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配累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氮肥,水稻,总汞,影响
分配累积论文文献综述
周红韵,徐晓航,杨晨东,韩佳良,许志东[1](2019)在《氮肥对水稻吸收累积汞及其分配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万山汞矿区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露天盆栽试验,设置5种处理组:全尿素肥按生长期3次添加常规施肥对照(CK)、尿素作基肥1次性添加(CN1)、尿素+硝酸钙+硫酸铵作分蘖肥1次性添加(NN2)、尿素+硝酸钙+硫酸铵作穗粒肥1次性添加(NN3)和尿素+硝酸钙+硫酸铵照生长期3次添加(CNN3),探究不同氮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水稻不同部位中汞的质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 5种氮肥处理的水稻生物量无显着变化,但处理组NN2,NN3和CNN3可使水稻结实率增加,其中CNN3组最高可增加9.0%.与CK组相比,其他氮肥处理均能降低水稻对汞的吸收累积,但对水稻各部位的降低效果不同,其中NN3处理下稻米中汞降低最大,达49%, CNN3处理下水稻叶中汞降低最大,达39%.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NN3处理对稻米中汞的吸收累计抑制效果最好,可考虑作为汞污染土壤的农艺调控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袁俊岭,张迪,张启坤,李旭红[2](2019)在《WDM光网中的一种邻域加权累积的波长分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核心传送网中单纤场景下的路由选择与波长分配(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RWA)问题,提出了一种邻域加权累积的波长分配策略。在一条路径上为一个连接请求选择波长时,将网络的所有链路归入当前路径的不同邻域中,然后根据与路径之间的距离为不同邻域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而对每个波长在全网中被占用的个数进行加权累积,最后选择累积值最大的可用波长建立连接。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的阻塞率最低的最大使用(Most-Used)波长分配策略,所提策略具有更低的阻塞率。(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殷山红,姚春霞,张菊,杨海锋,叶少丹[3](2019)在《不同有机肥处理对铜元素在土壤-蔬菜系统的累积及土壤形态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有机肥处理后,Cu在土壤、蔬菜中的累积及土壤Cu的形态转变规律,研究设置了不同有机肥用量处理(CK,0 t hm~(-2);T1,20 t hm~(-2);T2,40 t hm~(-2);T3,60 t hm~(-2);T4,80 t hm~(-2)),每次施用有机肥后分别种植青菜和空心菜各两茬,测定土壤、蔬菜体内Cu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量有机肥处理下,四茬叶菜类蔬菜收获后,土壤中Cu元素总体出现了明显累积;以每茬蔬菜种植前分别施加有机肥量20、40 t hm~(-2)为背景,根据非线性回归拟合模型,预计在第七茬和第六茬蔬菜连作后,土壤中Cu全量可能超过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另外,Cu在叶菜类蔬菜中和土壤含量有同步累积趋势,但第四茬不同处理下蔬菜中Cu含量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且差异显着(P <0.05)。第四茬(有机肥施用1年后)叶菜类土壤中Cu形态总体表现为残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醋酸提取态的规律,菜园土壤短期施用有机肥可降低土壤中的醋酸提取态占全量中的比例,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青菜和空心菜对Cu的富集系数的差异性分析中发现,空心菜对Cu的富集能力显着高于青菜(P <0.05)。四茬叶菜类蔬菜Cu总量分别与其土壤总Cu和醋酸提取态Cu含量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仝淑萍,张宇阳,蔡翠萍,边步云,王东[4](2018)在《农牧一体化生产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累积和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农牧一体化下"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对玉米干物质累积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方法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田养鹅"生产模式对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无明显影响;(2)玉米田养鹅处理下鹅除了蚕食部分下层玉米叶片外,可以起到除草的作用,使养分集中供给玉米,以至于在成熟期与常规处理在净初级生产力上并无显着差异;(3)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累积基本符合Logistic"S"增长,拟合结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8年06期)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李健伟,杨培,张巨松,郭仁松[5](2018)在《机采棉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机采棉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物量、氮素累积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机采棉高产栽培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株型松散品种新陆中54号和株型紧凑品种新陆中75号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适宜机采的株行距配置进行试验,分别为高密度一膜六行(66+10) cm、高密度一膜六行(64+12) cm和低密度一膜四行(64+12) cm。研究其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动态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新陆中54号与新陆中75号在低密度一膜四行(64+12) cm种植模式下,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生物量的积累进入快速增长期起始日、结束日及最大生长速率的时期均提前,其生长特征值与总氮积累量理论值均较大。确保棉株营养器官中氮素的净吸收和净转移量的增加,发挥棉株单株优势,使棉株生长具有较高的氮代谢水平,可有效增加棉株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达到较高皮棉产量(3 307. 8和3 150. 9 kg/hm2)。不同品种间,新陆中54号对新陆中75号而言单株结铃数高出9. 23%,最终皮棉产量高出4. 98%。【结论】在新疆南疆不同品种在机采棉株行距配置间,松散型品种新陆中54号在低密度一膜四行(64+12) cm配置下,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累积特征值较协调,各器官分配比例较合理,使皮棉产量较高。(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陈娟,王少霞,田霄鸿,陈艳龙,朱文玲[6](2019)在《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小麦锌累积分配及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小麦籽粒锌累积、分配及转移的影响,以期为简化小麦籽粒锌强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喷施锌和施农药2个因素,其中喷锌因子分为不喷锌(Zn0)和喷4g/L ZnSO_4·7H_2O(Zn1)2个水平,喷施农药因子分为不喷农药(NS)、喷叁唑酮(Tr)和吡虫啉(Im)3个水平,采用完全方案,共计6个处理。通过测定小麦籽粒全Zn含量,研究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小麦籽粒富锌效果的影响;测定小麦各营养器官(茎秆、叶片和颖壳)全Zn含量和不同形态(可溶和非可溶性)Zn含量,并计算花前和花后Zn吸收量及其向籽粒的转移量,以探讨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Zn在小麦体内转移和分配的影响及机制。【结果】与不喷锌处理相比,无论单独喷锌(Zn1+NS)还是锌与农药配合喷施(Zn1+Tr或Zn1+Im),均能显着提高小麦籽粒干质量及全Zn含量。相较于单独喷锌处理(Zn1+NS),锌与农药配合喷施(Zn1+Tr或Zn1+Im)对籽粒全Zn含量无显着影响,但籽粒干质量均增加17%以上,因而籽粒Zn携出量显着增加。与单独喷锌处理(Zn1+NS)相比,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处理(Zn1+Tr或Zn+Im)小麦茎秆、叶片和颖壳全Zn含量和Zn携出量均显着提高,其中叶片和颖壳增幅大于茎秆。此外,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处理(Zn1+Tr或Zn1+Im)小麦花后Zn吸收量及其向籽粒的转移量均显着高于单独喷锌处理(Zn1+NS)。单独喷锌处理(Zn1+NS)颖壳可溶性Zn占全Zn的比例为60.8%,而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处理(Zn1+Tr或Zn1+Im)颖壳可溶性Zn占全Zn比例均达70%以上。【结论】锌与农药配合喷施不会显着影响Zn肥的籽粒富锌效果,但能提高营养器官对Zn的吸收及有效增加Zn向籽粒的转移及累积。因此,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可作为小麦籽粒锌强化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于天一,王春晓,孙学武,吴正锋,郑永美[7](2018)在《不同产量水平及磷利用效率花生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产量及磷利用效率(简称磷效率)花生品种的干物质及磷素累积、分配特性,为高产及磷高效利用花生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莱西和招远两基点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4个花生品种的产量及磷效率差异,以两指标平均值为基准,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产磷高效(简称双高型)、高产磷低效、低产磷高效和低产磷低效(简称双低型)四大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花生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主要结果】(1)34个品种中有27个的产量及磷效率类型在两试验点表现一致,占供试品种的79.4%,总体表现稳定。(2)当产量类型相同时,花生磷效率主要取决于植株磷浓度及累积量,器官中磷浓度偏高及营养体磷积累过多,是磷低效的主要原因,基于花生磷高效植株适宜的磷浓度为0.49%-0.55%;双高型品种具有较高的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而生物产量与高产磷低效型无显着差异;双低型品种磷收获指数低于低产磷高效型,其多吸收的磷素主要用于茎、叶、针等无经济价值的器官,对产量的贡献较小。(3)与低产型品种相比,生殖体及整株较高的磷累积量以及干物质生产能力是高产品种的显着特征,磷浓度及磷收获指数对产量影响较小。综上,较高的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能力,以及适当偏低的植株磷浓度和适中的磷累积量是高产磷高效花生的主要特征。(本文来源于《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5)
谢军,徐春丽,陈轩敬,王珂,李丹萍[8](2018)在《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各器官碳氮累积和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选取:1)不施肥(CK);2)农民习惯施肥(FP);3)推荐施肥(OP);4)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5)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植株及各器官碳氮含量、碳氮分配比例及C/N的影响,为西南紫色土地区合理施肥、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MF处理显着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达26.2%。相比OM和OP处理,MF处理显着增加玉米苞叶和根茬中碳浓度,分别增加5.4、4.2g·kg-1和7.4、21.3g·kg-1,同时增加玉米苞叶、根茬、穗轴和籽粒中的碳储量,玉米茎秆和籽粒中的氮储量也有增加。此外,相比FP处理,MF处理能显着增加玉米整株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达29.1%和16.9%。等氮水平下,MF、OP处理均能增加玉米苞叶和籽粒中碳同化物的分配比例,MF处理玉米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较OP和OM处理分别增加1.7%和3.6%,同时MF处理能使玉米维持较高的C/N。综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增加玉米植株的生物量,同时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碳素的累积,增加玉米籽粒中碳同化物和氮素的分配比例,同时,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使玉米植株维持较高的C/N,有利于产量的形成,该施肥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氮素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化肥损失,降低氮素损失引发的环境风险。(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苏雨婷,赵英杰,谷子寒,王元元,屠乃美[9](2018)在《灌溉方式对土壤有效镉含量与双季稻产量形成及镉累积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陵两优211’和‘威优46’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全生育期5 cm淹水灌溉与间歇灌溉对土壤有效镉含量与水稻产量形成及镉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溉方式显着影响水稻产量,早、晚稻均以淹水灌溉处理产量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淹水灌溉处理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2)灌溉方式对早、晚稻土壤有效镉含量影响一致,分蘖盛期处理间有效镉含量无显着差异,孕穗阶段以间歇灌溉处理显着较高,而灌浆阶段以淹水灌溉处理显着较高;(3)镉在水稻各器官中分布不均匀,各器官镉含量呈现根系>茎鞘>叶片>稻穗的趋势;(4)除成熟期根系外,间歇灌溉条件下早、晚稻生育中后期各器官镉含量均显着高于淹水灌溉处理;间歇灌溉使水稻籽粒镉含量明显增大,且晚稻增加更明显;(5)早、晚稻成熟期茎秆镉积累量与地上部镉积累总量均以间歇灌溉处理较高。可见,灌溉方式能影响土壤有效镉含量与早晚稻产量及籽粒镉含量,实行全生育期5 cm淹水灌溉能获得较高产量,且籽粒镉含量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何一通,王玲莉,郭丽果,孙志梅,房娜娜[10](2018)在《氮磷养分供应及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养分供应及养分增效剂(机械活化磷MRP、长效复合肥增效剂NAM、聚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PAA)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施氮素(-N)或磷素(-P)显着影响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累积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氮磷在各生育时期向生长发育中心器官的分配。与不施增效剂的对照相比,MRP处理使收获时叶片中磷累积量增加34.8%~47.8%,分配比例增加22.1%~29.4%。NAM处理能改善拔节期玉米植株的氮素营养,促进灌浆后氮素向穗中的转移分配,使籽粒中氮素和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9.4%和7.9%,分配比例分别增加6.5%和2.7%。PAA对玉米灌浆后营养器官中干物质及氮磷钾累积分配均有促进作用,但对籽粒影响不显着。综上说明,氮磷养分胁迫主要通过影响氮磷钾养分在玉米各器官中的累积量,影响其干物质的累积和产量形成,因此平衡施肥是保证高产的前提;施用MRP通过促进生育后期叶片中磷素累积分配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NAM通过改善玉米生育前期氮素营养,最终提高籽粒中氮素及干物质累积量,获得较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施用PAA能提高玉米灌浆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分配,进而获得较高的干物质和养分累积总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分配累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光核心传送网中单纤场景下的路由选择与波长分配(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RWA)问题,提出了一种邻域加权累积的波长分配策略。在一条路径上为一个连接请求选择波长时,将网络的所有链路归入当前路径的不同邻域中,然后根据与路径之间的距离为不同邻域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而对每个波长在全网中被占用的个数进行加权累积,最后选择累积值最大的可用波长建立连接。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的阻塞率最低的最大使用(Most-Used)波长分配策略,所提策略具有更低的阻塞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配累积论文参考文献
[1].周红韵,徐晓航,杨晨东,韩佳良,许志东.氮肥对水稻吸收累积汞及其分配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袁俊岭,张迪,张启坤,李旭红.WDM光网中的一种邻域加权累积的波长分配策略[J].电讯技术.2019
[3].殷山红,姚春霞,张菊,杨海锋,叶少丹.不同有机肥处理对铜元素在土壤-蔬菜系统的累积及土壤形态分配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9
[4].仝淑萍,张宇阳,蔡翠萍,边步云,王东.农牧一体化生产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累积和分配研究[J].高原农业.2018
[5].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李健伟,杨培,张巨松,郭仁松.机采棉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8
[6].陈娟,王少霞,田霄鸿,陈艳龙,朱文玲.锌与农药配合喷施对小麦锌累积分配及转移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于天一,王春晓,孙学武,吴正锋,郑永美.不同产量水平及磷利用效率花生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C].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8].谢军,徐春丽,陈轩敬,王珂,李丹萍.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各器官碳氮累积和分配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
[9].苏雨婷,赵英杰,谷子寒,王元元,屠乃美.灌溉方式对土壤有效镉含量与双季稻产量形成及镉累积分配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8
[10].何一通,王玲莉,郭丽果,孙志梅,房娜娜.氮磷养分供应及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