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火干扰论文-崔倩,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陈虹

自然火干扰论文-崔倩,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陈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火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冗余分析,环境因子,自然火

自然火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崔倩,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陈虹[1](2018)在《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环境解释与自然火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未受人为干扰的泰加林火成演替森林群落为对象,基于160个样方及其自然火干扰发生时间和火烈度的调查,采用冗余分析方法,分析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喀纳斯泰加林群落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环境因子海拔、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温度和火干扰因子火烈度的影响较大;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大;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受环境因子海拔、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和火干扰因子火烈度的影响较大。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除受环境因子海拔、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火干扰因子火烈度的影响较大,草本和乔木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起了决定性作用。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是由以海拔为主的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张翼飞[2](2011)在《新疆喀纳斯旅游区自然火干扰与林分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林火多发的地区,自然火干扰是喀纳斯森林演替和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对喀纳斯森林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和火疤木调查方法,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泰加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喀纳斯泰加林的林分结构,自然火干扰及其火干扰对林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从1880年到调查年份,研究区共发生7次火干扰,分别为1880年、1913年、1918年、1933年、1946年、1968年、1982年。自然火干扰集中分布于海拔1900m以下,在海拔1900m以上的林分中未发现明显的火烧痕迹。喀纳斯泰加林中的主要树种有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db.)、疣枝桦(Betula pendula Roth.)、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和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Ldb.)。在海拔1900m以下,西伯利亚落叶松、疣枝桦和西伯利亚云杉所构成的针阔混交林为常见的林分组成形式。西伯利亚落叶松和疣枝桦不具有明显的直径分布规律,西伯利亚云杉具有较为完整的直径分布。海拔1900m以上,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常见树种。在海拔1900m以上以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主要树种的林分中未发现明显的火干扰痕迹,林分中西伯利亚落叶松具有较完整的径阶分布。自然火干扰影响林分的树种组成。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林分中西伯利亚落叶松的重要值在减少,疣枝桦的重要值增加。而对于西伯利亚云杉来说,中等干扰强度下有助于西伯利亚云杉株数的增加。火干扰发生时间离现在越近,西伯利亚落叶松和疣枝桦的重要值和相对优势度增加,西伯利亚云杉的重要值和相对优势度减小。(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张翼飞,张荟荟,潘存德[3](2011)在《自然火干扰作用下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旨在揭示自然火干扰作用下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为其森林景观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运用重要值和多样性测度指数,对自然火干扰作用下喀纳斯旅游区3种典型森林群落类型———阔叶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阔叶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在森林群落恢复的前期(25~60 a)和后期(90~110 a以上)相对较稳定,中期(60~90 a)出现较大的波动,其草本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最后达到稳定的趋势;针叶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在森林群落恢复的前期(50 a以前)有较大的变化,之后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其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则呈现出前期增加,中、后期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变化与其受到的自然火干扰历史紧密相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刘翠玲,潘存德,寇福堂,吴晓勇,谭卫平[4](2010)在《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自然火干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采用SBE法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其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自然火干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喀纳斯旅游区的森林景观美学质量整体较高,阔叶针叶树种比值大、树种丰富、林相简单整齐的森林景观受人青睐;2)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森林发生自然火干扰时间的早晚有关,自然火干扰发生时间越早,森林景观目前表现的美学质量越低,反之亦然。自然火干扰通过对森林群落树种结构形成的作用,进而深刻影响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具体表现,是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的重要源动力之一。结论为喀纳斯以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为价值取向的森林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刘翠玲,潘存德,吴晓勇,寇福堂,谭卫平[5](2009)在《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树种多样性垂直格局与自然火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通过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树种多样性垂直格局及其与自然火干扰分布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树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其对自然火干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树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P<0.01),但树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程度不高(R2=0.2165),并且表现出以1900m为界的区域性变化特征。②所调查范围内共发生了8次自然火干扰事件,平均间隔时间为14 a,干扰事件多集中在1900m以下的较低海拔区。③林分受自然火干扰作用后,树种多样性普遍表现出增加的特征。总体而言,海拔高度是影响喀纳斯森林群落树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形成的基本因素,但随机发生的自然火干扰是主导1900m以下较低海拔区树种多样性丰富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刘翠玲[6](2009)在《新疆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机制与自然火干扰体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泰山的山地森林是西西伯利亚山地南泰加林在南端的延伸和楔入草原地带的北方暗针叶林的代表。喀纳斯作为阿尔泰山(中国)的一颗璀璨明珠,浓缩了阿尔泰山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的精华,保存有以泰加林为代表的原始生态系统,系我国惟一的古北界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同分布于世界其他寒温带地区的森林一样,自然火干扰作为千百年来泰加林演替和生生不息的主要推动力,对喀纳斯森林景观发挥着“创造”与“破坏”的双重作用,对其森林景观群落结构与景观美学价值的形成和维持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机制与自然火干扰体制”是喀纳斯以“视觉质量”或“风景质量”为价值取向的森林经营中不可回避并具有深远影响的科学命题,从发生机制上探索森林景观群落结构,尤其是乔木层树种结构及其外观表征的形成与维持则构成这一科学命题的主要内容。鉴于此,本研究将喀纳斯泰加林原始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带、典型样方、林木火疤调查和森林景观美景度评价法,以喀纳斯森林景观树种结构垂直格局研究为起点,从自然火干扰体制出发,以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在内的森林景观树种结构对自然火干扰的时空动态响应为纽带,探讨了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表现形式和动态变化,揭示了以树种结构为物质载体的喀纳斯森林景观在自然火干扰驱动下的美学质量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在垂直空间上,喀纳斯森林群落树种结构复杂,五彩的森林群落奠定了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物质基础。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db.)、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Ldb.)和疣枝桦(Betula pendula Roth.)是构成喀纳斯森林群落的主要乔木树种,群落树种组合丰富。在1900m以下的较低海拔区,树种组成表现为由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和疣枝桦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树种丰富度相对较高。而在1900m以上的较高海拔区,树种组成则表现为以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主的针叶混交林,树种丰富度相对较低。在整个海拔梯度范围内,森林群落树种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指标值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极显着的下降趋势。但在整体下降趋势中,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指标值的减小又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即在1900m以下的较低海拔区,树种结构指标值相对于1900m以上的较高海拔区要高。就整个垂直空间而言,树种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在中小尺度上表现明显,空间结构性较强。(2)喀纳斯不仅地形地势复杂,水热组合多样,更重要的是它属于林火多发地带,独特的生态环境和频发的自然火干扰塑就了喀纳斯森林景观的树种结构。在大尺度上,海拔高度影响着整个尺度范围内森林景观树种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的垂直分布格局。除此之外,坡度、坡位和土壤养分对大尺度上森林植被的分布特征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中小尺度上,自然火干扰则发挥着主导作用。自然火干扰事件发生后残留火疤木的分布格局表明,在喀纳斯,自然火干扰事件主要集中分布在1900m以下的较低海拔区,且事件发生时间和干扰烈度各不相同。在自然火干扰的驱动下,森林景观构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但在1900m以上的较高海拔区,自然火干扰痕迹少见。在自然状态下,长期未受自然火干扰作用的林分树种构成简单,而且其树种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指标值极显着低于受自然火干扰林分。与此同时,树种的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对自然火干扰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但对自然火干扰的烈度反映并不敏感。受不同时期发生的自然火干扰作用后,林分现有的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均存在显着差异。(3)自然火干扰通过营造喀纳斯森林景观的树种结构,进而深刻影响着以视觉质量为价值取向的森林景观美学价值的具体表现和动态变化。喀纳斯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森林景观美学质量整体较高。然而,自然火干扰通过影响中小尺度上树种的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致使阔叶针叶树种比大、树种丰富、林相整齐的森林景观更为人们所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表现出与森林发生自然火干扰时间早晚密切相关的特征。就森林景观当前所表现的美学质量而言,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林分所经历的自然火干扰发生时间距今较近,具有较低美学价值的林分所经历的自然火干扰发生时间距今较远。基于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的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动态变化同样验证了这一规律。事实证明,在森林演替过程中,自然火干扰有利于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价值的体现,推动着喀纳斯五彩森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朱跃峰[7](2009)在《自然火干扰对泰加林主要树种影响的年轮生态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火干扰是发生在泰加林中最主要的自然干扰,对其森林群落的生物个体生长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年轮的定年信息对自然火干扰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进而以树轮年代学年轮指数为指标,采用突变分析、生长释放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火干扰对新疆喀纳斯泰加林主要组成树种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db.)、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 Ldb.)胸径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受自然火干扰林分的优势树种为疣枝桦(Betula pendula Roth.)和西伯利亚落叶松,并且多为火后生长,未受自然火干扰林分的优势树种为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火干扰对西伯利亚落叶松以外的树种的存活影响较大。表明火干扰对喀纳斯林分结构和森林景观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自然火干扰特性与森林植被特性互相作用的结果。(2)西伯利亚落叶松受到火干扰后如果得以保留,其胸径生长过程会发生显着变化,主要表现为存在一个16a明显的胸径加速生长期。表明火干扰对西伯利亚落叶松不只有破坏作用的一面,而且对其保留木还有促进生长的生态作用。(3)生长在过火林分和非过火林分内的西伯利亚云杉胸径生长过程有显着差异,过火林分内的西伯利亚云杉在火干扰发生后存在一个17a明显的胸径加速生长期,而非过火林分内的西伯利亚云杉胸径生长未有此变化。这表明火干扰对西伯利亚云杉不只有毁灭的一面,而且还可以促进其生长。(4)过火林分内的西伯利亚冷杉胸径生长主要表现为,在火干扰发生后亦存在一个明显的胸径加速生长期,并且西伯利亚冷杉和西伯利亚云杉作为两个不耐火树种在其林分过火后胸径生长都经历了“时滞”、加速、恢复正常生长叁个时段,生长的总体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刘翠玲,潘存德,巴扎尔别克·阿斯勒汗,寇福堂,谭卫平[8](2009)在《自然火干扰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树种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火干扰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行为,是决定森林物种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将新疆喀纳斯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把自然火干扰和树种结构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喀纳斯旅游区树种结构对自然火干扰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自然火干扰林分和长期未受干扰林分的树种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自然火干扰对阔叶针叶树种比、树种丰富度(Ma)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存在极显着的影响,受自然火干扰后,叁者均表现出增大的特征。此外,所调查范围内曾发生8次自然火干扰事件,并且不同时期发生的自然火干扰对以阔叶针叶树种比为特质的季相结构和树种丰富度存在极显着的影响。自然火干扰是影响新疆喀纳斯旅游区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邱扬[9](1998)在《森林植被的自然火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植被的自然火干扰邱扬(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太原030006)NaturalFireDisturbanceofForestVegetation.QiuYang(InstituteofLoesPlateau,ShanxiUniversity,...(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1998年01期)

自然火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林火多发的地区,自然火干扰是喀纳斯森林演替和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对喀纳斯森林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和火疤木调查方法,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泰加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喀纳斯泰加林的林分结构,自然火干扰及其火干扰对林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从1880年到调查年份,研究区共发生7次火干扰,分别为1880年、1913年、1918年、1933年、1946年、1968年、1982年。自然火干扰集中分布于海拔1900m以下,在海拔1900m以上的林分中未发现明显的火烧痕迹。喀纳斯泰加林中的主要树种有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db.)、疣枝桦(Betula pendula Roth.)、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和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Ldb.)。在海拔1900m以下,西伯利亚落叶松、疣枝桦和西伯利亚云杉所构成的针阔混交林为常见的林分组成形式。西伯利亚落叶松和疣枝桦不具有明显的直径分布规律,西伯利亚云杉具有较为完整的直径分布。海拔1900m以上,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常见树种。在海拔1900m以上以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红松为主要树种的林分中未发现明显的火干扰痕迹,林分中西伯利亚落叶松具有较完整的径阶分布。自然火干扰影响林分的树种组成。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林分中西伯利亚落叶松的重要值在减少,疣枝桦的重要值增加。而对于西伯利亚云杉来说,中等干扰强度下有助于西伯利亚云杉株数的增加。火干扰发生时间离现在越近,西伯利亚落叶松和疣枝桦的重要值和相对优势度增加,西伯利亚云杉的重要值和相对优势度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火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崔倩,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陈虹.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环境解释与自然火干扰[J].生态学杂志.2018

[2].张翼飞.新疆喀纳斯旅游区自然火干扰与林分结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

[3].张翼飞,张荟荟,潘存德.自然火干扰作用下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J].新疆农业科学.2011

[4].刘翠玲,潘存德,寇福堂,吴晓勇,谭卫平.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自然火干扰的关系[J].林业科学.2010

[5].刘翠玲,潘存德,吴晓勇,寇福堂,谭卫平.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树种多样性垂直格局与自然火干扰[J].生态学报.2009

[6].刘翠玲.新疆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机制与自然火干扰体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

[7].朱跃峰.自然火干扰对泰加林主要树种影响的年轮生态学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9

[8].刘翠玲,潘存德,巴扎尔别克·阿斯勒汗,寇福堂,谭卫平.自然火干扰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树种结构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9

[9].邱扬.森林植被的自然火干扰[J].生态学杂志.1998

标签:;  ;  ;  ;  

自然火干扰论文-崔倩,潘存德,李贵华,余戈壁,陈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