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迭代算法论文-李成雷,何秋生,张猛,赵晓丹

自适应迭代算法论文-李成雷,何秋生,张猛,赵晓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迭代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维纳滤波,高斯噪声,噪声方差,起始模板

自适应迭代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雷,何秋生,张猛,赵晓丹[1](2019)在《自适应迭代维纳滤波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经典维纳滤波去除图像高斯噪声后不能很好保持图像边缘和平滑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迭代维纳滤波算法。首先,依靠像素灰度值的二阶差分分量估计图像的噪声方差;然后,以3×3大小的模板为起始模板,对图像进行迭代滤波且每次迭代都增加模板大小;最后,每次滤波前后所有像素灰度值变化大小的均值是否小于阈值为停止迭代的判断条件,判断条件成立结束滤波。不同改进算法的实验结果对比,该改进算法不仅保持较高图像峰值信噪比而且在时间复杂度上要小于小波域维纳滤波器,并且在保持图像边缘和平滑效果方面要较好于小波域维纳滤波。(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戴文战,黄晓姣,沈忱[2](2019)在《带遗忘因子的自适应迭代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迭代滤波算法作为典型的滤波改进算法,有效提高了滤波精度,但旧数据影响过大,导致滤波发散;遗忘因子滤波算法虽然引进遗忘因子减少了旧数据的影响,但是其滤波算法本身的精度不高,难以处理高度非线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借鉴遗忘因子的滤波算法和自适应迭代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思想,把遗忘因子与自适应迭代容积卡尔曼滤波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遗忘因子的作用,减小历史数据对滤波结果的影响,又可以提高滤波算法本身精度和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减小误差且提高滤波精度。(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闫婷婷[3](2018)在《正则化Richardson_Lucy算法的自适应迭代停止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Richardson_Lucy算法是一种快速的迭代去卷积算法。针对差值测量停止准则不能自适应地停止迭代Richardson_Lucy算法及其基于正则化约束的改进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边缘像素统计的迭代停止准则这一新的算法。经过比较优化,选择Sobel检测算子检测图像的边缘像素变化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边缘像素变化曲线的斜率。通过实验,得到基于边缘像素统计的迭代停止准则不受正则化参数的影响,具有自适应性,可以适时地停止算法迭代,并且在算法停止时可以获得好的图像恢复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8年12期)

郭长义,韩冬,杨创勃,雷雨欣,贺太平[4](2018)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对比剂肾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在降低肾动脉CTA对比剂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行肾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A组)20例,对比剂用量为600 mgI/kg;低对比剂用量组(B组)20例,对比剂用量为300 mgI/kg。采用GSI扫描模式,智能mA,噪声指数为10 HU,螺距为1.375∶1,转速为0.6 s/r,40 s时采集动脉期图像。对所得数据进行重建,常规组用40%ASIR 70 keV进行图像重建,低对比剂用量组用40%ASIR 40~70 keV间隔5 keV进行图像重建(40、45、50、55、60、65、70 keV)。测量每组图像的平扫和动脉期肾动脉的CT值(CT1,CT2)和标准差(SD1,SD2),动脉期图像的竖脊肌的CT值(CT3)和标准差(SD3)。计算每组图像肾动脉的强化幅度(ΔCT=CT2-CT1),信噪比SNR=CT2/SD2,对比噪声比CNR=(CT2-CT3)/SD3,对以上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使用5分系统对每组图像进行盲法主观评分,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组间主观评分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600 mgI/kg 70 keV组和300 mgI/kg 45 keV组的主观评分医生1和医生2分别是3.90±0.55和4.00±0.65,3.55±0.83和3.70±0.8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参数ΔCT、SNR值和CNR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比剂的用量降低50%时,ASIR在肾动脉CTA中可以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高艳山[5](2018)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CT对组织二维解剖观察的效果优于胸片,且分辨率越来越高,因此CT自从20世纪被引入我国后,在临床诊断中被广泛采用。近年来CT技术不断得到发展,现在已经有128排、256排甚至分辨率更高的CT,但由此带来的辐射剂量负面影响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在图像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合理减少CT的使用剂量、减少对患者和工作医护人员的辐射成了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迭代重建技术减少CT辐射的有效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减少CT使用剂量、减少对患者和工作医护人员的辐射剂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周文言,陈纯毅[6](2018)在《基于自适应迭代面光源采样的物理正确柔和阴影绘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蒙特卡罗可见性采样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迭代面光源采样的3D场景柔和阴影绘制算法。首先为每个可视场景点产生一个随机光源采样点,通过投射阴影光线来生成3D场景的二值面光源可见性图。其次基于可见性梯度探测算法,获得该图中半影的启发式信息,从而确定需要进行大量光源采样的可视场景区域。然后据此自适应计算每个可视场景点需要产生的光源采样点数量,并进行两次迭代面光源采样。最后对每个可视场景点累积的面光源可见性求平均后,得到最终的面光源可见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以显着减少面光源可见性的计算量,高效地绘制出物理正确的柔和阴影。(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成龙,张欣贤[7](2018)在《不同权重自适应迭代算法重组对儿童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不同权重自适应迭代算法(ASIR-V)重组对儿童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腹部平扫,扫描范围:膈面至耻骨联合,扫描条件:256排螺旋CT 100 k V,自动毫安,螺旋扫描,螺距0.992,层厚5 mm,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9,ASIR-V:50%,后处理:ASIR-V按10%的间隔,在范围0~100%内重组出11组图像,层厚1.25mm,选取门静脉主干层面、肝脏下缘层面、耻骨联合层面,测量背部肌肉的CT值及标准差(SD)并计算信噪比(SNR)。由2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两名副主任医师独立评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采用5分制,图像评分标准:1分,图像噪声大,组织间分界不清,不能用于诊断;5分,图像质量非常好,组织间分界清晰,可以满足诊断。记录4分以上图像的ASIR-V权重范围,对两位阅片者阅片的结果一致性采用Weighted Kappa检验。结果两位医师阅片结果一致性良好,ASIR-V为40%~70%的图像均在4分以上。结论儿童低剂量腹部CT平扫技术加以40%~70%的ASIR-V重组得到的图像质量良好,对合理设置儿童腹部CT平扫的迭代权重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期刊2018年01期)

江顺亮,姜尹楠,曾小霞,唐祎玲,徐少平[8](2019)在《适用于迭代型去模糊算法的自适应迭代终止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迭代终止条件(iterative stopping criterion,ISC),目前大多数去模糊算法简单采用固定的迭代次数实现,存在着执行效率低、去模糊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残差图像(迭代过程中所获得的中间估计图像和模糊核卷积后与模糊图像之间的差值)的去模糊效果度量(deblurring measure,DM),并在该DM度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迭代终止条件(adaptive ISC,AISC)。将所提出的AISC迭代终止条件应用于经典的NCSR(nonlocally centralized sparse representation)迭代型去模糊算法中。在均匀模糊、高斯模糊和运动模糊叁种典型模糊失真类型下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与采用固定迭代次数的原NCSR算法相比,采用自适应迭代条件后NCSR算法执行效率得到显着提升,且所复原图像在PSNR、SSIM和FSIM图像指标值上与原算法差别不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韩冬,陈晓侠,任占丽,雷雨欣,贺太平[9](2017)在《基于低单能量水平图像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探讨低碘负荷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能谱CT低单能量水平图像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探讨低碘负荷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需行CT门静脉成像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n=21.)、研究组B(n=20)两组。对比剂用量为A组:0.6gI/kg,B组:0.3gI/kg。A组采用常规扫描:管电压120kVp,smart mA,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为10;B组采用能谱扫描,根据患者常规(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期刊2017-07-14)

郑德忠,李雪,袁鹏,谈宏莹[10](2017)在《基于自适应迭代搜索的叁维质心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加权质心定位算法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测距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迭代搜索的叁维质心定位算法。首先计算未知节点的初始搜索步长,然后通过多次迭代、更新搜索点和搜索步长,提高节点的定位精度。该算法能自动调节搜索步长,减少迭代次数,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仿真分析了不同比例的信标节点、通信半径对定位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良好,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叁维定位。(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自适应迭代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适应迭代滤波算法作为典型的滤波改进算法,有效提高了滤波精度,但旧数据影响过大,导致滤波发散;遗忘因子滤波算法虽然引进遗忘因子减少了旧数据的影响,但是其滤波算法本身的精度不高,难以处理高度非线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借鉴遗忘因子的滤波算法和自适应迭代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思想,把遗忘因子与自适应迭代容积卡尔曼滤波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遗忘因子的作用,减小历史数据对滤波结果的影响,又可以提高滤波算法本身精度和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减小误差且提高滤波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迭代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成雷,何秋生,张猛,赵晓丹.自适应迭代维纳滤波算法[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9

[2].戴文战,黄晓姣,沈忱.带遗忘因子的自适应迭代容积卡尔曼滤波算法[J].科技通报.2019

[3].闫婷婷.正则化Richardson_Lucy算法的自适应迭代停止准则[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

[4].郭长义,韩冬,杨创勃,雷雨欣,贺太平.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对比剂肾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

[5].高艳山.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

[6].周文言,陈纯毅.基于自适应迭代面光源采样的物理正确柔和阴影绘制算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李成龙,张欣贤.不同权重自适应迭代算法重组对儿童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8

[8].江顺亮,姜尹楠,曾小霞,唐祎玲,徐少平.适用于迭代型去模糊算法的自适应迭代终止条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

[9].韩冬,陈晓侠,任占丽,雷雨欣,贺太平.基于低单能量水平图像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探讨低碘负荷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2017

[10].郑德忠,李雪,袁鹏,谈宏莹.基于自适应迭代搜索的叁维质心定位算法[J].计量学报.2017

标签:;  ;  ;  ;  

自适应迭代算法论文-李成雷,何秋生,张猛,赵晓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