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与探讨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与探讨

张柱国崔义彦

(国网朝阳供电公司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阶段的分析,给出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实现工程建设控制目标的重点。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表现在实体质量,是由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来获得保证的。电力工程项目由于管理难度大,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众多(诸如人员、机械和施工装置、材料及设备、施工方法、环境条件等),施工组织和工序衔接安排及施工技术管理较复杂。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最重要阶段,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调试)等单位必须在施工全过程认真开展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一、电力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电力工程由于其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与普通工程相比,它的质量影响因素多,出现质量事故时影响面广、损失大。因此,理解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及时消除隐患显得十分重要。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影响因素多,诸如设计、材料、施工装备、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质量。二是质量波动大。电力工程项目不像工业产品那样,有固定的生产线和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由于建设条件多变,使其生产过程不易控制,生产活动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故工程项目质量水平很容易产生波动。三是质量隐蔽性大。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进行实质检查,发现其存在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事后很难从表面发现质量问题。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策划、决策和实现过程中影响质量形成的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一是指直接履行电力工程项目质量职能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二是指承担电力工程项目策划、决策或实施的建设单位、勘测设计单位、咨询服务机构、工程承包企业等实体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管理能力。

(二)技术因素

影响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因素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直接的工程技术和辅助的生产技术,前者如工程勘测技术、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等,后者如工程检测检验技术、试验技术等。对于具体的电力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技术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发挥技术因素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作用。

(三)管理因素

影响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因素主要是决策因素和组织因素。决策因素指的是电力工程项目决策。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不充分、电力需求预测不准确,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建成后不能投入生产,这样的工程项目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具备质量的适用性特征。管理因素中的组织因素,包括电力工程项目实施的管理组织和任务组织。管理组织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三者的有机联系构成了一定的组织管理模式,其各项管理职能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四)环境因素

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质量而言,直接影响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一般是指电力工程项目所在地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作业环境、作业场所、劳动防护、通风照明等劳动环境;以及由多单位、多专业交叉协同施工的管理关系、组织协调方式、质量控制系统等构成的管理环境。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环节

施工质量控制应贯彻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质量控制必须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做到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

(一)事前质量控制

事前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事前主动质量控制,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制定施工方案,设置质量管理点,落实质量责任,分析可能导致质量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事前质量预控必须充分发挥组织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整体优势,把长期形成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智慧,创造性地应用于工程项目。事前质量预控要求针对质量控制对象的控制目标、活动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周密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对策。

(二)事中质量控制

指在施工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控制。事中质量控制也称作业活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活动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的控制方式。自我控制是第一位的,即作业者在作业过程对自己质量活动行为的约束和技术能力的发挥,以完成符合预定质量目标的作业任务;他人监控是指作业者的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接受来自企业内部管理者和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检查检验,如工程监理机构、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事中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发生;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三)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也称为事后质量把关,以使不合格的工序或最终产品(包括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不流入下道工序、不进入市场。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对工序质量偏差的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控制的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以上三大环节不是互相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共同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具体化,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

(一)编制质量控制文件,加强人员管理

编制质量管理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电力建设施工的总体指导性文件。编制和贯彻好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保证安全,不断地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承包单位项目部组织编制,公司管理部门审核,公司总工批准。文件封面的落款为承包单位公司名称,并加盖公司章。施工前应规范对工程监理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资质的审查,严格执行人员资质报审制度,确保各类人员资质与数量满足工程需要。

(二)施工机械管理

施工机械设备是所有施工方案和工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对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应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可靠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三)计量器具管理

开工前要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计量控制责任者和配置必要的计量人员;严格按规定对计量器具进行维修和校验;统一计量单位,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计量的准确。

(四)材料设备管理

对原材料、半成品及工程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为:控制材料设备的性能、标准、技术参数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规范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的正确性及质量文件资料的完备性;控制优先采用节能低碳的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等。

(五)方案措施管理

施工方案的先进合理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造价

(下转第9页)

的关键因素,施工方案的合理可靠也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系统中,制定和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六)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包括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通过交底明确对轴线、尺寸、标高、预留孔洞、预埋件、材料规格及配合比等要求,明确工序搭接、工程配合、施工方法、进度等施工安排,明确质量、安全、节约措施。交底的形式除书面、口头外,必要时可采用样板、示范操作等。

(七)施工环境管理

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现场自然环境因素、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和施工作业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要消除其对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采取预测预防的控制方法。

(八)施工图会检

施工图会检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和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为使施工人员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工程规模、结构特点,熟悉设计内容、明了质量标准和特殊的施工操作要求,正确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必须在开工前进行图纸会检。正确地按图施工,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设计单位对在施工图会检中发现的施工图中的差错和不合理部分,应尽快解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贯穿于电力工程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这些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构成了电力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工作重点是保证质量管理策划在全过程得到有效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施工工艺标准化、工程创优等要求得到落实,从而使电力工程项目各阶段工程质量(特别是隐蔽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各级阶段验收不流于形式。

标签:;  ;  ;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分析与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