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山东汶上县南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725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国家将重点放在了城乡统筹发展上去,而第一步就是更好的将农村的问题解决掉。而农村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无疑就是土地问题。如今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缓慢,是导致我国农村发展缓慢的关键性因素,这篇论文就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阐述,旨在可以为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为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关键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声誉劳动力,农民收入来源大多不固定,现状是农民收入增长非常缓慢,鉴于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村土地流转慢,土地利用率不高,最终使得大多数土地闲置,使农村的人民收入极大降低。想要更好的解决好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去研究和探讨。

1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特点

1.1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在加快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3年,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5740m2。而到2007年,达到了1.09万hm2土地的流转面积,其中有184万户的农户,而截止到2015年,我国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43.6万hm2,这就有力的说明了,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在以飞快的速度增长着。同时,并且也正逐年扩大农村土地的流转规模,对于农民而言,是个好的开端,因此,需要重视起农村土地流转,使农民获取更多利益。

1.2农村土地流转不均分布

近几年,我国农村尽管土地流转规模和速度在不断的增大和加快,但始终存在着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土地流转分布不均,在省份十分发达的农村中,土地流转速度很快,规模也持续增大。而流转速度相对缓慢的当属新疆、西藏等一些边远地区,并且规模也没有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这就导致了中国不同农村地区贫富差距的扩大,这与缩小贫富差距的基本国策背道而驰。为此,无论在哪个领域,中国都应该全面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与此同时,为了努力缩小国民贫富差距,我们均要投入同样的资金与精力。

1.3农村土地有灵活的流转形式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不仅存在租赁和承包几种形式,它们大多以股份制、互换、租赁等形式存在,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同时也会使土地利用率提升,在某种程度上看,对土地所有者与租用者有益处,与此同时,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使农民的生活水准获得有效的提高。

1.4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多元化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租赁和转包。根据相关统计,得出,我国大部分农村土地由农民自行流转,这将极大地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方式日趋多样化,这样,即便农民出外打工了,也同样能够对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进行享有,有利于扩大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以及生活水平。

2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农民在保证农民收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在农村经济效益提高的背景下,也使得农民生活水平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依旧有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存在:土地出让合同、协议不规范,土地流转法律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融资困难,制约了土地的大规模经营。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的主要因素是部分农村土地的农业用途变化。部分中介机构、政府机构缺乏参与度。究其原因为,有关部门缺乏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视,也没有签订正式的土地流转合同或协议。致使一些人产生了错误的想法。此外,一些政府机构以国家政府的名义征收土地,只给农民一小部分资金,农村土地流转中法律机制缺乏健全,在矛盾出现时,无法及时有效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土地流转中农民的积极性低,部分政府机构以国家政府的名义征用土地,只给农民一小笔钱。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压力增加,这无疑恶化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因此,针对这些制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对策。以期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改变,从而加快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改善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

3.1强化土地流转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

第一,政府需在原有土地流转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进行农村土地流转时,要求乡镇人民政府有效界定土地的用途与功能,然后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对流转的土地进行应用。第二,在规划利用土地时,需要保证不侵犯合法的土地使用权与承包权。在土地流转规划中,明确土地所在地农村的承包关系,了解土地承包经营的规模、面积、时间和地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登记制度。确保农民真正掌握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除此之外,政府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服务能力,最终实现更加有效、科学的农村土地流转。

3.2改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管理制度,使土地高效有序集中

一,完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相关法律制度,使土地流转中介机构有更规范的运作程序。对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法人地位进行明确,在政府部门宏观指导下,使其可独立经营。二,为严格管理土地转让中介结构,保证市场稳定运行,更好的维护当事人合法不被侵害,政府相关部门要始终严格遵守“有法必依、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原则。

3.3村镇树立依法办事意识,规范、提升考核标准

在思想上,村镇政府要对执政为民、法律意识进行牢固树立,以农民意愿为出发点,杜绝以“村镇发展”作为理由,然后逼迫农民对土地进行流转,同时要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加以完善,以免政策体系成为一纸空文。同时,各区域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对考核制度进行严格监理,并将考核标准加以细化,在对考核标准严格遵守的情况下,考核乡镇发展以及政府领导人工作政绩,并使农民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并赋予农民一定的决定、发言以及否定权。

3.4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宣传

利用多种形式和方式,对全社会土地流转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使政府管理部门、基层干部、农民更好的去认识土地流转重要性,强化其对法律、法规等有关知识的学习,并对土地开发咨询服务的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土地开发咨询服务。很明显,土地对农民的就业和生存起着关键作用,土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手段。土地流转的规章制度、优惠政策、法律法规,可通过媒体等渠道加以宣传,从而最终可以营造出土地流转的良好发展环境,进而使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错误认识消除,切实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3.5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具体做到:国家要对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进行引导和支持,将金融的政策性、合作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并对农村固低流转信托的信贷加大支持力度;对农村信用作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政策和财政杠杆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奖励;国家开发银行应发挥政策作用,为土地流转信托的发展助力;构建起信用担保体系,让土地权利成为可融资、抵押的工具。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土地流转作为一种有效的农村土地处置方式,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政府需要对土地流转机制体制进行持续完善,对我国农村土地建设加以强化,使农村土地流转更加信息化与规范化,在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程,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新的村级组织作用,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为我国社会和谐、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希玲.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2,(11).

[2]杨鹍飞.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试验与制度壁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12).

[3]杨继慧,等.辽宁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2).

[4]黄建伟,刘文可,马文静,等.农地流转:演进逻辑、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基于文献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04):381-389.

[5]王静,张萌萌,王振山.城镇化中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中国近10年研究成果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4):102-124.

[6]余小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30-31.

[7]牛一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6,(2):118-119.

[8]严庆业,高朕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10,(3X):170.

标签:;  ;  ;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