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权会议论文-王学斌

法权会议论文-王学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权会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权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王宠惠,领事裁判权

法权会议论文文献综述

王学斌[1](2013)在《劳而无获:王宠惠与法权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内乱不休、国力不振,再加上当时的北京政府准备不够充分,使得中国争取法权自主的谈判无果而终。虽然王宠惠等极少数外交人员百般努力,但仍然改变不了大局。还是那句话:弱国无外交。1926年1月12日,清晨,北京南海仁堂的一间办公室内,一位中年人面对镜子,正在认真地整理仪容。他身材消瘦,梳个分头,眉间(本文来源于《文史天地》期刊2013年06期)

张玲玉[2](2012)在《法治的“教程”——以法权会议报告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暴力和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实施打击司空见惯的手段,但作为一项教育工程的翻译以及诸如报告书之类的文字规训却是隐秘的。对于中国近代法学的发展而言,法权会议报告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信息加工、构建"帝国档案"的工程之中的典型例子,反映了帝国主义试图利用殖民的权力对中国法律进行规训的努力。法权会议报告书也成为近代中国法律改革的又一"教程"。(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2年05期)

张玲玉[3](2012)在《制作主权:法权会议与近代法学话语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1926年召开的法权会议作为北洋政府一次废除领事裁判权、收回法权的外交努力源于华盛顿会议关于中国治外法权的决议。此次会议虽被国人寄予厚望却未能废除领事裁判权,而只是出具了一份描述中国法律及司法状况的报告书。法权会议报告书指陈中国法典不完善、司法不独立等等,庶几反映了当时中国法律的一个面向。最重要的是法权会议彰显了主权观念的勃兴,强化了近代中国为废除领事裁判权而效仿西法、改良法律的论证逻辑。(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2年05期)

张玲玉[4](2010)在《指手画脚:洋夷竟称帝王师——以法权会议报告书及费唐法官报告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暴力和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实施打击的司空见惯的手段,但作为一项教育工程的翻译以及诸如报告书之类的文字规训却是隐秘的。对于中国近代法学的发展而言,法权会议报告书和费唐法官报告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信息加工、构建"帝国档案"的工程之中两个典型的例子。(本文来源于《法律文化研究》期刊2010年00期)

张玲玉[5](2009)在《制作主权:法权会议与近代法学话语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之后,中外交往格局开始从朝贡体制向主权国家的模式转变。法权会议作为一次收回法权、争夺主权的外交努力正是在这种新型国家交往方式下发生的,它体现了国家与主权观念的勃兴。此次会议源于华盛顿会议关于中国治外法权的决议。1926年,在华拥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组成调查法权委员会,来华调查中国法律及司法状况,并最后向各国政府提出建议,以决定是否放弃领事裁判权。列强由于顾及在华利益并不打算放弃领事裁判权,同时中国混乱的政局和不尽如人意的法律施行状况让他们觉得一旦放弃,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将无法得到保障。尽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北洋政府也借此与列强进行了艰难的交涉,但由于以上原因,会议最终决定不取消领事裁判权,而只是出具了一份描述中国法律及司法状况的报告书。法权会议报告书陈述中国法律无宪法之根基、立法混乱、法典不完善、司法不独立、军人干涉司法等等,今天看来不无中肯之处,它对中国法律的评判对于近代法律的改良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从近代中西强弱态势来看,报告书更是一份裹挟着枪炮的教科书,而当时一部分国人甚至认可了其中的结论,就更加体现了中国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标准。因此,审视法权会议报告书的制作过程及其内容有助于了解近代法学发展的脉络,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杨天宏[6](2005)在《北洋外交与“治外法权”的撤废——基于法权会议所作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权会议是北洋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撤废治外法权的一次尝试。在改变由不平等条约建构和规范的近代中外关系问题上,北洋政府并不像许多研究者一再批评的那样,仅仅扮演了消极被动的角色。在会议的全过程中,北洋政府外交家均付出了艰辛努力,以图撤废治外法权这一严重伤害中国主权的外人特权。法权会议折射出的北洋外交是一种带有改良色彩的“修约”外交。在中国尚不具备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实力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修约”应为务实的选择。虽然囿于内外条件,北洋政府未能实现撤废治外法权的初衷,但会议确立的一些中外关系原则,也为后来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法理基础(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2005年03期)

张洪武[7](2002)在《民族主义与领事裁判权——以法权会议为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核心。自清末以来,中国历届政府为撤废领事裁判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192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法权会议是北洋政府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为撤废领事裁判权所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努力。 五卅民族主义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帝热情。北洋政府以此为契机,于1925年6月4日照会各国,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与北洋政府针锋相对的广东国民政府,提出“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口号,对民众颇具吸引力。但国民党所注重的主要在于吸引更多的民众,为日后北伐进行铺垫,废除领事裁判权非其当务之急。在中国不具备废除领事裁判权能力的条件下,北洋政府的“修约”外交不失为一可行外交手段。国内民族主义运动对列强的猛烈冲击,使得列强同意按华盛顿会议有关议决案派代表组成司法调查团来华进行司法调查,即召开有关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的法权会议。 法权会议分为在京审查中国法律文件,赴各地调查司法状况和在京起草法权会议报告书叁个阶段。法权会议期间,北洋政府在“扩权”未果的情形下,为改良司法,颁布、废除了诸多法令。地方军事集团首领们在调查团调查管辖领域时,表达出希尽早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愿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孙传芳的支持下,江苏地方当局通过谈判最终收回了上海会审公廨。由于政治原因,广东国民政府对法权调查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国内知识界、舆论界围绕法权会议的召开,对领事裁判权展开了全方位的抨击。法权会议于1926年9月16日结束。稍后,作为调查的结果,《调查法权委员会报告书》公布于世。各国委员向本国政府建议,在当时情况下,反对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 报告书指陈了中国法律、司法制度及实践的诸多缺陷。国人对此显示出强烈不满,外国人则认为,报告书所列均属客观存在之事实。时人及后来之学者一般并未正视报告书所举中国政治、法律及司法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他们把这看成是列强拒绝放弃领事裁判权的借口。 民族主义’J领事战判权:以江权会议为个某川穴 中国国力弱小,是造成在法权会议卜废除领事裁判权斗争没有取得决定性进 展的主要原因。此外,法权会议石开前,北洋政府没有制定出一个具体、详细的 撤废方案;且时任夕「交总长的王正廷注重于正在召开的另一次事关国家主权的会 议——关税会议,这是造成北洋政府未能在撤废领事裁判权斗争的某一个方面或 环节首先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北洋政府没有借法权会议召开达到废除领事裁判 权的目的,但先前北洋政府提出的“修约”主张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李光一[8](1981)在《一九二五年——一九二六年的关税会议与法权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百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每当中国人民的革命发展到高潮时期,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买办封建统治者总是结合在一起,以各种方法阻止和破坏革命。大量历史事实证明,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规律。 一九二四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统一战线,使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新变化。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表明中国人民将要消灭封建主义,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在全国人民革命(本文来源于《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1年05期)

顾林[9](1957)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关税会议”与“法权会议”》一文中研究指出1925年五州运动掀起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大浪潮。从全国各大都会到偏远的城市,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罢工、罢课、罢市的反帝斗争,甚至广东、河南等省分的农村也卷入这个巨大的波涛中来。就在这时,“打倒帝国主义”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成为全国各革命阶层人民一致的呼声。特别是,在这样巨大的浪潮中,中国工人阶级以坚强的团结力和奋斗力,及时地领导着中国革命运动向前发展,更使帝国主义惊慌失措。帝国主义为了缓和它们在中国所面临的危局,便举行了所谓“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这两个会议自(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期刊1957年04期)

法权会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暴力和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实施打击司空见惯的手段,但作为一项教育工程的翻译以及诸如报告书之类的文字规训却是隐秘的。对于中国近代法学的发展而言,法权会议报告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信息加工、构建"帝国档案"的工程之中的典型例子,反映了帝国主义试图利用殖民的权力对中国法律进行规训的努力。法权会议报告书也成为近代中国法律改革的又一"教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权会议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学斌.劳而无获:王宠惠与法权会议[J].文史天地.2013

[2].张玲玉.法治的“教程”——以法权会议报告书为中心[J].理论界.2012

[3].张玲玉.制作主权:法权会议与近代法学话语实践[J].河北法学.2012

[4].张玲玉.指手画脚:洋夷竟称帝王师——以法权会议报告书及费唐法官报告书为中心[J].法律文化研究.2010

[5].张玲玉.制作主权:法权会议与近代法学话语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

[6].杨天宏.北洋外交与“治外法权”的撤废——基于法权会议所作的历史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5

[7].张洪武.民族主义与领事裁判权——以法权会议为个案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2

[8].李光一.一九二五年——一九二六年的关税会议与法权会议[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

[9].顾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关税会议”与“法权会议”[J].历史教学.1957

标签:;  ;  ;  ;  

法权会议论文-王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