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防与控制论文-孙晨晓

犯罪预防与控制论文-孙晨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犯罪预防与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控制理论,流动人口,社会制度,社会保障

犯罪预防与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孙晨晓[1](2019)在《社会控制理论视域下流动人口犯罪之原因与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人口犯罪近年来一直是犯罪学界关注的重点,它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是影响社会治安治理的关键因素。在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从社会联系的四个关键因素依附、奉献、参与及信念出发,寻找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流动人口犯罪的方案,如加强社会公平性建设和社会保障建设、开展流动人口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帮助流动人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0卷 总第10卷)——上海市法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会文集》期刊2019-09-01)

奚欢[2](2019)在《刑教思想与犯罪预防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然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问题。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汲取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丰富的刑教思想,以便于更好地为犯罪预防控制体系构建服务。这不仅是个具有挑战的实践研究,还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自犯罪产生之日起,人类便在不停歇的与之进行斗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外各国学者均对该系列问题的解决做出过诸多努力,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观点和理论。当然,从战略角度上来看,治理犯罪效益最高的手段是预防。文章主要探析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刑教思想与犯罪预防控制的联系。在国家治道方略上,“教化”一直是基本的实践模式。在“德”与“刑”之间,教化实践并非只是德治的专属途径,在法治之中也存在着深刻教化目的,由此形成独特的“以刑辅教,刑教一体”的刑教思想。不难发现,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刑教思想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犯罪预防理念。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围绕主旨,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发掘出刑教思想中关于犯罪预防控制的内容和理论,进而正确认识刑教思想与犯罪预防控制之间的联系。目前有关“刑教思想”的研究相当少,仅仅在论及儒家教化之道时有所涉及。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刑教思想理论实质的分析和研究,在探讨我国传统刑教思想及其方式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刑教思想”的概念,即我国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国家治理过程中所包含的法律教化思想。接着通过对比分析刑教与教化的关系,认为刑教在儒家治国理政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反作用于教化本身。然后通过对中国古代主要时期的刑教思想发展的归纳,总结出其发展规律。在研究我国古代刑教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同时,对其理论内核“德主刑辅”进行研讨。通过对“德主刑辅”思想观点的来源进行学术史的梳理和儒家思想中“德”与“刑”的关系重新分析研究,总结出“德主刑辅”中的“德”和“刑”的关系并非以往认为的,是治道手段的主次关系,而是治道层次间的关联关系。为了更好地掌握传统刑教思想中蕴含着的犯罪预防控制理念,对我国传统刑教思想社会控制功能的考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了解中国古代重要时期利用刑教思想对犯罪预防控制方法产生的具体影响,就如何在当下对刑教思想之精髓进行有效地扬弃继承和转化创新进行了思考。由于民众对优秀传统法文化的认同和承袭,使我们讨论刑教思想古为今用成为可能。汲取传统刑教思想的精髓,实现传统刑教思想与我国社会现实更好地契合,尤其是发挥刑教思想在犯罪防控方面的作用,进而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是价值转换的目的所在。文章最后,从当下我国预防犯罪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将刑教思想融入当代犯罪防控体系的构建中。在分析了传统刑教思想与现代犯罪预防犯罪理论存在着契合的基础上,从我国犯罪预防控制体系的实然状态出发,论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现以及正在发生的犯罪防控措施。并对此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最后从传统里走出来归纳出当前犯罪防控应如何体现刑教思想。综上,从现代刑法的规范学角度出发,研究古代中国教化伦理思维对刑事法治规范思维的渗透,从中发掘传统刑教思想中的精神实质,此举对我们在研究犯罪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之时,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高烨[3](2019)在《社会冲突理论视域下的女性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重要转变,不在局限于家庭劳务中,而是更多更广泛的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但是随之而来,女性的犯罪的数量和比率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女性暴力犯罪,性质恶劣,且大多手段残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对此,无论在社会学层面还是法律角度,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应。笔者通过对R市看守所女性暴力犯罪人员相关情况实地调研并访谈了大量的案例后发现,女性暴力犯罪人员在犯罪动机,作案手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共性,另外此类人员的成长环境,家庭状况,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等方面也反映出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选取部分典型案例结合社会冲突理论相关内容为视域,来深入探析女性暴力犯罪的成因、现状及特点,以此更有针对性的来探讨女性暴力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另本文结合笔者的相关工作经验对女性暴力犯罪人员的教育与改造,提出了一定的建议。本文的框架共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女性暴力犯罪的基本理论进行简要阐述;第二部分是结合社会冲突理论相关内容分析女性暴力犯罪产生的原因动机;第叁部分是从强化社会内外防控、强化主体价值观导向、强化社会关注方面论述预防控制女性暴力犯罪发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华斌[4](2019)在《先秦儒家刑法思想之犯罪预防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刑法文化是法律文化的子系统,反映、指导某一社会群体(如国家)的刑事政策,对其犯罪防控措施及刑事司法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决定着防控犯罪应用的方法、模式,影响、决定着犯罪防控体系的构建。中国传统刑法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刑法文化是其典型代表之一。儒家思想的基本范畴是“德”“礼”“教”,儒家的刑法思想,特别是其中的防止和控制犯罪的思想,体现了礼治、德治和人治的基本精神。先秦儒家文化,以孔、孟、荀叁人为代表,主张“民本”“慎刑”“公平”以预防犯罪。纵观中国现代的法治精神,两者有较大契合之处。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希望能广施教化,认为统治者的“欲”、贫穷及其“礼”“义”的丢失都会导致犯罪,提出富民、教民来预防犯罪;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不良环境的影响是犯罪的主要原因,能引发犯罪的不良环境主要有不仁者居高位、无礼义、暴政和荒年歉收等,他提出以“仁政”为基础来防控犯罪,依靠德行而不是刑罚来维持社会秩序;荀子提出人性本恶,认为顺从人的恶劣本性、统治者统治失当会致犯罪,提出“礼法教之”“刑罚相当”“法正之治”等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把“良法”“道德”相结合。这些措施,在当时符合社会实际情况,虽然存在如泛道德主义、忽略人性的不定性及过于淡化刑罚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等局限性,但其重视道德教化作用、“以民为本”的犯罪预防理念、肯定执法者在犯罪预防中作用等值得当代借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犯罪问题的出现。从某些角度看,中国先秦儒家的犯罪预防思想和现代社会的犯罪预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为了更好的预防犯罪,我们通过分析二者的契合点辩证取舍,重点围绕所得出的注重犯罪的社会道德预防、注重改善经济生活状况以预防犯罪、理性的认识刑罚对犯罪的遏制作用、重视司法机关作用四点启发,以求寻找更有力的犯罪预防方式,发挥应有的犯罪预防控制作用,对当代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为建设和谐的法治社会增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程文瑶[5](2018)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日益上升趋势,其中特别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愈演愈烈,其增长速度之快,所占比列之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24期)

芦晶[6](2018)在《关于企业刑事犯罪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企业刑事犯罪风险的特点主要具有责任多重性与灾难性等特点。刑事犯罪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每一环节之中,如果无法对这些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整个企业都可能被卷入刑事案件之中,严重危害企业利益。本文对企业刑事犯罪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进行了研究,旨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企业刑事犯罪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8年07期)

周静茹[7](2018)在《犯罪预防与控制模式的选择——再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施的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基层治理、净化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重拳出击与依法打击相结合,坚持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相结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8年13期)

王奕璇[8](2018)在《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网民规模大幅度增加,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为工具,进行一系列的犯罪活动,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随之发展的一种新型犯罪手段,为了维护网络安全,需要政府、企业、网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立法,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他社会团体加强监管,提高互联网监管能力等方法有助于我们对网络诈骗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丛程[9](2018)在《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控制预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信诈骗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手段,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向广大群众传播或发送诈骗信息,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随着电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其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犯罪数额也不断刷新记录,令人防不胜防。在此情况下,国家成立了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加大打击力度,仍未能有效遏制。本文在此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特点、成因及防控对策作简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04期)

师索[10](2017)在《解构重罪预防令:严重犯罪程序化控制的英国经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预防性司法崛起的背景中,英国《严重犯罪法》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重罪预防令。重罪预防令,就是由法院签发的,可以禁止、限制、干扰相关个人、企业、团体参与严重犯罪的法令。重罪预防令改变了以警务为中心的传统犯罪防控理念,构建起通过程序法的犯罪控制体系,规定了法令启动、执法机关措施保障、法令变更与解除、当事人上诉及违反法令的程序性后果。侦查机关、检控机关与审判机关在犯罪防控中的角色与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重罪预防令在实践中充满争议,需要进一步评析;同时也对我国刑事禁止令及其预防性司法体系的完善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犯罪预防与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下,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然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问题。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汲取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丰富的刑教思想,以便于更好地为犯罪预防控制体系构建服务。这不仅是个具有挑战的实践研究,还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自犯罪产生之日起,人类便在不停歇的与之进行斗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外各国学者均对该系列问题的解决做出过诸多努力,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观点和理论。当然,从战略角度上来看,治理犯罪效益最高的手段是预防。文章主要探析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刑教思想与犯罪预防控制的联系。在国家治道方略上,“教化”一直是基本的实践模式。在“德”与“刑”之间,教化实践并非只是德治的专属途径,在法治之中也存在着深刻教化目的,由此形成独特的“以刑辅教,刑教一体”的刑教思想。不难发现,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刑教思想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犯罪预防理念。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围绕主旨,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发掘出刑教思想中关于犯罪预防控制的内容和理论,进而正确认识刑教思想与犯罪预防控制之间的联系。目前有关“刑教思想”的研究相当少,仅仅在论及儒家教化之道时有所涉及。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刑教思想理论实质的分析和研究,在探讨我国传统刑教思想及其方式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刑教思想”的概念,即我国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国家治理过程中所包含的法律教化思想。接着通过对比分析刑教与教化的关系,认为刑教在儒家治国理政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反作用于教化本身。然后通过对中国古代主要时期的刑教思想发展的归纳,总结出其发展规律。在研究我国古代刑教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同时,对其理论内核“德主刑辅”进行研讨。通过对“德主刑辅”思想观点的来源进行学术史的梳理和儒家思想中“德”与“刑”的关系重新分析研究,总结出“德主刑辅”中的“德”和“刑”的关系并非以往认为的,是治道手段的主次关系,而是治道层次间的关联关系。为了更好地掌握传统刑教思想中蕴含着的犯罪预防控制理念,对我国传统刑教思想社会控制功能的考察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了解中国古代重要时期利用刑教思想对犯罪预防控制方法产生的具体影响,就如何在当下对刑教思想之精髓进行有效地扬弃继承和转化创新进行了思考。由于民众对优秀传统法文化的认同和承袭,使我们讨论刑教思想古为今用成为可能。汲取传统刑教思想的精髓,实现传统刑教思想与我国社会现实更好地契合,尤其是发挥刑教思想在犯罪防控方面的作用,进而彻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是价值转换的目的所在。文章最后,从当下我国预防犯罪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将刑教思想融入当代犯罪防控体系的构建中。在分析了传统刑教思想与现代犯罪预防犯罪理论存在着契合的基础上,从我国犯罪预防控制体系的实然状态出发,论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现以及正在发生的犯罪防控措施。并对此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最后从传统里走出来归纳出当前犯罪防控应如何体现刑教思想。综上,从现代刑法的规范学角度出发,研究古代中国教化伦理思维对刑事法治规范思维的渗透,从中发掘传统刑教思想中的精神实质,此举对我们在研究犯罪预防控制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之时,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犯罪预防与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晨晓.社会控制理论视域下流动人口犯罪之原因与预防[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0卷总第10卷)——上海市法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会文集.2019

[2].奚欢.刑教思想与犯罪预防控制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

[3].高烨.社会冲突理论视域下的女性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控制[D].南昌大学.2019

[4].华斌.先秦儒家刑法思想之犯罪预防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9

[5].程文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控制[J].长江丛刊.2018

[6].芦晶.关于企业刑事犯罪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研究[J].智富时代.2018

[7].周静茹.犯罪预防与控制模式的选择——再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J].时代教育.2018

[8].王奕璇.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和控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9].丛程.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控制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8

[10].师索.解构重罪预防令:严重犯罪程序化控制的英国经验与启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标签:;  ;  ;  ;  

犯罪预防与控制论文-孙晨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