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系类型论文-黄虎妹

区系类型论文-黄虎妹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系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种子区系,屏南县

区系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黄虎妹[1](2019)在《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结果表明:福建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可划分为9个植被型,14个群系,18个群丛。保护区内种子植物主要由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壳斗科、樟科等组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2期)

林强,王一楷,肖海燕,陈志彪,陈善沐[2](2019)在《福建省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下河岸带植物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省主要水系河岸带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沿河流线路选取代表性河段设置大样方的方法,对自然、人工-自然和人工植物配置类型下福建省河岸带植物的组成和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外调查共记录福建省河岸带植物125科382属560种,其中被子植物分别占总科、属、种数的88.8%、94.8%和95.4%,是河岸带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下,菊科、禾本科和大戟科是福建省河岸带植物的优势科,醉鱼草属和榕属植物是优势属。适度的人工配置介入使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加,但完全由人工实施的植物配置则呈现出植物集中在某些科属而忽视一些小科属物种的问题。与福建省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匹配,福建省河岸带植物区系主要以热带、泛热带和东亚区系为主,同时有一定的北温带分布,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下的植物区系构成相近,符合福建省本地的自然环境。(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3期)

张玉斌,张书瑜,王惠萍[3](2019)在《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类群组成、区系分布及其与植被类型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查清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昆虫种类组成及昆虫区系特征,采用实地踏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方内和踏查线路中出现的所有昆虫个体均采集标本并鉴定,统计昆虫种类,确定其目、科、属的区系地理成分。结果表明:分布于该保护区的昆虫有7目25科61属88种。保护区最多是鳞翅目、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其科、属和种数分别占全部科、属和种数的28.00%、45.90%和44.31%,32.00%、21.31%和18.18%,12.00%、11.47%和19.32%,其他目的属数和种数占比都小于10%。(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彭华,杨湘云,蔡燕红,李晓明[4](2019)在《浙江海岛广布优势植被类型的植物区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海岛具有较丰富的种子植物区系,也具有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的类型,是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研究的重要区域,为了丰富对该区域地带性灌丛的认识,对东海范围的浙江岛屿进行野外调查,并对其植被类型中优势的各层植物种类进行区系学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范围的浙江岛屿上发现了广布的暖温性常绿灌丛,主要有滨柃灌丛,柃木灌丛和海桐灌丛;从这类灌丛120种优势和常见维管束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中的中国-日本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3大类中;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了它的区系成分具亚热带性质;同时还存在一些原生植被破坏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落叶灌丛,如野桐灌丛、化香灌丛、盐肤木灌丛等居于其间。作为次生演替研究的理想场所,且是重要中国-日本海滨类群聚集的场所,浙江海岛灌丛具有不同层次的保护生物学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郭大顺[5](2018)在《再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考古学研究区域文化,影响较大的是由苏秉琦先生提出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这一理论将中国先秦时期人口密集地区分为六大区系,强调各区发展水平相近,相互影响,又以四周向中原汇聚为主导方向。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古代中国与世界接轨两大课题,前者视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传统礼制起源及其传承为文明起源的主要标志和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根本原因,后者则在将中国古文化归纳为东西格局的前提下,分别与欧亚大陆和环太平洋地区各自的个性及共性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人类文明一元性"的预言。(本文来源于《地域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曹兵武[6](2018)在《从苏秉琦看考古学的中国化之路——兼谈从疑古西化到中国早期文化区系类型学与多元一体说》一文中研究指出题记:考古学的中国路就是科学之路、发现之路以及中华民族与文明的认知之路,也是一条文化的传承之路和民族的复兴之路。中华民族从远古一路走来,还要向着远方继往开来不断探索走下去。关于是否存在以苏秉琦为代表的中国学派考古学,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议题~①。但是了解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以及考古学的中国化过程中,苏秉琦先生则可称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8年03期)

王立凤,许丽颖,曲秀春[7](2018)在《我国东北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分布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明我国东北木本植物区系的性质及特点,为相关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2006-2017年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对我国东北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分布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北有野生木本植物51科129属422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23种,被子植物47科121属399种。该区地理成分多样,其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属有94属,占全区总属数的74.60%,其中北温带分布占温带属数的53.19%,是该区温带属的核心;温带分布种有360种,占总种数85.51%,是区系组成的主体,其中,我国-日本分布、东北分布和我国东部分布共占温带分布种的55%,是温带分布种的核心。(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杨硕[8](2018)在《养殖方式和绒山羊类型对瘤胃产甲烷菌及相关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绒山羊产业是内蒙古主要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的养殖模式主要以自然放牧为主,但仅靠放牧饲养不仅影响其生产性能,还会产生较多甲烷,造成能量浪费。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养殖方式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发酵性能、产甲烷菌及其相关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大青山和阿尔巴斯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模式,从瘤胃发酵特性、产甲烷菌及其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和产甲烷菌菌群特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青山补饲组(RS2组)瘤胃液pH为7.19低于大青山自然放牧组的7.46(RS1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同在放牧条件下,大青山型羊(RS1组)、阿尔巴斯型(RS3)瘤胃液pH值分别为7.46、7.21,差异不显着(P>0.05)。3组氨态氮(NH_3-N)浓度分别为5.56 mg/dL、10.59mg/dL、5.91 mg/dL,RS1与RS2差异极显着(P<0.01),而RS1与RS3差异不显着(P>0.05)。补饲大青山绒山羊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分别为38.65 mmol/L、13.07 mmol/L、6.11 mmol/L均显着高于放牧大青山绒山羊(P<0.05),但2组间的乙酸/丙酸差异不显着(P>0.05);RS1与RS3组间各酸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及其相关微生物数量影响的研究表明:RS2组瘤胃产甲烷菌数量为1.68×10~8个/mL,极显着低于RS1组的1.22×10~9个/mL;而在相同放牧条件下,RS3组的产甲烷菌数量为8.04×10~8个/mL,与RS1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受补饲精料因素的影响RS2组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的数量分别为1.72×10~9个/mL、1.22×10~7个/mL、7.33×10~6个/mL,均低于放牧条件下的2.99×10~9个/mL、8.04×10~7个/mL、1.60×10~7个/mL,但差异不显着;大青山绒山羊与阿尔巴斯绒山羊瘤胃内的纤维分解菌数量不显着。RS1、RS2、RS3组瘤胃原虫的数量分别为2.43×10~6个/mL、1.09×10~6个/mL、1.51×10~6个/mL。随精料的添加有减少趋势,受绒山羊类型影响差异不显着,对内蒙古绒山羊瘤胃产甲烷菌菌群结构的影响的研究表明:RS1组、RS2组、RS3组中每个样品平均含121、187、152个OTUs。RS2组中Chaol指数和ACE指数分别为340、340均显着高于RS1组(224、231)。补饲精料会对瘤胃产甲烷菌菌群结构产生影响,改变各甲烷菌属的比例。但3组瘤胃内的优势产甲烷菌均属于甲烷短杆菌属,分别为47.34%、58.90%、43.28%,其中RS1与RS2组差异显着(P<0.05),RS1与RS3差异不显着(P>0.05)。甲烷微球菌属次之,在3组中分别占5.23%、0.46%、13.40%,RS3组极显着高于RS1组(P<0.01)。另外,甲烷螺菌属为RS2组特有,甲烷囊菌属为RS1组特有,但占有量均很低,分别为0.001%、0.003%。在各组中未知菌属占有很大比例(39.53%-46.97%)。(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朝辉[9](2018)在《河北邢台南大汪村墓地时代证误——以陶器区系类型学研究为依据》一文中研究指出1958年发掘的河北邢台南大汪村墓地的年代应定为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从出土陶器遗存面貌看,该墓地时代可划分为二期五段,一期的早、中两段对应于春秋中期,晚段对应于春秋晚期,以"鬲、豆、罐"为较固定的器物组合;二期的早、晚段对应于战国早期,以"鼎、豆、壶"为较固定的器物组合。从文化区系来看,南大汪村墓地所代表的邯郸区D1组与百家村墓地所代表的D2组具有前后相继的发展关系。正确认知邢台南大汪村墓地的相对年代,对完善该区系陶器及其它遗存的谱系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夏顺颖[10](2018)在《绿汁江流域河谷植被的植物区系与群落类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汁江地处滇中高原,是元江的一级支流。在对绿汁江流域河谷植被进行样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完成该区域植物群落和植物区系的研究工作,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及群落的聚类与排序,并与1989年绿汁江干热河谷植被调查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所调查样方中共有野生植物253种,隶属81科211属(参照《中国植物志》采用的分类系统);其中蕨类植物6科9属13种,种子植物75科202属240种。(2)绿汁江流域种子植物区系明显具备适应旱生环境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性质。所调查样方中,共统计到被子植物75科,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3个变型;202属划分为14个分布类型和15个变型。(3)绿汁江流域河谷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中,乔灌层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自中上游向下游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着;Simpson多样性指数自中上游到中游变化幅度平缓,下游叁江口平均值略高于中上游。乔木层物种丰富度自中上游到中游直至下游呈现种类及数量增多的趋势。中游植被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比上下游高,且灌木层物种数量多。绿汁江流域河谷植被自中上游到下游主要分布的植物群落类型为:干暖性稀树灌草丛群落—干热稀树灌草丛群落—季雨林群落。(4)通过对植物样方进行分类,得到五种植物群落类型。在时间尺度上,本次调查中出现了清香木—扭黄茅群落、虾子花—扭黄茅群落,并未调查到在1989年调查记录中出现的白叶莸—扭黄茅群丛、沙针—扭黄茅群丛中的群落类型。相同的群落类型中,主要伴生种存在差异。样方DCA排序图反映了干扰梯度对植物群落分布具有影响;样方与环境因子的CCA排序图反映出:海拔的变化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但是植被的分布还受到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就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而言,群落高度、群落总盖度与海拔呈负相关;与坡度、坡向也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区系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福建省主要水系河岸带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沿河流线路选取代表性河段设置大样方的方法,对自然、人工-自然和人工植物配置类型下福建省河岸带植物的组成和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外调查共记录福建省河岸带植物125科382属560种,其中被子植物分别占总科、属、种数的88.8%、94.8%和95.4%,是河岸带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下,菊科、禾本科和大戟科是福建省河岸带植物的优势科,醉鱼草属和榕属植物是优势属。适度的人工配置介入使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加,但完全由人工实施的植物配置则呈现出植物集中在某些科属而忽视一些小科属物种的问题。与福建省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相匹配,福建省河岸带植物区系主要以热带、泛热带和东亚区系为主,同时有一定的北温带分布,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下的植物区系构成相近,符合福建省本地的自然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系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黄虎妹.屏南仙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及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2].林强,王一楷,肖海燕,陈志彪,陈善沐.福建省不同植物配置类型下河岸带植物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9

[3].张玉斌,张书瑜,王惠萍.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类群组成、区系分布及其与植被类型关系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9

[4].彭华,杨湘云,蔡燕红,李晓明.浙江海岛广布优势植被类型的植物区系学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9

[5].郭大顺.再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J].地域文化研究.2018

[6].曹兵武.从苏秉琦看考古学的中国化之路——兼谈从疑古西化到中国早期文化区系类型学与多元一体说[J].南方文物.2018

[7].王立凤,许丽颖,曲秀春.我国东北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分布类型[J].贵州农业科学.2018

[8].杨硕.养殖方式和绒山羊类型对瘤胃产甲烷菌及相关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

[9].王朝辉.河北邢台南大汪村墓地时代证误——以陶器区系类型学研究为依据[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10].夏顺颖.绿汁江流域河谷植被的植物区系与群落类型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8

标签:;  ;  ;  ;  

区系类型论文-黄虎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