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非语言知识论文-彭逸红

语言与非语言知识论文-彭逸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与非语言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释意理论,非语言知识,《山居秋暝》,法译

语言与非语言知识论文文献综述

彭逸红[1](2016)在《论释意理论中译者的非语言知识对唐诗“山居秋暝”法译的指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释意理论包含理解、脱离原语言外壳、重新表达叁个步骤,译者要达到这叁个步骤需要具有认知知识,而认知知识包括认知与情感、主题知识和百科知识以及认知语境,同时译者需要充分理解文中的隐喻。而本文中《山居秋暝》是一首典型的唐诗,具有唐诗意义、内容深刻、主题隐晦等特点,在法译时,译者需要具备充分的非语言知识才能完美的完成本诗的翻译。(本文来源于《同行》期刊2016年15期)

冯雪[2](2013)在《释意理论关照下的口译员非语言知识习得》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口译逐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往对于口译的研究多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从对口译中非语言知识的研究相对较少。口译中包含了许多非语言知识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译员认知补充的来源;如果没有译员的认知补充,很有可能会导致口译的失败。论文以释意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从释意理论的内容(理解,脱离源语外壳,表达)和释意理论的实质(意义对等)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释意理论与口译员非语言知识的密切联系,从而提出并探讨了口译员非语言知识习得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04期)

刘云[3](2008)在《非语言知识因素对听力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非语言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听力理解;心理因素,特别是焦虑易导致学生的听力水平大打折扣。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扩展知识面,加强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来源于《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王玲[4](2004)在《非语言知识在阅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国内外语言学家的理论 ,阐明了非语言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 ,提出今后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语篇教学法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04年01期)

伊辉春[5](2003)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理解中的非语言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是外语学习十分重要的途径 ,理解则是阅读的根本目的。在阅读中要实现对语篇意义的理解 ,读者需要至少两方面的知识 :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所谓语言知识 ,是指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等知识。语言知识在阅读理解中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语言知识阅读就无从谈起。(本文来源于《青海医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张宏文[6](2002)在《非语言知识对语篇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入手 ,指出Halliday和Hasan语篇衔接理论之不足 ,并从非语言知识的角度进行阐释 ,对传统语篇衔接理论作必要的补充(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王玲[7](2000)在《素质教育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体现——浅析非语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通过对素质教育与非语言知识的关系、非语言知识的影响因素及语篇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等分析 ,来阐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非语言知识的掌握 ,对提高英语教育效果 ,进而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语言与非语言知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口译逐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往对于口译的研究多重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从对口译中非语言知识的研究相对较少。口译中包含了许多非语言知识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译员认知补充的来源;如果没有译员的认知补充,很有可能会导致口译的失败。论文以释意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从释意理论的内容(理解,脱离源语外壳,表达)和释意理论的实质(意义对等)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释意理论与口译员非语言知识的密切联系,从而提出并探讨了口译员非语言知识习得能力的培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与非语言知识论文参考文献

[1].彭逸红.论释意理论中译者的非语言知识对唐诗“山居秋暝”法译的指导作用[J].同行.2016

[2].冯雪.释意理论关照下的口译员非语言知识习得[J].才智.2013

[3].刘云.非语言知识因素对听力水平的影响[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

[4].王玲.非语言知识在阅读中的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

[5].伊辉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理解中的非语言知识[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3

[6].张宏文.非语言知识对语篇理解的影响[J].开封大学学报.2002

[7].王玲.素质教育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体现——浅析非语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的关系[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标签:;  ;  ;  ;  

语言与非语言知识论文-彭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