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系统论文-王小红,罗芳,张志亮

流量控制系统论文-王小红,罗芳,张志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量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片机,485通讯,12864显示屏,涡轮流量计

流量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红,罗芳,张志亮[1](2019)在《基于51单片机的流量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一个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水流量检测系统,利用检测管道流量的涡轮流量计来采集流量控制信息,然后将与流量成正比的脉冲信号传给单片机,经过单片机转换为流量数据,在液晶屏幕LCD12864中显示出来,并提供可以调节的高、低流量报警功能,同时通过485通讯端口将流量数据传输到上位机。(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3期)

黄永仲[2](2019)在《基于模型的Urea-SCR系统添蓝流量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SCR系统时滞特性和阻容特性的深入分析,利用带时滞的多元可变阻容模型描述SCR系统催化器出口NO_x浓度随添蓝流量的变化规律,提出基于模型的SCR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器的储氨量得到准确控制,NO_x转化效率提高且NH_3泄漏浓度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19年05期)

殷宏[3](2019)在《提高工艺介质流量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利用PLC输出信号实现气动角阀锁闭功能,解决工业设备生产中工艺介质流量自动控制系统因阀组工作不可靠产生工作介质泄漏造成产品质量缺陷的技术改进。(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16期)

江若薇,江永鑫,张丽慧,张春梅[4](2019)在《基于微信远程控制的流量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微信远程控制的流量控制系统,主要介绍了系统的连接方式、电路的设计以及一种改进的流量PID控制算法。系统控制板以stm32f103为核心,包含了ENC28J60以太网收发器芯片,通过该以太网收发器与微信服务器连接完成数据交换。文章最后介绍了微信开放界面的使用,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流量控制主板完成对流量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同时,可完成流量箱的当前流量和历史流量的查询。(本文来源于《福建轻纺》期刊2019年07期)

关鹏祥[5](2019)在《基于径流雨水体积和峰流量控制的道路渗-滞系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原有自然地貌转变为大量不透水地表,造成城市地表径流量增加,雨水下渗量和蒸发量明显减少,改变了城市原有的水文循环过程。而传统城市道路径流雨水通过合流制或分流制排水管道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受纳水体,会引发因径流雨水体积与峰值流量增加而导致的管道排水压力增大等一系列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目前,国内外城市雨水管理中提倡从源头开始对雨水进行管控,降低道路积水风险。透水路面与生物滞留设施作为道路渗-滞系统典型设施,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二者对径流雨水峰值流量、外排径流雨水总量和峰现时间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目前国内外多进行了单一设施的水文与水质控制效能研究,对道路渗-滞系统的水文控制效果研究较少,缺乏道路渗-滞系统的产汇流过程及径流雨水控制效果研究。本文以道路渗-滞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雨型、不同降雨历时和不同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情景下,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的控制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道路渗-滞系统中单个设施的下渗过程和产流过程,根据水文学原理,对透水路面水膜厚度进行了研究分析。(2)对透水路面和道路渗-滞系统的径流雨水体积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降雨情景下透水路面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率为10.09%~32.26%,且透水路面情景下控制率与雨峰位置系数无明显关系。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率为62.46%~96.74%,说明增加生物滞留设施后,控制效果改善明显。随着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和雨峰位置系数增加,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效果有所下降。随着生物滞留设施蓄水层深度增加,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效果逐渐升高。(3)分析了道路渗-滞系统中透水路面与生物滞留设施对径流雨水体积控制效果的贡献比,发现生物滞留设施在不同降雨情境下均为道路渗-滞系统中发挥体积控制效果的主要设施,其贡献比达65%以上。并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大小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相关性大小排序:蓄水层深度>降雨量>降雨历时>峰值雨强>雨峰位置系数。(4)分析了透水路面和道路渗-滞系统对外排径流雨水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滞留设施与透水路面联用后对外排径流雨水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的控制效果改善明显,道路渗-滞系统削峰率为29.18%~90.25%,滞峰时间为65s~287s,相比透水路面,道路渗-滞系统削峰率提高了14.83%~40.86%,滞峰时间提高了28s~131s。。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透水路面对削峰率的贡献比减小,生物滞留设施的贡献比增大。不同降雨情景下,透水路面在道路渗-滞系统对径流雨水峰现时间延迟效果中发挥主要作用,贡献比达56%以上。(5)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监测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大小分析,得出了道路渗-滞系统实验影响因素与削峰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降雨量>蓄水层深度>峰值雨强>雨峰位置系数>降雨历时。得出了道路渗-滞系统实验影响因素与滞峰时间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降雨量>峰值雨强>降雨历时>蓄水层深度>雨峰位置系数。(6)通过对比分析透水路面产汇流实验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发现变径流系数法—等流时线法更适合本实验透水路面产汇流理论计算。提出了基于透水路面的推理公式法修正方法,并结合实验数据,给出了本实验条件下的推理公式修正参数,以期为工程设计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爽[6](2019)在《基于改进模糊PID气体流量控制的传感器动态测试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传感器测试仪器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测试条件及测试准确度、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可以测试气体传感器一系列性能参数(响应值、响应时间、恢复时间等),这些指标受气体流速、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很大。其中气体流速的变化会造成气体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漂移,是影响气体传感器性能测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常规气体传感器动态测试系统对气体流量的控制存在响应速度慢、稳定性差、控制精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气体传感器性能的测试准确性和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实现高效率、高精度气体流量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模糊自整定PID气体流量控制方法,并设计了一款基于该气体流量控制方法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动态测试系统。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分析气体流速对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性能测试的影响,建立了气体流量控制结构拓扑。分析了气体传感器的测试原理以及气体流速对气体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气体流速在常规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微小气体流量的性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气体流量控制的半导体传感器动态测试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气路结构拓扑以及相关硬件电路设计。2.深入研究了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利用模糊控制对常规增量式PID气体流量控制器进行参数自整定。气体流量闭环控制系统属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有很多不确定性,无法用经典二值逻辑来描述,单一的控制方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且常规PID气体流量控制参数整定繁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使气体快速而稳定地流过气体传感器,本文在多次实际操作和常规PID参数整定的基础上完成了气体流量模糊控制器的设计,通过系统辨识得到了气体流量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模糊自整定PID微小气体流量控制仿真模型。3.引入改进型粒子群算法自动寻优气体流量模糊控制系统中的模糊因子,优化了模糊控制系统的性能。第叁章完成了气体流量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在仿真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模糊因子对气体流量模糊控制器及整个控制系统的输出有很大影响。然而,模糊因子调整规律性差,手动调整繁琐耗时,多次整定,控制效果仍然不理想。所以需要进一步优化气体流量模糊控制系统中的模糊因子。本文实现了基于非线性递减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NDWPSO)优化模糊自整定PID气体流量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建立了PID气体流量控制、模糊自整定PID气体流量控制和改进粒子群优化模糊自整定PID气体流量控制的对比仿真模型。改进粒子群算法提高了基本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与寻优的精确度,克服了基本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且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寻优结果为第五章基于STM32主控单元的气体流量模糊控制的硬件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气体流量控制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气体流量控制和模糊自整定PID气体流量控制相比,基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模糊自整定PID气体流量控制调节时间仅为1-3s,约缩短为常规PID气体流量控制的85%以上,控制精度为±10ml/min,分辨率为1ml/min,且输出无超调,稳定性高。因此,改进型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模糊自整定PID气体流量控制鲁棒性强,响应速度快,使微小气体流量控制达到快速而稳定的效果,为气体传感器性能的高精度动态测试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汪岩佳,魏东辉,房俊龙[7](2019)在《喷杆式喷雾机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喷雾机流量控制技术在现代精准农业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对国内外流量控制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速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技术和电磁阀控制技术相结合,研究设计了农药喷雾器的流量控制系统,经试验证明,该流量控制系统提高了精准喷洒的精度,充分满足精准农业所需的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尤志敏,周丽红,刘艳菊[8](2019)在《主给水流量控制系统流量计在ACP1000中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M310工程中主给水流量控制系统流量计的设计与设计中的不足。在ACP1000工程中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做了影响分析,解决了原有工程流量控制可靠性差的问题,提高了电厂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并减少了人为干预操作等方面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07期)

李磊,张绪婷,柳志林,徐兴军,戴雪婷[9](2019)在《曝气流量控制系统在城市污水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污水处理厂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来处理城市污水,而活性污泥法的关键就是通过曝气系统维持生物的好氧环境。国内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的曝气系统均不同程度存在着曝气能耗高、自动化水平低和溶解氧波动大等问题。为此,采用新型曝气流量控制系统有针对性地对污水处理厂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实现无需人工干预、灵活控制并达到提高溶解氧控制精度和节能降耗等目的。最终实施效果分析:在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条件下,溶解氧控制精度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有效提高,万吨水能耗有效降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曝气流量控制系统所具备的灵活性、宽容度和兼容性的特点,并对风量死区的自动规避逻辑,确保污水处理厂能长期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9年02期)

孙英慧[10](2019)在《天然气站场中的压力流量控制意义及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站场有其标准化的工艺流程,考虑到天然气站场分布相对分散、管理设备日趋增多的特点,要重视对天然气站场中的压力流量的控制,明晰天然气站场中压力流量控制的意义,分析天然气站场的压力流量控制系统,保证天然气站场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流量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对SCR系统时滞特性和阻容特性的深入分析,利用带时滞的多元可变阻容模型描述SCR系统催化器出口NO_x浓度随添蓝流量的变化规律,提出基于模型的SCR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器的储氨量得到准确控制,NO_x转化效率提高且NH_3泄漏浓度显着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量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红,罗芳,张志亮.基于51单片机的流量控制系统[J].科技风.2019

[2].黄永仲.基于模型的Urea-SCR系统添蓝流量控制策略[J].内燃机.2019

[3].殷宏.提高工艺介质流量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改进[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4].江若薇,江永鑫,张丽慧,张春梅.基于微信远程控制的流量控制系统设计[J].福建轻纺.2019

[5].关鹏祥.基于径流雨水体积和峰流量控制的道路渗-滞系统实验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6].李爽.基于改进模糊PID气体流量控制的传感器动态测试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汪岩佳,魏东辉,房俊龙.喷杆式喷雾机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技通报.2019

[8].尤志敏,周丽红,刘艳菊.主给水流量控制系统流量计在ACP1000中的改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9].李磊,张绪婷,柳志林,徐兴军,戴雪婷.曝气流量控制系统在城市污水厂的应用[J].电气自动化.2019

[10].孙英慧.天然气站场中的压力流量控制意义及系统分析[J].石化技术.2019

标签:;  ;  ;  ;  

流量控制系统论文-王小红,罗芳,张志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