗及坐果期的相关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分析,筛选出耐高温材料17-03CF2、DCP3、CA13Z005和NP,较耐热材料DCP2、NP1、CP1、TP3、新108和NP3,不耐热材料LYWZG、101和XWHJ等。其中42℃处理7 d后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能够显着区分材料耐热性;幼苗热害指数与叶片相对电导率显着正相关,可基本反映辣椒品种的耐热性。通过低温胁迫下对不同资源进行田间直接鉴定、人工模拟直接鉴定和间接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的综合分析,筛选出耐寒材料P61、XWHJ、S-5、CA1305、LYWZG和CA16N004等,较耐寒材料101、CCP2和17-03 CF2等,不耐热材料16将椒2号、CP12、CA15C001、14VI47008、2015小米椒。其中简易、稳定且重复性好的方法为低温人工模拟直接鉴定的寒害指数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李铭东,梁晓玲,阿不来提·阿布拉,韩登旭,杨杰[5](2019)在《玉米自交系灌浆期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灌浆期耐热性强的玉米自交系。【方法】在花后7~17 d以自然生长为对照,分析玻璃温室高温处理下10份新疆骨干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变化,采用产量热稳定性分析与千粒重热感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供试材料的耐热性。【结果】LX9801、PH6WC、PHB1M、海014和武314在热胁迫下产量稳定性好,其中PH6WC丰产性突出。502、KW4M029、PH6WC、PHB1M和海014等5份自交系的千粒重热感指数小于1。综合产量热稳定性及千粒重热感指数,PH6WC和PHB1M的耐热性突出,海014耐热性较好。武314可作为耐热育种亲本材料。【结论】灌浆期热胁迫下千粒重的降低,是玉米自交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九禾6929可作为耐热育种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小波,关攀锋,辛明明,汪永法,陈西勇[6](2019)在《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小麦属于喜凉作物,起源于温带,高温胁迫已成为小麦生产中的重要不利因素。鉴定和筛选耐热种质资源,培育耐热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小麦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冬小麦材料(688份)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637份)通过在温度有差异的地理环境下种植来模拟小麦灌浆后期的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耐热性评价。从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平均热感指数为0.70,耐热性最强;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来自国内不同小麦生态区以及国外不同地区的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出103份在正常条件下具有产量潜力且在遭遇热胁迫后较为耐热的种质资源,为中国不同生态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吴久赟,廉苇佳,曾晓燕,刘志刚,毛亮[7](2019)在《不同品种葡萄对高温的生理响应及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葡萄资源圃中选取的19个具有代表性葡萄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当地自然高温期中段(7月份,日最高温>35℃),对葡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等12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分析法结合有序样本最优分割聚类法对不同品种耐热性进行评价,考察不同葡萄品种对高温的生理响应差异,为葡萄高温逆境栽培和耐热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自然高温条件下,19个品种葡萄的耐热性表现存在差异,‘红地球’、‘藤稔’、‘贝达’、‘和田黄’耐热性较强,而‘无核白’、‘红旗特早玫瑰’、‘水晶无核’、‘维多利亚’、‘矢富罗莎’、‘克瑞森无核’耐热性较弱。(2)不同品种叶片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对高温响应差异较大,耐热性较强的‘红地球’和‘藤稔’的丙二醛含量相对较低,而‘贝达’、‘和田黄’的丙二醛含量相对较高,但其抗氧化酶活性均较高。(3)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值(AR)大小与其耐热性直观表现基本一致,AR可作为评价葡萄品种耐热性评价的综合指标;进一步聚类分析结果将参试品种划分为耐热性强、中、弱3个类型,并筛选出‘红地球’、‘藤稔’、‘贝达’、‘和田黄’等4个耐热性较强的品种。(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志晟,田丽波,商桑,杨衍,刘子记[8](2019)在《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体系并筛选出耐热性品种,以19份青梗不结球白菜作为试材,经高温胁迫5 d后测定幼苗的15个生长生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原有的15个生长和生理指标转化为6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3.179%;基于耐热性综合评价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19份青梗不结球白菜分为3类,第一类为强耐热性品种:青11、青16、青13、青9、青18;第二类为中耐热性品种:青19、青4、青7、青5、青14、青12、青15、青6、青2;第叁类为弱耐热性品种:青10、青8、青1、青3、青17。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的数学模型D=?0.349?0.063×(RR)+0.163×(FW)+0.222×(SI)+0.394×(TC)+0.033×(AA)+0.137×(Pr)+0.159×(SS)?0.091×(CII),结合田间鉴定结果,青13、青11、青9、青16、青18可在海南夏秋季种植。(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魏爽,张松,薄凯亮,王伟平,苗晗[9](2019)在《黄瓜核心种质幼苗耐热性评价及GWA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黄瓜苗期耐热性及筛选耐热核心种质材料,本试验选取86份核心种质,在夏季利用日光温室,采用开关风口方式控制高温环境(50±4℃),对叁叶一心的幼苗进行耐热性处理及鉴定。以幼苗受害症状划分热害等级,以相应的热害指数为指标进行黄瓜苗期耐热性评价。结合核心种质重测序结果,进行幼苗耐热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黄瓜核心种质耐热性差异显着,两次调查变异系数分别为21.9%和22.5%。利用热害指数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把86份黄瓜核心种质划分为四大类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苗期耐热性相关位点gHII4.1、gHII5.1、gHII5.2、gHII6.1、gHII7.1、gHII4.2、gHII6.2。其中位于4号染色体的gHII4.1和gHII4.2,与幼苗耐热性关联最大,在此区段预测到67个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毛静,董艳芳,周媛,童俊,徐冬云[10](2019)在《十六个德国鸢尾品种的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6个德国鸢尾品种叶片为试材,在高温条件下测定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利用主成分、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测定指标进行评价排序,综合鉴定比较16个德国鸢尾品种的耐热特性,以期为研究和利用德国鸢尾耐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常温下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高温胁迫后的变化幅度各不相同;高温胁迫下,德国鸢尾各个品种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SOD与POD活性增强;MDA、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结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排序,16个德国鸢尾品种间耐热性强弱依次为"魂断蓝桥""PartyDress""Galamadrid""音箱""黑骑士""Ninbeiunge""Queen""Jessica""不朽白""法国回声""金娃娃""笛声""洋娃娃""黄莲""皇家十字军""短梦"。通过检测高温胁迫下德国鸢尾叶片生理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建立德国鸢尾耐热性的综合鉴定与评价体系,适用于耐热型德国鸢尾品种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3期)

耐热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11个苹果品种的矮化中间砧1年生盆栽苗为试材,研究了38℃恒温处理下,不同苹果品种的耐热性差异。结果表明,同对照27℃昼夜恒温处理相比,高温环境下各品种新梢生长、叶绿素含量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指标均受到显着抑制,不同品种受抑制的程度各异。综合评价显示嘎拉、宫藤富士、富士2001和烟富8为较耐热品种;高柱富士、烟富3、烟富0、红乔纳金和静香为中等耐热品种;蜜思和信浓金为不耐热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热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高园,沈升,刘科,杨璐,魏中伟.杂交水稻新品种在自然高温下的耐热性评价[J].杂交水稻.2019

[2].郑书旗,高木旺,周佳,李兴亮.不同苹果品种的耐热性评价[J].落叶果树.2019

[3].彭勇政,刘智媛,朱晓非,杜习武,叶康.5个月季品种高温处理后生理指标变化及其耐热性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

[4].余楚英,尹延旭,王飞,李宁,高升华.辣椒种质资源耐热性与耐寒性评价[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5].李铭东,梁晓玲,阿不来提·阿布拉,韩登旭,杨杰.玉米自交系灌浆期耐热性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19

[6].王小波,关攀锋,辛明明,汪永法,陈西勇.小麦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7].吴久赟,廉苇佳,曾晓燕,刘志刚,毛亮.不同品种葡萄对高温的生理响应及耐热性评价[J].西北植物学报.2019

[8].陈志晟,田丽波,商桑,杨衍,刘子记.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9

[9].魏爽,张松,薄凯亮,王伟平,苗晗.黄瓜核心种质幼苗耐热性评价及GWAS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10].毛静,董艳芳,周媛,童俊,徐冬云.十六个德国鸢尾品种的耐热性评价[J].北方园艺.2019

标签:;  ;  ;  ;  

耐热性评价论文-高园,沈升,刘科,杨璐,魏中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