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相酶催化论文-张宏迪,辛嘉英,孙立瑞,马惠琳,夏春谷

非水相酶催化论文-张宏迪,辛嘉英,孙立瑞,马惠琳,夏春谷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水相酶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脂肪酶,氟比洛芬维C酯,非水相反应体系,前药

非水相酶催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宏迪,辛嘉英,孙立瑞,马惠琳,夏春谷[1](2019)在《非水相脂肪酶催化氟比洛芬维C酯的合成及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水相酶催化法合成氟比洛芬维生素C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构建非水相反应体系,通过研究确定最优合成条件:在10 mL、 0.057 mol/L的叔丁醇维生素C溶液中,分别添加2.84 mmol氟比洛芬甲酯, 10%的N435脂肪酶(以底物的质量分数计), 0.8 g分子筛,在70℃, 200 r/min的条件下反应28 h.最优条件下的产物转化率为73.63%.(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9年04期)

闫国栋,董洪举,王智,姜丽艳[2](2018)在《超声技术应用于非水相酶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波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在非水相酶催化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超声波辅助非水相酶催化反应的热效应、机械传质作用及空化效应等物理作用机制,并阐述了超声波对非水相酶催化和酶构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11期)

王璐[3](2018)在《非水相体系中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合成丁酸香叶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丁酸香叶酯作为应用最频繁的萜类香料之一,被广泛用于食品、药物、香水和化妆品调配中。工业上目前应用的丁酸香叶酯化学合成法有明显缺点,酶法合成具备反应专一、反应条件温和以及产物分离容易等特点,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用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CRL)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丁酸香叶酯。首先用液相色谱分离合成的反应产物,通过FT-IR,NMR进行结构表征,确定产物为丁酸香叶酯,并建立了用GC测定产物浓度的分析方法。接着,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游离酶的催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溶剂正庚烷,加酶量9 mg/m L,分子筛添加量10 mg/mL,底物酸醇摩尔比1:1.5,反应时间3.5 h。在以上条件下,游离CRL催化丁酸香叶酯的酯化率达到90.7%。为深入理解CRL在有机相中催化合成丁酸香叶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明确该反应机理符合Ping-Pong Bi-Bi机制,香叶醇与丁酸都对CRL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根据非线性模拟得到动力学参数,进一步描述了反应机理。从实际应用考虑,对CRL进行固定化。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D151作为固定化载体,最优固定化条件为:酶液浓度15 mg/mL,磷酸盐缓冲液pH 6.5,固定化温度45℃条件下,固定化8 h。蛋白质固定化率为88.5%,酶蛋白比活最高为195.6×10~4 U/g,酶活回收率为83.5%,固定化CRL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丁酸香叶酯的酯化率可达到84.3%。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CRL经过固定化后最适温度没有变化,仍为40℃;热稳定性大大提高,在80℃下保温2 h后,固定化CRL催化丁酸香叶酯的酯化率仍能保持60%以上,而游离酶已经下降到16.4%;将固定化CRL进行7批次反应,其催化酯化率仍保持在75%以上,表明该固定化脂肪酶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自制了实验室用小型循环流化床反应器(CFBR),用固定化CRL催化连续合成丁酸香叶酯,经优化的操作条件为:床层膨胀比1.6,进料流量0.07 m L/min(对应的平均停留时间4.7 h),丁酸浓度75 mmol/L,酸醇摩尔比1:1.5。在此条件下,连续反应12 h,酯化率稳定在77%。以上工作为此工艺的放大和工业应用提供了基础。最后利用ASPEN PLUS软件计算气液平衡,证明香叶醇与丁酸香叶酯之间的相对挥发度很高,可以通过常规蒸馏方法分离。(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唐静[4](2017)在《非水相体系中Y.lipolytica脂肪酶催化合成丙酸香叶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叶酯作为萜醇脂肪酸酯类化合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领域。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相比,在有机溶剂中用脂肪酶催化合成丙酸香叶酯具有专一性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目前对于香叶酯合成的研究集中在间歇反应上,主要探讨影响酯化率的相关因素,而在连续生产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首先研究了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Yarrowia lipolytica Lipase Lip2(Lip2)在非水相中合成丙酸香叶酯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该酶进行固定化并应用连续搅拌生产装置(CSTR)进行连续化生产。通过比较不同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丙酸香叶酯的效果,发现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可用于直接合成短链脂肪酸酯。探讨了在有机体系中影响丙酸香叶酯酯化率的因素,确定了丙酸香叶酯的最佳合成条件:加酶量7 mg/mL,溶剂异辛烷,酸醇摩尔比1:1.5,反应温度35℃,分子筛添加量20 mg/mL,振荡速率200 r/min。在该条件下,反应3.5 h后,丙酸香叶酯的酯化率可达到88.6%。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并通过FT-IR、GC-MS、NMR方式进行了结构鉴定,确为丙酸香叶酯。同时研究了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丙酸香叶酯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为Ping-Pong Bi-Bi机制,丙酸与香叶醇对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均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在工业上的应用价值,在有机溶剂正庚烷中将游离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固定在大孔吸附树脂DA201-C上,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酶量0.01 g/g树脂,固定化温度25℃,吸附时间3 h。在该条件下最终固定化效率能够达到98.6%,酶蛋白比活为318.5×103 U/g,酶活回收率达到128.5%。同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与游离酶相比,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值两者均没有发生改变,依然为35℃和8.0。分别将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置于高温条件下保温2 h,固定化酶的最终残余酶活远高于游离酶残余酶活,表明其热稳定性有显着提高。将该固定化酶用于合成丙酸香叶酯,经过12批次反应后其酯化率依然保持在80%以上,表明了该固定化脂肪酶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最后利用固定化解脂耶氏酵母脂肪酶在CSTR装置中连续合成丙酸香叶酯,结果表明其最适反应条件为:固定化酶添加量3.0 g,进料流速6.0 mL/h,酸醇摩尔比1:1.5,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经过12 h反应后,其酯化率趋于稳定达到72.8%左右。(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赵红霞,王应强,崔凤杰,刘爱青[5](2017)在《非水相酶催化合成D-异抗坏血酸-6-硬脂酸酯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异抗坏血酸(EA)和硬脂酸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脂肪酶的种类、有机溶剂、酶量、温度、底物浓度和分子筛的用量对酶促酯化反应合成D-异抗坏血酸-6-硬脂酸酯(D-IS)的影响,并确定了其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以叔丁醇为反应介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为催化剂的反应体系中,合成D-异抗坏血酸-6-硬脂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摩尔比(EA:硬脂酸)为1∶4,温度为50℃,酶用量为20%,分子筛浓度为80g/L,摇床转速200rpm,反应24h后产物D-异抗坏血酸-6-硬脂酸酯的转化率为72.58%。(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李泉荟,辛嘉英,王艳,林美君,夏春谷[6](2016)在《非水相脂肪酶催化阿魏酸淀粉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淀粉和阿魏酸乙酯为原料,利用脂肪酶催化合成了阿魏酸淀粉酯,对反应介质和脂肪酶进行了筛选,同时对影响合成阿魏酸淀粉酯反应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主要考察了底物摩尔比、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取代度进行测定,并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Novozym435脂肪酶为催化剂、异辛烷为反应介质、底物摩尔比n(阿魏酸乙酯)∶n(活化淀粉)=3∶1、酶添加量为10%(以活化淀粉质量计)、反应时间18 h、反应温度65℃,在该条件下,产物的最大取代度可达0.031,并通过FTIR以及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6年11期)

吴欢[7](2016)在《非水相中脂肪酶催化合成二氢杨梅素酯化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氢杨梅素是干燥藤茶茎叶中含量最高,也是其中主要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调节血糖、血脂等多种生理功效。然而二氢杨梅素脂溶性非常差,限制了其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将二氢杨梅素的某个羟基进行酯化修饰,可提高其脂溶性,进而拓宽其应用范围。目前二氢杨梅素酯化反应都是利用化学催化法,位置缺乏专一性,且目的产物产率低,分离困难。脂肪酶催化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序简单、能耗低、绿色环保等多种优点。本文利用脂肪酶催化合成了二氢杨梅素-3-乙酸酯,结论主要为以下5个方面。(1)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体系最佳合成条件:在乙腈中筛选出雪白根脂肪酶为最佳催化剂,反应体系初始水活度以0.07~0.11为宜;最适底物摩尔比(二氢杨梅素:乙酸乙烯酯)1:15~1:20;最佳反应温度为45℃;综合考虑反应速度、底物转化率和成本等因素,酶量500U为宜;反应时间控制在24-36h较好。在最佳反应的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转化率可达到87.6%。(2)研究疏水性[bmim][PF6]离子液体和亲水性[emim][BF4]离子液体对酶促酯化反应影响,实验结果发现两种离子液体分别在一定的体积比范围内都能够提高反应初速度,但是转化率受到明显抑制。(3)研究了分别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层析分离二氢杨梅素酯化物的方法,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的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0-12min,28%-30%乙腈;12-20min,30%-80%乙腈;20-25min,80%-28%乙腈;流速:1m L/min;进样量0.2ml;薄层层析分离条件为:展开剂(氯仿:丙酮:乙酸=60:38:2,体积比),采用薄层层析方法分离的二氢杨梅素酯化物的纯度可达95.17%。(4)对雪白根脂肪酶非水相催化合成二氢杨梅素酯化物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未发现底物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该酶促酯化反应是一个两步反应。第一步是乙酸乙烯酯结合到脂肪酶形成酰化酶并生成第一个产物乙醛。第二步是二氢杨梅素与酰化酶结合生成第二个产物二氢杨梅素-3-乙酸酯,并释放出脂肪酶。(5)对二氢杨梅素-3-乙酸酯的性能测定,包括油溶性、疏水性常数、油脂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二氢杨梅素-3-乙酸酯外观为淡黄色晶体。二氢杨梅素-3-乙酸酯的油溶值为0.53g/100g油,比二氢杨梅素提高的70-80倍;疏水性常数提高2倍;油脂氧化诱导期为21.8h;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5.8,较二氢杨梅素略有下降;但是在猪油中的酯化后的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作用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姜佳雯[8](2016)在《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萘普生油酸甘油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萘普生是被最广泛用作退热药、镇痛药的OTC药物之一。虽然萘普生药效显着,但是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其抗炎作用对胃肠道、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设计优化萘普生的不良反应,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实验筛选最适合萘普生油酸甘油酯合成的脂肪酶,选择最适合酶促反应的酰基供体选取不同的有机试剂作为脂肪酶促合成萘普生油酸甘油酯的非水相溶剂,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评定选择Novozym435月旨肪酶充当实验用脂肪酶,萘普生甲酯提供酰基,异辛烷为反应介质。并对产品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证明反应液中萘普生油酸甘油酯的存在。确定了萘普生油酸甘油酯的纯化条件。对分离出的萘普生油酸甘油酯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图在酯键特征峰处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吸收峰。对分离出的产物进行核磁碳谱分析佐证了反应合成了萘普生油酸甘油酯。并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反应液,转酯反应生成了一个极性小于萘普生甲酯的新物质,以反应的转化率作为评价反应程度的参考。(2)优化脂肪酶N435在非水相试剂异辛烷中催化萘普生甲酯与叁油酸甘油酯的反应,探索制备萘普生油酸甘油酯的条件。合成的最佳条件为n(SN):n(TO)=3.85,反应时间为144h,反应温度为50℃,脂肪酶添加量150mg,溶剂异辛烷添加量为5mL。在最佳条件下,用萘普生甲酯作底物在常压下反应144h达到最大的转化率65.91%。(3)以非水相脂肪酶合成萘普生油酸甘油酯的反应体系为依托,用微波加热法代替常规加热方法,用微波辐射-脂肪酶耦合的方法催化合成萘普生的油酸甘油酯。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溶剂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萘普生油酸甘油酯转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的结果为依据用响应曲面法对合成条件进行分析。最佳反应工艺为:反应溶剂为异辛烷,每1摩尔萘普生甲酯与1.5摩尔叁油酸甘油酯进行反应,脂肪酶添加量100mg,功率200W,反应时间125min。(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6-05-24)

樊彬[9](2015)在《非水相中乙醛对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酶由于其良好的水解、酯合成、酯交换等性能,受到广大学者和生产者的青睐,在理论探索和工业实践中有着巨大潜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酶制剂产品。酯交换反应(也叫转酯化反应)主要是在非水相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如果以乙烯酯为反应底物,则酯交换变成不可逆反应,在反应转化率、产物纯度和选择性上都有提高,但是会产生乙醛副产物。本课题组已经研究发现,乙醛对脂肪酶催化水解反应存在低促高抑现象。本研究尝试从酯交换角度来探讨乙醛小分子的预处理对脂肪酶催化性能的影响。本论文首先研究了脂肪酶催化甘油酯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条件,为后续分析研究做好奠基。实验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最佳温度35°C、时间12h、体系中用催化剂质量与油酯底物体积比为3.2mg/ml、醇油底物摩尔比5:1、乙醛浓度在0.2mmol/L表现甲酯产率最大激活效果、实验选用环己烷为介质催化效果最好且以2ml体积最为经济。在单因素实验结果基础上,研究借助design-expert软件运用响应面方法设计以温度、酶用量、底物摩尔比为对象的叁因素叁水平试验,得到了可靠有效的反应参数模型和模拟最优反应条件,这叁个因素的理论最佳条件为:温度35.48°C,酶用量比3.41,底物醇油摩尔比5.51:1,与实验所得适合条件比较接近。因素优化工程中,发现乙醛对脂肪酶催化转酯化反应存在类似低促高抑现象,研究用光谱分析手段表征了脂肪酶结构受乙醛影响发生变化。对1600~1700cm-1波数范围的酰胺Ⅰ带的结构分析表明,乙醛对结构影响明显。乙醛在激活浓度范围内,I带有序结构比例增加。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也表明0.2mmol/L的乙醛对脂肪酶内部结构产生影响。对酶催化动力学研究采取简化的“乒乓机制”分析,乙醛在0.2mmol/L浓度及以下,底物最大反应速率基本不变,底物的米氏常数均随乙醛浓度升高而减小,即底物与酶亲和力增大,说明低浓度乙醛对酶活性的激活作用。通过对酯交换宏观反应速率的分析,整体速率常数略有增大,反应约为二级反应。对酶与底物的结合能进行分析,激活浓度内的乙醛能促进酶与底物结合。(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宇新[10](2015)在《非水相脂肪酶催化糖酯合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酯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备无毒、易生物降解、亲水亲油平衡值范围广(1-16)等特性,兼具分散润滑、去污、起泡、调节粘度、抑制结晶、抗老化、抑菌性等作用,其应用遍及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多个行业。作为食品添加剂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相比于传统化学合成方法,酶催化合成糖酯具有众多优点,非常适合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因此开展非水相脂肪酶催化糖酯合成的研究意义重大。但如何能够同时溶解两种性质不同的底物,并最大程度上保持酶的活力一直是酶法合成糖酯的难题。本实验利用有机溶剂和底物本身组成了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糖酯的反应体系,最大程度上简化实验的复杂性,并验证了微波辐射-酶耦合催化合成糖酯的可行性,最后对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产品的表面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首先分别对叁种脂肪酶的水解活性和酯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筛选出适于在非水相系统中合成糖酯的脂肪酶,最后确定了Novozym435脂肪酶为实验用脂肪酶。随后在叔丁醇、叔戊醇和丙酮叁种有机溶剂中合成了月桂酸蔗糖酯,并对产品进行了薄层色谱(TLC)和红外光谱分析。薄层色谱显示产品中含有月桂酸蔗糖单酯和月桂蔗糖二酯。红外光谱(FT-IR)显示合成产品在1743cm-1处有明显的伸缩振动吸收峰,是酯键的特征吸收峰,证明反应合成了蔗糖酯。随后确立了月桂酸蔗糖酯的分离方法和实验材料的回收方法。(2)在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糖酯的实验中,用单因素实验了分别考察了反应体系、糖的种类、糖的添加量、反应温度、脂肪酶添加量分子筛添加量以及反应时间对糖酯转化率的影响规律。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优化了非水相脂肪酶催化糖酯合成的反应工艺,确立最佳反应工艺为:反应溶剂为叔丁醇,脂肪酶添加量为30g/L,月桂酸浓度为0.6mol/L,蔗糖添加量为0.085g/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5h,分子筛添加量为50g/L。对脂肪酶的残余酶活进行了测定,在最优反应工艺下,经5次反应脂肪酶仍可保留62.5%的残余酶活。(3)以非水相脂肪酶合成月桂酸蔗糖酯的反应体系为依托,用微波加热法代替常规加热方法,用微波辐射-脂肪酶耦合的方法合成月桂酸蔗糖酯。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分子筛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糖酯转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反应工艺,最佳反应工艺为:反应溶剂叔丁醇,月桂酸浓度0.6mol/L,蔗糖浓度0.08mol/L,脂肪酶添加量30g/L,分子筛添加量15g/L,功率200W,反应时间25min。叁次反应后,残余酶活为52.4%。对产品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4)对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的月桂酸蔗糖酯的表面性能做了研究,并与市售食品级蔗糖酯进行了对比。酶法合成的月桂酸蔗糖酯的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均优于食品级蔗糖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5-04-01)

非水相酶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声波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在非水相酶催化方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超声波辅助非水相酶催化反应的热效应、机械传质作用及空化效应等物理作用机制,并阐述了超声波对非水相酶催化和酶构象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水相酶催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宏迪,辛嘉英,孙立瑞,马惠琳,夏春谷.非水相脂肪酶催化氟比洛芬维C酯的合成及条件优化[J].分子催化.2019

[2].闫国栋,董洪举,王智,姜丽艳.超声技术应用于非水相酶催化的研究[J].合成化学.2018

[3].王璐.非水相体系中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合成丁酸香叶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8

[4].唐静.非水相体系中Y.lipolytica脂肪酶催化合成丙酸香叶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7

[5].赵红霞,王应强,崔凤杰,刘爱青.非水相酶催化合成D-异抗坏血酸-6-硬脂酸酯的工艺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7

[6].李泉荟,辛嘉英,王艳,林美君,夏春谷.非水相脂肪酶催化阿魏酸淀粉酯的合成[J].精细化工.2016

[7].吴欢.非水相中脂肪酶催化合成二氢杨梅素酯化物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8].姜佳雯.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萘普生油酸甘油酯的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

[9].樊彬.非水相中乙醛对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5

[10].王宇新.非水相脂肪酶催化糖酯合成的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标签:;  ;  ;  ;  

非水相酶催化论文-张宏迪,辛嘉英,孙立瑞,马惠琳,夏春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