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观论文-陈文娟

隐私观论文-陈文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私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私观,社交媒体,留学生,文化交际

隐私观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娟[1](2019)在《以微信为例研究中西隐私观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所持有的价值观,对隐私的定义、类别的理解和保持隐私的意识是不同的,因而在不了解彼此差异的前提下,在跨文化交往中较容易产生冲突。本文以社交媒体微信为例,简要分析中西文化的隐私观差异,并提出一些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建议。如今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文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中西文化不断遭遇碰撞和冲击,由于隐私观差异而无意中引起的矛盾、误解、交际失败并不罕见。因此,有必要深刻理解和探索中西方对于隐私观的差异,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和理解宽容,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12期)

程红波[2](2018)在《自我构元视域下的中美隐私观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隐私问题是中美交际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对隐私的正确解读和运用能够促进中美人员交流。从自我构元的角度在时间、空间和话题3方面结合案例和访谈比较了中美隐私观的差异。认为中美都认可隐私的存在,但是中国人隐私观念相对薄弱。(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杜涛欣[3](2016)在《个人信息保护:要纠正错误的隐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上,只要防止了滥用,买卖和泄露个人信息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诈骗问题也就得到了遏制。刘德良是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在个人信息、隐私与隐私权问题上具有开创性见解。9月20日,民主与法制社(以下简称:(本文来源于《民主与法制时报》期刊2016-09-25)

宋佳[4](2016)在《浅析中美隐私观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越来越近,,东西方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也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出现,而隐私问题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点。本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方国家中国和典型的西方国家美国为视角,通过对中美隐私观在各个方面的的差异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从而使跨文化交际中对隐私的认知和处理达成更多的共识,逐步提高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能力,以促进中美文化能够更好的交流和融合。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东西方文化及避免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具有实际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08期)

刘满满[5](2016)在《从恋人“手机文化”看中国年轻一代的隐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恋人之间的手机隐私文化的调查入手,对中国年轻一代的隐私观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中国年轻一代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隐私观不尽相同;整体来看,中国年轻一代的隐私观与西方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对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文章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中西方主流传统价值观的不同是造成中西年轻一代隐私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03期)

侯晓晨[6](2015)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隐私观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注意力资源的竞争是注意力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核心竞争。为了争夺注意力,实现注意力生产力的最大化,自我隐私暴露成为社会的常态。为了快速准确搜索、获取和处理生存必备的信息,拓展注意力资源、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以及自主控制注意力的流动逐步成为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和生存的基本能力。传统的隐私观念将被倒置,隐私不是指那些不愿意被别人所注意的个人信息,而是指不愿意被迫注意的。(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5年01期)

付玉霞[7](2014)在《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看中美隐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在这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常常会引发误解、碰撞甚至是文化冲突,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导致交际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价值观念的差异。本文聚焦中美不同的隐私观念,从Hofstede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分析产生不同隐私观念的原因及其各自呈现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中美不同隐私观念的表现及其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王婧[8](2014)在《跨文化交际中隐私观的差异及原因——以小说《喜福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社会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人群的隐私观是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以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为例,分析中西方文化中隐私观的差异,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以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沧桑》期刊2014年03期)

江勇振[9](2011)在《男性与自我的扮相:胡适的爱情、躯体与隐私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可能既是一个最对外公开、同时又最严守个人隐私的人。他所蒐集、保存下来的大量的日记、回忆、以及来往信件,就仿佛是他替未来要帮他立传的人先打好了一个模本,在他们要为他立传之先,他已经把那些他不要让人窥密──不管窥淫与否──的隐私,都一一地从他的模本里剔除了。本文有叁个主要的论点。第一、胡适的"知识男性的唱和圈",是了解胡适如何拿捏他的公私之间的分际的关键。第二、胡适对自己的躯体,关注到近于偏执的地步。虽然他谨守其恋情的秘密,他对公开暴露自己的躯体却不甚介意。第叁、胡适在公私领域里的扮相,可以提供我们一个最特别的视野去分析胡适如何扮演丈夫、男性、以及思想界领袖的角色。(本文来源于《现代中文学刊》期刊2011年06期)

崔继华,陈磊[10](2011)在《日本人隐私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建构在其传统的价值观上,价值取向是隐私观形成的根源。集团主义是日本固有的价值观念,同时,西方的某些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在日本也备受推崇。两种不同价值观的交织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隐私观:他们十分崇尚群体隐私,也非常重视个体隐私的保护。(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隐私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私问题是中美交际中不可回避的话题。对隐私的正确解读和运用能够促进中美人员交流。从自我构元的角度在时间、空间和话题3方面结合案例和访谈比较了中美隐私观的差异。认为中美都认可隐私的存在,但是中国人隐私观念相对薄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私观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娟.以微信为例研究中西隐私观差异[J].知识文库.2019

[2].程红波.自我构元视域下的中美隐私观差异[J].肇庆学院学报.2018

[3].杜涛欣.个人信息保护:要纠正错误的隐私观[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6

[4].宋佳.浅析中美隐私观的差异[J].才智.2016

[5].刘满满.从恋人“手机文化”看中国年轻一代的隐私观[J].海外英语.2016

[6].侯晓晨.注意力经济时代隐私观的嬗变[J].今传媒.2015

[7].付玉霞.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维度看中美隐私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8].王婧.跨文化交际中隐私观的差异及原因——以小说《喜福会》为例[J].沧桑.2014

[9].江勇振.男性与自我的扮相:胡适的爱情、躯体与隐私观[J].现代中文学刊.2011

[10].崔继华,陈磊.日本人隐私观探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  

隐私观论文-陈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