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悲剧性论文-张莉薇

爱情悲剧性论文-张莉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爱情悲剧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中语文,悲剧性爱情作品,群文阅读教学,人教版教材

爱情悲剧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莉薇[1](2019)在《高中悲剧性爱情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情是人类圣洁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爱情美好而甜蜜,但也有很多悲痛和辛酸,中外作家塑造的大多都是悲剧性的爱情。悲剧性爱情作品以其独特的悲剧视角,审视爱情遭受创伤的过程,将人类最具个体性价值的情感撕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带给人崇高壮美的审美体验,反映了人类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观照历史,反思人性,净化心灵,传达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悲剧性爱情作品,笔者在对人教版教材中的悲剧性爱情作品进行梳理时发现,这些作品有很大的相似性,存在很多共性的教学价值,比如爱情认知价值、文学审美价值、悲剧美学价值、思想启示价值和文化涵养价值等。这些共性的教学价值使得高中悲剧性爱情作品适合通过集中的方式来教学,以发挥作品的整体效应。当笔者在对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当前悲剧性爱情作品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保守;教学方式僵化、功利,没能很好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稍显浅薄,未发挥悲剧性爱情作品的共性教学价值;教学效果不明显。这些问题和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在对多文本教学方式进行了比对之后,笔者发现,群文阅读教学突破了单篇阅读教学的局限,能发挥悲剧性爱情作品的共性教学价值,还能凭借多文本的优势教学单篇阅读难以练习的阅读策略,能激发学生的高位思考和自主发现,锻炼学生复杂情境中的思考力,真正做到了让学于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单篇阅读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性爱情作品为研究对象,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对高中悲剧性爱情作品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首先,笔者站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悲剧性和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其次,从必要性、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叁方面着重探讨了高中悲剧性爱情作品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法的适切性。再次,从如何提出议题、如何选择和组合文本、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实施课堂教学叁方面详细介绍了高中悲剧性爱情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然后,以“‘团圆式结尾’是否消解了作品的悲剧性”、“为何实情拖虚无——解读诗歌中的对写法”、“作品为何要表现悲剧性爱情主人公的抗争”为议题,设计了叁个具体的教学设计。最后,针对教学实践,对课时安排和开展次数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利用导学案助力、通过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针对教学研究,提出了建设教研团队,发挥团队合力,开发精品课程和编写群文读本的建议。在研究中,笔者发现,高中悲剧性爱情作品群文阅读教学是对单篇阅读教学的有效补充,是有益的教学尝试,希望能对一线教师有些许启发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黄璞[2](2019)在《平原上的哀歌——论《平原》中女性爱情的悲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塑造了众多独特的女性形象,着重叙述了她们的爱情悲剧。透过这些女子的爱情悲剧,读者可以直视毕飞宇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对生命的体验与思考。小说从朴素叙述下的爱情悲剧、人性异化下的爱情悲剧和神秘视角下的爱情悲剧叁个维度,对女性爱情的悲剧性进行了充分的诠释。(本文来源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余敏先[3](2018)在《生存的困境与精神的困惑——试论许春樵《屋顶上空的爱情》的悲剧性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作家许春樵的作品《屋顶上空的爱情》,以一种冷峻严肃的态度审视当下知识分子灰色的生存状态。作家通过主人公郑凡叁起叁落的买房经历,描绘了和郑凡相似的知识分子们生存的困境与困境中的艰难生存,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性内涵。(本文来源于《巢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汉明[4](2017)在《《伤逝》《寒夜》爱情悲剧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设计《伤逝》教学的时候,我接触到了巴金先生的《寒夜》。当我读完这部作品后,发现它与鲁迅先生的《伤逝》在主题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产生悲剧的缘由又有各自的相对独特性。基于读后所得,特撰文浅析。《伤逝》是鲁迅小说中比较独特的一部作品,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一对恋人,他们不顾家庭的反对,住到了一起。可是甜(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28期)

孙亚飞[5](2017)在《路遥《人生》中爱情故事的悲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论文通过对高加林与刘巧珍,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情感纠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人物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对我们认识作家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18期)

申力文[6](2016)在《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浅析《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穆斯林的葬礼》既是一曲爱情挽歌,也是一部充满着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成功之作。这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同时也展露在新旧文化的冲击中。作者霍达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梁家叁代人的情感纠葛与爱情悲剧,在故事的起承转合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同文化的相克相容。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索小说悲剧性的缘由。(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32期)

岳丽昆[7](2016)在《浅议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及其爱情悲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薛宝钗是《红楼梦》创作的一系列人物典型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她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内心矛盾,有独特的涵养。从薛宝钗为人处事中反映出来的性格特点,可以看到中国封建社会相沿已久的思想、道德、心理、习惯对妇女的毒害。对其爱情悲剧性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文试从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和爱情悲剧性两方面做以粗浅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32期)

伊文[8](2016)在《《平凡的世界》的爱情悲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路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位很重要的作家,《平凡的世界》从发表之初至今,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很早就有论者提出《平凡的世界》具有悲剧的审美气质。路遥作品的悲剧气质主要通过笔下的主人公表现出来。这种呈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小说意蕴的诗意性和丰富性,给人以崇高、悲壮的美感。(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24期)

吉正芬,张爽媛[9](2016)在《《长生殿》的爱情行动素模式与悲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典戏曲史上,《长生殿》是一部公认的杰作。在以爱情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中,《长生殿》又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类别:帝王爱情戏曲。纵观中国古典戏曲史,以爱情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几乎都是悲剧,《长生殿》也不例外。但是与常人相比,作为"人上人"的帝王,其爱情悲剧自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运用戏剧符号学理论,为《长生殿》建立爱情行动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从戏剧文本内部和外部对帝妃爱情的悲剧性原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6年06期)

夏金玲[10](2016)在《创伤理论视角下毛姆作品中爱情和婚姻的悲剧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位高产作家,毛姆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爱情故事,这些故事都充满挫折与痛苦,并且以悲剧而告终。为什么作家毛姆如此偏爱创作悲剧性的婚恋故事呢?创伤是人类的一种生活经历,在文学创作或文学作品中常常得到表征。作家毛姆一生坎坷,将写作视为生命的全部,解读他的作品不能离开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基于创伤理论,本论文将对毛姆作品中悲剧性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展开研究。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介绍毛姆生平和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悲剧性婚恋故事这个主题的现象,以及目前国内外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意义和整体结构。第二章介绍论文的理论依据,即创伤理论的含义、创伤症状极其形成原因。第叁章分析毛姆在其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创伤症状。对创伤症状的分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毛姆作品中人物悲观消极的婚恋观。在其这类作品中,女主人公往往背叛爱情和婚姻,而男主人公也是极力摆脱爱情和婚姻的束缚,从而导致爱情和婚姻的悲剧。第二部分是毛姆在其作品中刻意丑化女性形象。毛姆笔下鲜有美好可爱的女性形象,恰恰相反,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丑陋、令人反感的。他创作的这些负面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划分为叁类:放荡的女性、虚伪的女性和充满物质欲望的女性。第四章分析毛姆在文学作品中表征创伤的原因。其一是个人经历所致。首先毛姆从小失去双亲,童年生活非常悲惨。特别是他至爱的母亲早逝的打击,让他在后来的人生中拒绝相信会出现任何女性能够像母亲般给予他无私的爱。其次是毛姆在他的初恋和唯一一次婚姻中都遭遇了巨大的情感打击,这些不愉快的人生体验使毛姆彻底丧失了对女性的好感,对爱情和婚姻也失去了信心。最后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毛姆身体的残疾。毛姆自幼身材矮小,童年阶段又有口吃的毛病,这些让毛姆悲惨的生活雪上加霜,使他更加自卑内向。其二是社会创伤带来的影响。毛姆所处的时代经历了从英国维多利亚后期到爱德华时期的转变,在这种复杂、新旧更替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陷入了精神危机,价值观发生异化,这些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爱情和婚姻作为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也变得扭曲并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这些给当时的人们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创伤,包括毛姆。表现在其作品中,他创作的婚恋故事充斥着欺骗、背叛和折磨。其叁是男性群体的伤痛经历所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越来越多捍卫女权的行为,男权文化趋于没落,男性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开始动摇。男权的日益衰败使身为男人的毛姆难以接受这一事实。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毛姆将遭受的创伤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诸多悲剧性的婚恋故事。以这种方式,毛姆表达自己对女性的痛恨和厌恶。最后一章是对前面的论述进行全面总结,并点出本文的主旨,同时指出本研究的意义。运用创伤理论来研究毛姆作品中悲剧性的爱情和婚姻主题不仅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来深化对毛姆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关系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爱情悲剧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塑造了众多独特的女性形象,着重叙述了她们的爱情悲剧。透过这些女子的爱情悲剧,读者可以直视毕飞宇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对生命的体验与思考。小说从朴素叙述下的爱情悲剧、人性异化下的爱情悲剧和神秘视角下的爱情悲剧叁个维度,对女性爱情的悲剧性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爱情悲剧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莉薇.高中悲剧性爱情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黄璞.平原上的哀歌——论《平原》中女性爱情的悲剧性[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3].余敏先.生存的困境与精神的困惑——试论许春樵《屋顶上空的爱情》的悲剧性内涵[J].巢湖学院学报.2018

[4].王汉明.《伤逝》《寒夜》爱情悲剧性的比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

[5].孙亚飞.路遥《人生》中爱情故事的悲剧性[J].北方文学.2017

[6].申力文.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浅析《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性[J].青年文学家.2016

[7].岳丽昆.浅议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及其爱情悲剧性[J].才智.2016

[8].伊文.《平凡的世界》的爱情悲剧性[J].青年文学家.2016

[9].吉正芬,张爽媛.《长生殿》的爱情行动素模式与悲剧性分析[J].四川戏剧.2016

[10].夏金玲.创伤理论视角下毛姆作品中爱情和婚姻的悲剧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爱情悲剧性论文-张莉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