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学科论文-陈荣辉,马亨冰,陈伟日,曾伟仪,孟雪梅

电子政务学科论文-陈荣辉,马亨冰,陈伟日,曾伟仪,孟雪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政务学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政务,学科发展,数字福建

电子政务学科论文文献综述

陈荣辉,马亨冰,陈伟日,曾伟仪,孟雪梅[1](2014)在《福建省电子政务学科发展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子政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电子政务是数字福建的龙头,对福建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极大提升了政府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能力。该文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发展起源、基本模式、主要特点、发展阶段,介绍了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状况,特别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政策环境、发展成就和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数字福建建设对电子政务学科发展的探索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梳理了福建省"十五"以来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情况,为福建省电子政务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徐晓林,张辉[2](2013)在《电子政务的学科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快速发展,对电子政务学科的总结和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议题叁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的总结和反思,电子政务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一是构建属于电子政务学科本身的理论;二是积极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改变目前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叁是为电子政务研究开辟出新的领域,诸如云计算和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和推送式服务,社会媒体和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扩散等研究议题。(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3年02期)

金江军,承继成[3](2012)在《政府信息学:一门关于电子政务的新学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信息学是一门公共管理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的交叉学科。本文首先阐述了政府信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电子政务基础理论、电子政务规划建设方法论、电子政务相关问题叁大方面。然后分析了政府信息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联系。接着评述了国内外政府信息学研究进展情况。最后提出了开展政府信息学研究的一些建议,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采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8-01)

王璘,李法运[4](2010)在《中国电子政务学科建设探讨——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电子政务学科建设的概念出发,描述了我国高校电子政务专业建设现状和电子政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了电子政务本科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电子政务尚未形成统一的专业,开设电子政务专业学校数量过少,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开设的随意性,教师队伍的研究背景多样,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等;并从对电子政务专业认识的重视程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电子政务学科体系建设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子政务》期刊2010年Z1期)

王续琨,李鹏[5](2009)在《初识电子政务学:基本论题和学科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9年中国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伴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前进步伐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子政务研究,为电子政务学的创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电子政务研究的已有成果,目前可以梳理出电子政务概念论、电子政务基础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论、电子政务管理论等10个电子政务学的基本论题。依据孕育、创生过程,可以从众多的相关学科中初步认定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网络科学、管理科学、政治科学、法律科学等学科门类是电子政务学的近邻学科。(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赵国洪[6](2009)在《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范式与学科发展——基于核心期刊数据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核心期刊的数据,对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进行考察,发现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呈现"电子"与"政务"分离的现象,指导学科领域的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学科发展仍未成熟。(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09年08期)

李钢,王志峰[7](2009)在《探索多学科知识基础的电子政务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电子政务专业教学的发展入手,论述了加强本科电子政务专业教学的若干知识支撑,结合目前作者开展电子政务教育的实际需要,提出基于多学科知识构架的电子政务教学的叁个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大学教学》期刊2009年07期)

秦浩[8](2008)在《电子政务学科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围绕电子政务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两个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提出的命题是电子政务的学科界定与学科属性,在论证过程中,本文以学科的涵义及建立条件为依据,通过梳理电子政务学科的发展脉络,论证了电子政务学科建立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又尝试对电子政务学科的涵义做出界定并归纳提炼出电子政务学科的属性;之后,本文试图从“平面结构”与“二维结构”两种视角对电子政务学科的知识构件进行分析阐释,并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原理;最后,以电子政务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依托,进一步明确了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探讨了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15)

杨凤春[9](2007)在《目前的电子政务研究还是一个学科集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学里面,如果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是学数学的,或者学哲学的,你马上能想象出来他大致学的是什么。但如果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是"读电子政务的",你能想象出他学的是哪些东西吗?根本不能。所以我认为电子政务到目前为止没(本文来源于《信息化建设》期刊2007年11期)

蔡立辉[10](2007)在《电子政务研究应坚持多学科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工具和手段,用来处理公共事务和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处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技术,其应用的内容和目的都表明了以技术主义为指导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是(本文来源于《信息化建设》期刊2007年11期)

电子政务学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快速发展,对电子政务学科的总结和反思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议题叁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的总结和反思,电子政务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一是构建属于电子政务学科本身的理论;二是积极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改变目前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叁是为电子政务研究开辟出新的领域,诸如云计算和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和推送式服务,社会媒体和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扩散等研究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政务学科论文参考文献

[1].陈荣辉,马亨冰,陈伟日,曾伟仪,孟雪梅.福建省电子政务学科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2014

[2].徐晓林,张辉.电子政务的学科发展趋势[J].行政论坛.2013

[3].金江军,承继成.政府信息学:一门关于电子政务的新学科[C].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2012

[4].王璘,李法运.中国电子政务学科建设探讨——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例[J].电子政务.2010

[5].王续琨,李鹏.初识电子政务学:基本论题和学科定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赵国洪.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范式与学科发展——基于核心期刊数据的分析[J].情报杂志.2009

[7].李钢,王志峰.探索多学科知识基础的电子政务教学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09

[8].秦浩.电子政务学科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D].吉林大学.2008

[9].杨凤春.目前的电子政务研究还是一个学科集合[J].信息化建设.2007

[10].蔡立辉.电子政务研究应坚持多学科取向[J].信息化建设.2007

标签:;  ;  ;  

电子政务学科论文-陈荣辉,马亨冰,陈伟日,曾伟仪,孟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