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束校正论文-Frederic,Meunier

光束校正论文-Frederic,Meunier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束校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R

光束校正论文文献综述

Frederic,Meunier[1](2019)在《关于双光束红外光谱在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实时原位表征中气相校正的讨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In a recent contribution [1] to this journal, Guo and co-workers reported on the design of a dual beam FT-IR spectrometer system aiming, among others, at totally removing the contribution of gas-phase species during operando studies of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reactions.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wo identical cells located in two separate FT-IR spectrometers, one being loaded with a catalyst wafer and the other one being(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罗子淇[2](2018)在《涡旋光束的波前校正方法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传输容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由于我们能够利用的频谱有限,人们正在想办法去提高以及改变其传输方案与途径。然而,我们明确的是涡旋波通信能够在一个频点传输多个信号,因为它的这种特点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涡旋光通信目前是个较好实现、同时也是未来高速传输的可行性方案。但是,由于存在大气扰动等因素的干扰,使得涡旋光传输信号的效率降低。于是,整篇文章针对复用涡旋光的相位校正问题,提出一种用与复用涡旋光极化方式不同的平面光,通过迭代算法校正平面光从而得到一个校正函数,然后运用此函数再对复用涡旋光进行校正。通过仿真分析,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不同模式光之间的干扰以及误码率,而达到稳定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8年21期)

王秋实,张亦卓,顾海栋[3](2018)在《基于自适应光学的机载激光光束质量校正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激光受大气光学效应影响较为明显,研究以自适应光学为代表的光束整形系统,将有效提高激光器作用于目标位置的光束质量。利用光路中的自适应光学变形镜,以能量反馈方式对机载激光发射单元出射的激光光束质量进行回路校正,是一种可行方案。采用以随机并行梯度下降法(SPGD法)为代表的优化算法作用于变形镜,实现返回光能量最大,从而实现目标上的光束质量提升。通过算法优化及全局收敛仿真,探求一种较快速收敛的实用性方法,用于连续激光和重复性好的脉冲激光的光束质量校正。上述算法的仿真研究,有助于机载条件下的激光在实际大气环境下的效能提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16期)

王夏尧[4](2018)在《涡旋光束的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涡旋光束是一种具有相位奇点的光束,其光强分布为环形且中心为一暗核,相位分布结构为螺旋形,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n,OAM),已被广泛应用于光(?)、粒子操控、生物医学以及光通信等领域。此外,由于OAM具有无限维度,且不同OAM具有相互正交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复用技术实现OAM复用传输,提升光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以及频谱效率。本文以此为背景,详尽研究了两种无波前传感器的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校正技术,并对涡旋光束实施了波前畸变校正实验。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涡旋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介绍了激光传输理论模型:仿真研究了拉盖尔-高斯(Laguerre-Gaussian,LG)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后的光强、相位分布情况:根据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谱分解理论,研究了拓扑荷数扩展及轨道角动量模式纯度变化特性。2、涡旋光束的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主要研究了以GS(Gerchberg-Saxton,GS)算法为核心以及以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tochastic-Parallel-Gradient-Descent,SPGD)算法为核心的两种无波前传感器的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并仿真实现了单模以及多模复用涡旋光束的波前畸变校正。3、涡旋光束的波前畸变校正实验。通过搭建实验系统,验证了两种无波前传感器的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对单模及多模复用涡旋光束波前畸变的校正效果,从而证明了理论算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研究分析表明:涡旋光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光强分布和相位分布都会发生畸变,拓扑荷数发生扩展现象,轨道角动量模式纯度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降低。GS算法对单模及多模复用涡旋光束都可以实现有效的波前畸变校正,SPGD算法对于单模涡旋光束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但对多模复用涡旋光束校正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黄建[5](2018)在《钠信标上行光束预校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光学系统通过波前探测和波前校正,实时补偿大气湍流产生的波前畸变,使地基大口径望远镜获得接近衍射极限的分辨力成像。利用钠信标进行波前探测,成为了天文观测领域克服自然信标天空覆盖率不足的主要手段。然而,钠信标却面临着激光上行传输过程受大气湍流影响进而造成钠信标光斑模糊扩展,以及钠原子吸收饱和效应造成钠信标回光亮度低等问题。本论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在丽江高美古1.8m望远镜配置的钠信标发射系统,针对系统产生的钠信标光斑较大和回光数较少的问题,为了提升终端自适应光学系统性能,完成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建立了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模型,分析了激光发射望远镜口径,上行路径大气湍流产生的动态像差,发射系统静态像差和激光光束质量M~2对激光到达钠层功率密度分布的影响。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到了优化设计发射望远镜口径的普适方法。根据钠层激光功率密度与激光器耦合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该发射望远镜产生的钠信标光斑大小和回光数。为后端自适应光学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其次,分析了利用预校正消除动态像差对信标光斑的扩展。当仅进行预校正后,钠信标光斑中心峰值功率密度过高带来的饱和效应将造成钠信标回光数减少。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提升AO系统性能,提出了提出了预校正结合光束整形的方法,利用相位预校正消除湍流产生的波前畸变,结合光束整形控制功率密度分布,在发射到钠层的激光束有尽量小的发散角下,使其强度分布由高斯分布变成了平顶分布,钠层中激光的功率密度为激光器与钠原子耦合效率极大值对应的最优功率密度。随后同时考虑了钠信标光斑大小和回光数对自适应光学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对应的分析。在大气湍流较强的站址(大气相干长度r_0为5cm)和目前激光器功率(功率为15W)的情况下,利用预校正结合光束整形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探测误差与时域误差之和与未进行预校正且未进行光束整形相比下降了36%。根据钠信标回光数,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采样频率进行了优化,不仅能充分发挥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还能为下一代脉冲型激光器重复频率的设计提供指导意义。随后,对预校正与光束整形的发射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以300mm发射望远镜为基础设计了对应的实验平台和实验方案。瑞利信标的选取决定着湍流探测的精度,为了满足每个子孔径信噪比的要求,方案拟定预校正波前探测时瑞利信标的选通高度为9km,选通厚度为±750m,上行路径湍流探测哈特曼采用6×6的子孔径排布。发射激光与瑞利信标回光的分光耦合方式采用偏振分光。在进行预校正时,主要针对钠信标远场特性进行光场校正,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双变形镜模式,一块用于湍流的位相控制,另一块用于强度(或振幅)控制,第二块变形镜需要位于第一块变形镜的夫琅和费衍射区。根据分析结果,45单元Fried排布的变形镜用于预校正;21单元Fried排布的变形镜用于光束整形,预计将使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提升20%。最后分析并设计了丽江高美古1.8m望远镜300mm激光发射望远镜和传输光路系统,针对原有的200mm发射系统的不足,300mm发射系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并增加了对激光参数监测的相关功能。在该实验平台上,完成了钠信标的亮度和上行路径瑞利散射回光强度的实验验证,进一步地为共孔径钠信标上行光束预校正时瑞利信标的高度和厚度的选取方案提供了实验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张羽,罗秀娟,刘辉,陈明徕,兰富洋[6](2018)在《远程多光束激光相干场成像拍频误差校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光束激光相干成像技术是地基观测空间目标的重要方式,各光束的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直接决定着系统成像质量,目前针对系统频率稳定性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以及激光源频漂的补偿已有一定研究,然而针对多光束发射系统,由驱动放大噪声及声光移频噪声引起的各光束间独立的频漂还需进一步抑制.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动态解调和置信区间解调两种抑制方法,理论仿真了动态解调对缓慢频漂抑制的可行性,同时实验证明了置信区间解调法对成像效果的提升,并在200 m和1.2 km的湍流环境中对该解调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置信区间解调法对于各拍频间独立漂移有较好的实时补偿效果,能够有效抑制发射阵列中由声光调制及驱动放大引入的频率噪声,对水平距离1.2 km外的25 mm目标成像角分辨率达到4μrad.本研究为未来远程大功率发射阵列成像中的频率噪声抑制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晓华,刘艳芬[7](2016)在《多光束干涉下的LED光谱像差校正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LED光谱像差进行准确校正,可以准确获取研究对象的空间及光谱信息,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矫正光谱像差时往往伴随着光学面多次反射、透射的多光束干涉,导致提取的LED光谱的特征具有畸变性。传统方法不能准确描述多光束干涉图与LED光谱之间的关系,无法消除多光束干涉干扰,降低了LED光谱校正的准确性。为提高校正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多光束干涉下的LED光谱像差校正方法。采用多光束干涉成像光谱仪进行处理,获得多光束干涉信息的图像;利用方程组准确描述多光束干涉图与LED光谱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求解方程组,最终得到准确LED光谱像差的校正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能够获得准确的多光束干涉下的LED光谱像差校正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6年07期)

戴坤健[8](2015)在《OAM光束传输特性及自适应光学波前畸变校正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OAM(Orbital Angular Momentum)光束,也称为涡旋光束,具有独特的螺旋型相位分布和中空环状强度分布,其携带轨道角动量的特性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应用于粒子操控量子信息遥感探测光通信等领域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OAM光束的大气湍流传输特性并研究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OAM光束畸变波前的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标量衍射理论,为了进行OAM光束的传输特性研究,研究了衍射理论的离散傅里叶形式,并利用Matlab软件对OAM光束的衍射传输特性作了仿真研究,确保了衍射传输计算的正确性2.对Kolmogorov大气湍流理论和大气湍流相位屏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功率谱反演法得到了大气湍流相位屏,并将之用于OAM光束的衍射传输,从仿真得到的光强相位分布上得到OAM光束通过大气湍流传输后的畸变情况另外,本论文研究了轨道角动量谱分解理论,并对仿真得到的畸变OAM光束进行了轨道角动量谱分析,定量地研究了OAM光束的畸变情况论文发现在弱湍流和中等湍流下传输的OAM光束的轨道角动量谱仍能保持一定的纯度,而强湍流下传输的OAM光束轨道角动量谱的弥散情况很严重3.论文对应用自适应光学技术校正OAM光束的波前畸变相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基模高斯光束作为探针的基于GS相位恢复算法的自适应光学校正方案,对经由大气湍流传输后的OAM光束的校正进行了仿真研究,弱湍流和中等湍流下传输的OAM光束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强湍流条件下校正后的轨道角动量谱仍然弥散严重另外,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周期渐变光栅检测OAM态的方法,并通过Matlab仿真用于畸变OAM光束校正后的检测,检测发现弱湍流和中等湍流校正后能清楚的确定OAM光束的轨道角动量,而强湍流下校正OAM光束扔不能检测,与轨道角动量谱分解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顾殿雨[9](2013)在《反射式光束整形系统的低阶像差校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激光器拥有结构紧凑、能量转换效率高、系统可靠性高、输出光束质量好以及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因此成为了激光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是随着固态激光器平均输出功率的不断提高,激光晶体热效应变得愈发明显,导致激光器输出光束中包含了PV值高达上百微米的低阶像差成分,严重降低了固态激光器输出光束质量。本文对反射式光束整形系统的低阶像差校正方法进行了研究,探求能够对低阶像差进行补偿的有效手段,使经过校正系统的输出光束PV值降低到变形镜可以校正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激光器输出光束的两级校正,达到改善光束质量的目的。文章深入分析了现有低阶像差校正方案的技术特点和局限性,根据高功率化学激光器和板条固体激光器输出光束整形和低阶像差校正的需求,分别设计并构建叁柱一球和两柱一球反射式光束整形系统仿真模型各一套,并对系统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有效减小了系统静态像差。基于数据动态交换技术(DDE)实现了Matlab对系统仿真模型结构参数的程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得到结果如下:离焦和0度像散对球面镜和X方向柱面镜相对于初始位置的位移量敏感;45度像散对X方向柱面镜绕光轴的旋转敏感。通过构建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反射式光束整形系统的低阶像差校正仿真模型验证系统对不同类型和大小的低阶像差的校正效果、校正稳定性和校正速度,得到仿真计算结果如下:平均经过不超过15次调节,系统输出光束PV值可以降至0.5λ,系统可以对离焦、0度像散和45度像散进行有效的校正。对反射式光束整形系统的低阶像差补偿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优化之后系统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实验中使用Hartman探测到的系统初始结构的输出光束波前分布与仿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实验方法得到的系统灵敏度分析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在实验过程中,系统对于入射光束中离焦、0度像散和45度像散以及叁者的混合像差的校正效果和校正速度均与理论计算较为一致,达到了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11-01)

高世芝,金尚忠,袁琨[10](2013)在《斜光束对校正滤光片匹配准确度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积分式的测色仪器中,光探测器的响应必须满足卢瑟条件.这一般是通过精确的匹配校正滤光片来实现的,匹配的准确度与入射光束在校正滤光片中的实际光程有关.由于测量条件的影响,入射光束不可避免地包含各个方向的入射光线,斜光束的存在会使理论计算出的匹配准确度降低.本文采用总误差面积比例最小法来评价校正滤光片的匹配准确度,阐述了校正滤光片匹配的理论依据,验证了斜光束光谱透射对于整个校正滤光片匹配准确度的影响,并提出了考虑到斜光束影响的校正滤光片厚度的修正公式.以"Y"滤光片的匹配为例,证明了修正后的公式对提高匹配准确度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光束校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传输容量的需求不断增长,由于我们能够利用的频谱有限,人们正在想办法去提高以及改变其传输方案与途径。然而,我们明确的是涡旋波通信能够在一个频点传输多个信号,因为它的这种特点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涡旋光通信目前是个较好实现、同时也是未来高速传输的可行性方案。但是,由于存在大气扰动等因素的干扰,使得涡旋光传输信号的效率降低。于是,整篇文章针对复用涡旋光的相位校正问题,提出一种用与复用涡旋光极化方式不同的平面光,通过迭代算法校正平面光从而得到一个校正函数,然后运用此函数再对复用涡旋光进行校正。通过仿真分析,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不同模式光之间的干扰以及误码率,而达到稳定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束校正论文参考文献

[1].Frederic,Meunier.关于双光束红外光谱在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实时原位表征中气相校正的讨论(英文)[J].催化学报.2019

[2].罗子淇.涡旋光束的波前校正方法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8

[3].王秋实,张亦卓,顾海栋.基于自适应光学的机载激光光束质量校正算法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8

[4].王夏尧.涡旋光束的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5].黄建.钠信标上行光束预校正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

[6].张羽,罗秀娟,刘辉,陈明徕,兰富洋.远程多光束激光相干场成像拍频误差校正研究[J].物理学报.2018

[7].刘晓华,刘艳芬.多光束干涉下的LED光谱像差校正技术[J].计算机仿真.2016

[8].戴坤健.OAM光束传输特性及自适应光学波前畸变校正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9].顾殿雨.反射式光束整形系统的低阶像差校正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10].高世芝,金尚忠,袁琨.斜光束对校正滤光片匹配准确度的影响(英文)[J].光子学报.2013

标签:;  

光束校正论文-Frederic,Meunier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