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交易论文-马明娟,李强,韩强

碳减排交易论文-马明娟,李强,韩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减排交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排放交易,多代理模拟,减排机制,电力企业

碳减排交易论文文献综述

马明娟,李强,韩强[1](2019)在《基于Agent-CET模型的电力企业碳减排交易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电力行业碳排放交易有利于解决电力市场交易的协调和模拟问题,有助于完善和指导我国碳排放交易(CET)制度。分析了CET制度对电力企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定义了电力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交易商Agent的角色和功能,并构建了基于Agent的CET模型,从发电技术转化、碳排放权交易和相关市场模拟3方面开展了CET模型的实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gent的CET模型比传统的建模方法更具优势,通过综合考量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期望、参与时间等要素,能够将单一的电力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联系起来形成多市场、多代理模拟,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科学评估电力市场各主体策略的动态调整和碳交易状况。(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陈沫,魏静[2](2016)在《我省启动林业碳汇项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陈沫通讯员魏静)近日,从省林业厅获悉,我省将启动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工作。林业碳汇交易使森林的固碳能力成为一种商品,能够像普通商品一样进行交易,是近年来国际上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抵消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林业(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6-11-08)

陈彬[3](2016)在《基于总量控制碳减排交易机制的我国EPC融资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EPC融资主要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以及债券、股票等直接的融资方式为主,但是由于参与EPC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信用评级低、规模小、无足额担保等问题限制了其有效融资,进而束缚了EPC项目的发展。随着国内外政府对节能减排的越加重视以及碳排放交易市场逐渐成熟,“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可交易的大宗商品成为新的、热门的商品类投资。EPC本身所具有的碳减排效果与这一交易机制正好契合,这也是本文的突破点所在。本文正是利用EPC的节能效果与碳排放权交易,构建融入“碳排放”权交易的我国EPC创新性融资模式,旨在突破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性,从EPC项目本身挖掘融资潜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本文首先对EPC融资以及碳减排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总结,在深刻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基本理论后,对目前我国EPC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归纳,并提出了发展新型融资方式的必要性,接着是对碳减排经济学原理以及在我国发展的现实路径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为节能服务公司参与碳交易提供思路与借鉴,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EPC通过碳市场融资已经满足的条件,并对目前我国还欠缺的条件——碳分配问题以及定价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博弈理论,用博弈理论确定在总量控制碳减排交易机制下最优分配比例与定价问题,从而提升我国EPC进行碳市场融资的可行性,进一步推动碳市场走向成熟;最后是本文的核心章节——模型设计章节,模型设计是建立在总量控制碳减排交易机制下进行的,本章首先假设目前我国总量控制碳减排交易机制已经成熟,分析了总量控制碳减排交易机制特点,并在叁种传统的EPC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将碳减排环节融入其中,构建了叁种新型EPC融资模式,并梳理了EPC从洽谈、融资到项目完结整个程序的具体过程,以帮助用能单位以及节能服务公司成功获得融资或实现盈利。(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5-01)

[4](2014)在《四川积极推动碳减排交易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是全国3大林区和5大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碳汇资源,同时四川又拥有丰富的水电和天然气,因此四川碳减排和新增碳汇的潜力巨大,发展碳减排交易可使四川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并更快地带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支持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建设。四川正加紧开展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金融业务。(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境》期刊2014年01期)

陈祎淼[5](2013)在《国内首单核证碳减排交易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启动碳排放交易之际,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近日完成了国内首单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交易,积极推动我国培育发展环保市场体系,成为中国石油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此次首单交易双方为东北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电集(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报》期刊2013-12-18)

梁山,穆龚[6](2013)在《政绩考核新规加大环保权重 碳减排交易市场放量可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今后对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要把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等指标的权重。有专家指出,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以(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3-12-11)

薛梅,刘馨[7](2013)在《国内首单核证自愿碳减排交易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薛梅 通讯员刘馨)11月28日,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启动碳排放交易之际,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完成了国内首单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交易,积极推动我国培育发展环保市场体系,成为中国石油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此次首单交易双方(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3-12-03)

周海兵[8](2012)在《发展自愿碳减排交易市场的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1]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除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技术以外,还需要利用碳交易市场来实现温(本文来源于《重庆行政(公共论坛)》期刊2012年05期)

殷烜[9](2012)在《浅谈我国碳减排交易市场与法律制度的辩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温室效应问题已经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后果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气候变化影响,甚至对人类的生存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威胁。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联(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2年17期)

兰雪婷[10](2012)在《我国碳减排交易制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哥本哈根会议之后,“碳减排交易”的概念进入人们视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并未承担强制减排的义务,但其在国际上的减排压力日益增大,使得碳减排交易制度的研究成为必要。本文针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现状,引入碳减排交易的概念与机制,并从经济学、法学、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其理论基础。通过考察国外先进的碳减排交易机制与立法,深入分析国内碳减排交易现状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借鉴。从清洁发展机制、自愿减排市场和环境交易所叁个方面对我国目前碳减排交易实践的现状进行简单介绍。分析我国建立碳减排交易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讨其现实基础及意义。对构建适合我国的碳减排交易制度,从发展模式、立法原则、主要内容、配套制度方面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4-01)

碳减排交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陈沫通讯员魏静)近日,从省林业厅获悉,我省将启动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工作。林业碳汇交易使森林的固碳能力成为一种商品,能够像普通商品一样进行交易,是近年来国际上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抵消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林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减排交易论文参考文献

[1].马明娟,李强,韩强.基于Agent-CET模型的电力企业碳减排交易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2019

[2].陈沫,魏静.我省启动林业碳汇项目[N].吉林日报.2016

[3].陈彬.基于总量控制碳减排交易机制的我国EPC融资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4]..四川积极推动碳减排交易市场[J].能源与环境.2014

[5].陈祎淼.国内首单核证碳减排交易成功[N].中国工业报.2013

[6].梁山,穆龚.政绩考核新规加大环保权重碳减排交易市场放量可期[N].上海证券报.2013

[7].薛梅,刘馨.国内首单核证自愿碳减排交易成功[N].中国石油报.2013

[8].周海兵.发展自愿碳减排交易市场的对策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

[9].殷烜.浅谈我国碳减排交易市场与法律制度的辩证关系[J].商.2012

[10].兰雪婷.我国碳减排交易制度初探[D].浙江大学.2012

标签:;  ;  ;  ;  

碳减排交易论文-马明娟,李强,韩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