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黄映文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黄映文

惠州市建迅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516001

摘要:BIM技术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前期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加快信息处理速度,十分有利于参与方数据共享以及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因此,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运用BIM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管理过程的信息问题,使精细化易于推广、效率也更高。

关键词:BIM;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对确保工程各方的利益,保证工程施工工期与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基于当前建筑行业缺乏BIM造价人员的局势,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树立造价人员的BIM意识,以提高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1建设造价BIM概述

BIM具有参数化设计、信息集成、信息传递、信息综合利用特点,其特点满足现代化工程造价管理的需求。BIM参数化特性,能够满足建筑工程变更与升版图特点,便于工程造价过程中的工程量统计工作。BIM信息集成与传递,能够实现建筑工程-进度-造价数据联动,能够为工程进度款上报以及审核,提供积极的帮助。但需要考虑的是,因为定额与基价规则差异,使得BIM建模精细度不同。就工程造价来说,因为定额计价工作内容以及范围,直接影响着BIM模型深度与信息的提取,BIM的应用能够解决工程造价部分问题,是有效的工具。基于BIM,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要细化人工核算与结算等工作,充分的利用BIM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2BIM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1表达与共享

BIM有明显的可视性与参数化特征,在构建BIM模型之时,可按照相似项目进行改造或者建设新型项目,以高精准度对空间实施可视化设计,同时虚拟建设工作的整个过程。BIM具有3D效果,有助于建设单位准确表达自己的设计内容,通过模型的建立直接获得设计中的可计算属性。在工程项目动工之前,建设单位可利用BIM模型观察整个建筑的虚拟形态,并将预期要求传达至设计部门中,降低施工环节变更现象的发生率,弱化或规避工程造价风险,以便捷化计价核算的检查工作。参数化属性给予BIM模型以联动性特征,根据设计的变化,关联数据可以自动更新,并对原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予以保持,为项目变更提供便利,规避由项目变更导致的部分内容更新滞后或不充分造成的工程造价遗漏与重复等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利用BIM修改项目设计方案能够削减2D图纸成本,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对反复计价成本予以压缩。利用基于BIM的共享平台,设计单位均能通过远程协调降低反复修改的成本,降低或避免由设计错误引致的后期变更风险。

2.2计算与传递

在利用BIM模型进行计算之时,涉及信息“收集与计算”两方面内容。模型中的所有构建都可包括“类型与规格、材料价格”等多种信息。在建筑项目决策初期,工程计价需结合“阶段定额、市场价格、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计划”等多项内容,信息量大、内容复杂等特征均比较明显。BIM模型中的定额信息与市场价格都具有可存储性,类似的工程数据以及工程计价所得等都能存储于模型之中。为了保证信息动态更新的顺利性与及时性,模型中各构件的属性信息可实时修改,虽然多方协作会增加数据更新的频率,但前期有效数据是固定不变的,在未经相关协作方许可的情况下,各方数据不会被篡改。BIM模型对信息与数据的存储透明化了施工环节价位的调整,为业主方的全过程监控提供便利。在自动读取数据之后,BIM模型可进行快速与精准的计算,继而生成项目估算书,为后期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指导,实现估算统筹。通过整合项目信息,统一各项数据,模型还可以解决由数据版本不同、转换不便、资料不全等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

3BIM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项目概况

以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该工程的参与方包括:置业公司、招标代理公司、安装工程公司以及监理公司。整个建筑面积包括地上5万m2和人防地下8000m2,其组成成分包括:30层的1号楼、29层的2号楼、P3平台和总人防地下车库。其中,P3平台是存在于1、2号楼第3层楼楼顶间的休闲平台,1、2号楼拥有同一人房地下车库。为了具体反映BIM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本文以2号楼的地上土建工程为例进行探究。需要说明的是,该项目中1—3楼为商业用房,其每层高度为4.10m;4—28楼为住宅用房,其每层高度为2.90m,29楼则为机房。

3.2项目决策阶段

本案例将以BIM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的快速估算说明BIM技术实际应用的优越性。在本工程项目中只创建了普通层与标准层的BIM模型,根据BIM模型并利用鲁班算量软件的自动汇总功能便可以迅速且准确地汇总出案例的总建筑面积为30656.69m2。再根据相关的总建筑面积信息,并结合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报告以及具体的市场价格,尽管缺少图纸也能计算出单方成本为3565.89元/m。由此可见,在项目决策阶段若能有效利用BIM技术的估算功能,则能快速且准确地为项目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这为工程项目的后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项目设计阶段

在本案例中,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充分、高效的控制,在项目的整个设计过程中都有造价工程师全程参与。本项目通过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两种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改善和优化。按照设计图纸的初步设计,采用了鲁班算量软件创建了初始的BIM模型,从而将项目工程量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迅速汇总。在此之后,通过导出。tojz模式的文件将其导入鲁班造价软件中,实现了工程基础信息的对接。基于鲁班通价格信息平台,可以对“工、料、机”的确切市场价格进行查询,以帮助准确完成初步的工程概算书,同时,这也可以为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提供充分的数据依据,有利于避免人工录入产生的人为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3.4项目招投标阶段

可以把具体的工程量清单直接输入BIM模型,当发售招标文件的时候,建设单位便可以迅速把具有工程量清单的BIM模型一并传递给拟投标单位,这使得工程设计信息的完备性和连续性得到了充分保障。由于BIM模型对建筑构件的关联性,因此,构件空间的位置和工程量信息能够完全对应。基于以上优点,投标单位完全可以通过空间位置对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进行迅速查证,以保证及时给出具体的投标方案。另一方面,由于BIM技术与网络具有链接功能,因此,其对于杜绝营私舞弊现象十分有利。这样,招标投标单位便可以有效掌控招标投标活动的整个过程。

3.5施工阶段

其一,对BIM模型的参数化特征加以利用,集合工期、成本、空间等维度信息构建五维模型,然后拆分BIM模型,与具体进度相结合对相应工程量进行汇总,使承包人与发包人准确、快速核实已完工的工程量。其二,利用模型三维可视化技术对造价信息进行实时追踪与动态维护,避免信息流失、工作量繁重等现象的发生。其三,运用BIM技术对计划完工工程进行模拟,自动汇总拟完工工程量,调取数据库中的计划单价,然后在模型中录入实际单价,利用模型自带软件分析费用绩效指标及偏差费用,得出对比结果,造价人员以此判断偏差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

3.6竣工阶段

在工程项目完工以后,需要利用BIM技术进行资料、工程量以及费用等的审核与结算,由审核人员直接访问并调取BIM数据库中的信息,同时利用BIM中的三维模型对原设计图中变更的内容进行修改,同其他结构构件工程量建立自动关联,然后连接互联网,获取最新的政策法规,通过模型提取相关于政策法规的费用标准,最终全面提高工程结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保证审核竣工结算费用的准确性。

结语

信息共享,实时监控,严格控制造价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利用BIM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迅速准确的掌控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洁。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

[2]孙俊玲。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17-18

标签:;  ;  ;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黄映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