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化模式论文-刘胜

人本化模式论文-刘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本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本化,苗医药,侗医药

人本化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胜[1](2015)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本化"属性尤其应该受到重视。黔东南州民族医学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和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以及贵州省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非遗项目黔东南州的侗族大歌所面临的传承人危机,让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重大挑战。因此,建立市场化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实现"大众—边缘—大众"的转型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金太军,张振波[2](2015)在《城镇化模式的人本化重塑:基于风险社会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传统城镇化模式下社会风险的生成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具有时空交迭态、地域交叉性的典型特征,处于多重结构转型与多元利益并存的时代场景中。传统城镇化模式对于人本化核心的偏离,从根本上压缩了社会张力的弹性空间,缩短了人的心理机制放大为社会风险的运作距离。故而,对于传统城镇化模式下社会风险的生成分析,离不开对人的社会心理运作机制的关注。社会心理是社会结构系统诸要素中最敏感的综合感应器和"温度计",对社会生活的任何轻微波澜都会自发地、直接地、迅速地做出反应,并对社(本文来源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期刊2015年02期)

刘俞彤,亓秀斌[3](2014)在《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本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显得日益严重和突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本化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我教育和管理,切实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09期)

金太军,张振波[4](2014)在《城镇化模式的人本化重塑:基于风险社会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镇化为主体战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极速带来资源要素的空间重配,虽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和城市规模的外显式扩张,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日益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多领域呈现弥散态势,集中表现为文化失范与价值冲突、权力贫困与阶层分化、进取冲动与阶层固化以及管理失序与体制失场,这将使中国社会可能长期呈现"风险社会"状态。应重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模式,具体包括: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归属感与社会认同度;深化城乡互融机制,塑造基于人的公共服务覆盖体系;构建新型产城关系,增强城镇化主体的动力与活力。(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陈学凤,糜红缨[5](2010)在《高校师德建设人本化模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的师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师德建设中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正视教师作为人的理性及情感需要,把广大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其依靠内在的约束成为学术精深、品行高尚的教师。(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10年11期)

人本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传统城镇化模式下社会风险的生成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具有时空交迭态、地域交叉性的典型特征,处于多重结构转型与多元利益并存的时代场景中。传统城镇化模式对于人本化核心的偏离,从根本上压缩了社会张力的弹性空间,缩短了人的心理机制放大为社会风险的运作距离。故而,对于传统城镇化模式下社会风险的生成分析,离不开对人的社会心理运作机制的关注。社会心理是社会结构系统诸要素中最敏感的综合感应器和"温度计",对社会生活的任何轻微波澜都会自发地、直接地、迅速地做出反应,并对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本化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胜.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人本化”模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金太军,张振波.城镇化模式的人本化重塑:基于风险社会视域[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5

[3].刘俞彤,亓秀斌.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本化模式[J].科技视界.2014

[4].金太军,张振波.城镇化模式的人本化重塑:基于风险社会视域[J].南京社会科学.2014

[5].陈学凤,糜红缨.高校师德建设人本化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

标签:;  ;  ;  ;  

人本化模式论文-刘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