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不稳定性论文-梁骞,李晓伟,阎慧杰,苏阳,吴莘馨

螺旋不稳定性论文-梁骞,李晓伟,阎慧杰,苏阳,吴莘馨

导读:本文包含了螺旋不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动不稳定性,两相流,螺旋管,内奎斯特曲线

螺旋不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梁骞,李晓伟,阎慧杰,苏阳,吴莘馨[1](2019)在《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两相流不稳定性频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针对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中可能存在的两相流不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将对流蒸发过程分为单相水区、两相区及过热蒸汽区。单相水及过热蒸汽区采用不可压缩假设,两相区采用均相流模型。针对叁个区域的控制方程采用小扰动线性化、拉普拉斯变换等方法进行分析,分别推导出了相应的流量脉动与压降脉动的频域传递函数。再利用单相水区与两相区,两相区与过热蒸汽区的边界将叁个区域的传递函数相联系,得到了直流蒸汽发生器螺旋管对流蒸发过程的流量脉动与压降脉动的传递函数。通过求解传递函数的内奎斯特曲线,采用内奎斯特判据即可判定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两相流稳定性及其稳定边界。然后利用前人的实验结果对本文提出的模型及方法进行了验证。采用上述模型及方法对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两相流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稳定性边界。(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严屹然,张英华,赵焕娟,黄志安,金铁男[2](2018)在《预混气不稳定性对螺旋爆轰结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预混气的不稳定性对螺旋爆轰内部结构的影响,在内径63.5mm的爆轰管道内进行了C_2H_2+2.5O_2+85%Ar,2H_2+O_2+50%Ar,C_2H_2+2.5O_2+70%Ar,C_2H_2+5N_2O和CH_4+2O_2的爆轰实验,得到壁面烟膜和端面烟熏玻璃记录的叁波点轨迹。分析了预混气单头、双头、多头螺旋的差别及原因,发现预混气越不稳定,端面结构越难形成规则图形。稳定预混气向内部延伸模式较规律,不稳定预混气向内部延伸规律由于横波间相互干渉较难寻找。对多头胞格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了壁面的叁波点轨迹间距和端面的胞格尺寸数据以及方差。发现端面胞格的尺寸与壁面数据发展趋势一致,但是低于壁面数据,其中,C_2H_2+2.5O_2+85%Ar,2H_2+O_2+50%Ar,C_2H_2+2.5O_2+70%Ar和C_2H_2+5N_2O壁面横波间距分别由45.7,72.7,47.1和24.9减小为10.2,17.4,13.2和12.1,端面胞格由19.6,19.9,8.5和18.2减小为6.8,7.1,4.1和5.0。胞格离散度与轨迹间距离散度一致,但是胞格离散度更高,其原因在于壁面处的活化分子因为碰撞到壁面而减少。(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袁赟[3](2018)在《局部驱动螺旋电流控制撕裂模不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撕裂模是等离子体中有限电阻或粘滞等效应的存在而有电流驱动的一种宏观的磁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是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托卡马克磁约束聚变装置中,有理面上发展起来的撕裂模不稳定性会降低轴心等离子体的温度与密度,影响磁约束装置的约束性能,由撕裂模不稳定性产生的磁岛发展到足够大时,甚至引起等离子体的大破裂。因此,磁约束装置中控制撕裂模不稳定性是磁约束聚变研究中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采用电阻磁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在托卡马克大环径比近似的情况下,研究了局部驱动螺旋电流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螺旋电流的径向沉积宽度、强度和驱动时机对m=2/n=1经典撕裂模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局部驱动螺旋电流的沉积宽度的变窄和强度的增大,都会更加有效的抑制经典撕裂模的发展,但是螺旋电流沉积宽度比较窄或螺旋电流的强度较大时,会引起翻转不稳定性.随着螺旋电流在经典撕裂模发展过程中驱动时刻的推迟,对撕裂模不稳行性的控制能力会减弱。以磁岛宽度作为反馈信息的反馈式驱动螺旋电流对撕裂模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表明反馈式驱动螺旋电流不仅能有效的抑制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发展,而且能够避免翻转不稳定性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袁赟,路兴强,龚学余,尹陈艳,陈诗佳[4](2018)在《局部驱动螺旋电流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约化磁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在托卡马克大环径比近似情况下,研究了局部驱动螺旋电流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螺旋电流强度、螺旋电流径向沉积宽度以及螺旋电流加入时刻对m=2/n=1经典撕裂模发展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电流强度的增大和沉积宽度的变窄都会更有效地抑制经典撕裂模的发展,但过强的螺旋电流强度或较小的螺旋电流沉积宽度会引起翻转不稳定性;随着螺旋电流在经典撕裂模发展过程中加入时刻的推迟,其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控制效果会越来越差。(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郝俊伟[5](2017)在《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H-OTSG)具有传热性能良好、布置紧凑、热膨胀自由等优势,在先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以及其他工业换热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特定的工况中,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可能发生流动不稳定性现象,一旦发生,将严重危及反应堆安全。为了确保反应堆的安全性,必须对蒸汽发生器内的流动不稳定现象进行分析,避免流动不稳定现象的产生。目前的蒸汽发生器流动不稳定性程序大多针对直管或U型管,缺少针对螺旋管开发的流动不稳定性分析工具。在这些程序的计算中,往往考虑均匀热流边界条件,而忽略了真实换热过程中出现的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为了更准确地研究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的流动不稳定性问题,需要针对螺旋管开发专门的流动不稳定分析程序,并使用程序研究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的流动不稳定性问题。本文在采用单变量线性频域法的直管分析程序STEAMFREQ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与改进,增加了螺旋管分析模块,修改了换热工质,优化了计算方法,使用Fortran语言开发了分析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内密度波不稳定性的专用程序STEAMFREQ-H,并计算了 SMART的稳态参数进行了对比验证。针对我国目前正在开发的小型模块堆中的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使用该程序进行了稳态计算和流动不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各参数对于该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对影响流动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提出了缓解和消除密度波不稳定性的方案。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使用RELAP5/MOD 3.2对直流蒸汽发生器螺旋管进行建模和分析,将RELAP5/MOD 3.2得到的时域分析结果与频域程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赵焕娟,John,H.S.LEE,张英华[6](2016)在《甲烷预混气螺旋爆轰的定量不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CH_4这种特别气体,对其实验结果运用数字化处理方法研究CH_4稳定性.在内径50.8 mm圆形管道内获得CH_4+2O_2预混气在不同初始压力条件下的胞格爆轰结果并使用烟膜记录,且测得的平均爆轰速度数据与CJ爆轰速度接近,在初始压力高于5 k Pa时爆轰可稳定传播.烟膜上形成的叁波点轨迹十分不规则.为减少人为误差,使用改进后的数字化处理烟膜图像的技术方法,从烟膜轨迹中得出柱状图及自相关函数结果,发现CH_4+2O_2是一种爆轰十分不稳定的气体,并给出CH_4+2O_2预混气的爆轰胞格尺寸及差距,结果显示人为测量结果偏大而数字化处理方法更为准确.这种方法能计算CH_4+2O_2预混气胞格尺寸及不稳定度,完善了定量化预混气不稳定程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王思洋,茆凯源,龙俊,王文毓,杨冬[7](2016)在《超超临界机组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两相流不稳定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设计方案,对水平倾角20°的光管内汽水两相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压力降脉动和密度波脉动发生的边界条件和可压缩容积、压力、质量流率等参数对脉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上述系统参数对2种脉动的界限热流密度的影响具有较好的规律性,与已有文献报道一致,但部分参数对界限含汽率的影响则因试验条件而异;低过冷度下的光管内压力降脉动的界限热流密度大于高过冷度下的内螺纹管内压力降脉动的界限热流密度;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压力降脉动和密度波脉动在不同系统参数条件下界限热流密度及界限含汽率的变化范围和脉动起始点关系式。(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6年02期)

张双双,瞿立建,严大东[8](2013)在《螺旋高分子链拉伸不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螺旋高分子链在应力下的弹性行为,在模拟中运用了粗粒化的bead-spring模型来表征高分子链,为了产生螺旋构型,采用了Z.Guo和D.Thirumalai构造的粗粒化的螺旋二面角势。首先我们在高分子链的末端施加反方向的拉力,发现随着外加拉力的不断增加,高分子链的末端距会经历不连续的拉伸转变过程,拉伸过程结束后逐渐减小外加拉力,高分子链的末端距又会经历不连续的收缩转变过程,在某些参数(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期刊2013-10-12)

朱宏晔,杨星团,居怀明,姜胜耀[9](2012)在《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流量漂移不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与氦气对流换热的并联螺旋管蒸汽发生器数值模型,分别采用一维飘移流模型和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描述水侧和氦气侧的流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螺旋管蒸汽发生器内的流量漂移不稳定性。动态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蒸汽发生器内有可能发生流量漂移,不同传热管流量可相差几倍,而出口温度则相差几百度。通过对质量流速-压降曲线的分析,发现热负荷对稳定性起主导作用,热负荷越大越易发生流量漂移,且边界质量流量随热负荷呈线性增长。增大入口节流阻力和过冷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流量飘移。最后给出了蒸汽发生器流量飘移的稳定边界。(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2年04期)

田力,牛风雷[10](2011)在《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中两相流不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0MW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是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它工作在中压参数下,容易发生两相流不稳定性。密度波振荡是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中常见的两相流不稳定性现象,其主要是由于流量、密度和压降之间相互关系的延迟和反馈效应所导致的。本论文采用漂移两相流模型研究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流动稳定性,对基本方程进行微扰线性化和Laplace变换,得到传递函数矩阵,最终运用Nyquist稳定判据验证蒸汽发生器中的流动是否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期刊2011-10-11)

螺旋不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预混气的不稳定性对螺旋爆轰内部结构的影响,在内径63.5mm的爆轰管道内进行了C_2H_2+2.5O_2+85%Ar,2H_2+O_2+50%Ar,C_2H_2+2.5O_2+70%Ar,C_2H_2+5N_2O和CH_4+2O_2的爆轰实验,得到壁面烟膜和端面烟熏玻璃记录的叁波点轨迹。分析了预混气单头、双头、多头螺旋的差别及原因,发现预混气越不稳定,端面结构越难形成规则图形。稳定预混气向内部延伸模式较规律,不稳定预混气向内部延伸规律由于横波间相互干渉较难寻找。对多头胞格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了壁面的叁波点轨迹间距和端面的胞格尺寸数据以及方差。发现端面胞格的尺寸与壁面数据发展趋势一致,但是低于壁面数据,其中,C_2H_2+2.5O_2+85%Ar,2H_2+O_2+50%Ar,C_2H_2+2.5O_2+70%Ar和C_2H_2+5N_2O壁面横波间距分别由45.7,72.7,47.1和24.9减小为10.2,17.4,13.2和12.1,端面胞格由19.6,19.9,8.5和18.2减小为6.8,7.1,4.1和5.0。胞格离散度与轨迹间距离散度一致,但是胞格离散度更高,其原因在于壁面处的活化分子因为碰撞到壁面而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螺旋不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梁骞,李晓伟,阎慧杰,苏阳,吴莘馨.螺旋管式直流蒸发器两相流不稳定性频域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2].严屹然,张英华,赵焕娟,黄志安,金铁男.预混气不稳定性对螺旋爆轰结构的影响研究[J].推进技术.2018

[3].袁赟.局部驱动螺旋电流控制撕裂模不稳定性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8

[4].袁赟,路兴强,龚学余,尹陈艳,陈诗佳.局部驱动螺旋电流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8

[5].郝俊伟.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D].厦门大学.2017

[6].赵焕娟,John,H.S.LEE,张英华.甲烷预混气螺旋爆轰的定量不稳定性研究[J].工程科学学报.2016

[7].王思洋,茆凯源,龙俊,王文毓,杨冬.超超临界机组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两相流不稳定性试验[J].热力发电.2016

[8].张双双,瞿立建,严大东.螺旋高分子链拉伸不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2013

[9].朱宏晔,杨星团,居怀明,姜胜耀.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流量漂移不稳定性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2

[10].田力,牛风雷.高温气冷堆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中两相流不稳定性分析[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2011

标签:;  ;  ;  ;  

螺旋不稳定性论文-梁骞,李晓伟,阎慧杰,苏阳,吴莘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