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式折刀位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探讨

侧卧式折刀位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探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广东广州510060)

【摘要】目的:观察我科腹腔镜肝切除手术中应用侧卧式折刀位的情况,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3例在本院肝胆科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侧卧式折刀位体位的患者进行观察,术中采用可调节式托手板,于左侧上肢将挡板固定于肩胛部后,再将自制长方形保护垫垫于同侧下肢,观察并预防该体位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改进的侧卧式折刀位安置方法后,有效地减少了该体位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侧卧式折刀位;腹腔镜肝切除术;体位相关性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38-03

自从美国妇产科Reich.H.教授[1]在1991年报道了第一例腹腔镜下肝良性肿瘤切除术(LaparoscopicHepatectomy,LH)以来,腹腔镜技术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日渐广泛[2-3]。腹腔镜肝切除术通常采用的体位是平卧位或人字位,但必须承认,对于部分肝右叶Ⅶ、Ⅷ段肿瘤,在腹腔镜下由于位置较高较深而暴露视野不佳等原因,仍然存在手术技术难度高的现实。为此,我科从2015年5月起尝试将侧卧折刀位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通过一年的护理实践,逐步摸索、优化了侧卧式折刀位的手术体位的护理方法,从而有效预防了患者因术中被动体位引起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7~81岁,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均采取侧卧式折刀位体位,手术时间2~4h,手术顺利,无术后体位相关性并发症发生。

1.2安置方法

常规麻醉后,由麻醉师固定头部,于患者胸部距离腋窝二横指处,垫一长约50cm、宽40cm、厚10cm的软垫,避免下侧上肢强行过度外展损伤臂丛神经。两人站在手术床两侧,选择左侧90°卧位(如图一所示),于胸腹部及背部处各固定一个圆柱垫,下侧腿伸直,上侧腿弯曲,并在膝内侧和内踝各垫一个为长30cm、宽30cm、厚10cm的方垫。头部放置头圈,耳廓置于头圈中空处,双上肢向前平伸,放于双层支架托手板上。手术床的腰桥处应对准第11~12肋间,升高腰桥的同时手术床头床尾下调,手术床呈折刀位,术中有利于肝脏的显露。手术置入五个Trocar,置入位置如图二所示。

1.3结果

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40±40)min;术中失血量80~220ml,平均(120±70)ml。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主要表现为皮肤受压部位潮红,1例表现为上肢麻木,以及1例术后躯体疼痛,经相应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体位相关性并发症。

2.护理干预方法

①针对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当处于侧卧位时,患者左侧的局部肢体则处于受压状态,尤其是上肢,易出现上肢静脉回流障碍,进而影响循环系统[4]。因此,在护理中,摆体位时应注意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的身高、体形而选择不同规格、大小合适的软垫,减少腋下、胸腔等部位的受压状态,保证胸廓舒缩的正常,从而能维持正常的静脉回流。护理人员应做到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情况并向医生汇报。

②针对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在患者手术侧卧位时,胸垫垫于患者腋下(3~4cm处)过低、过小或头颈前屈过甚时,均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梗阻。尤其是进行肝脏手术的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均存在导管折屈梗阻的风险。护理人员应当充分知晓上述情况,在上述患者摆置侧卧位时,做到要密切观察,随时检查。

③针对患者颈部的护理干预。对于全麻的患者,在全麻的状态下,其颈部肌肉张力是消失的。这时候,如果搬动患者时不注意,容易出现强力牵拉头部,或仅托住患者肩背部而头部任意下垂或晃动,则极可能导致患者的颈椎脱位、椎间盘突出,甚至破裂,后果十分严重[5]。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颈后的耐受性,在颈过伸位时,双肩软枕不宜太高。进行气管插管时,也应尽量保持颈椎中立位,从而避免操作不当致使颈部过伸从而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给患者带来终身的痛苦。

④针对患者臂丛的护理干预。在麻醉状态下,患者的肌肉松弛,肢体无调节能力,如果过度牵拉或外展,或在安置体位未能为患者上胸部下垫海绵垫,则可损伤臂丛神经,使患者机体受损。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解剖关系和诱因,重视体位的正确安置,以防止臂丛等周围神经损伤。

⑤针对生殖器官压伤的护理干预。由于生殖器的特殊性,在进行摆放体位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对于女性乳房,应尽量避免挤压损伤;对于男性生殖器器官及女性会阴部,要注意挤压损伤。

⑥针对皮肤压疮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手术采用侧卧位时,往往患者的身体着力点是一侧的耳部、肩部、肘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同时,这些部位也都是骨隆突处,此处的肌肉脂肪较薄,如果长时间受压,则易引起皮肤压疮的出现[4]。因此,护理人员在摆置侧卧位时,特别注意到受压的易发部位的保护,尽量避免皮肤压疮的出现。进行头部固定时,放置头圈,将耳廓置于头圈中空处,避免受压。

3.讨论

护理人员对手术体位的潜在危害性应当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正确安置手术体位,同时术后应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的安全[6]。相较于常规的平卧位,在肝胆科开展腹腔镜手术当中应用侧卧式折刀位是一个创新,同时也是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一个新考验,因此,预防该手术体位并发症是手术护理安全的重要内容[7]。

侧卧式折刀位摆放不当容易引起神经、肌肉、血管的损伤,由于手术侧上肢伸直固定于托手架上,外展角度、高度过度对血管的影响,引起上肢麻木、酸痛[8-9]。不可调节托手板安置上肢时,会使患者肩部处于内收位,导致腋窝及胸廓受压,呼吸循环不畅,同时对臂丛神经造成压迫[10],而可调节式托手板有效避免了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传统安置下肢时,两腿间放置腿垫,腿垫较薄,两腿不能充分分开,长时间手术后易出现两腿神经、肌肉、血管受压,肢体出现麻木、酸痛等并发症,改进后,患者两腿安置于长方形保护塑上并充分分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需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术前根据患者体型、体质、病情等做好评估,术中做好体位护理,细心观察,积极预防体位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努力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防止血管神经损伤,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无术后护理并发症出现。

【参考文献】

[1]ReichH,McGlynnF,DeCaprioJ,BudinR.Laparoscopicexcisionofbenignliverlesions.Obstetricsandgynecology.1991;78(5Pt2):956-8.

[2]NguyenKT,GamblinTC,GellerDA.Worldreviewoflaparoscopicliverresection-2,804patients.Annalsofsurgery.2009;250(5):831-41.doi:10.1097/SLA.0b013e3181b0c4df.

[3]IshizawaT,GumbsAA,KokudoN,GayetB.Laparoscopicsegmentectomyoftheliver:fromsegmentItoVIII.Annalsofsurgery.2012;256(6):959-64.doi:10.1097/SLA.0b013e31825ffed3.

[4]陈培颖.手术体位不当所致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天津护理,2009;17(6):363-4.doi:10.3969/j.issn.1006-9143.2009.06.045.

[5]李明芬,朱成敏,王璐,钟容辉.脊柱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120-1.doi:10.3969/j.issn.1002-6975.2007.12.029.

[6]孙小燕,杜鹃.TURP术中护理潜在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原因分析和预防[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2):46-7.doi:10.3969/j.issn.1671-8933.2012.02.024.

[7]曾静.手术体位摆放不当的危险性及护理措施[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3):11-2.doi:10.3969/j.issn.1006-6411.2007.03.005.

[8]姚月华.90°侧卧位手术患者体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现代医院,2008;8(11):80.doi:10.3969/j.issn.1671-332X.2008.11.046.

[9]田海燕,李鹏,葛翠云.手术体位的合理安置及并发症的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243-4.doi:10.3969/j.issn.1001-7585.2012.10.068.

[10]于美华,何丽云,谢玮娜,余晓玲.改良侧卧位在手术体位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09-10.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1.33.014.

标签:;  ;  ;  

侧卧式折刀位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