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工作站论文-虞靖彬

图像工作站论文-虞靖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图像工作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工作站,高压触发脉冲,波形转换

图像工作站论文文献综述

虞靖彬[1](2019)在《DSA图像工作站与高压触发脉冲转换接口电路设计与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门子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更换数字减影图像工作站后,需要重新设计高压触发脉冲转换接口电路。本文着重对脉冲波形转换原理进行了阐述,对接口电路的设计提供了详实方案,设计出相应的硬件接口电路,进一步解决高压控制信号波形转换问题,保证了控制信号的同步,实现新的DSA系统控制正常曝光及图像的采集处理。本文着重讨论图像工作站与高压部分的接口之一高压触发脉冲转换电路的设计分析和实现。通过以上设计,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科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提供良好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9年09期)

张妍乐,袁粒星,马志贵,顾玲[2](2018)在《尼康全自动倒置显微镜图像工作站-TiE的配置及其视野矫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尼康全自动倒置显微镜图像工作站-Ti E(活细胞工作站)是用于高端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型倒置显微镜系列,能提供高分辨率、灵活性高、可扩展等多种强大功能,为定时拍摄高清活细胞体外增殖、迁移等活动图像提供可能。将尼康全自动倒置显微镜图像工作站-Ti E应用于细胞体外行为的实时观测,为细胞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更高质量的检测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8年04期)

宋亚峰,戴萌,袁锋,马文君,张海燕[3](2015)在《基于DICOM标准的医用X射线机数字化图像工作站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影像的数字化,主要是指医学影像以数字化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直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快速地进行传输、处理、显示与存储,生成通用的、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实现对病人病情的快速、准确诊断。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医用影像系统研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影像质量并尽可能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示界面,以期对病情诊断提供更快捷、更直观、更可靠的依据,本文结合核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与南京天宇医疗器械联合自主研制的医用X射线机,对基于DICOM标准的图像工作站的研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详述。(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核测试与分析分卷)》期刊2015-09-21)

刘洋[4](2014)在《乳腺机图像工作站软件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医疗设备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展,实现了由模拟到数字的跨越。乳腺机正处在数字取代拍片、CR等模拟系统的阶段。国内的数字乳腺机图像工作站商用化进入了起步和增长阶段。同时由于乳腺组织比较细密复杂,包含了纤维结缔组织和较多的腺叶、腺包等组织,且在X射线显影时具有高重迭的特点。在医学诊断上一直存在误诊和不能确诊的问题。本文在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和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并解决了乳腺图像分割和图像增强的问题和难点。通过设计图像分析流程和优化算法对乳腺图像进行分割;通过优化的频域增强来增加乳腺图像的细节;使用合理的变换查表技术解决显示灰度的问题;最后使用了组件软件架构和模块化设计思想,解决了稳定和可扩展性等问题。本文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在综合相关文献,对乳腺机的图像工作站的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首先介绍和分析乳腺图像处理,将其分为预处理和后处理两块。接着对工作站的医院使用场景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包括DICOM网络环境、医院检查平台接口、检查自定义的特殊工作流、检查步骤需求等。然后重点分析和研究了乳腺图像工作站需要解决的图像分割技术,各分割区域的不同处理,图像增强技术等。对采用的图像后处理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包含图像分析、信号归一化、查表法、频率增强、动态压缩、灰度调整等处理方式。其中图像分割和掩膜的生成是乳腺图像处理的基础,将图像分割成了直接照射、胸肌、植入物、周边组织和乳腺等区域。主要方法为,在获取直方图和灰度阈值后,进行完整性验证;使用滤波器去噪后,计算灰度、背景阈值、梯度等阈值,并通过与或逻辑去除伪影后,填充乳腺区域,最后去除瑕疵和错误信息。频域处理的非线性多尺度图像增强使用了双向滤波器、低频分量压缩和多尺度滤波器。最后,在软件架构和图像处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实现了乳腺机图像工作站,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各模块组件功能实现。本论文成果期望在国内即将广泛普及的乳腺机系统数字化图像采集工作站的背景需求,提供一个医疗软件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11-01)

杨新宇,张志勇,常利名,邓晓蕴,李雪梅[5](2013)在《DR图像工作站软阅读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R图像软阅读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142例新生儿肺炎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读片方式对诊断新生儿肺炎的差异。结果:在支气管肺炎软阅读与灯箱阅读的正确率分别为100.0%和88.4%,在间质性肺炎软阅读与灯箱阅读的正确率分别为100.0%和57.1%,在大灶性肺炎软阅读与灯箱阅读的正确率分别为100.0%和54.2%,在大叶性肺炎软阅读与灯箱阅读的正确率分别为100.0%和30.0%。工作站软阅读和灯箱阅读在新生儿间质性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的诊断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工作站软阅读对诊断新生儿间质性肺炎及大叶性肺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3年24期)

卜应敏[6](2012)在《医学电子内窥镜图像工作站软件设计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医疗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且国内的微创诊断及治疗技术日趋成熟,尤其内窥镜的诊断机治疗技术最为明显,庞大的市场及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内窥镜工业技术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电子内窥镜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医学电子内窥镜是传统内窥镜技术与光学、计算机、微电子、机械、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不断发展和融合的产物,是当今应用非常广泛的医疗仪器。通过电子内窥镜,专业医生能直接观察到人体内部器官的组织形态以及其病变情况,而且还可以将观测到的图像进行存储和图像处理,为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旨在研发一款电子内窥镜图像工作站软件。首先介绍了电子内窥镜的发展史及其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随后详细论述了内窥镜图像工作站系统软件设计。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功能:(1)高分辨率CMOS图像传感器进行图像采集。然而CMOS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为10bit并行高速数字信号,在这种输出模式下,信号的最大传输距离仅为1020cm,而电子内窥镜的工作距离必须达到100cm以上,所以为解决这个技术难点,采用LVDS编解码技术,使CMOS图像传感器的信号经LVDS处理电路编码后输出,不仅实现图像数据的高速率传输,而且还保持低功率和抗噪声性能,使得图像数据经长距离(2米以上)传输后重建时仍能得到高质量的图像信号;(2)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锐化、分割等处理。由于CMOS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图像为原始图像,其含有很多噪音,则必须对其进行锐化处理,处理后的预处理图像,采用了融合分水岭算法、种子区域生长和区域合并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3)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保存,以便医师仔细研究治疗方案和新学员的学习材料;(4)软件的人机对话界面的功能包括患者信息、内镜信息、图像采集等,满足医师的基本需求。(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2-03-10)

杨鹏举[7](2012)在《胶囊内镜图像工作站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胶囊内镜图像工作站系统是胶囊内镜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胶囊内镜图像工作站系统普遍存在通用性不好,影像工作站硬件配置要求高,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开发一套通用性好、扩展性好、具有辅助诊断功能的胶囊内镜图像工作站系统不仅能减少医生的诊断时间,提高肠道疾病的诊断效率,还可以推广胶囊内镜在肠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在分析现有的同类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扩展性好、通用的胶囊内镜图像工作站系统。该系统除了具有一般图像工作站系统的基本功能,还具有色带指示等辅助诊断功能。针对系统的功能需要和使用特性,采用多线程和设计模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其中,核心模块设计采用了多线程驱动模型,图像的浏览播放等多个功能模块采用设计模式进行设计。同时利用GPU并行计算能力,将对巨量胶囊内镜图像数据的平均色度值的计算任务从CPU上转移到GPU上完成,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通过实验验证和测试,该系统接收胶囊内镜硬件系统生成的图像,实现了对图像进行浏览、显示、编辑、生成诊断报告以及一些后期图像处理功能,并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可扩展性,以及辅助诊断功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温涛[8](2011)在《GE乳腺机图像工作站系统维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了该机图像工作站使用过程中的系统故障及维修。(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1年05期)

姚红霞,张鹏,崔二峰,李文举,张国富[9](2010)在《64层CT图像工作站软阅读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层CT图像软阅读在诊断鼻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灯箱阅读和工作站软阅读回顾性分析40例灯箱阅读诊断为鼻骨骨折的外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2种读片方式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结果:采用灯箱阅读诊断为不伴有移位的线性骨折19处,软阅读诊断为10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2.6%和100%;灯箱阅读诊断复合骨折20处,软阅读诊断9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5.0%和100%;灯箱阅读显示伴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14处,软阅读显示12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和100%;灯箱阅读显示粉碎性骨折7处,软阅读显示10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0%和100%。对于不伴有移位的线性和复合性鼻骨骨折两种诊断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站软阅读可以明确诊断有无鼻骨骨折,可以准确区分鼻骨孔、鼻骨缝、正常变异、额突骨折和线性鼻骨骨折,判断鼻骨骨折方向、骨折多少及骨折移位情况。结论:工作站软阅读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0年07期)

王仕凡[10](2010)在《小型PACS系统图像工作站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健康标准的不断提高,医学影像信息学和远程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许多应用,如PACS、远程会诊系统等已逐渐走向临床使用。PACS系统是医院影像信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关键系统,是放射科的医生或临床医生与PACS图像进行交互作用的主要工具,放射科医生使用其对医学影像及其相关数据做出分析与诊断,最后将分析结果作为诊断报和图像一起被反馈到HIS和RIS系统长期归档,以前胶片影像诊断模式被慢慢淘汰,被目前的数字影像诊断模式所替代。进行“PACS系统图像工作站的设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国内的医学影像信息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需要,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医学影像(US , DSA等)和病人及诊断信息进行基于DICOM标准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对医学诊断中图像及其相关文本信息的数字化、标准化采集;实现医疗信息和诊断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存储和管理,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教学及知识普及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利的信息共享方式。本文所设计的一套小型PACS系统适应目前胸科医院的工作需要,实现了院内图像信息的共享,建立典型的放射科PACS系统,连接目前医院影像设备,初步实现了放射科无胶片化的工作模式。本文严格遵从DICOM标准,设计的工作站具备较强的通用性和可拓展性。在系统的图像采集方面采用Mutiframe Dicom格式,在系统的显示方面采用ActiveX技术设计图像回放控件,在系统的储存方面采用双机容错、冗余备份的措施,以保证系统不会意外停机或者丢失数据。PACS在线、近线存储采用SIENET SKY群集存储服务器,其中在线部分为光纤通道SAN,近线部分为DAS,离线存储则采用DVD光盘塔存储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轻工业学院》期刊2010-05-20)

图像工作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尼康全自动倒置显微镜图像工作站-Ti E(活细胞工作站)是用于高端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型倒置显微镜系列,能提供高分辨率、灵活性高、可扩展等多种强大功能,为定时拍摄高清活细胞体外增殖、迁移等活动图像提供可能。将尼康全自动倒置显微镜图像工作站-Ti E应用于细胞体外行为的实时观测,为细胞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更高质量的检测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像工作站论文参考文献

[1].虞靖彬.DSA图像工作站与高压触发脉冲转换接口电路设计与制作[J].中国医疗设备.2019

[2].张妍乐,袁粒星,马志贵,顾玲.尼康全自动倒置显微镜图像工作站-TiE的配置及其视野矫正[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

[3].宋亚峰,戴萌,袁锋,马文君,张海燕.基于DICOM标准的医用X射线机数字化图像工作站研究与应用[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核测试与分析分卷).2015

[4].刘洋.乳腺机图像工作站软件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4

[5].杨新宇,张志勇,常利名,邓晓蕴,李雪梅.DR图像工作站软阅读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

[6].卜应敏.医学电子内窥镜图像工作站软件设计与开发[D].安徽工业大学.2012

[7].杨鹏举.胶囊内镜图像工作站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2

[8].温涛.GE乳腺机图像工作站系统维修[J].医疗装备.2011

[9].姚红霞,张鹏,崔二峰,李文举,张国富.64层CT图像工作站软阅读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

[10].王仕凡.小型PACS系统图像工作站的设计[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

标签:;  ;  ;  ;  

图像工作站论文-虞靖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