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对策思考

基于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对策思考

淮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农发展的步伐,然而工农业快速发展的代价则是对环境的高度破坏。现阶段,我国水资源逐渐减少并存在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城乡饮用水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水源质量每况愈下。我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水源污染问题,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尽量减少水源污染,确保水源质量。本文将基于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对策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对策

最近几年,饮水安全问题逐渐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垃圾,工业废物,农业方面的污染等诸多污染因素不断增加,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部分地区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我国正处于缺水时期,必须对水源环境加强保护,不断提高水源质量。

一、饮用水水源现状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水源环境

我国现阶段水源环境不断的遭受人类的破坏,从而使得我国水资源污染极为严重,浪费现象也较为严重,水量不断降低,质量下降。虽然人们极为关注水源问题,但是我国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得水源环境保护效果差强人意。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够详尽,无法覆盖各个方面,考虑范围不够全面,宣传保护水源环境的力度不够,人们群众保护水源环境的意识不足,依然有将生活废水排入河流的情况存在,污染愈加严重。此外,部分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根源,他们无视相关部门的规定,直接将废水、污水排进河流,增加了水源内的重金属、有毒物质的含有量。相关法律处罚力度不足,对破坏者起不到惩罚目的,无法真正杜绝污染事件发生。

2、农业污染问题严峻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与此同时,农业污染问题随之加重,已成为导致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的使用,牲畜养殖,水产养殖,使用抗生素等。

3、监测工作缺乏完善性

从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工作情况来说,现阶段很多县级市并未拥有专业的水源水质监测能力,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更是使水质监测工作流于形式;而大城市虽然具备监测能力,但缺乏完善的指标作为参考,一些有毒污染物在水质监测中并未体现。

二、基于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对策

1、加强水源地环境监测

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制定与实际监管相符的方案,在以水质监测现状与问题为依据,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二是增加水质监测设备,从多个角度提高水源水质监测能力。对于有毒物污染的水源要强化分析毒物能力,逐步完善水源地监测体系,使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保障。除此以外,应根据饮用水水质要求,拟定监测方案,确定采样方法、布点、频次等。加强饮用水污染源的监管工作,监测水源地环境力度要加强,控制污染,尽量避免污染源对水源造成污染,确保水质安全,为广大人民提供干净、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2、加强水源地面污染的防治工作

各地方政府应重视农业污染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增加治理污染力度,尽最大力量缩小农业污染范围,从而降低农业对饮用水造成污染。在控制农业污染的同时,政府部门要对生活垃圾进行治理,分类、集中处理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国家在环境保护项目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鼓励乡镇构件垃圾填埋区,畜禽粪便处理区,减少生活垃圾对水源水质的污染;此外,政府部门要针对环境保护项目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水污染的控制。

3、提高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对水源地周围生态环境的建设,遵循生态理念,调整农产品种植方式,主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种植,采用新技术种植,合理科学运用化肥农药,重点从环境污染源头控制污染,确保水源质量。同时在水源地区域内构建生态湿地,涵养水源,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减少耕地,积极落实相关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出林木与草地的生态功能,为水源地营造一个合理、科学的生态区域,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对水源地造成的破坏。

4、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

加强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情况报告及公示机制。结合水源地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后总结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时将水质调查报告上报给上级管理部门。此外,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完善的城市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促进集中式水源地的水质稳定工作,吸取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再结合实际发展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法律法规。

5、优化配置水资源,完善应急预案

对现有用水结构进行调整,坚持优水优用原则,处理好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用水地区的供水工作要做好协调。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以保障饮用水为前提,合理安排工业、农业用水,进一步增强居民生活用水及应急用水供给能力。此外,做好饮用水风险应急预案也非常重要,各地政府部门在面对污染事件突发时,必须能够及时处理,确保饮用水的供应,防范风险;做好风险源名录,以便在发生污染事件时能够迅速清查并切断污染源,确保供水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源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必须应对的问题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政府部门要予以重视并进行应对,科学、合理的开展各项保护措施,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多种途径、手段保护水资源,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面水源保护意识,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

参考文献

[1]覃朗,李晓波.探究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31(03):176+178.

[2]徐政,李晓菲,余萍,洪艳琼,陈东,吴锦雄,李亚江.湛江市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与保护对策[J].四川环境,2018,37(06):1-5.

[3]赵志坚,丁平天.乐山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8,30(10):219+221.

[4]陈巧俊.福建省乡镇级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J].海峡科学,2018(06):61-62+67.

[5]赵青.浅谈吉林省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4.

标签:;  ;  ;  

基于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对策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