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外部性论文-丁一珊,李寿德

动态外部性论文-丁一珊,李寿德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外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品创新,价格管制,网络外部性,商誉

动态外部性论文文献综述

丁一珊,李寿德[1](2019)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企业产品创新与商誉动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网络外部性条件下企业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与广告投资(提高产品商誉)关系的最优动态控制模型。进一步,本模型中不但考虑了产品价格的管制问题,而且产品价格取决于产品质量。研究结论表明:系统存在唯一的鞍点均衡,并且,当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和商誉投资变化率的符号相同(相反)时,两种投资具有互补性(替代性)。此外,当网络外部性的固定强度增大时,系统在均衡状态下的产品创新投资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并且产品质量在稳态状态附近变动时,产品创新投资和商誉投资具有互补性。(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华友,李涵,代泽娟,蒋自然[2](2019)在《动态外部性视角的企业再地方化效应及地区影响——以皖江产业承接示范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态外部性视角,提出再地方化效应的测度及对地区转型发展的作用机理,以皖江产业承接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3方面分析企业再地方化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其对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时间演化特征与各城市的产业承接政策和转入的产业类型不同有关;②空间上MAR外部性呈现出"总体均衡-向西增强-向南增强"的演化特征,Jacobs外部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强,Porter外部性整体呈增强态势;③MAR外部性对区域经济绩效和创新水平的效应均表现为"倒U"型;Jacobs外部性能够显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但对区域创新的效应为"U"型;Porter外部性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但不利于区域创新。(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向国成,谌亭颖,邓明君,童乙伦[3](2019)在《APP外部性的市场有效逻辑:产权动态化均衡与用户资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用博弈论方法解析APP共享经济外部性的市场有效逻辑,阐明共享经济中呈现出的免费现象,并不是市场失灵理论的失灵。基于APP软件下载、信息使用和产品交易叁阶段博弈中用户人数与软件、信息和产品供应方在收费、闲置资源、潜在消费上的内在关系,得出叁类七个动态均衡解及其产权界定路径。产权动态化均衡说明,共享经济中的免费现象本质上是节省界定产权的外生交易成本与节省产权界定不清引起内生交易成本之间两难冲突的折中决定了产权清晰与模糊程度,决定了在哪些环节免费、哪些环节收费。通过用户资本化的创新定义,证明了用户资本化的价值法则和门槛法则,阐释了用户量决定APP网络分工效应的基本逻辑。正是基于产权动态化的外部性市场有效和用户资本化的网络分工效应的有机统一,使得共享经济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转换更为灵活,能够充分地利用闲置资源、激发潜在消费,极大地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钟根元,张娴,陈志洪[4](2019)在《负外部性条件下上下游企业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创新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过程创新优化企业生产流程以降低生产成本,用动态优化控制理论建立了具有负外部性的上下游企业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独立决策的最优投资模型。研究发现:上游企业对过程创新投资的增加使得排污量增加,对产品创新的投资并不影响排污量;上下游企业对一种创新投资量的增加将降低另一种创新投资增长率,而两种创新投资的增长率则同向变化;上下游企业对于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的投资为互补关系。发现上下游企业存在唯一最优均衡解且是稳态的。(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颜锦江,郭春香,龚浩[5](2018)在《面向网络外部性特征产品的供应链动态竞争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的特征时,该产品的规模收益特征对利润、产品价格和需求等因素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首先,通过将网络规模建立为网络成本投入的微分方程,分别构建了分散与集中式决策下的动态供应链模型。其次,以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为前提,利用微分博弈导出生产量、批发价、零售价和投入努力值的最优策略。结论表明:在生命周期的前部分,集中决策情形的供应链系统利润和产品价格低于分散决策情形,但越往后,其价格和利润都将逐步超过分散决策情形,且差距越来越大。(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8年10期)

陈旭,秦蒙,刘修岩[6](2018)在《城市蔓延、动态外部性与企业出口参与——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空间外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相结合,以推断城市蔓延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动态影响,并运用Heckman两步法检验和分析了城市蔓延的外部效应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蔓延所致市场拥挤的缓解和集聚经济的稀释等正负效应,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呈现显着的正U型特征,而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则呈现显着的倒U型特征。进一步将企业按照其所在城市蔓延水平、所处区域、所属行业的特征以及所有制类型划分的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城市蔓延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们了解企业出口活动与当地城市结构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8年10期)

李健,余悦[7](2018)在《产业结构动态外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999-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不同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Porter外部性不利于东部沿海地区培育本地创新能力,但能够推动中部发展中地区提升创新能力。此外,本地技术市场的成熟度、GDP增速及R&D投入强度都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达地区政府科技支持力度及欠发达地区开放程度有助于培育本地技术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8年S1期)

何天祥,陈晓红[8](2017)在《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经济收敛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动态外部性成为关注焦点.通过分析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空间收敛机理,构建动态经济权重模型,判断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然后分析面板数据平稳性,结合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计算技术空间溢出水平,准确判定区域经济收敛性.最后,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例证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①空间外部性是影响经济收敛的主要因素,技术空间溢出是关键,SDM较好地描述了此收敛性;②使用SDM分析时必须确保面部数据的平稳性,剔除短期周期性误差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不当影响;③空间权重受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和市场潜能的交互影响,是动态的,且对经济收敛结果影响很大;④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明显经济收敛机制,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较显着,仍需要进一步消除限制知识和贸易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促进城市群技术进步和经济协同发展.(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11期)

王天宇[9](2016)在《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平台产品动态定价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线网络平台产品广泛存在于当今社会的各个产业,对平台产品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对于企业长久发展至关重要。单边平台具有明显的直接网络外部性,而近年来新兴的双边平台更为明显地体现出间接网络外部性特征。两种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增大了定价的难度,平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既要考虑价格,又要兼顾平台规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多数在线平台来说,由于具有实时调整价格的能力,动态定价策略比静态定价更具优势。因此,将动态定价方法应用于在线网络平台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网络外部性特征,研究了考虑消费者异质偏好情况下的在线网络平台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分别构建了网络平台产品在一定销售周期内的动态定价模型。首先通过应用庞德里亚金极大值原理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动态最优定价策略;其次结合解析解和数值解,分析了成本系数、网络外部性强度、产品质量等因素对最优价格、平台用户数以及总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成本、高质量的平台产品,企业应制定高价;而对于强网络外部性的平台产品,企业应先制定低价后缓慢降价。同时发现,间接网络外部性导致了双边平台定价的差异化,企业应对间接外部性强度小的用户群收取高价,对强度大的用户群收取低价甚至补贴。另外,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具有较强的网络外部性都有助于平台企业增加总收益。(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范庆泉,周县华,张同斌[10](2016)在《动态环境税外部性、污染累积路径与长期经济增长——兼论环境税的开征时点选择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包含动态环境税、污染累积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鞍点路径上各个时期的均衡解,分析了动态环境税的外部效应,主要结论为:渐进递增的动态环境税政策通过对能源过度使用的纠正,不但体现了促进经济增长与降低污染水平的双重红利,而且实现了整条鞍点路径上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与之相对,不征收环境税时,能源过度消耗不能得到有效抑制,环境污染产生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损失与社会福利损失。严格环境税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依赖能源的行为则存在"矫枉过正",进而出现消费过度的问题,由于投资不足迅速造成产出增长乏力,并使得鞍点路径上社会福利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此外,通过设定政府的优化目标函数对动态环境税最佳开征时点的研究表明,政府应尽早开征环境税,以及时减弱经济增长对能源的过度依赖性,实现经济科学发展与社会福利不断改善。(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动态外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动态外部性视角,提出再地方化效应的测度及对地区转型发展的作用机理,以皖江产业承接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3方面分析企业再地方化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验证其对皖江示范区转型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时间演化特征与各城市的产业承接政策和转入的产业类型不同有关;②空间上MAR外部性呈现出"总体均衡-向西增强-向南增强"的演化特征,Jacobs外部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强,Porter外部性整体呈增强态势;③MAR外部性对区域经济绩效和创新水平的效应均表现为"倒U"型;Jacobs外部性能够显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但对区域创新的效应为"U"型;Porter外部性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但不利于区域创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外部性论文参考文献

[1].丁一珊,李寿德.网络外部性条件下企业产品创新与商誉动态控制[J].系统管理学报.2019

[2].朱华友,李涵,代泽娟,蒋自然.动态外部性视角的企业再地方化效应及地区影响——以皖江产业承接示范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9

[3].向国成,谌亭颖,邓明君,童乙伦.APP外部性的市场有效逻辑:产权动态化均衡与用户资本化[J].当代经济科学.2019

[4].钟根元,张娴,陈志洪.负外部性条件下上下游企业产品创新及过程创新动态分析[J].系统管理学报.2019

[5].颜锦江,郭春香,龚浩.面向网络外部性特征产品的供应链动态竞争策略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8

[6].陈旭,秦蒙,刘修岩.城市蔓延、动态外部性与企业出口参与——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18

[7].李健,余悦.产业结构动态外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8

[8].何天祥,陈晓红.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增长收敛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

[9].王天宇.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平台产品动态定价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6

[10].范庆泉,周县华,张同斌.动态环境税外部性、污染累积路径与长期经济增长——兼论环境税的开征时点选择问题[J].经济研究.2016

标签:;  ;  ;  ;  

动态外部性论文-丁一珊,李寿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