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化反应论文-白会宁

氨基化反应论文-白会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基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反应机理,选择性,邻碳硼烷

氨基化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白会宁[1](2019)在《B-H键的活化/功能化和炔烃的分子间芳基氨基化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理论与计算化学方法研究反应机理大大拓展了量子化学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成为探究反应机制细节信息和选择性产生根源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论文围绕B–H键的活化/功能化和炔烃的分子间芳基氨基化反应,针对叁个具体反应开展了详细的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研究。论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理论与计算化学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背景和进展;第二章详细论述了铱催化碳硼烷B(3,6)–H位硼化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的理论研究。第叁章讨论了利用游离的HBCy_2或N,O-螯合的Ir(I)络合物捕获的HBCy_2实现不饱和键硼氢化的反应机理,并揭示了化学选择性发生反转的原因;第四章介绍了关于无金属催化条件下炔烃分子间芳基氨基化的Z选择性的理论研究;第五章是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以下是对叁个具体课题的简单介绍:一、铱催化碳硼烷B(3,6)–H位硼化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的理论研究2017年,谢作伟院士课题组报道了邻碳硼烷B–H位选择性硼化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优良的产率和高区域选择性,成功实现了铱催化邻碳硼烷B(3,6)–H位的直接硼化。在本课题中,我们使用DFT方法详细地研究了该反应可能的催化机理和区域选择性来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Ir(III)络合物是真正的催化剂,而不是实验中假设的Ir(I)络合物。每个硼化循环都是通过两个连续的氧化加成-还原消除过程发生的,并生成了不常见的高价Ir(V)络合物中间体。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由第一个氧化加成步骤中决定。通过理论计算证实,我们所考查的两种主要反应构象具有竞争性,C–H...O氢键和B–H...O“相互作用”的不同分布是导致两种反应构象具有不同能量的主要原因。定域化轨道定位函数(LOL)分析证实了邻碳硼烷具有26电子离域结构,这是导致这一系列碳硼烷(阴离子)具有芳香性和特殊的化学稳定性的主要原因。该高度离域的电子结构与两个相邻碳中心的诱导效应的协同作用使得B(3,6)–H位最缺电子,因而成为与Ir(III)络合物发生氧化加成反应最有利的位点,同时也被认为是本章标题反应区域选择性产生的根源。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实验科学家合理设计具有更高区域选择性的催化剂以实现碳硼烷的功能化反应具有重要意义。二、N,O-螯合的Ir(I)络合物使硼氢化反应化学选择性反转的理论研究虽然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可以使含有多种不饱和底物的硼氢化反应的化学选择性发生反转的事实已被广泛报道,但是鲜有关于反转原因的研究。在本课题中,我们通过详细的DFT理论计算,对利用游离的HBCy_2或通过N,O-螯合的Ir(I)络合物捕获的HBCy_2与多种E–C多重键(E=CH,CH_2,O,N等)硼氢化反应的机理和化学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使用游离的HBCy_2时,在四中心过渡态之前应该先形成叁中心π络合物。Ir(I)络合物捕获HBCy_2后,首先形成半稳定的金属杂环Shimoi型中间体,其中含有δ-[M]...H–B抓氢键。然后,E–C官能团插入到δ-[M]...H–B键之间(而不是插入到P=O...B之间),随后发生氢转移和E–C不饱和键的硼化,最后是产物的脱除,并伴随催化剂的再生。其中,氢转移步骤被证实为速率决定步骤。根据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分析,具有典型离域π电子的烯烃倾向于与HBCy_2的准π型LUMO轨道产生更有效的重迭,但是芳香族取代基可以显着降低其反应性。极化的羰基有利于与金属中心形成σ配位,而非极化的烯烃官能团则更倾向于形成π配位。σ配位的优越性导致醛比烯烃更优先发生硼氢化反应。因此,过渡金属的参与改变了硼氢化试剂的性质,进而导致与之优先键合的基团发生变化是导致化学选择性反转的主要原因。叁、无金属催化条件下炔烃分子间芳基氨基化的Z选择性理论研究过渡金属催化炔烃的氢化或碳胺化通常产生顺式烯胺,即氢或不饱和碳与胺位于烯烃键的同一侧。最近,Greaney课题组报道了无金属催化条件下的炔烃分子间芳基氨基化反应,生成了氨基和芳基处于反式结构的四官能团化的烯胺。通常认为该反应是通过Smiles重排机理发生,但是依据该机理很难理解为何反式烯胺是主要产物(Z选择性)。在本课题中,我们详细研究了该芳基氨基化反应的机理,并深入讨论了Z选择性的来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Smiles重排机理能够在实验条件下发生,但是相对于Smiles重排机理,我们提出的另一种阴离子加合物转化的新机理能垒更低,且能更合理及充分地解释添加剂K_2CO_3的作用。分析表明,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应该由能量最占优势反应路径(机理I中的CTI-first路径和机理II中的QZ路径)的关键步骤能垒差异(动力学)控制。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在K_2CO_3的辅助下发生的E型产物的异构化。(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严小璇,蓝文贤,王春喜,曹春阳[2](2018)在《基于人源APOBEC3G与ssDNA复合物结构的双胞嘧啶脱氨基化反应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源APOBEC3G (A3G)蛋白是一种单链DNA脱氨基化酶,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HIV-1)及其它逆转录病毒与逆转录子的复制。大部分APOBEC3家族蛋白仅能催化5’-TC-3’基序中的一个胞嘧啶脱氨基化,但A3G的催化结构域(A3G-CD2)却能在逆转录过程中,对反应中心为5’-CCC-3’的病毒c DNA链中的两个胞嘧啶按照3’->5’的方向定向催化脱氨基化。但由于A3G连续进行两个胞嘧啶的脱氨基化反应过程迅速,难以捕捉到稳定的(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2)

朱晨丹[3](2018)在《选择性碳氢键氨基化与芳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热门的方向之一,对于高区域选择性和高立体选择性的追求贯穿有机化学发展的始终。碳氢(C-H)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化学键,C-H键的选择性活化是合成化学中的重要部分。C-H键的直接官能团化反应是快速、高效构建碳-碳、碳-杂键的重要手段。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开发C-H键的活化断裂,及其官能团化反应。基于文献和实验研究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选择性C-H胺化反应和芳基化反应。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立体专一性的C-H胺化反应,对映选择性的钯催化的分子内α-芳基化的去对称化反应,钯催化的邻碘二芳基化合物的二聚环化反应选择性生成四苯并环辛四烯骨架或1-苯基叁亚苯骨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饱和氮杂环化合物是生物活性分子中普遍存在的结构片段,包括许多生物碱天然产物和药物。合成氮杂环化合物最有效的方法是分子内的C(sp3)-H胺化反应,用氮原子去取代C(sp3)-H上的氢原子构建来C-N键。我们利用碘代芳烃催化的分子内叁级C-H胺化反应,开发了一种新的Y-内酰胺的合成方法。利用简单的有机催化剂和m-CPBA作为氧化剂,可以在短时间内和温和条件下有效地实现这一转化。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该反应可能的途径涉及碘鎓阳离子中间体,并通过协同的C-H活化/C-N键形成过渡态进行。因此,可以使用这种方法立体专一性地构建手性季碳中心,实现了“手性记忆”的策略。第二部分:高含氧和密集取代的二环[m.n.1]骨架是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基元中非常重要的结构单元。在这些化合物中,大多都含有与桥联的酮相邻的季碳中心。钯催化的分子内羰基化合物的α-芳基化是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受此启发,我们研究了一种高度对映选择性的Pd催化的1,3-二酮的分子内α-芳基化的去对称化反应,利用这一反应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具有含多个立体中心的官能化的二环[m.n.1]结构,其中,产生的羰基化合物α位的三级碳手性中心,因为受到刚性骨架结构和张力的影响可以保持立体手性结构防止外消旋化。讨论了平面手性和中心手性对这一对映选择性转化和产物立体化学结构的不同影响。将开发的策略运用在了天然产物(-)-parvifoline的对映选择性全合成之中,作为关键步骤高选择性地引入了目标产物的手性中心,证明了这一反应的实用性。这一策略可为发展钯催化的新的不对称反应提供借鉴和参考,并能为更多其他的天然产物的不对称合成提供有效手段。第叁部分:芳基-芳基键的形成是有机合成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合成中,形成芳基-芳基键的直接芳基化反应已经成为与传统交叉偶联反应相比非常有吸引力的替代策略。我们研究了通过直接C-H芳基化同时构建两个芳基-芳基键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用Pd(OAc)2作为催化剂,不需要配体,在空气下进行反应。反应过程涉及两个C-H键的活化和两个C-I键的断裂,以及八元环的形成。这种钯催化的直接芳基化和邻碘化合物的环化反应成为构筑柔性π-共轭的环辛四烯的少数有效方法之一。利用这一方法快速合成了一系列的π-共轭的环辛四烯化合物。初步的反应机制探索表明,可能经历了 Pd(IV)螺环中间体。这一发展将有助于合成和材料化学家更快速容易地合成各种四苯并环辛四烯。第四部分:由于稠合多环芳烃(PAHs)的电子密度高、电子能级的最高已占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轨道(LUMO)之间的间隙窄、氧化还原电位低、π-π堆积能力强、芳香性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PAHs作为原子级精确的石墨烯片段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最近,C-H活化技术作为一种可靠的策略,也受到了高度关注,它可以更加有效和快速地从小芳烃获得多环芳烃。我们研究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构建1-苯基叁亚苯结构的化合物,通过Pd催化的邻碘二芳基化合物的二聚环化反应实现转化。反应过程包括两个C-H键和两个C-I键的断裂以及苯环的形成。我们讨论了 1,6,11-叁氯-4-(4-氯苯基)叁亚苯(TCCT)作为构建模块,采用先后期芳基化再脱氢环化的两步方案,开发了完全稠合的小石墨烯纳米带的合成策略。初步探索了反应机制,排除了 Pd(IV)螺环中间体的可能。考虑到π-系统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应用,该反应和合成策略能简化石墨烯纳米带的合成和结构修饰。(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5)

高延峰[4](2018)在《钯—螺茚膦恶唑啉不对称催化烯丙基氨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对称催化方法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在药物、香料及天然产物合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烯丙基氨基化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收率高。自1994年Pfaltz报道钯/膦-恶唑啉配体不对称催化烯丙基氨基化反应以来,不对称催化烯丙基氨基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不对称烯丙基氨基化反应已成为构建手性胺类化合物最有效的合成方法之一。针对现有膦-恶唑啉配体催化某些底物反应对映选择性低,通过分析该类配体及其与金属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受螺环化合物结构刚性的启发,本文提出采用螺环结构固定苯环骨架与恶唑啉环的空间构型,将恶唑啉环上手性中心与螺碳结合,使恶唑啉环与苯环保持垂直构型,设计合成了一种刚性结构的螺环骨架膦-恶唑啉配体,并研究将其与金属钯络合物催化不对称烯丙基氨基化反应。以邻溴苯乙酮为原料,经α-亚甲基化反应、亲电加成以及分子内傅克烷基化反应合成了7-溴-1-茚满酮,对影响反应总收率关键步骤的邻溴苯乙酮α-亚甲基化反应进行了优化。探讨了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铵盐类型等条件对邻溴苯乙酮α-亚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7-溴-1-茚满酮的优化合成路线与工艺条件;以7-溴-1-茚满酮为原料,经S-苯甘氨醇手性底物辅助诱导、叁甲基硅氰亲核加成、四乙酸铅氧化和硼烷还原等反应合成了叁种具有不同空间位阻的刚性结构螺茚膦-恶唑啉配体,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叁种螺茚恶唑啉配体的光学纯度均达到100%。以合成的叁种手性配体研究了钯-螺茚膦恶唑啉不对称催化烯丙基氨基化反应。通过探索溶剂、温度、底物浓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催化体系和反应条件,并在该条件下探究了不同亲核试剂和不同烯丙基醋酸酯底物对不对称烯丙基氨基化反应的影响。通过与已知化合物比较分析,确定了烯丙基化产物的绝对构型。研究发现,芳香胺为亲核试剂的反应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和较低,烷基胺为亲核试剂反应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明显提高,其中以正丁胺为亲核试剂时效果最佳,反应ee值可达97.3%,表明亲核试剂亲核能力增加可提高反应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对不同底物的研究发现,烯丙基醋酸酯底物苯环上连有取代基时反应对映选择性略有降低,而以两末端不对称的4-苯基丁-3-烯-2-乙酸酯为底物时,反应ee值明显降低,表明烯丙基底物空间位阻对反应对映选择性影响较大,催化剂对小位阻烯丙基底物的选择性较低,以大位阻的1,3-二苯基烯丙基醋酸酯为底物时,反应对映选择性明显增加。将钯-螺茚膦恶唑啉催化不对称烯丙基氨基化反应产物的结果与其它膦恶唑啉-钯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氨基化反应文献结果比较,所设计合成的具有刚性骨架的膦-恶唑啉配体具有催化活性高和对映选择性好的优点,为丰富该类配体的理论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4)

王茂林[5](2017)在《喹啉N-氧化合物α-酰胺化和氨基化反应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喹啉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天然产物及功能材料中。喹啉衍生物表现出潜在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生物防腐、抗疟疾、抗菌等领域。此外,喹啉衍生物在分子识别、材料、配位化学等领域用途广泛。因此,喹啉的衍生物的合成已经成为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喹啉N-氧化合物的官能化因其具有反应活性高、区域选择性好、易转化等优点已成为合成喹啉衍生物的重要方法。针对喹啉N-氧化合物的官能团化,本论文将详细介绍我们基于喹啉N-氧化合物合成喹啉衍生物的研究上取得的结果。论文包括以下叁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综述了喹啉衍生物的用途、喹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喹啉N-氧化合物官能团化反应的研究成果及进展。论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一种简单、高效合成α-酰胺喹啉的方法。该方法以喹啉N-氧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为反应底物在以叁氯化铁作为促进剂,120℃反应12h为最佳条件以高达95%的收率合成了一系列α-酰胺喹啉化合物。目标产物的高收率,反应简单、易处理、原子利用率高是该方法的主要优点。论文的第叁部分介绍了铜催化的喹啉N-氧化合物和DMF反应合成N,N-二甲基-α-喹啉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由喹啉N-氧化合物出发一步实现了喹啉α位的氨基化,不需要额外的将喹啉N-氧化合物还原,具有简单、高效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1)

周鹏,邱会华,潘泓成,施继成,周建敏[6](2016)在《Cu(Ⅱ)/O_2体系中α-唑取代酮与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的α-羟氨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α-唑取代酮与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TEMPO)的α-羟氨基化反应.室温条件下,以廉价二价铜盐为催化剂,以空气为氧化剂,α-唑取代酮与TEMPO发生了α-羟氨基化反应,生成了一系列烷氧基胺化合物.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催化剂廉价、氧化剂环保、反应效率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6年07期)

张磊,韦兴存,张少奎,张明权,王得印[7](2015)在《二氟氨基化反应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化合物中引入含能二氟氨基基团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四氟化肼(N的游离基反应法、二氟胺(HNF的烃基化反应法、直接氟化法等。新型二氟氨基化试剂的开发有力地推动了新型二氟氨基化合物的研制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5年01期)

付临安[8](2013)在《铁在催化醚键的氨基化与烯丙基化反应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新型、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一直是化学家们关注的研究方向。近几年,铁催化反应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方面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相对金、银、钯等贵金属催化剂而言,铁催化反应是目前催化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铁催化剂具有低毒性,价格低廉,容易制备,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利用铁及其化合物催化反应不仅可节省贵金属的消耗以降低成本,而且可减少对环境污染。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于铁的催化性能。本文论文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工作中,简要的综述了:铁及其化合物的催化反应的近现代发展的情况;介绍一些铁催化剂在化合物合成中的实际应用及相关机理方面的研究。在第二部分工作中,发展了铁催化合成氮烷基、烯丙基与氰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氮烷基化合物的合成,采用醚和胺在铁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得到;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采用醚和烯丙基叁甲基硅烷在铁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得到;氰基化合物采用醚和叁甲基硅腈在铁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得到。在研究铁催化反应中,总共合成出47种化合物,其中发现了24种是新的化合物,这些已知的化合物,都经H-NMR分析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新化合物也都经过了H和C-NMR、HRMS分析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利用这样一种高效的,对环境友好的方法,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较高收率的合成了一些氮烷基、烯丙基与氰基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3-04-01)

祁红林[9](2013)在《间接阳极氧化芳基硼酸的硝基化、羟基化和氨基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硼酸发生的硝基化反应、羟基化反应和氨基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上是非常重要的反应。但传统合成方法的条件较为苛刻,一般需要催化剂、氧化剂、高温和较长的反应时间等。改善传统合成条件的缺陷和不足,实现该类反应的绿色合成,对有机合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化学有机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易控、环境友好型等优势,使其在受到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关注。本论文综述了间接阳极氧化合成的研究进展,揭示了阳极氧化合成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芳基硼酸进行原位硝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并详细说明了芳基硼酸羟基化反应和氨基化反应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本课题对于在阳极氧化过渡金属,得到高价态的金属来催化芳基硼酸的原位官能团转化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本课题首先研究了通过阳极氧化五水硝酸铋发生芳基硼酸的原位硝基化反应,分别从硝基源、溶剂、电解质和电流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研究表明,在单池反应瓶中,以铂片为阴极和阳极,乙腈为溶剂,电解质为0.4M四丁基氟硼酸铵,五水硝酸铋为硝基源,恒流10mA,以芳基硼酸为底物,可以得到较好的硝基苯类化合物。我们拓展了一系列的含有各种取代基的芳基硼酸化合物,都能得到不错的产率。本课题接着研究了通过阳极氧化的铜发生的芳基硼酸的原位羟基化反应和原位氨基化反应,首先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单池反应瓶中,利用叁电极体系,铜片作为阳极和阴极,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饱和硝酸钾溶液作为溶剂,以苯硼酸为底物,在0.13M氨水,恒压0.6V条件下得到苯酚类化合物;在1.44M氨水,恒压0.1V条件下得到苯胺类化合物。对于该类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对照实验,发现通过阳极电氧化生成的芳基铜配合物是反应的决速步骤,在羟基化反应中有叁价铜配合物生成,在氨基化反应中有二价铜配合物生成。(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吕良忠,徐欢,丁元华,刘伟,袁宇[10](2012)在《纳米氧化铜催化碘代芳烃的氨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硝基化合物还原制备芳香胺中反应条件苛刻、适用范围较小、副产物较多、产品质量欠佳等缺陷,研究出一种以纳米氧化铜为催化剂、氨水为氨源且无配体参与的一步合成芳香伯胺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价廉、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为芳香胺的合成增添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氨基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源APOBEC3G (A3G)蛋白是一种单链DNA脱氨基化酶,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HIV-1)及其它逆转录病毒与逆转录子的复制。大部分APOBEC3家族蛋白仅能催化5’-TC-3’基序中的一个胞嘧啶脱氨基化,但A3G的催化结构域(A3G-CD2)却能在逆转录过程中,对反应中心为5’-CCC-3’的病毒c DNA链中的两个胞嘧啶按照3’->5’的方向定向催化脱氨基化。但由于A3G连续进行两个胞嘧啶的脱氨基化反应过程迅速,难以捕捉到稳定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基化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白会宁.B-H键的活化/功能化和炔烃的分子间芳基氨基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严小璇,蓝文贤,王春喜,曹春阳.基于人源APOBEC3G与ssDNA复合物结构的双胞嘧啶脱氨基化反应的机理研究[C].2018第二十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3].朱晨丹.选择性碳氢键氨基化与芳基化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8

[4].高延峰.钯—螺茚膦恶唑啉不对称催化烯丙基氨基化反应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5].王茂林.喹啉N-氧化合物α-酰胺化和氨基化反应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7

[6].周鹏,邱会华,潘泓成,施继成,周建敏.Cu(Ⅱ)/O_2体系中α-唑取代酮与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的α-羟氨基化反应研究[J].有机化学.2016

[7].张磊,韦兴存,张少奎,张明权,王得印.二氟氨基化反应综述[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5

[8].付临安.铁在催化醚键的氨基化与烯丙基化反应中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9].祁红林.间接阳极氧化芳基硼酸的硝基化、羟基化和氨基化反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10].吕良忠,徐欢,丁元华,刘伟,袁宇.纳米氧化铜催化碘代芳烃的氨基化反应[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标签:;  ;  ;  ;  

氨基化反应论文-白会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