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能力论文-刘旭蕊,高捷,袁绍婷,刘昭,陈晨

游泳能力论文-刘旭蕊,高捷,袁绍婷,刘昭,陈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泳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拉松游泳,公开水域,补给,技战术特征

游泳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蕊,高捷,袁绍婷,刘昭,陈晨[1](2019)在《马拉松游泳比赛环境转换能力及补给环节关键技战术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马拉松游泳比赛是公开水域游泳比赛的中一种。公开水域游泳比赛是指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举行的比赛,是国际泳联确立的6个正式项目之一,其中超过10公里的叫马拉松游泳赛。马拉松游泳赛自2008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但国内外针对马拉松游泳的研究仍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体能,赛前训练,病理学方向,缺少根据马拉松项目供能特征及补给环节关键技战术的专门性研究。马拉松游泳的特殊环境(水温、风浪、阳光、水流、)与训练计划(强度、负荷)的研究的确很重要,但对于运动员本身的能量储备及根据自身能量储备选择相应的补给时机和技术也应当受到同样的重视。研究表明在马拉松游泳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以80%-90%的最大摄氧量强度游进2小时左右甚至更多,这种强度的运动过程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与此相关的糖能源储备和有氧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因而在马拉松游泳的日常训练与比赛中,需要注重对马拉松运动员进行身体"燃料"补充与储备。同时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时根据具体比赛场地与自身状态和能力选择相应的补给时机和补给技术,确保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力。从该项目的运动员选材上来看,我国竞技公开水域游泳运动员大多原先从事中长距离自由泳的竞技游泳项目,且都有着优异表现,说明在选材上我们做了很好的工作,运动员的能力也符合我们对于一名优秀公开水域运动员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我国公开水域中的棘手问题是一些泳池比赛中表现优异的运动员,公开水域比赛名次却不佳;部分泳池比赛中表现一般的运动员却能在公开水域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研究目的:马拉松游泳项目对运动员自身的身体要求较高,其比赛与泳池比赛不同的是,在自然水域游程长、游进中技战术又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因素多,对运动员心理素质与身体能力有着巨大的考验。通过本文研究,对马拉松游泳能量供应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将马拉松游泳中的补给环节关键技战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找出抛除开公开水域特殊的环境(温度、天气、水流)等因素后最适合马拉松运动员的补给环节技战术方式,以及对于运动员如何将自身的泳池能力转化到公开水域也是本文进行研究讨论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通过对马拉松游泳项目特征及比赛中关键环节技战术的研究,确定马拉松游泳中能量供应特征,并根据能量供应特征明确马拉松游泳中能量补给环节技术,为指导公开水域运动员能量补给环节技术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以及对于已拥有的泳池自身能力无法在马拉松游泳比赛中发挥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今后泳池技术、能力到马拉松游泳的训练、比赛的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据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视频分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马拉松游泳项目的特征及比赛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采用领先游战术的运动员一般建议在比赛的前中段进行补水补糖;匀速游战术的运动员,可根据赛道状况和自身状况在比赛的中偏后段进行补水补糖;跟随游战术的运动员,如果能力较强可以选择不补给,从而节省时间或者利用对手补给时间完成超越,也可以选择在最后一圈进行补水补糖,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除采用的不同的技术和战术之外,运动员对公开水域的适应以及自身能力的发挥是马拉松游泳比赛制胜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马拉松游泳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无氧酵解代谢系统为辅;泳池游泳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按照自身的既定策略和速率游进,马拉松游泳游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动作技术和技战术的变化;运动员在泳池中的能力表现是基础性的,相对固定的。马拉松游泳要求运动员在泳池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强大的适应和瞬时决策能力;补给环节的供能转换以及补给时机都成为能决定排名的关键因素,也是马拉松游泳比赛的关键环节;能量补给环节技术是一门结合多种技术所形成的整个环节技术,因此要求运动员具备多种技术的能力以及全面的身体素质和能量供应的转换能力;我国在近半年的训练中已经开始逐步对补给环节进行训练;浮式或固定式投食台在线路上有规律的间隔,可以根据运动员的游进位置制定不同的补给战术。(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樊云彩,闫琪,李敏[2](2019)在《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提升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满足花样游泳项目竞技水平多元化的发展和对专项体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对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在提高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心率变异性分析和疲劳监控系统(Firstbeat)对运动员4周HIIT单元心率及其相关衍生指标、不同供能系统供能占比时间百分比以及训练冲量进行监控,对阶段训练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周HIIT后,运动员完成相同的训练内容时,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能力的调动和供能比例显着增加,心率处于无氧阈强度的时间占比较之前有所提升,高强度的时间占比显着提升(P<0.05);训练冲量和快速恢复能力均有显着提升(P<0.05)。结论:4周HIIT有助于提升花样游泳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水平,可为运动员完成更高更快更强的编排难度动作奠定体能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黄明昊,王立军,王宗兵[3](2019)在《灵芝对游泳训练大鼠血清血脂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灵芝对游泳训练大鼠血清血脂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灵芝组、游泳组和灵芝+游泳组。【结果】与对照组比,灵芝组大鼠TG、LDL-C,游泳组FFA、TG、LDL-C,灵芝+游泳组FFA、TG、LDL-C降低,HDL-C提高具有显着差异(P<0.05);与灵芝组比,灵芝+游泳组FFA、TG、LDL-C分别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与游泳组比,灵芝+游泳组TG、LDL-C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灵芝组、游泳组、灵芝+游泳组GSH-Px、SOD活性提高具有显着差异(P<0.05);游泳组、灵芝+游泳组MDA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与灵芝组比,灵芝+游泳组MDA含量提高30.71%(P<0.01)。【结论】单独补充灵芝不能非常有效降低大鼠血清血脂,游泳训练和灵芝+游泳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血脂,且能有效提高大鼠抗疲劳能力,双重作用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运动精品》期刊2019年09期)

付翔,付世建[4](2019)在《五种淡水鱼类游泳能力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了解栖息于不同生境中鱼类的游泳能力,本研究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五种鱼的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1℃条件下分别测定五种鱼类的标准代谢率(SMR)、最大代谢率(MMR)、有氧代谢范围(MS)、临界游泳速度(U_(crit))、最大匀加速游泳速度(U_(cat))和偏好游泳速度(U_(pref))。通过比较五种幼鱼的游泳能力,发现中华倒刺鲃的游泳能力最强,主要原因是其代谢高,游泳效率高。游泳能力较差的为青鱼和胭脂鱼,主要原因是其具有较低的代谢和/或较低的游泳效率。虽然,五种鱼的代谢和游泳能力差异显着,但五种鱼的偏好游泳速度集中在24.5cm/s-10cm/s。本研究探索了鱼类种间的游泳能力差异可能主要由心鳃系统相关的呼吸能力和体型相关的游泳效率决定的,但这种差异与本研究选择的五种鱼类的偏好游泳速度并不关联,这可能与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同种类对水流速度的行为反应方式不同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李秀明,付世建,张耀光[5](2019)在《持续有氧训练对厚颌鲂幼鱼爆发游泳能力及其运动后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持续有氧训练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爆发游泳能力及其运动后代谢特征的影响,在(25±0.5)℃条件下,将实验鱼(5.72±0.24 g,6.83±0.10 cm)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1、2和4 BL/s (体长/秒,body length/s)训练组,分别放置于不同流速下处理5周。随后测定各组实验鱼的运动前代谢率、爆发游泳速度(U burst)以及运动力竭后代谢恢复特征。结果发现:1 BL/s训练组的U burst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但2和4 BL/s训练组的U burst显着高于对照组和1 BL/s训练组(P<0.05)。运动前代谢率、运动后代谢峰值、峰值时间、代谢率增量、峰值比率、过量耗氧等在对照组和各个训练组之间都没有显着性差异。研究表明:(1)适当的持续有氧训练显着提高了厚颌鲂幼鱼的爆发游泳能力,这可能有利于其进行避敌和穿越激流等活动,进而提高其生存适合度;(2)持续有氧运动训练对厚颌鲂幼鱼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并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刘建勋[6](2019)在《6-12岁游泳运动员短距离专项能力训练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游泳运动来说,其是一项以技术为主,体能为辅的运动项目,是一项周期性较强的项目。对于儿童阶段的游泳运动员来说,其对游泳理论知识的接受速度较快,并且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游泳技能。对于6~12岁的游泳运动员来说,想要使其游泳综合水平得到提升,对其短距离专项游泳能力进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围绕着其专项能力训练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7期)

赖焕春[7](2019)在《自救与他救:福建省普通高校游泳救生能力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临频发的溺水事件,学校游泳救生教育应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以福建省普通高校游泳救生能力教育为研究对象,从游泳技术、游泳救生与游泳救生能力形成叁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解读了游泳救生教育内涵.基于福建省特殊的生存环境、高校游泳救生教育本体目标的缺失,从改变游泳教育教学模式、完善游泳课程教学内容、改变游泳救生技能学习的教学顺序、改变教师游泳教育教学观念、定期开展高校游泳救生模拟竞赛五个方面改革游泳教育教学,提高大学生游泳救生能力.(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鲁艳,李茂华,甘维熊,曾如奎,宋昭彬[8](2019)在《运动训练和停训对鲈鲤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运动训练和停训对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运动能力的影响,将480尾(体质量为2.18 g±0.12 g,体长为5.33 cm±0.09 cm)鲈鲤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0尾):对照组(C)、无氧训练组(An)、4 BL·s~(-1)组(BL为体长)(H)和2 BL·s~(-1)组(L)(H组和L组每天均训练8 h),在15℃±2℃条件下持续训练30 d后停训。分别在训练前(T_0)、训练30 d后(T_(30))、停训20 d后(DT_(20))和停训50 d后(DT_(50))测定鲈鲤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_(crit))和1.5U_(crit)条件下的耐受时间。结果显示:(1)持续运动训练显着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而力竭运动训练只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无氧运动能力;(2)停训20 d后,L组的U_(crit)显着高于An组和C组,An组、H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n组和H组的耐受时间仍显着高于对照组,L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停训50 d后,实验组和C组间U_(crit)和耐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运动训练显着提高了鲈鲤幼鱼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但不同训练方式的提升效果及其维持时间不同。(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9年04期)

张琛,王勇,张美文[9](2019)在《东方田鼠的游泳行为和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是一种栖息于湿地生境的小型哺乳动物,为了解其水生运动适应,作者在实验室内观察和测试了该鼠的游泳行为、皮毛防水性能和长时间游泳能力。结果发现,东方田鼠主要在水面游泳,亦能潜水,游泳姿势是狗刨式,并主要以后肢交替划水提供推进力,速度约为0.37 m/s。在20℃水温条件下,东方田鼠皮毛表现出良好的防水性能,且防水性能与其年龄及体重均存在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P <0.01,R~2=0.805);东方田鼠具有平均约持续5 h以上的长时间游泳能力,且长时间游泳能力与其皮毛防水性能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 <0.01,R~2=0.682);上述两项指标性别差异显着。这表明,东方田鼠有较强的水中运动能力和长时间游泳能力,具有水生运动方面的适应性进化,有利于其在沼泽等栖息地的生存。(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腾[10](2019)在《游泳学习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及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国家和社会对幼儿早期健康教育的重视,激发了研究者探索不同环境和活动任务对幼儿健康促进的兴趣。粗大动作发展和感知身体能力是提高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与幼儿的健康密切相关。游泳学习是在水环境中开展的活动,它对促进幼儿健康关键的粗大动作发展和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在幼儿健康战略使命下,以“动态系统”理论与“学习迁移”理论为指导,通过横向调查和实验研究考察游泳学习及游泳能力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及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分析其潜在的影响机制,为游泳学习对幼儿健康的促进提供数据支撑及游泳运动在幼儿群体中开展和推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为达到研究目的,采用叁个主要研究。研究一:支持研究目的实现的工具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个案分析、现状调查、专家访谈、德尔菲法以及信效度检验,编制幼儿游泳能力评价工具和改良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测量工具。研究二:横向研究,以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北京和浙江等地有游泳经历的幼儿389名和普通幼儿397名作为被试,采用改良的粗大动作发展测量工具、感知身体能力量表和编制的游泳能力评价工具进行测试,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叁:实验研究,采用2×2准实验前测、后测设计,从合作幼儿园一园区募集实验组幼儿76名,以配额抽样的方法在另一园区选取对照组幼儿79名。实验组幼儿进行10周游泳学习干预(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对照组幼儿保持其原有的园本活动。基于上述叁个量化工具进行测试,利用T检验、协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叁个研究的主要结果:(1)本研究设计的包括3个维度10个项目的幼儿游泳能力评价工具和改良的包括稳定性动作在内的幼儿粗大动作测量工具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3~4岁有游泳学习经历的幼儿对粗大动作发展的影响不显着,4~6岁有游泳学习经历的幼儿对移动性和稳定性动作的影响显着,对操作性动作的影响较小,6岁以上有游泳学习经历的幼儿对操作性和稳定性动作影响显着;3~6岁有游泳学习经历的幼儿对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不显着,但感知身体能力与粗大动作发展的相关性较普通幼儿高;除3~4岁幼儿外,游泳能力对粗大动作发展的预测作用显着,对感知身体能力的预测作用较小。(3)游泳学习对4~6岁组幼儿的移动性和稳定性动作影响显着,对操作性动作和感知身体能力影响不显着;校正年龄后,游泳能力对4~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仍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据此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本研究编制和改良的评价工具测试指标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全面地反应幼儿的相关能力,不仅为探索本研究目的提供了重要媒介,也适合应用于未来幼儿相关领域的研究。(2)游泳学习以水环境为媒介,水中动作学习为载体,通过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多感官刺激和肌肉的持续抗水阻练习等,在一定范围内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有促进作用,表现在移动性和稳定性动作中,对操作性动作影响较小,需要进一步考虑水上活动内容设计。(3)游泳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具有预测作用,即游泳能力越高,粗大动作发展越好,游泳学习引起的粗大动作发展指标的改变与游泳能力有关,游泳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跨情境转移性。(4)游泳学习不能提高幼儿的感知身体能力,但一定程度上使幼儿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更加准确和真实,可能与一定的认知改善有关,未来可结合相关认知指标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游泳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满足花样游泳项目竞技水平多元化的发展和对专项体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对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在提高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利用心率变异性分析和疲劳监控系统(Firstbeat)对运动员4周HIIT单元心率及其相关衍生指标、不同供能系统供能占比时间百分比以及训练冲量进行监控,对阶段训练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周HIIT后,运动员完成相同的训练内容时,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能力的调动和供能比例显着增加,心率处于无氧阈强度的时间占比较之前有所提升,高强度的时间占比显着提升(P<0.05);训练冲量和快速恢复能力均有显着提升(P<0.05)。结论:4周HIIT有助于提升花样游泳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水平,可为运动员完成更高更快更强的编排难度动作奠定体能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泳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旭蕊,高捷,袁绍婷,刘昭,陈晨.马拉松游泳比赛环境转换能力及补给环节关键技战术分析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樊云彩,闫琪,李敏.4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提升效果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9

[3].黄明昊,王立军,王宗兵.灵芝对游泳训练大鼠血清血脂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J].运动精品.2019

[4].付翔,付世建.五种淡水鱼类游泳能力的比较[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5].李秀明,付世建,张耀光.持续有氧训练对厚颌鲂幼鱼爆发游泳能力及其运动后代谢的影响[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6].刘建勋.6-12岁游泳运动员短距离专项能力训练初探[J].休闲.2019

[7].赖焕春.自救与他救:福建省普通高校游泳救生能力教育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8].鲁艳,李茂华,甘维熊,曾如奎,宋昭彬.运动训练和停训对鲈鲤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9

[9].张琛,王勇,张美文.东方田鼠的游泳行为和能力[J].动物学杂志.2019

[10].张腾.游泳学习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及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

标签:;  ;  ;  ;  

游泳能力论文-刘旭蕊,高捷,袁绍婷,刘昭,陈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