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效率论文-李娜,杨菁,张伟,尹卫

脱氮效率论文-李娜,杨菁,张伟,尹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氮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碳源,生活污水,脱氮效率,总氮去除率

脱氮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杨菁,张伟,尹卫[1](2019)在《混合碳源添加对生活污水脱氮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生活污水处理反硝化过程因碳源不足而影响污水脱氮效率的问题,以氧化沟混合液为研究对象,将其取回后以好氧、兼氧、厌氧的顺序对其处理,处理时间以好氧:兼氧:厌氧比例为5:2:1,在兼氧处理前添加一定量的植物碳源,研究其对污水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碳源会提高污水的脱氮效率,其中油菜杆和小麦杆1:1比例的混合碳源添加效果最佳,最佳反硝化处理时间为8h。(本文来源于《青海环境》期刊2019年03期)

杨素钦[2](2019)在《工业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效率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生物脱氮工艺按照运行性能、构筑物组成以及运行操作形式可以分成固着型生物膜法以及悬浮型活性污泥法。为了探究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效率,选择更加合适的生物脱氮方法,对叁种不同的生物脱氮方法进行了对比,为污水处理厂脱氮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9年07期)

蒲帅,徐栋,童伟军,王琦,陈迪松[3](2019)在《曝气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低的问题,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不同位置投加释氧材料,以此探究曝气位置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地下层曝气,TN去除率最高;在湿地上层曝气,NH_4~+-N去除率最高。TN的去除率并非完全取决于氨氮的去除率,有机氮的去除也影响着TN去除率。曝气位置还影响湿地脲酶活性,下层曝气的湿地脲酶含量最高,为60.37μg/g;中层曝气的湿地脲酶含量最低,为26.72μg/g。此外,各系统脲酶活性与TN去除率相关。(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1期)

袁书林[4](2018)在《叁段进水对3AO-MBBR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AO-MBBR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设置预缺氧区,试验表明,这样能有效提高总磷的去除效率。叁段进水不同占比的试验表明,最佳的进水占比为:预缺氧段10%,厌氧段40%,缺氧段50%。最佳叁段进水较单点进水TN去除效率提高21.6%;TP去除效率提高30.3%,出水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12期)

朱文婷,刘楹楹,丁闯,于淼,刘金根[5](2019)在《3种新型生态净化材料的脱氮效率及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现场实验,对比生物绳(B-R)、生物毡(B-B)和碳素纤维生态草(B-G) 3种新型生态净化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氮素净化能力,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材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探讨其脱氮机理。结果表明:所选择的3种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均能显着降低水体中氮素浓度,其净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物绳>生态草>生物毡。生物绳和生态草表面富集的生物量更多,且生态草(夏19. 07%,冬18. 64%)和生物绳(夏18. 87%,冬18. 16%)表面功能属的相对丰度要高于生物毡(夏12. 45%,冬15. 17%)。在材料表面起脱氮作用的功能属主要包括Nitrospira、Flavobacterium、Acidovorax、Pseudomonas,Hydrogenophaga等。(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张嘉辉,王武强,王春,刘小真[6](2018)在《低碳氮比污水投加Fe~0、Fe~(2+)协同活性污泥脱氮效率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许多城市污水属于典型的低碳氮比污水,低碳氮比污水本身所能提供的碳源已经不能满足高效脱氮的要求。以强化活性污泥脱氮性能为目的,本文探究了Fe~0、Fe~(2+)及其投加剂量对活性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0和Fe~(2+)对活性污泥脱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Fe~0投加浓度为0.1g/L时,硝态氮去除率最高(35%),比不添加Fe~0时脱氮效率提高了5%。当Fe~(2+)投加浓度为0.05g/L时,硝态氮去除率最高(43%),比不添加Fe~(2+)时脱氮效率提高了8%。(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34期)

李文达,孙震宇,周继军[7](2018)在《A~2/O及倒置A~2/O工艺脱氮效率的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物料衡算原理,对A~2/O及倒置A~2/O工艺的脱氮效率进行了严密的数学推导,得出了脱氮效率的计算公式。提高混合液回流比r_n和污泥回流比r_w,降低污泥龄θ_c,可提高脱氮效率,但为了维护处理系统的经济、高效地运行,这些参数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赵鑫,刘芳,赵研,胡筱敏[8](2018)在《C/N对好氧反硝化菌强化的SBR脱氮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2株具有良好的好氧反硝化能力的假单胞菌对序批式反应器(SBR)进行生物强化,连续运行61 d,探讨进水C/N变化对微生物强化SBR内微生物菌群和其脱氮效率的影响.随着C/N降低,反硝化效率明显降低,但是经强化的SBR的反硝化效率始终优于对照组,向活性污泥中接种好氧反硝化细菌后,NO-3-N去除率最高提升14.1%,使用纯菌构建人工菌群可将NO-3-N去除率提高22.6%.使用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强化可以提升反硝化细菌所占比例,促使其迅速成为优势功能菌群,缩短系统的启动周期,大幅提高系统的反硝化效率,并且提高菌群结构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该技术在处理C/N>10∶1的含硝酸盐的污水时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蒲帅,徐栋,童伟军,王琦,陈迪松[9](2018)在《曝气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低的问题,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不同位置投加释氧材料,以此探究曝气位置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位置(上层、中层、下层)影响垂直流湿地的NH_4~+-N去除率和TN去除率,在湿地下层曝气,系统的TN去除率最高;在湿地上层曝气,NH_4~+-N去除率最高。各系统TN去除率与NH_4~+-N去除率随时间变化的不一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TN的去除率并非完全取决于氨氮的去除率,有机氮的去除也影响着TN去除率。曝气位置影响湿地脲酶活性,下层曝气的湿地脲酶含量最高,为60.37 ug N/g基质;中层曝气的湿地脲酶含量最低,为26.72 ug N/g基质。此外,发现各系统脲酶活性与TN去除率相关。(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8-08-03)

张燕,刘雪兰,王月明,井庆川,伏春燕[10](2018)在《不同进水浓度对组合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低、中、高3种不同进水浓度对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的组合人工湿地(表面流-水平流)氮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总氮(TN)为240 mg/L,化学需氧量(CODCr)为490 mg/L的高浓度进水条件下该湿地系统能正常运行,并有效去除氮和有机质,9月份湿地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高于7月份。该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受水力停留时间及进水浓度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脱氮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生物脱氮工艺按照运行性能、构筑物组成以及运行操作形式可以分成固着型生物膜法以及悬浮型活性污泥法。为了探究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效率,选择更加合适的生物脱氮方法,对叁种不同的生物脱氮方法进行了对比,为污水处理厂脱氮工作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氮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娜,杨菁,张伟,尹卫.混合碳源添加对生活污水脱氮效率的影响[J].青海环境.2019

[2].杨素钦.工业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

[3].蒲帅,徐栋,童伟军,王琦,陈迪松.曝气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

[4].袁书林.叁段进水对3AO-MBBR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脱氮除磷效率的影响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

[5].朱文婷,刘楹楹,丁闯,于淼,刘金根.3种新型生态净化材料的脱氮效率及机理分析[J].环境工程.2019

[6].张嘉辉,王武强,王春,刘小真.低碳氮比污水投加Fe~0、Fe~(2+)协同活性污泥脱氮效率对比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

[7].李文达,孙震宇,周继军.A~2/O及倒置A~2/O工艺脱氮效率的计算与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8

[8].赵鑫,刘芳,赵研,胡筱敏.C/N对好氧反硝化菌强化的SBR脱氮效率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蒲帅,徐栋,童伟军,王琦,陈迪松.曝气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研究[C].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8

[10].张燕,刘雪兰,王月明,井庆川,伏春燕.不同进水浓度对组合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脱氮效率论文-李娜,杨菁,张伟,尹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