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担保链”博弈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担保链”博弈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担保链”的博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方利利[1](2020)在《对外担保财务风险评价及防控研究 ——以ST成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对外担保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属于正常的资金信贷行为,上市公司越来越广泛用它来进行经营资金的筹集,有效的提高了担保双方公司的融资能力。作为公司的一种融资保证行为,担保原本是为了促进资金筹措,提高借贷双方成功交易的概率,降低金融交易风险、保障债权实现的正常经济活动。可是近些年,伴随担保方式的普遍运用,我国的上市公司提供对外担保时频繁出现问题,各种不理性的违规担保行为层见迭出,不仅阻碍了公司自身的经营发展,不断地把上市公司推向亏损、退市甚至破产倒闭的处境,也给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如何对上市公司担保业务的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及控制,成为当前经营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以及各方学者也越来越关注担保问题。本文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使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经过搜集、查阅国内外对外担保财务风险防控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借鉴他人已有分析成果的基础之上,从理论分析着手,联合案例公司探析对外担保财务风险防控问题。文章首先论述了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对财务风险防控的理论依据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界定相关概念,给下文的案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以ST成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公司担保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整理汇总,直接查明ST成城在对外担保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接着针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可以揭示公司各项财务能力的指标中选择合适的指标,根据选择后的指标划分了风险等级,组成了对外担保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用来评估对外担保的财务风险;最后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避免担保财务风险给上市公司带来损失。

蓝传晓[2](2020)在《政府参与绿色信贷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对此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环境管制力度,十九大报告要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保要求已逼近刚性约束。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中小企业,在其日常生产中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对中小企业环境污染的治理也成为政府及社会的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因而也会忽视污染减排的问题。在供应链全球化的今天,上游中小企业环保不达标的问题会危及到整条供应链进而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所以在治理中小企业环境污染方面不能简单的关停,中小企业解决环保资金不足问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近些年,政府部门提出要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将资金流引入到有利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企业或项目中,对资金进行绿色配置。政府部门在其中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来激励和约束企业或项目的绿色行为,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政府的主要介入方式包括贷款贴息和绿色补贴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政府不同补助模式参与绿色信贷下,研究因绿色投入而导致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供应商的供应链融资策略,并探究了在政府不同补助模式下的供应商、制造商和政府自身的最优决策。此外,文章对两种情况下的最优决策进行对比分析,为政府如何选择不同的补助模式提供了借鉴。在此过程中,本文着重探讨了两种政府补贴情形下各相关方的最优决策受绿色投入比和消费者绿色敏感度的影响情况。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府参与绿色信贷的两种情形下,供应链上企业的绿色投入对供应链融资决策和政府决策都有较大的影响。当绿色投入比较小时,消费者绿色敏感度的提高有助于拉动市场需求,提高社会总福利以及供应链企业的利润;而当绿色投入比较大时,情况恰巧相反,消费者绿色敏感度的提高反而不利于市场需求、社会总福利和供应链企业利润的增长。当绿色投入比较小时,政府绿色产品补贴情形下的供应链企业利润,市场需求以及社会总福利比财政贴息情形下的更高,而随着绿色投入比的变大,财政贴息情形下的供应链企业利润,市场需求以及社会总福利会高于产品补贴情形下的,但此时各方的利润和社会总福利的值都比较低。

李玉花[3](2018)在《环境不确定性、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随之而来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与产品升级换代的加速,顾客需求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也每日愈盛。打造整条供应链优势,依靠供应链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必由之路。以客户及其集中程度为代表的供应链的集成会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其突出表现在经营管理战略和财务决策方面。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依据,银行借款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我国,部分企业高度依赖客户,而客户集中度对企业供应链的稳固程度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企业供应链的稳固程度也是银行对企业业绩进行考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学界对于客户集中度与其造成的经济后果的研究相对丰富,但研究其与银行借款间关系的文献尚少,故本文针对客户集中度对企业银行借款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将环境不确定性作为一个因素来研究,分析其对于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相关关系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关系、环境不确定性与银行借款关系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充分运用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对环境不确定性、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三者间的关联进行数据论证,提出本文假设。参考我国经济走势,提取2012-2016年度沪深两市A股企业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经过筛选最终确定1529家企业共7645个样本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此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同时,为了研究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能力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在基础模型上加入相关交乘项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最终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对自变量进行替换做稳健性检验,充分保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实证结果表明,衡量客户集中度的变量与衡量银行借款的变量间成显着正相关,衡量环境不确定性与衡量客户集中度变量的交乘项与银行借款变量具有显着负相关关系。这证实了一个观点,即:客户集中度越高的企业,其银行借款能力越强且环境不确定性越低,客户集中度对银行借款能力的影响越强。这一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且对企业实际决策时提供借鉴和参考,尤其是在面临市场环境波动变化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根据研究结论给出政府应积极把握经济发展动态,缓解环境不确定造成的经济波动、银行应设立与企业相适应的贷款决策机制和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并且争取实现银行系统的信息共享、企业应强化供应链管理,以“双赢”的理念为指导思想等对策建议。

袁嵩迪[4](2016)在《我国上市公司担保圈形成的动因分析 ——以河南担保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这都对我国的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让公司企业通过合法合理的对外担保方式获取更多资金满足自身的经营和发展的需要十分迫切。但是同时也看到,担保贷款在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带来了不小的危害。究竟担保圈是如何形成的,都有哪些力量参与其中,对于我们研究担保贷款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抓准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克服化解不良的担保行为以保证市场的健康与稳定。文章共分为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文章的背景、意义以及思路方式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指出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首先进行了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分别从担保圈的理论、行为、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建议等角度进行了综述,而后按照目前对我国担保的研究,给出了担保的定义。通过对全国数据的分析,绘制出了全国历年的担保结构图,并据此对我国的担保类型和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第三部分,根据担保结构图,对我国担保的发展概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指出了我国担保圈发展的特点,并与河南担保圈建立了联系,指出了选取河南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的原因,由此引出河南担保圈的案例。根据河南担保圈的特征,以时间为节点,将河南担保圈以2009年为中轴,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讲述了河南担保圈的形成与衰落,为下文分析担保圈的动因做铺垫。第四部分,分别从实际控制人的利益侵占、所有制形式、金融生态环境三大角度,通过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多层面地对河南担保圈前后两阶段形成的动因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第五部分,给出研究结论。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和原因,从企业自身、银行、政府以及其他角度等提出具体的一些政策建议,以期可以从点到面,为我国的良性担保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为参与担保的各个主体提供风控的预警,也可以将担保圈的危机和风险防患于未然。最后,附录部分是全国和河南的担保结构图,能够连贯的呈现出我国以及河南的担保结构和趋势,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便利。本文通过宏观上对全国担保结构,微观上对河南担保圈的案例研究,深入挖掘出河南担保圈形成的动因。经过研究发现,复杂的蛛网结构担保圈不断减少,链条式担保结构不断增多。第一,从实际控制人侵占角度,临近的地理区位及类似的行业这两个因素会促使低成本担保关系的形成;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以及管理层通过资金占用、收并购以及费用项目侵占上市公司,进而向自身输送利益;其他类型投资者持股比例少,制衡能力差,也不能对公司的对外担保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第二,所有制形式角度,国有企业之间更容易构成多中心的担保圈。国有银行更倾向为国企贷款,因而一旦担保圈出现危机,参与其中的民营企业势单力薄,同时还要遭受银行的抽贷。而且不论何种所有制的企业,都存在信息造假、披露不透明、不及时等因素。以上各个方面加速了不良担保的形成与解散。第三,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企业所在地资信水平差、债务水平高、行政办公的效率和透明度低、司法公正性及独立性差、企业逃废债可能性高、股票融资渠道狭窄、债券融资占比高等因素,也会暗中推动担保圈,尤其是恶性担保的形成。恶性担保圈内风险不断积聚,最终导致担保圈的崩塌。

董克清[5](2014)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以浙江担保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中,对外担保问题由来已久。由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之间通过保证担保形成复杂的担保结构——担保圈频频出现。以浙江为例,2012年下半年浙江民营企业担保圈导致上百家民营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陷入财务困境。以相互担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等担保方式构成结构复杂的担保链,多个担保链交织形成区域担保圈后,担保圈内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受到巨大影响。担保链上的一家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后,担保风险将通过保证担保关系蔓延到整个担保圈,甚至导致区域经济危机,影响区域金融安全和稳定。本文以当前浙江地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形成复杂的担保圈这一事实为背景,在理论分析方面,首先论述了浙江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统计特征。主要体现为如下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浙江对外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数量多,且逐年增加;二是浙江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金额与净资产比率较高,担保风险较大;三是浙江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情况严重,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次,分析了担保圈的构成单元及表现形式。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保证担保导致相互担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关系的形成,接着构成多种形式的担保链,而不同形态的担保链组合在一起,即形成结构复杂的担保圈。在担保关系的复杂化过程中,保证担保是构成各种担保关系结构的最基本单元,而担保圈的表现形式即是相互担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这三种最基本的担保模式。最后,从浙江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情况复杂这一事实出发,根据浙江省2009-2012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对外担保情况,勾画出所有担保链结构图,描述了当前浙江担保圈的现状和特征。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一是浙江担保圈现状呈现出涉及互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行为的上市公司数量多,占比大;二是互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关系既涉及上市公司,又涉及非上市公司,覆盖面广。表现特征:一是担保链的形式和担保关系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关联担保和互保、连环担保交织成担保网络。二是互保、连环担保、交叉担保关系较为隐蔽。三是互保公司经营情况相似,并且互保关系较为稳定,持续时间长。另外,由于担保圈风险具有隐蔽性、积累性、传染性和不确定性,担保圈风险对经营绩效的作用途径主要表现为:担保圈内公司之间通过担保关系和股权关系联接在一起,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使得或有负债转变成真实负债,盈利能力减弱,现金流流入减少,流出增加。同时,由于羊群效应,市场上该公司的不良信息扩散开来,最终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在实证分析方面,选取衡量经营绩效的综合指标F值,并对浙江上市公司担保情况进行划分,分为担保圈内上市公司和担保圈外上市公司。分析得出结论:一是在发生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中,对外担保指标与经营绩效呈现负相关;二是担保圈内上市公司和担保圈外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显着性差异,前者的经营绩效更差;三是担保圈内上市公司和担保圈外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相比较,担保圈内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指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显着。

陈娜[6](2012)在《董事会特征、关联担保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及2011年温州引爆企业主“跑路潮”事件的影响,国内许多公司受到重创,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陷入了经营困境,急需要筹集资金来摆脱困境。一家公司如果出现问题,通常就会使担保资金链上的其他公司也受到严重的影响。这种由于公司间的互相担保生成的担保圈,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涉及资金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从而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引起了人们关于对外担保问题的思考。对外担保可分为关联担保与非关联担保,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等关联方提供的担保。影响关联担保发生的根源之一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要素,它的特征影响着公司的运营、财务状况及关联担保的决策,从而影响公司绩效。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分析董事会特征、关联担保、公司绩效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和亟需性。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研究方面,首先对包含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董事会特征与关联担保、关联担保与公司绩效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且对其发表了评论,指出研究方向;然后对董事会特征、关联担保、公司绩效三者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关假设。在实证研究方面,借助了实证计量经济学、会计研究、统计学相关工具,选取2008-2010年我国A股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变量进行划分,因变量——公司绩效以总资产净利润率ROA作为衡量指标,解释变量——董事会规模、董事长更迭、前三名董事成员薪酬、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董事长与CEO双重任,中介变量——关联担保发生与否、关联担保发生程度(关联担保额/净资产),分别建立了两个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分析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关联担保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结构,即董事会规模以9人为分界点,当规模小于9人时,自变量——董事会规模与因变量——公司绩效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当规模大于9人时,两者关系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第二,公司绩效随着前三名董事成员的薪酬增加而显着增加;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董事长与CEO双重任与公司绩效存在不显着的正相关;另外,董事长更迭与公司绩效存在显着正相关,与理论假设不一致。第三,关联担保发生与否、关联担保发生程度都与公司绩效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另外,关联担保发生与否、关联担保发生程度在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之间分别起到了中介效应,使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CEO双重任两个变量的显着性增强。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分别从董事会层面和关联担保层面共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合理确定董事会规模,且实行董事长与CEO两职分离;第二,创新董事激励,强化董事约束;第三,创建关联担保风险责任机制;第四,设计合理的担保退出机制,减少承担的违约风险;第五,上市公司要加强公司的担保信息披露。另外还分析了本文的三点不足,展望了三个未来研究方向。

漆健[7](2010)在《关联担保效应分析》文中指出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关联担保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为集团内关联企业提供担保,以满足被担保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提高被担保企业或企业集团的融资水平,产生的融资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企业集团的名义融资,增加了企业自身的贷款实力;二是以信用担保疏通由于信用不足而造成的金融阻塞,延长金融交易的信用链条,提高企业的融资水平。但是,控制性股东以牺牲中小股东利益为代价,利用控制权从上市公司获得私利,大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为其自身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而获得相关的经济利益,致使上市公司本身却可能因为这种担保而导致其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因此而受到影响,其公司价值相应减损。以往的对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关联方担保是控股股东侵害及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手段之一,忽视了其原本在公司融资过程中所发挥的经济功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2006年—2008年关联担保行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修正了以往研究中关于上市公司为其子公司担保的研究结论,认为其主要动机在于公司内部的融资需求,而上市公司为其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关联担保则是控股股东利用其手中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一种攫取,并从公司价值方面对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的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司和没有提供关联担保的公司进行比较和验证。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助于发挥关联担保融资效应的建议:我们不应过度的贬低我国上市公司正常的担保行为,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建设和建立股东的声誉机制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环境。

郭丽华[8](2010)在《河北省上市公司表外负债的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表外负债是表内负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那些已经成为或有可能成为公司的负债,但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及其它原因而未能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得到反映的负债。主要包括贴现形成的或有负债、对外抵押或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等,由于它们一般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故财务报表无法完整的反映企业现实和潜在的财务状况,致使会计信息可靠性完整性降低。表外负债的存在犹如一颗深埋于企业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给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它存在于很多企业,金额巨大,形成担保链,是资金链断裂的重要根源,导致许多企业因此而破产倒闭或被兼并重组。针对其危险性的防范及控制,国内外许多学者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表外负债的风险程度及其测量的研究却很少,本选题就是基于表外负债的相关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对表外负债的概念、种类进行了界定,进而对表外负债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测量和控制研究,以期为提高公司表外负债风险的防控水平提供决策依据;为监督部门和银行提高企业或有负债的监控能力和防范金融风险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刘娟[9](2010)在《股权结构、关联方担保与“掏空”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指出在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一直是投资者和监管层非常关注的现象,尤其是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甚至导致其破产、退市。而且公司之间复杂的担保关系引起“多米诺效应”,将单个公司的担保风险迅速放大,增加了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然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密不可分。在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形成控制后造成其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为了牟取控制权私人收益,控股股东则有了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的动机和能力,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担保就是控股股东的一种掏空方式。因此,为了考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关联方担保的关系,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文献并进行评述,提出研究重点。接着分析描述了我国股权结构和关联方担保的特征、现状等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实证研究。本文选用公司关联担保规模和担保发生概率考察了不同股权安排下,控股股东掏空公司的程度和偏好有何差异。此外,也分析了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和控股股东持股方式对公司关联担保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规模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呈先递减,再递增,最后再递减的波形关系。上市公司发生关联担保的概率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因此,控股股东最偏好在较低的持股水平上进行掏空,此时通过关联担保掏空公司的能力也很强。第二,虽然国有和非国有性质的实际控制人都有可能选择更多关联担保来掏空上市公司,但国有控制人更倾向于这种掏空方式。第三,控股股东属于集团企业的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规模更大,控股股东的掏空能力比非集团企业强。第四,上市公司关联担保发生的规模和概率都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正相关,而公司规模对关联方担保的影响不显着。其他大股东对公司关联担保没有明显的制衡作用。另外,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完善,无法有效制约上市公司提供关联担保的行为,外部金融环境也没有形成预期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结论,从公司治理,加强监管,健全法律规范和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控股股东通过关联担保进行掏空的政策建议。

张默[10](2010)在《上市公司关联担保交易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上市公司恶性担保事件对企业经营业绩甚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并且发生担保行为的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出现了担保融资偏好。本文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将对2000和2007年发生关联担保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三个层次研究关联担保对公司价值的影响:1、研究上市公司提供关联担保、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检验提供关联担保是否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损害,损害的具体程度有多大。2、研究上市公司接受关联担保、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检验接受关联担保是否会对企业价值造成损害,损害的具体程度有多大。3、对于最恶劣的担保行为加以实证研究:上市公司既提供关联担保又接受关联担保、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无论是提供关联担保,接受关联担保,既接受关联担保又提供关联担保,发生担保行为的次数都和公司价值负相关。既接受关联担保又提供关联担保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低于接受关联担保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而接受关联担保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低于提供关联担保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此外,无论上市公司在提供关联担保,接受关联担保,既接受关联担保又提供关联担保的情况下,在10%的显着水平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都与公司价值呈U型关系,由此可见,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情况先增强,当持股比例达到约47.7%时,掏空情况减弱。

二、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担保链”的博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担保链”的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外担保财务风险评价及防控研究 ——以ST成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2.1 对外担保财务风险概述
        2.1.1 对外担保及财务风险的涵义
        2.1.2 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的特点
        2.1.3 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的分类
    2.2 对外担保财务风险评价及防控的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ST成城对外担保财务风险分析
    3.1 ST成城公司概况
        3.1.1 ST成城公司简介
        3.1.2 ST成城对外担保现状及分析
    3.2 ST成城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的成因
        3.2.1 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恶意担保
        3.2.2 对外担保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3.2.3 缺乏有效的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3.2.4 对外担保信息披露不规范
第四章 对外担保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对外担保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
        4.1.1 对外担保财务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4.1.2 指标选取的原则
        4.1.3 指标的确定
    4.2 对外担保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的分类及标准值的确定
        4.2.2 指标权重设置
        4.2.3 功效系数的计算及风险等级的评价
第五章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5.1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的预防措施
        5.1.1 谨慎选择担保对象
        5.1.2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5.1.3 健全担保业务的过程控制
    5.2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5.2.1 建立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5.2.2 规范对外担保的信息披露制度
        5.2.3 健全担保法律法规,加大违规担保处罚力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政府参与绿色信贷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绿色信贷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2.1.1 绿色信贷的定义和内涵
        2.1.2 绿色信贷及其发展的相关研究
    2.2 政府补助与供应链企业环保投资相关研究
        2.2.1 政府补助相关研究
        2.2.2 供应链企业环保投资相关研究
    2.3 资金约束供应链融资研究综述
        2.3.1 供应链融资问题综述
        2.3.2 考虑环境因素的供应链融资策略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财政贴息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决策
    3.1 问题描述及基本假设
        3.1.1 问题描述
        3.1.2 基本假设与符号描述
    3.2 模型建立和求解
        3.2.1 模型建立
        3.2.2 模型求解
    3.3 模型分析
        3.3.1 供应链融资决策分析
        3.3.2 扩展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色产品补贴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策略
    4.1 问题描述及基本假设
        4.1.1 问题描述
        4.1.2 基本假设与符号描述
    4.2 模型建立及求解
        4.2.1 模型建立
        4.2.2 模型求解
    4.3 模型分析
        4.3.1 供应链融资决策分析
        4.3.2 扩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不同补助情形下的供应链融资对比及数值仿真
    5.1 两种补助下的最优供应链融资决策对比
    5.2 数值仿真
        5.2.1 绿色投入比对供应链企业的影响
        5.2.2 绿色投入比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5.3 总结与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文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环境不确定性、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客户集中度的相关研究
    2.2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2.3 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能力的相关研究
    2.4 环境不确定性与银行借款能力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环境与环境不确定性
        3.1.2 客户集中度
        3.1.3 银行借款能力
    3.2 理论基础
        3.2.1 交易成本理论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3 信号传递理论
        3.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1 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能力
        3.3.2 环境不确定性、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能力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1.1 样本选择
        4.1.2 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和衡量
        4.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和衡量
        4.2.2 解释变量的选取和衡量
        4.2.3 控制变量的选取及衡量
    4.3 研究模型设计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检验
    5.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5.3.1 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的回归分析
        5.3.2 环境不确定性、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我国上市公司担保圈形成的动因分析 ——以河南担保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际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文章构架
    1.4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回顾与担保分类
    2.1 文献综述
        2.1.1 对担保圈的理论分析
        2.1.2 对担保圈行为的分析
        2.1.3 对担保圈影响因素的分析
        2.1.4 对担保圈的政策建议
        2.1.5 已有文献评述
    2.2 担保圈的分类
        2.2.1 担保圈的定义
        2.2.2 担保类型的划分
第3章 担保圈概况及案例介绍
    3.1 我国整体担保结构分析
        3.1.1 数据来源及说明
        3.1.2 我国企业的类型分析
        3.1.3 我国担保圈结构分析
    3.2 河南担保圈的案例介绍
        3.2.1 时间节点划分
        3.2.2 公司简介
        3.2.3 河南多中心担保圈解体
第4章 河南担保圈形成的动因分析
    4.1 实际控制人侵占角度
        4.1.1 行业区位相近
        4.1.2 母公司对资金的占用
        4.1.3 定向增发与收购
        4.1.4 异常性费用
        4.1.5 其他投资者制衡
    4.2 所有制结构角度
        4.2.1 企业所有制形式
        4.2.2 银行所有制形式
        4.2.3 法律法规与信息披露
    4.3 金融生态环境角度
        4.3.1 资信水平及金融发展
        4.3.2 债务水平
        4.3.3 行政办公效率
        4.3.4 司法角度
        4.3.5 融资角度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企业自身角度
        5.2.2 银行角度
        5.2.3 政府角度
        5.2.4 其他角度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以浙江担保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文献
    第二节 国内相关文献
    第三节 文献评述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对外担保与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对外担保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经营绩效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对外担保原因及对经营绩效影响分析
第四章 担保圈风险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分析——以浙江为例
    第一节 浙江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特征分析
    第二节 担保圈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第三节 浙江担保圈的现状和特征
    第四节 担保圈风险对经营绩效影响分析
第五章 对外担保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本文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浙江上市公司担保链汇总
附录-2 样本企业名称、证券代码及各财务指标变量值
附录-3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6)董事会特征、关联担保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三节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董事会特征与关联担保
    第二节 关联担保与公司绩效
    第三节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
    第四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理论分析及相关假设的提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 关联担保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第四节 总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的设计
    第一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
    第二节 变量定义与描述
第五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 数据研究
    第二节 模型设计与回归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回归结果分析与中介效应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7)关联担保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逻辑结构
    1.4 本文的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关联担保理论分析
    3.1 融资效应
        3.1.1 融资效应的理论解释
        3.1.2 影响关联担保融资效应的因素
    3.2 利益输送效应
        3.2.1 集团公司关联担保利益输送效应的理论解释
        3.2.2 影响集团公司关联担保利益输送的因素
4 关联担保情况分析
    4.1 我国担保法律制度的演变
        4.1.1 禁止上市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个人提供担保阶段
        4.1.2 允许上市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个人提供担保阶段
    4.2 关联担保现状
        4.2.1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现象普遍存在
        4.2.2 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比例较高且逐年增长
        4.2.3 部分上市公司出现超能力担保
        4.2.4 由于担保违规而受到交易所处罚情况的统计分析
5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效应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
    5.2 变量设计
        5.2.1 解释变量的选取
        5.2.2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5.2.3 控制变量
    5.3 模型建立
    5.4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5.5 实证检验及回归分析
        5.5.1 描述性统计
        5.5.2 单因素回归分析
        5.5.3 多元回归
        5.5.4 实证结论
        5.5.5 政策建议
6 研究结论及研究局限性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A 实证研究部分原始数据

(8)河北省上市公司表外负债的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上市公司表外负债风险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公司负债的相关理论
        2.1.1 负债的计量理论
        2.1.2 负债的结构理论
        2.1.3 负债信息披露的一般理论
    2.2 表外负债的相关理论
        2.2.1 表外负债的概念
        2.2.2 表外负债的特点
        2.2.3 表外负债计量方面的特征
        2.2.4 表外负债披露方面的特征
        2.2.5 表外负债的种类
    2.3 风险管理理论
        2.3.1 关于风险的定义
        2.3.2 风险管理的内容
        2.3.3 风险转嫁理论
    2.4 控制理论
第三章 表外负债的风险识别
    3.1 担保形成的表外负债风险识别
        3.1.1 担保风险类型
        3.1.2 担保风险原因剖析
    3.2 其它类型形成的表外负债风险识别
第四章 河北省上市公司表外负债风险的测量
    4.1 B-S期权定价模型介绍
    4.2 B-S期权定价模型在河北省上市公司表外负债风险中的应用
        4.2.1 应用的可行性
        4.2.2 对模型中的五个因素进行定义
    4.3 基于B-S期权定价模型的表外负债风险的研究
        4.3.1 *ST宝硕公司案例背景及内容
        4.3.2 风险测量结果及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表外负债-对外担保风险的防控对策
    5.1 企业方面
        5.1.1 股东大会应建立严格的担保决策和反担保机制
        5.1.2 要慎选担保对象
        5.1.3 建立健全风险监督和对高管人员的监管体系
    5.2 银行方面
        5.2.1 银行应建立对外担保的警戒值,并严格执行
        5.2.2 银行应建立紧急处理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不要心慈手软
    5.3 国资委方面成立有一定规模的担保公司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6.2.1 研究局限性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9)股权结构、关联方担保与“掏空”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安排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安排
        1.2.3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文献回顾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
        2.1.2 国外公司担保的研究
        2.1.3 国外研究评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关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
        2.2.2 关联担保的现状和风险研究
        2.2.3 影响关联担保的因素研究
        2.2.4 关联担保的实证研究
        2.2.5 国内担保研究的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3.1 股权结构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股权的流通性结构
        3.1.2 股东构成
        3.1.3 股权集中度
    3.2 国内外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3.2.1 国外的股权结构情况
        3.2.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及现状分析
    3.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形成的背景
    3.4 当前我国公司股权结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4.1 流通与非流通股的分置的影响
        3.4.2 国有控股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
    4.1 关联方担保相关概念的定义
    4.2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的特征
    4.3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发展阶段
    4.4 中国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的现状
    4.5 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对公司的影响
        4.5.1 引起的财务问题
        4.5.2 对投资者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股权结构与关联方担保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1.1 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
        5.1.2 控股股东的性质
        5.1.3 控股股东的持股方式
    5.2 样本的选择
    5.3 变量定义与模型的建立
        5.3.1 变量定义
        5.3.2 模型的建立
    5.4 实证分析
        5.4.1 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4.2 单因素分析
        5.4.3 回归检验
        5.4.4 逻辑回归
    5.5 实证研究结论小结
6 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0)上市公司关联担保交易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论文的框架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分析
    2.1 担保的界定及产生机理
        2.1.1 担保的界定
        2.1.2 担保的产生机理
    2.2 对外担保与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
        2.2.1 有关担保价值的研究
        2.2.2 对外担保与公司价值
    2.3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
        2.3.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产权性质与代理成本
        2.3.2 产权性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契约
3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行为分析
    3.1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总体概况
    3.2 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演变及特征分析
        3.2.1 为大股东提供担保阶段
        3.2.2 相互担保和连环担保阶段
        3.2.3 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阶段
        3.2.4 小结
    3.3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经济后果
        3.3.1 上市公司内部人掏空公司,套取贷款
        3.3.2 诉讼事项与诉讼损失逐年增多
        3.3.3 担保圈风险形成,财务失控
        3.3.4 关联担保危机区域金融安全
    3.4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成因分析
4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及研究假设
    4.1 研究假设
    4.2 变量设计及模型建立
        4.2.1 解释变量的选取
        4.2.2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公司价值
        4.2.3 其他控制变量
        4.2.4 建立模型
    4.3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5 实证检验及回归分析
    5.1 关联担保样本情况及描述性统计
        5.1.1 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1.2 上市公司接受担保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样本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5.3 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5.3.1 对外提供关联担保的回归分析结果
        5.3.2 接受关联担保的回归分析结果
        5.3.3 既提供关联担保又接受关联担保的回归分析结果
        5.3.4 样本回归结果描述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局限性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健全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内部控制体系
        6.2.2 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对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法律法规
        6.2.3 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严格审核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
        6.2.4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6.2.5 增强对企业系的关注程度
        6.2.6 建立更加独立的董事会制度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担保链”的博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担保财务风险评价及防控研究 ——以ST成城为例[D]. 方利利.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2]政府参与绿色信贷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决策研究[D]. 蓝传晓. 山东大学, 2020(12)
  • [3]环境不确定性、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D]. 李玉花.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8(01)
  • [4]我国上市公司担保圈形成的动因分析 ——以河南担保圈为例[D]. 袁嵩迪. 山东大学, 2016(02)
  • [5]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 ——以浙江担保圈为例[D]. 董克清. 浙江财经大学, 2014(02)
  • [6]董事会特征、关联担保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D]. 陈娜. 浙江财经学院, 2012(06)
  • [7]关联担保效应分析[D]. 漆健. 江苏大学, 2010(05)
  • [8]河北省上市公司表外负债的风险研究[D]. 郭丽华.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0(03)
  • [9]股权结构、关联方担保与“掏空”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 刘娟. 重庆大学, 2010(03)
  • [10]上市公司关联担保交易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D]. 张默.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担保链”博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