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赵刚绪

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赵刚绪

湖北三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随州市441368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由于重大,柱子所占的建筑面积比率越来越大,在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质疑;同时高强度钢材应运而生,在高层建筑中采用部分钢结构或全钢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建造可以说是同步前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技术;现代技术

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及特点

20世纪是超高层建筑起步及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的超高层建筑虽然起步晚于国外发达国家,但其发展速度快于国外。此外,超高层建筑由单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向钢筋混凝土、钢结构以及钢2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从最初的框架结构向框架、框2剪、剪力墙、框2筒、筒体等结构形式演变,并且不断向“高度更高、规模更大、地下室更深、结构更复杂、功能更齐全”方向迈进。1883年建成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地上11层,高55m,是世界上第1座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是现代高层建筑的开端。我国高层建筑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1929年建造的14层上海华懋公寓大楼,是我国最早的高层建筑。1985年修建的深圳国贸大厦以高于150m的高度带动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超高层建筑技术发展迅速,其特点是进一步向“高、深、大、复杂”方向发展。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路线

1.以主楼施工为重点,作为超高层建筑,其具有较高的成本、较长的工期和较大的投资。而在业主的心中,对于工期的长短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缩短工期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要求。在整个工程中,工期的长短受到主楼的建设工期的影响较大,对主楼的工期缩短会对整个工程的工期缩短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所以在应尽量将主楼的施工提前进行。然而缩短工期的同时会带来增加的投入,因此要在施工前期做好统筹规划工作,提高效益。

2.以基础和结构施工为主线,施工前期以结构施工为主,牵涉面小、投入少,缩短工期相对影响面也比较小,成本比较低。为了安全和稳定性需要,一般超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都比较大,基础工程量大、施工作业环境差、施工工期长。因此必须针对超高层建筑的作业条件和特点,优化基础施工工艺和方案,缩短基础工程施工时间,为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结构施工也同样如此。

3.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由于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面较小,施工进度要求较高且高空作业的环境较差。使得必须采用现如今的高科技成果,对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改进,可以采用机械化施工,提高垂直运输体系的效率。机械化施工可以很好的适用于高空作业,减少现场的作业量,以及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采用机械施工的方法可以发挥工厂预制的积极作用,使施工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加快施工速度,使施工工期缩短。

4.进行绿色施工:所谓绿色施工是指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步扰乱社会正常秩序,进行封闭施工,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进行绿植的建设等。另一方面是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资源和材料的充分利用,提高材料的回收效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施工原则,同时又要保证工程质量。

三、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几种施工方法

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系列的施工方法,如地下室的逆作法、整体爬模法、整体滑模法、混凝土泵送技术、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等。

1.逆作法

逆作法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沿着建筑物的周围以及建筑物的地下室轴线进行地下连续墙和其他支护结构的修建,同时对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进行中间支承桩和柱的浇筑,使其能够在施工中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住上部结构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重量。在建好支承桩和连续墙之后,连续墙对于施工地面上的板、梁和楼面结构的重量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此时再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并对底下的各层建筑进行浇筑,直到底板封底。在地面一层楼面结构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可以逐层向上进行地上结构的建设,此时地下结构的建设还可以同时进行,直到工程结束。

2.整体爬模法

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采用简体特征,因此整体爬模法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其施工原理是:首先用若干个千斤顶将整层高度的大模板顶升到位,并列利用支架和横梁对其进行平稳校正,之后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当模板下口到达上层楼面的标高后,开始进行水平结构的施工。此类方法在北京国贸二期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的建设中得到了使用。

3.整体滑模法

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整体性,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整体滑模法。此方法可以减少高空交叉作业,同时对于模板装置、外设工具等费用也会降低,使得管网敷设、运转、附着的工作大大减少。有利于文明、安全的施工,扩大施工作业面的同时也是的施工速度大大提升。在我国的超高层建筑中,武汉的国际世贸中心大厦就是采用了此方法。

4.混凝土泵送技术

由于考虑到超高层建筑存在的混凝土体积大、强度高的问题,国内一般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法来进行施工。混凝土泵送技术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有一定的要求,并且需要使用大量的布料机和混凝土泵机。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具体流程为:首先在现场对混凝土泵机进行布置,之后对混凝土的输送弯管和直管进行配置,并对输送管进行固定。在输送管固定之后,开始输送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之后再加工混凝土通过泵机输送出去。在泵送时,需要对出料前混凝土进行1分钟左右的高速搅拌,使其搅拌均匀;同时要配备足够量的混凝土罐车,以确保在一个施工段中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连续进行。此外,混凝土泵送期间需要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定时检查,以确保混凝土的泵送质量。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在高温的季节中,需要向泵管上喷洒凉水并覆盖遮阳设备来对输送管降温,相反,在地位农机街进行泵送的时候,则需要对用保温材料包裹住输送管并进行挡风处理,以确保混凝土泵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5.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经常采用到钢结构施工技术。由于钢结构的稳固性较好,刚性强度大,国内很多知名的超高层建筑都采用钢结构施工方法,如深圳的地王大厦就采用钢结构作为自身的主体结构。但钢结构施工技术中对于吊装机械的安装和拆除以及钢结构的测控、焊接等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近年来逐渐兴起了钢和混凝土的组合施工技术,钢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钢的高强度特点与混凝土的特点相互结合,使得构建截面变下,但结构的整体强度得到了提高。钢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的形式有钢管混凝土和型钢混凝土等多种形式。在国内多采用的是钢管混凝土的结构,此结构是将混凝土填充在圆形或多边形的柱内,重庆的世界贸易中心和深圳赛格广场都是采用此类钢管混凝土结构。

四、结论

近20年来,我国超高层建筑得到飞速发展,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尤其是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已逐步形成一系列的成熟工艺,并在海内外得到广泛应用。高层钢结构建筑在国外已有110多年的历史,1883年最早一幢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芝加哥拔地而起,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地价的上涨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研究日趋完善、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先进的施工方法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郝燕春.大型钢网架安装技术[J].山西建筑,2015.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3]王成发.混凝土支撑轴力异常的原因及支撑拆除施工[J].山西建筑,2010.

[4]喻学斌.液压自爬模工艺首次在上海超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2010.

标签:;  ;  ;  

超高层建筑及其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赵刚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